電視綜藝如何跨越「七年之癢」——《中國好聲音》熱播的啟示與反思
電視綜藝如何跨越「七年之癢」
——《中國好聲音》熱播的啟示與反思
隨著中秋之夜年度「好聲音」的產生,陪伴觀眾走過一個夏天的《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終於落幕。在大量同質化的跟風和模仿包圍中,《好聲音》為何異軍突起?在炒作、出位成為中國電視綜藝節目代名詞的今天,《好聲音》的熱播啟示了什麼?
《好聲音》是否真好?
草根音樂選秀節目銷聲匿跡,相親類節目快速降溫……今年以來,一度熱鬧非凡的中國電視綜藝略顯沉寂。然而,一檔定位為「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的《中國好聲音》卻在7月橫空出世,給中國的電視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好聲音》由浙江衛視正版引進,節目形式非常簡單:那英、劉歡、庾澄慶、楊坤四位中國音樂界最具實力的音樂人擔任導師,現場選拔唱功非凡的「好聲音」,並為優秀學員提供專業的音樂指導和幫助。在沒做太多宣傳的前提下,節目首期播出便一炮而紅,節目收視率超過國內最火的綜藝節目;此後,節目一直牢牢佔據著地方綜藝節目收視率的頭把交椅,並屢屢刷新收視紀錄。《好聲音》由此也成為商家的寵兒,一條15秒的插播廣告售價高達50萬元,創下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廣告新高。
國家廣電總局的節目監看點評這樣評價:「這些普通人的非凡演唱實力和對音樂夢想的追求讓人動容,而導師們的點評也溫情真摯,且不乏生動。整個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而且氣氛熱烈感人。」
《好聲音》不僅牢牢吸引住了傳統的收視人群,還將知識分子、青年人等此前幾乎與電視「絕緣」的群體吸引過來。浙江省委組織部長蔡奇通過個人微博說,自己「一口氣看完不禁叫好」;影星姚晨稱讚「節目真摯,嘉賓真摯,評委真摯」;導演馮小剛則感嘆被學員真摯的感情「猝不及防撞了懷」。
《好聲音》會不會曇花一現?
《好聲音》的熱播,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與其他綜藝類節目相比,其精良的製作給人印象深刻。
《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介紹,為確保節目品質,精良製作的理念貫穿節目始終。為捕捉到每個學員、導師和親友團的表情和動作細節,每集不到90分鐘的節目,節目組27台攝像機同時攝錄,調用素材量達到10000多分鐘,片比高達130-140:1,是國內同類節目的至少40倍。為學到「TheVoice」版權方的精髓,節目組認真比照學習海外節目的流程、布景、燈光、台詞腳本,甚至攝像機光圈調校的標準。「綜藝節目的成功秘籍,往往就隱藏在這些高度專業化分工的操作細節背後。」
一檔有持久生命力的節目,不僅要好看,還要通過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傳遞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人文關懷。中國傳媒大學學者徐帆表示,《好聲音》的背後,流淌著平凡人豐富的情感和對夢想的執著追求。正因為此,堅持通過歌聲贏得自信和尊重的「哈尼王子」李維真,台灣盲女歌手張玉霞、背負工友夢想而來的航天科工雲傑,這些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才走進了千千萬萬觀眾的心裡。
然而,在節目熱播的同時,也有人不客氣地提出了批評和意見。他們中,有人批評部分選手存在身份和故事造假,有人質疑專業選手和業餘歌手同台競技是否公平,有人則擔心優質學員資源枯竭導致節目難以為繼。在充分肯定《好聲音》的同時,業內也在質疑:第二季的《好聲音》還能持續這樣的火爆嗎?高投入高產出的製作和播出模式會否難以為繼?它會不會也像中國其他幾檔曾經非常成功的電視綜藝節目一樣,盛極而衰,甚至曇花一現?
電視綜藝如何跨越「七年之癢」?
從一枝獨秀的《超級女聲》到幫助都市男女尋找真愛的《非誠勿擾》,再到街談巷議的《好聲音》,短短7年,熱播節目繁榮了中國電視屏幕的內容表現,將觀眾帶入了前所未有的視聽新世界。而與此同時,也帶領中國電視綜藝節目走過了風光無限、卻又備受爭議的7年。
「近年來,中國的電視綜藝節目正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浙江廣電集團總裁王同元說,過去是陽春白雪,「叫好不叫座」,後來一段時間則是一味降格以求,講炒作、搏出位,迎合低級、獵奇、娛樂至死的媚俗文化。為了快速達到「馬太效應」,有的節目不惜花掉製作費的一多半來邀請明星,也有節目整個製作成本才1000多萬元,而用在宣傳上的費用就高達3000萬元……「這樣的彎路浙江衛視都走過。」夏陳安直言不諱,「但我們漸漸認識到,這樣的發展就像飲鴆止渴,是不可持續的。」
4至5年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生命周期,許多成功的節目都沒走出這個盛極而衰的怪圈。選秀類節目曾引發全民熱潮,但這類節目終因路子越走越窄、淪為娛樂流水線產品而難以為繼。而後婚戀交友被搬上秀場,一度風靡國內,但這類節目因炫富、「毒舌」和過度炒作而備受公眾詬病。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如何跨越「七年之癢」?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絕大多數的電視綜藝節目都來自於對國外成功節目的「山寨」和模仿。而在浙江衛視獲得「TheVoice」正版授權之前,上到央視,下到地方衛視,類似《好聲音》的盲聽盲選、導師轉椅等音樂選秀模式也已屢見不鮮。反觀《好聲音》取得巨大反響的一大原因,就是它超越了其他電視台「只得其形、不得其神」的簡單模仿,開始「摒棄山寨,原版引進,精妙學習,地道製作」。
短短7年,我們看到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長足進步。但僅僅這樣還不夠。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孟建認為,一檔成功的節目,必須符合「品質、品位、品格」三個條件:製作精良,畫面好看,給人以視聽享受;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思想高度;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好聲音》符合了前兩項,但在自主創新方面,中國電視綜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有一天,中國的電視綜藝能由模仿和學習轉為原創,並實現價值觀和表演模式的輸出,那中國的電視綜藝或許能夠創造真正的神話。」
「新華視點」記者 張樂 段菁菁 《 中國青年報 》(
推薦閱讀: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78)
※中國半年抓回680名外逃經濟犯 74人涉案過億
※有一種中國風叫「青春」
※中國單身人口達到2億 第四次「單身潮」來了?
※中東這國要賣天然氣給中國,和美俄搶市場!中國為何十分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