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瞎指揮令德軍犯了一個大錯,直接導致德國在蘇德戰爭中慘敗
文/逆北
「俾斯麥忠告」的隱沒「不要跟俄國開戰」。這是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留給他繼承者們一句頗具深意的忠告。的確,從近代歐洲的歷史來看,無論是曾經以獨創的軍陣縱橫歐陸的瑞典國王、還是叱吒風雲一時的軍神拿破崙,無不在遠征俄國的戰爭中慘敗。俾斯麥也深諳此道,所以在締造統一的帝國的過程中,一直謹慎的處理著和俄國的關係。
(俾斯麥與李鴻章在交談)
但是,當半個世紀過去之後,一切的所謂忠言都被窮兇惡極的法西斯拋到了腦後,1941年6月22日凌晨,納粹德國集合了數百萬大軍(包括義大利軍隊及僕從國軍隊)發動了對東方的侵略戰爭,法西斯集團的首腦希特勒本以為此時的蘇聯(俄國作為其加盟共和國)在經歷了「肅反」的內耗與西方國家的制裁(蘇聯在同納粹德國瓜分波蘭後不久,便發動了入侵芬蘭的戰爭,結果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普遍不滿)會不堪一擊。
(蘇德戰爭爆發前夕的斯大林)
不料,蘇聯軍民的拚死抵抗與「冬將軍」讓入侵的法西斯軍隊吃盡了苦頭。東線的戰爭形勢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的偏轉,納粹德國在對俄的戰爭中雖俘獲了大量的戰俘並掠奪了一定的戰略資源,但為了得到這些,自己的「血」也流的一乾二淨。在俄國人潮水般的攻勢下,俾斯麥忠告的真理性也再一次得到了驗證。因此,從德國對俄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本身來看,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巨大錯誤。那麼納粹是如何在這條「錯誤之路」上越走越遠,並最終拖垮自身的呢?我們不妨來探討一番。
希特勒的「亂彈琴」才是德軍最大的失誤
不少人在分析蘇德戰爭中德軍的敗因時,多關注於蘇聯廣袤的國土與嚴寒給侵略德軍造成的消耗,但是對於德軍在作戰中的問題卻鮮有提及,而筆者認為,希特勒的蠻橫干預,才是德軍在蘇德戰爭中最大的失誤之一。
我們知道,德軍在二戰中以「閃電戰」而「聞名於諸侯」,但「閃電戰」的進行不僅有賴於裝甲部隊、摩托化部隊與空軍的緊密配合,同時與前線指揮官不拘一格的指揮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例如,著名的德軍坦克戰天才——「沙漠之狐」隆美爾便多次違抗甚至直接撇開上層的指揮,獨自率領少量的裝甲部隊與摩托化部隊給予盟軍重創。當然了,這裡不是說德軍上層的指揮不重要,而是因為戰場局勢的變化是瞬息萬變的,機會稍縱即逝,而裝甲部隊的「閃電戰」潛質能否發揮出來,則有賴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領導默契。
(北非戰場的隆美爾及其部下)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蘇德戰爭中,德軍的這種優勢逐漸喪失了,這除與德軍實施「閃電戰」所憑藉的的相關裝備與技術人員的損失難以迅速補充有關外,也與希特勒對前線將領指揮權的粗暴干預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莫斯科會戰中背後拆台例如,在莫斯科戰役中,包克所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本計劃以泰山壓頂之勢攻破莫斯科,在戰爭中,最前沿的德軍在突擊中甚至已可以望見克里姆林宮的塔尖,但是就在雙方鏖戰於莫斯科的關鍵時刻,希特勒卻瞞著包克等,私自將一部分預備隊調往支援對基輔的爭奪。希特勒此舉無疑大大減少了包克參與決戰博弈的籌碼,雖然我們無法肯定包克在預備軍不被調走的前提下便能夠攻破莫斯科,但希特勒這樣「背後拆台」的行為,顯然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軍的進攻能力。在蘇軍的拚命反擊下,德軍以自身傷亡50餘萬人的代價黯然退場,希特勒此舉無疑「功不可沒」。
(向蘇軍投降的德軍一部)
在後來雙方圍繞斯大林格勒的爭奪戰中,希特勒的這種自以為是的干預更是幫了蘇軍大忙,1941年冬,德第25集團軍攻城不利且已處在近百萬蘇軍的包圍中,此時如果及時衝破包圍圈似乎還可以保存一定有生力量。但希特勒卻頑固的拒絕了保魯斯(德第25集團軍司令)的突圍請求,且命令德軍各部不顧一切的赴援。事實也正如我們所知,此時的德軍各部已如強弩之末,再也無法擴大戰果了,在蘇軍有條不紊的分割包抄下,斯大林格勒不僅成為了埋葬入侵者的火葬場(讓納粹軍隊元氣大傷),同時也成為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之一。
(行進於斯大林格勒廢墟中的蘇軍官兵)
決戰在即而釜底抽薪在德軍在東線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反攻——庫爾斯克會戰中,希特勒的武斷干預更是發揮到了極致。德軍前線指揮曼施坦因本不贊成在庫爾斯克實施反擊,但在希特勒的強迫下,曼施坦因只得竭盡全力加以踐行。公平的來說,曼施坦因無愧于軍事天才之名,在他組織的攻勢下,蘇軍的裝甲部隊與步兵軍團均遭到一定重創。
(庫爾斯克會戰中的一幕)
不過,蘇軍方面的縱深防禦與源源不斷開到的援兵及時化解了這樣一種危機,雙方又回到到了一種僵持狀態。就在這時,美英聯軍在義大利的登陸讓希特勒大吃一驚,希特勒不顧一切的命令曼施坦因迅速抽調主力赴援,曼施坦因對此極為不滿。因為在他看來,庫爾斯克戰役的勝負直接決定了德軍能否在東線立足,因為此時雙方在庫爾斯克的僵持,不僅可能讓蘇軍露出破綻以供其實施突破,也使德軍方面承受著「背水一戰」的巨大壓力。希特勒此舉無疑如釜底抽薪。
可惜希特勒並未認可曼施坦因的計劃!在希特勒強制性的調動下,在庫爾斯克地區同蘇軍僵持的德軍瞬間陣腳大亂,蘇軍則敏銳的捕捉到了時機,迅速對戰果加以擴大——德軍在東線的頹勢就此終成定局。此時,如果再對之前的莫斯科與斯大林格勒戰役(及相關的一些戰鬥)加以回顧,希特勒的瞎指揮,無疑該為德軍的慘敗負有一定的責任。
希特勒的瞎指揮不僅反映了他個人軍事才能的局限,也更反映了法西斯獨裁政治本身所存在的問題。「上帝要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這句話從此來看真是頗有一番道理了。
參考文獻:
(英)約翰 吉根《二戰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英)戴維 歐文《隆美爾傳》 解放軍出版社
(英)鄧肯 安德森《東線戰場》 中國市場出版社
李德哈特《隆美爾戰時文件》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德)馮 埃里希 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推薦閱讀:
※德國大學最新排名,如何根據專業查大學排名?
※德國的反恐(下)
※德國最火的真人秀節目:Dschungelcamp!
※德國人用樹葉做出了世界上最環保的塑料餐具!
※致我的1萬名關注者,Gunter Schoech 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