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母親王采玉生前身後的那些往事

蔣介石的親生母親王采玉,生於1864年,浙江奉化葛竹村人。王采玉自小聰明伶俐,敏而好學,幼承父教,稍通文字,精於女紅。18歲時,由父母做主嫁給曹家田的俞某為妻。婚後次年春天,王采玉生了一個兒子,幾個月後因患急症夭折了。當年秋天,鄉里暴發時疫,王采玉的丈夫俞某不幸身染時疫而死。

青年時期的蔣介石與母親王采玉合影

年輕的王采玉在一年之內連續摺子喪夫,精神上所受的刺激是難以想像的。再加上鄉鄰們都說她身遭不幸是因為「面相生得不好,既克夫又克子」,在曹家田的俞家簡直無法呆下去了。恰在此時,她的父親王有則因病亡故。王采玉回家奔喪,眼看母親中年孀居,自己妙齡居孀,一門兩代寡婦的現實使她萬念俱灰,從此決定回到娘家陪伴寡母打發歲月,也使她萌發了擺脫紅塵、遁入空門的念頭。

在王采玉孀居娘家期間,葛竹村附近有一所名叫金竹庵的尼姑庵中管理香火的一位老尼去世了。因王母姚氏平時信佛,與這位老尼有過多年的交情。老尼仙去後,姚氏就叫女兒一同前往金竹庵幫助料理老尼的喪事。王采玉本來就有出家為尼的念頭,忽然遇到這樣一個機會,於是便表示決意進庵修行。在王母姚氏的支持下,王采玉她帶發入庵遁入空門,成為了一名年輕的尼姑。

王采玉在金竹庵里度過了兩年平淡安閑的日子。據說,有一天庵里來了個相面先生,見到采玉就十分神秘地對她說日後必出貴子,晚年將光耀無比、貴不可言,並奉勸她「年紀輕輕,不應苦守空門,要早些嫁人為宜。」相面先生說完便揚長而去,王采玉卻心緒久久不能平靜。

就在此前不久,王采玉的堂兄王賢東曾提到過想為采玉介紹一個夫家。王賢東當時正在溪口蔣家的玉泰鹽鋪當帳房先生。這玉泰鹽鋪的東家即是蔣肇聰。蔣肇聰兩年之間連續喪妻,有一對年幼兒女,無人照料,遂有意再娶。王賢東知道了東家的想法之後,立即想到了年輕居孀帶髮修行的堂妹王采玉。於是,經堂兄王賢東一番巧語說合,姚氏與王采玉便點頭應允了這門親事。

1886年6月,年僅23歲的王采玉終於還俗再嫁,來到了溪口蔣家,作了時年已45歲的蔣肇聰的繼室,當上了溪口玉泰鹽鋪的第三任老闆娘。據後人猜測,那個神秘出現的相面先生多半是蔣家為娶王采玉而設的一個圈套。不過,這種猜測也僅僅只是猜測而已,從未得到證實。可以證實了的是,王采玉果然「日後必出貴子」,生下了蔣介石這個頭號梟雄,且在其後的幾十年里,蔣家一門包括王采玉本人,的確是「貴不可言」的了。

王采玉再嫁蔣家不久便有了身孕。1887年10月31日午後,王采玉便在溪口玉泰鹽銷的後樓順利產下了一個男嬰。此時,正坐在店堂里聽候消息的蔣家老太爺聞知添了一個男孩,大喜過望,於是為其取命「瑞元」,這就是後來稱雄一時的蔣介石,又名周泰、志清、中正。

據史料記載,在蔣介石4歲時,王采玉又生了一個女兒叫瑞蓮。兩年後,又生次女叫瑞菊。又隔了一年,生下幼子叫瑞青。

王采玉和她的公公蔣斯千都十分信佛,也都迷信相面算命之說。瑞元出世後,公媳倆都認為是應了相面先生「必出貴子」之言,所以,都對蔣瑞元格外疼愛,把蔣氏一門 「光宗耀祖」的殷切希望完全寄托在這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身上了。

然而,王采玉卻還是沒有擺脫掉噩運的糾纏。她再嫁蔣家之後,剛剛過了幾年舒心的日子,不幸的遭遇又接踵襲來。1894年,她的公公蔣斯千撒手西歸,享年80歲。第二年夏天,溪口一帶發生時疫,他的丈夫蔣肇聰(肅庵)又身染時疫而死,由此使得王采玉孤兒寡母,再一次墜入命運的低谷。

據蔣介石於1918年撰文追憶其父蔣肇聰臨終前的情景:「吾父之歿也,吾母王太君在側,吾父顧吾及幼妹,指謂吾兄(指蔣介石同父異母的哥哥蔣父卿)日:『爾弟妹幼,吾死後,爾母必哀痛不自勝,爾年長,其能盡孝致友以慰吾心耶!』吾兄承涕自任,乃瞑。嗚呼,痛哉!」

據說,蔣介石的這位同父異母兄長並未遵照其父的遺囑,對後母王采玉「盡孝」,而是以蔣門長房長子之尊,與後母王氏常有爭執,不甚尊重,以致母子失和。對此,年輕的蔣介石看在眼裡,記在心中,一直耿耿於懷。

蔣介石的祖父蔣斯千原有兩個兒子,一名肇海,一名肇聰。長子肇海早夭無後,蔣家的產業均由由蔣肇聰承管。為使長門有後,蔣斯千生前曾決定將長孫蔣介卿過繼在長子肇海名下以繼香火。但蔣介卿為人心地偏狹、性情暴躁,且又重財輕義。父親蔣肇聰過世後,他常為店務或家事與後母王采玉爭執不休。一次,蔣介卿在外面打麻將輸了錢悻悻回家,一進家門就看見有和尚來化緣,蔣介卿一看到和尚,即認為自己輸錢的原因就是家裡來了和尚的緣故,於是大發雷霆,將那和尚斥責了一頓。王采玉是信佛至誠的,自己又曾在「空門」中當過弟子,因此每有佛門弟子來化緣,她必恭敬待之,大度施捨。現在,介卿當著自己的面大聲訓斥前來化緣的和尚,使王采玉感到有失自己的面子,於是王采玉當場與蔣介卿爆發了一場爭執。

1898年,蔣介卿提出分家另居。王采玉不願與其爭執產業,當即答允。分家析產後,蔣介卿分得玉泰鹽鋪全部資產、房屋和蔣肇海名下的田產;而王采玉及其子女則只分到所居的祖屋、二十幾畝薄田和一片竹山。王采玉靠這份產業撫孤度日,生活愈發艱難。

對於分家析產這段往事,蔣介石在其自撰的文章中稱:「先父遺產數,尤母平析與吾兄弟三人,無稍畸倚。兄為前母生,尤用厚私。」在王采玉逝世後,蔣介石在《哭母文》中曾有「內在之禍」之語,就是指的兄弟析產分家、後母與前子失和這段往事。

此次分家對王采玉而言,實為又一次不幸。因為當時她的親生兒子年幼尚未立事,分家析產後,王采玉所得只是些房屋、田園、竹山等不動產,生活頗為拮据。據說,王采玉之所以慨然答應前子介卿的要求,分家析產而且絕不爭多論少,是因為她始終堅信當年相面先生的話,對年幼的蔣介石充滿了信心。

自前子蔣介卿分家析產另居之後,在短短几年時間內,王采玉的小女瑞菊、幼子瑞青又相繼夭折了,一次接著一次的人生沉重打擊,都落在了王采玉的身上,這種不幸的人生際遇,實在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在王采玉迭遭打擊,最為哀痛無助孤寂落寞的日子裡,王母姚氏經常來溪口陪伴女兒王采玉。

在送遭不幸之後,王采玉將全部心血用來培育孤兒蔣介石,希望他能夠早成大器,成就就大業,光耀門庭。所幸的是,在王采玉晚年時,蔣介石的發跡之相已漸漸顯露出來,遺憾的是因其一生操勞過甚、所經變故太多,以致不到晚年就已體弱多病。1921年6月14日,蔣介石母親王采王因患心臟病,卒於故居內寢室,享年僅57歲。

據史料記載,在蔣母王采玉因病去世之前,蔣介石離職正好回家省親,趕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並得以朝夕陪伴,算是盡到了人之孝道。有記載稱,蔣母王采玉在彌留之際,曾再三叮囑蔣介石:一、要為她擇地另葬,不與其父同穴;二、要辦一所學校,培育鄉里子弟;三、要報答幾家至親好友的恩情。

對於蔣母提出的這三件事,蔣介石當即—一答應,並在發跡之後逐一付諸實現。後人說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施恩澤惠於親戚朋友,這也許是蔣介石「盡孝」的一個內容吧!

至於蔣母在口述遺囑中為什麼會違背浙東鄉間風俗不與丈夫合墓並葬一事,蔣介石在其親筆所撰的《慈母記》解釋道:「他是謹遵慈母的遺囑『不必因俗而柑,以余家之工事,重驚爾父之靈』。這種話,蔣母生前曾經多次提起,每每殷殷囑附,不憚其煩,甚至還自置墓碑,以示其意志堅決」。

其實,蔣母王采玉之所以堅持不與蔣父同穴合葬,其主要原因並不是擔心驚動了蔣父的亡靈,而是因為蔣父肇聰已經與前妻徐氏、續弦孫氏合葬,王采玉既不願自己屈居下位,更不願自己的兒子日後被人議論為第二填房所生,惟恐對蔣介石的前途產生不利的影響。

蔣母愛子之心,由此可見一斑,而蔣介石也深諸母親的用意。所以,對於慈母的仙逝,他悲痛異於常人。在停靈期間,蔣介石每天都要撫屍大哭多次。蔣介石對慈母行如此大哀之禮,在同事朋友中博得了一個「事母至孝」的美名。

在老家溪口居哀期間,蔣介石不忘母親遺命,請了奉化有名的風水先生四處勘察墳地,最後選中了溪口北約1.5公里的白岩山中段北面的一小塊平地,據說這裡是「彌勒佛的肚臍眼兒」,才是一塊上好的風水寶地。墳穴選定之後,蔣介石每天必到白岩山察看母親墳瑩的興建。

1921年11月23日,蔣母王采玉正式出殯下葬。此時的蔣介石已擔任廣東軍界要職,為孫中山手下的重臣,母以子貴,所以安葬儀式極為隆重,為溪口一帶史上所罕見。

據史料記載,接到蔣母去世的訃告後,孫中山麾下的黨政軍大員齊致唁電,閩、粵、鄂、湘、滬各地弔客紛至沓來,出殯下葬時,孫中山又特派陳果夫前來代他祭奠,戴季陶、居正等要員均親臨葬禮。孫中山還親撰祭文,並為蔣母題寫了墓碑:「蔣母之墓」,張靜江手書蔣介石所撰的輓聯,胡漢民做墓誌,汪精衛做墓銘,均由浙江書法大家沈尹默手書。

為表達對母親的孝敬,蔣介石從此發誓:不論新舊歷史,凡到母親祭日,一律不茹葷、不動氣、不近色,以示對母親的紀念,以寄哀思。

1923年,為紀念蔣母60歲冥壽,蔣介石特在離母親墓地約300米遠的地方建築起三間新式洋房,並命名為「慈庵」。 特請譚延閻書題了慈庵門額,中堂懸掛著孫中山親書的「為國助勞」、「慈雲普照」二匾。為此,蔣介石還親撰了《慈庵記》,說:「標額日慈庵,以成先慈建庵供佛未竟之志,而又配祖先考肅庵公,權合古人院之義也。」 亦即,建築這個慈庵,一是因為蔣父與蔣母沒有合葬一穴,把父母神主牌位合在一起,以表示雙親合攏;一是可以作為蔣介石回鄉時居住之所,以示不忘母親,謹守墓園之意。

1930年,已掌握了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最高權力的蔣介石,為了光耀門庭,將慈庵舊宅拆除,另在離墓稍遠的平地上築造了規模較大的墳庄,名為「墓廬」。 穿過墓廬大門,便可看到新修建的慈庵,室內掛有蔣母遺像,下有汪清衛題字: 「蔣老伯母遺像,世愚侄汪兆銘」。正中立一石碑,正反兩面均有碑文。正面為譚延用所書《孫大總統祭蔣大夫人文》;後面是「孤哀子蔣中正泣述」的《哭母文》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慰勞蔣總司令文》等石刻。

此外,還有胡漢民題字墓詩、譚延閱所題的「蔣太夫人像贊」、林森作的挽辭等。當初治喪時,張靜江、許崇智等國民黨要員的唁電、輓聯、悼詩等,也都一一保存在「慈庵」中。這些文詞墨跡,將介石極為看重,曾委託葉楚他搜集,編為《哀思錄》刊行於世。

……………

請點擊博文右邊及下面廣告頁面,支持酒鬼鼠博客發展!
推薦閱讀:

讚美母親的名言(40條)
從姐弟仨八字看母親去世信息的同步性
安迪·沃霍尓(Andy Warhol)——開掛的幸運人生,竟然是因為她?!
波伏娃《第二性》節選——「關於母親」
寫給母親

TAG:母親 | 往事 | 身後 | 蔣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