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帝王葬姿之謎 - Qzone日誌

中國古代的葬俗很多,葬姿各異。已考古發的葬姿有仰面直肢、曲肢、側身、俯身等,還有一種更是今人無法理解的葬姿,肢解葬。但這些都是民間使用的葬姿。帝王死後是怎麼入葬的?在明定陵發掘前,不見報道。   帝王的葬姿卻屬於皇家私事,秘不外傳,史無記載,是千古之謎。   萬曆皇帝葬姿暴露天大秘密      定陵棺槨開啟後,陵主萬曆皇帝朱翊鈞帝、孝端、孝靖後的葬姿赫然在目。 就考古的一般常識來說,陵墓的發掘必須要注意的,一是墓主人的屍體情況,二是可以證明墓主身份的文字,而不是金銀財寶那些陪葬品。所以,開啟梓棺一般是最後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考古程序,要求相當嚴格。在主要專家或是主政官員到場的情況下,才會打開棺槨。 定陵,作為一座一級帝王陵,其發掘過程也是極其小心的,參與定陵考古的專家和官員,對棺槨的開啟慎之又慎。   當時,發掘人員小心打開棺槨後,現場專家大吃一驚—— 朱翊鈞屍骨放置在一條錦被上,錦被兩邊上析,蓋住屍體。屍體頭西腳東仰卧,肌肉已經腐爛,僅剩骨架。面向上,頭頂微向右偏,右臂向上彎曲,手放在頭右側,左臂下垂,略向內彎,手放在腹部。手中拿念珠一串。右腿稍彎曲,左腿直伸,兩腳向外撇開。

圖:萬曆皇帝棺槨打開後的實拍圖,其身體早已腐爛,只剩骨架,側卧曲肢,葬姿奇怪。  孝端後屍體放置在織金妝花緞被上,被兩側上折,蓋住屍體。屍體已經腐爛,骨架頭西腳東,面向右側卧,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下直伸。足部交疊,左足在上,右足在下。   孝靖後屍體亦放在織錦被上,被兩側上折,蓋住屍體。屍體己腐爛,僅剩骨架,腳東放置。面稍向右側卧,右臂向上彎曲,手放在頭下。左臂下垂,手放在身上腰部。      朱翊鈞和他的皇后屍體放置呈如此姿態,真乃驚世發現。   之前誰也沒有見過帝王的葬式,在現存的資料中,帝王死後屍體擺放成什麼姿態入斂,一直是秘不示人的。而根據傳統的喪葬習俗,入棺時外人都是要避諱的,即使是身邊人,也只有極少數的嫡親才能看到,因此才沒有一丁點兒這方面的文字記載。 定陵暴露了一個驚天的秘密,給考古界帶來了一個天大驚喜,這應該是定陵考古發掘的最大收穫之一。 下葬時棺墜地改動了葬姿?   之所以說朱翊鈞的屍骨姿態暴露出了一個天大秘密,一是帝王棺槨內屍體擺放姿式是一個千古之謎,現在被揭開了,填補了一個歷史空白;二是因為其姿式太怪異了,與傳統的「仰身直肢葬」完全不符,其包含的信息也應該是深奧的。 為何朱翊鈞在棺槨內會曲肢側卧?難道被人動過?專家一直不得其解。期間由於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直到2004年才有專家就此作了合理的推斷,比較合理地破解了帝王葬式密碼,引起了當年學術界的注意。

  圖:定陵地宮的文物陳設   2004年3月份,明清陵寢學術研討會收到了一篇關於這方面的論文。這是「明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專家王秀玲提交的,題目叫《試論明定陵墓主人的葬式》。 從定陵帝、後骨架情況看,三人葬式稍異,顯然不象普通人的葬式。   根據其骨架:頭部均為向右側卧,左手都放於腰部。右手,朱翊鈞和孝靖後向上彎曲,放於頭部,孝端後為下垂式。腿部,朱翊鈞右腿彎曲,左腿直伸,孝靖後兩腿彎曲,孝端後兩腿平放足部交叉。王秀玲推斷,朱翊鈞的原葬姿勢應為罕見的「側卧式」。 孝靖後骨架情況應與原葬式相似,而朱翊鈞與孝端後則可能有出入。因為人死後入葬,不可能故意擺成一腿彎曲一腿直伸狀。顯然,朱翊鈞的葬式不是原狀。孝端後雖是兩腿平放,但其頭部向右側卧,脊椎亦向右側彎曲,兩腿平放與其不相符。其原狀應為側卧式。朱翊鈞頭部、脊椎情況與孝端後相類似。   再者,屍體如果平放,一般晃動也不會有大變動,只有側卧式,碰撞時易變形。如果向右側卧,必然倒向左側,所以朱翊鈞左腿直伸。孝端後左足壓右足,根據二人骨架情況分析,原葬式應為向右側卧。而朱翊鈞應為雙腿彎曲式,只是因為晃動和碰撞而改變了原葬姿式。 孝端後的右臂下垂姿式尚待研究,如果原葬式是下垂式,一般情況下,手臂應貼近身體。孝端後的右臂是向外撇,如與朱翊鈞和孝靖後一樣放於頭部,因碰撞右臂發生變化,就有可能是現在的姿式。

圖:孝端後屍體放置在織金妝花緞被上,被兩側上折,蓋住屍體。屍體已經腐爛,骨架頭西腳東,面向右側卧,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下直伸。足部交疊,左足在上,右足在下。   根據史書上當年朱翊鈞下葬時的文字記載,原葬式確實可能變動過。   當時,棺槨是從百里之遙的京城靠人工抬運到山陵,沿途顛簸。《泰昌實錄》記載,葬朱翊鈞及孝端皇后時(孝靖皇后比朱翊鈞早逝九年,己入葬於天壽山東井平崗地)僅抬杠軍夫多達八千六百人。一路上繩索常有損壞,不斷更換。棺槨到鞏華城時(今沙河),抬棺槨的木杠有斷裂聲,右邊一角曾墜地。如此這般,可以想像屍體姿式有變化是完全可能的。 怪異葬姿系「七斗星葬式」   根據現有的考古發掘發現,中國古代土葬時屍體擺放方式,一般有仰身直肢葬、曲肢葬、俯身葬等姿態。1973年,在偃師二里頭夏朝遺址還有發現了跪姿葬式,人架骨作跪伏狀,向西,面朝下。跪姿葬極為少見,而朱翊鈞的「側卧式」葬姿,則是罕見,至今不見類似帝王葬制方面的文字記錄。   皇帝死後,何為要讓人把自己的屍體弄成這樣?王秀玲大膽推斷,此乃為「七斗星葬式」,皇帝的葬式密碼一下子被破譯了。 原來,從骨架情況看,身體側卧,雙腿微曲如睡眠狀,其形極象天上的北斗七星。 葬式源於天象。   

圖:自然界的北斗七星示意圖   過去,「北斗七星」被認為是極星,指向正北,位於天空中心。在星宿中屬紫薇垣。宋代鄭樵《通志》稱紫薇、太微、天市為三垣,三垣指的是三個星區。紫薇垣是以北斗星為中心與周圍各星組成的星區。   古人常以星象變化預測人事吉凶,將三垣同人世對應起來,紫薇垣對應的是人間帝王,是帝星所在。所以極星北斗又被認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明代文人、藏書家郎瑛在其《七修類稿·天文類》一書中稱,「天子之居,謂之紫宸」。   封建帝王也一直認為自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主宰,故過去都稱皇帝為「真龍天子」,信奉「君權天授」、「天人合一」的思想,視皇位為「天位」,皇帝死了,就是「升天」。所以,依照這樣的觀念,朱翊鈞怪異的葬式之謎就真相大白了。 帝王葬姿源於風水理論?   帝王怪異的葬姿,還可能與風水說有關。   過去風水家認為,北斗七星具有避邪功效,其奧秘在於它的形狀恰為一個巨大的聚氣的S形。古代研究氣場是以不動的恆星為準,具體說要與北斗七星聯繫在一起,七個星代表七種場。   風水的核心古代稱之為氣,氣的運動形式,按古代河圖數字的表示則為順時針左旋氣場及S形氣場。再結合皇帝選陵址,要選能「聚氣藏風」的地方,選擇標準是山環水抱,因山環水抱必有氣。在風水學中,用「曲則有情」來形容水和路的吉祥。山脈的起伏呈S形,河流則更明顯,總是彎延曲折。   《水龍經·論形局》中說:「水見三彎,福壽安閑,屈曲宋朝,榮華富饒。」指的是一條水連續出現三個「S」型,則是好氣場。

      圖:定陵的地宮   皇帝入葬地宮,從隧道門經明樓後進入地宮,其路線也是S形。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去分析,皇帝死後,也需要生氣。這種S形葬式取其能夠「聚氣」,有了生氣,就有了萬物,預示著子孫萬代繁延旺盛。   依此而論,朱翊鈞和皇后的怪異葬式源於天象不無道理。 釋迦牟尼「涅槃」影響中國皇帝   還有一種說法,朱翊鈞的怪異葬姿與天象與風水均無關係,而是緣於釋迦牟尼「涅槃」的姿式。理由是,朱翊鈞生前是虔誠的傳教徒。   

圖:釋迦牟尼   這在王秀玲的論文也提到了——   根據《大乘起信論》中所載釋迦「八相成道」中第八「「涅架」的姿式,佛祖釋迦牟尼80歲時,自知陽壽將盡,便最後從王舍城出發,作一次巡行。在弟子阿難的陪同下,走到離摩羅國首都拘屍那迦(Kusnagara)不遠的一個村莊波發(Pava)附近,在村外希尼亞瓦提河西岸的兩株莎羅樹(Sala)下,頭朝北,面向西,右手支頭,左手放置身上,雙足合併,作側卧姿式進入涅槃。   

圖:出土文物上為皇冠,下為鳳冠      朱翊鈞和兩位皇后的屍體姿勢,極象釋迦牟尼「涅槃」的姿式。   朱翊鈞及其皇后,在生前非常信仰佛教,認為信仰佛教有助於「護國佑民」。萬曆十八年(1590),在賜與萬佛寺經書的教諭中指出「聯惟佛氏之教,具在經典,用以化導善類,覺悟群迷,於護國佑民,不為無助」。又要求寺內僧眾,「爾寺務須莊嚴持詠,尊奉珍藏,不許諸色人故行褻玩,致有遺失損壞,特賜護持,以垂永久」。   定陵出土實物也可充分證明朱翊鈞是一個十足的佛教徒。   據考古報告,在帝、後服飾上就有不少佛教內容的紋飾,如經文,孝靖後屍體最上層覆蓋的是一床「經被」;上面有朱書經文,字跡已模糊。但中部的「南無阿彌」四字和右下部的「華嚴」二字均能看出。在朱翊鈞的棺內有一件「紅八寶紋暗花緞緙絲盤龍佛字方補交領夾龍袍」,其前後胸方補內為正面龍戲珠,龍首頂部緙一金「佛」字。   孝端後棺內有一件「黃串枝花卉童子攀藤暗花緞綉佛字方補方領女夾衣」,方補內飾「佛」字,佛字下部飾蓮花紋;背部在「佛」字上下兩側各綉一鳳。所謂「八吉祥」,即指輪、螺、傘、蓋、花、罐、魚、盤長八種圖案,八吉祥也稱「佛八寶」。最有說服力的是,朱翊鈞手中還拿有一串佛珠,由此可以想像他信佛的程度。不僅生前信,而且死後仍念念不忘。專家認為,他怪異的葬式是仿釋迦涅槃的姿勢。 無法破譯的帝王葬姿密碼   朱翊鈞的怪異葬式到底是源於天象,還是源於佛教,目前學術界沒有定論。   根據其陵墓北斗七星狀布局,源於天象的說法理由更充分一些。上世紀九十年代,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組織專家,對南京明孝陵進行考古勘測,使用了飛機航拍技術,專家驚訝地發現,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區布局竟然是「北斗七星」布局,這事曾引起極大轟動。

圖:明孝陵航拍照片      這或許給朱翊鈞的怪異葬式,提供了一個佐證。      有專家大膽推測,認為朱元璋也是這樣的葬姿;不只朱元璋、朱翊鈞是這樣,明朝其他皇帝是這樣的「七斗星葬式」。由於沒有更的考古發掘,這種推測也僅僅是推測。      更大的問題是,就算朱姓明朝皇帝是這樣的葬姿,秦、漢、唐、宋帝王的葬姿是這樣嗎?目前此仍是一道無法破譯的密碼。 (本文取自《盜墓史記》作者:倪方六)
推薦閱讀:

中國漢朝鼎盛巔峰的皇帝,既不是漢武帝,也不是漢光武帝
一生必讀的中國帝王史(十一、李世民)
古代帝王死後為什麼要口含「玉蟬」?

TAG:中國 | 中國帝王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