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遺傳網:2007生命科學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2007生命科學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在Sigma-Aldrich公司、賽百盛公司和科茲莫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生物通聯合騰訊科技、中國遺傳網、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產業雜誌社、生物工程雜誌社、生命世界雜誌社隆重啟動的「Sigma-Aldrich特約之2007生命科學十大新聞及科技風雲人物評選」活動已於2月29日結束網上投票,揭曉結果!在兩個月的活動時間裡,「十大新聞評選」部分和「十大科技風雲人物」部分分別獲得了5000多張投票。 2007生命科學十大新聞評選結果如下:1. 日美科學家分別利用人體皮膚細胞創造出類胚胎幹細胞 幹細胞近年來的一個最受矚目的研究熱點領域。但最有應用價值的胚胎幹細胞研究卻應為牽涉倫理問題而在一些國家受到阻礙。如何避開倫理問題來利用幹細胞造福人類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2007年年底,分別來自日本和美國的兩個研究組通過獨立研究,首次利用人體表皮細胞製造出了類胚胎幹細胞,他們通過對皮膚細胞的四個基因進行操作,使它們轉化成了類胚胎幹細胞。這一技術有望用於特定疾病的幹細胞研究和治療,並且避開了利用晶胚或卵母細胞獲得胚胎幹細胞的倫理爭議。兩個研究組的結果分別發表在同一期的《Cell》和《科學》雜誌上,該成果也被認為是2007年幹細胞領域的最重大成果。2. 2007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成頒給基因敲除技術發明者 2007年10月8日,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揭曉。來自美國的馬里奧-R-卡佩奇(Mario R.Capecchiand)、奧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和來自英國的馬丁-J-伊文思(Martin J. Evans)贏得該獎項,以表彰他們在幹細胞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他們是發明基因敲除技術的卓越科學家。決定每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並為其頒獎的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表示,這三名科學家是因為他們在幹細胞研究領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做出的突出貢獻而獲此獎項的。三名科學家將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的獎金,這表明國際社會對他們利用小鼠胚胎幹細胞進行基因打靶技術領域研究的認可。3. 首次「基因組移植」獲成功 來自美國的基因組學研究的大師、先鋒級人物Craig Venter最近又展示了他的最新技能——「細菌鍊金術」,即利用「基因組移 植」方法將一個細菌種變成另外一種細菌。他們將細胞結構簡單的兩種相近支原體作為實驗對象,從一種支原體(mycoides)內提取整組基因,再植入另一種易讓山羊感染肺炎的支原體亞種(capricolum)中。這一成果被認為是生物工程領域的「重大突破」,人類對「人造生命」的探索也由此邁出重要一步。科學家們希望藉此研究出針對大型有機體的生物工程學方案,比如「創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微生物,可以被人們用作替代石油和煤炭的綠色燃料,或者用來幫助清除危險化學物質或輻射等。但是,一些組織擔心,製造「人造生命」的想法與自然法則相違背,而這一生物工程原理一旦被誤用,可能導致人類難以對付的危險微生物出現。4. 破譯miRNA調控活動過程 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告訴我們,遺傳信息儲存在DNA中,轉錄給信使RNAs(mRNAs),然後翻譯成蛋白。microRNAs是不能編碼蛋白的小分子RNA,但能結合在mRNAs上,就像是鎖在mRNAs上,阻止翻譯成蛋白,但是miRNAs如何做到這一點,以及到底是干擾了蛋白合成的哪一個步驟一直以來都令科學家們感到困擾。2007年5月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新方法,揭示了體外miRNAs的活動模式:miRNAs能阻斷翻譯的啟始過程,即將遺傳信息儲存進mRNAs的最早期過程。這種研究miRNAs的新方法也許為人類其它相似研究,以及其它miRNAs的研究鋪墊了道路。而且miRNAs在許多疾病,比如癌症,糖尿病,以及病毒感染等處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一體外新系統不僅為研究疾病中miRNAs的作用提供了新希望,也為藥物治療新方法提出了新的基礎機制。相關文章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5. 發現一種全新的細胞死亡過程 正常的組織中經常發生「正常」的細胞死亡,它是維持組織機能和形態所必需的。細胞死亡的方式通常有3種:細胞壞死(necrosis)、細胞凋亡(apoptosis)和細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2007年年末一種全新的奇異的細胞侵入細胞的死亡過程被科學家們發現,這種新發現的細胞死亡方式不同於細胞凋亡,不會在細胞膜和細胞核分裂過程中產生不規則隆起,而是有些細胞會進入到其它細胞中,導致死亡,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新形式有可能成為一種抑制腫瘤的新方法。因此這種細胞死亡方式被命名為entosis,即「Within」的希臘文。相關文章發表在《細胞》雜誌上。6. 世界首份個人圖譜 2007年《科學》十大科技突破之首即「人類基因組差異」,其中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結構的雙螺旋模型的發現者詹姆斯·沃森成為了世界第一份完全破譯的「個人版」基因組圖譜的擁有者。這項成果由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454生命科技公司」(已被羅氏收購)完成,他們採用了新的測序技術,不但極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只花費了不到200萬美元。1990年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用了10年時間才完成草圖繪製,而且成本超過40億美元。耗時和成本的大幅縮減,意味著「個人版」DNA圖譜走向公眾將很快成為現實。 7. 最被看好的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宣告失敗 2007年9月18日,艾滋病(AIDS)疫苗研究遭受了災難性打擊,一個最有希望的艾滋病疫苗的臨床試驗宣布失敗。據最新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報道,當天,對該疫苗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項中期安全性分析顯示,該疫苗既無法保護志願者免遭致命病毒的侵害,也不能減少人體免疫缺損病毒(HIV)感染者體內的病毒數量。這個消息也讓世界各地的艾滋病疫苗研究人員震驚。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佛西擔心,默克疫苗的失敗會對人們接受T細胞疫苗概念產生不利影響。這次試驗的失敗可能會引起整個製藥業的反彈,製藥業已經對投資艾滋病疫苗的研製問題非常警覺。8. 人類首張黃種人基因組圖譜面世 2007年10月11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在第九屆高交會上發布了全球第一個黃種人基因圖譜。這張高質量的中國人標準基因組序列圖,也是全球20億黃種人的第一個個人基因序列圖。首個黃種人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成功繪製,不僅標誌著科學家成功破解了黃種人獨特的生命密碼,更重要的是將幫助科研人員找出與黃種人的主要疾病更有針對性的變異基因,例如哮喘、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等,從根本上改進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據這份黃種人基因圖譜,科研人員可以更容易地發現主要疾病基因,從而提供個性化的疾病預防和治療。作為「炎黃計劃」的第一部分,這項研究計劃被稱為「炎黃1號」。2008年1月,在「炎黃1號」成功的基礎上,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正式宣布啟動專門繪製匿名志願者的基因圖譜「炎黃99」計劃。9. 第一張人類器官蛋白質組圖譜 由中科院院士賀福擔任執行主席的「人類肝臟蛋白質組研究計劃」(HLPP)於2002年11月證實啟動,其中中國科學家承擔30%的研究任務,是我國有史以來領導的第一項重大國際合作計劃,也是第一個人類組織/器官蛋白組計劃。2007年11月,中國科學家在廣州南方醫科大學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蛋白質組學大會暨首屆粵港蛋白質組學學術交流會上宣布,該計劃實施3年來,我國科學家已經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包括成功測定出6700多個肝臟蛋白質、1000餘個蛋白相互作用組,建立了2000餘株蛋白質抗體,構建國際上第一張人類器官蛋白質組「藍圖」,發現了30個以上可能具有對肝癌進行預警、診斷和預後判定的分子標記物,以及建立相關的技術平台、資料和標本庫、研究模型等等。這些結果有望實現肝癌診治突破性進展。 10. 首個白血病基因被發現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機體的淋巴細胞在體內異常增生和積蓄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該疾病在我國發病率雖然不高,但卻是危害中老年人的一種惡性腫瘤性疾病。2007年6月1日,美國俄亥俄州的研究人員在《Cell》上報道,凋亡相關蛋白激酶1(DAPK1)基因與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相關。該基因正常情況下有助於觸發細胞在發生癌變前就死亡,但突變後會導致出現異常的DNA甲基化作用,關閉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從而造成腫瘤生長。該研究是人們首次確定出一種與遺傳性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有關的基因。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確定出有患慢性白血病風險的個體,而且還讓人們對自然細胞死亡過程、基因突變研究與表觀遺傳學的聯繫有了新的了解,並可能促進研發出治療這種疾病的新藥物和方法。 相關報道詳見 http://www.ebiotrade.com/custom/news_2007/result.htm。 (生物通供稿)

推薦閱讀:

索達吉堪布:戒律輯要 六、大乘齋戒功德_amituofu2007
龍應台:我看《色,戒》(南方周末 2007-9-27)
yu20078的日誌
Excel2007如何製作隔列求和
2007年第九屆高交會

TAG:中國 | 科學 | 生命 | 新聞 | 遺傳 | 評選 | 十大 |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