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史 目錄 總論

中國長城史 序言 第一章總論 偉大的中國長城 準確地、科學地、實事求是地介紹長城、宣傳長城 中國長城知多少 附:中國歷代修築長城概況表 第二章春秋長城 長城之父齊長城 《管子》一書是後人偽托嗎 以關城為主體的長城楚方城 建在平原的長城鄭百代城 最短的長城庸方城 第三章戰國長城 白狄建的長城中山長城 魏長城魏國建有三道長城 1、河西長城2、卷長城3、崤山長城 戰國時期魏文、武、惠、襄四代紀年研究 韓長城 戰國時期韓哀、懿、昭三侯紀年研究 趙長城趙建有三道長城 1、南長城2、肅侯北長城3、武靈王長城 燕長城燕建有二道長城 1、燕南長城2、北京最早建的長城燕昭王長城 秦昭襄王長城 第四章秦、漢、晉長城 第一道萬里長城秦始皇長城 秦始皇萬里長城經過北京,經過延慶燕、秦、漢、晉、北齊、北周、隋、明八代長城經過延慶 釋「居庸」延慶城是秦築長城一線指揮部所在地 一萬一千五百里長城漢武帝長城 居庸縣治在什麼地方「居庸」一詞為延慶所專有 居庸關考古今有三道居庸關 晉長城第二道修到朝鮮古碣石的長城 第五章後魏、東魏、北齊、北周長城 後魏泰常長城長城專家定為趙、秦長城 畿上塞圍不是長城 後魏沒建六鎮長城 東魏肆州長城 北齊長城北齊建有五道長城 1、黃枦嶺至社平戍長城2、太谷馬嶺長城 3、北齊北長城第一道修到山海關的長城4、北齊重城 5、北齊勛掌長城 北周長城 第六章隋、唐、遼、金長城 隋長城第一道修到寧夏銀川的長城 唐長城 1、高麗長城2、張說長城 五代應有岐長城 河中長城 遼長城遼建有二道長城 1、鎮東海口長城2、清寧長城 北宋曾利用隴東古長城長城不是國界之一 金長城 1、曷懶甸長城唯一一道雙向防禦的長城 2、金界壕明昌舊城明昌新城 第七章明長城 一萬二千七百里長城明長城 明南長城 八達嶺長城的修築 八達嶺長城是誰修築的 附:隆慶、萬曆年間修築長城題名碑官員名表 八達嶺名稱的由來 「居庸關長城」是假長城 第八章其它 清代停止修築長城地方上仍修築二道長城 喜峰口、古北口長城抗擊倭寇長城不是國界之二 延慶縣四海冶火焰山九孔樓詩刻 第一章總論 偉大的中國長城 一、愛我中華,修我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極其宏偉的軍事防禦工程,它像條條巨龍,翻越巍峨群山,穿過茫茫草原,或峙大河,或卧平野,在世界東方巋然屹立。 長城是中國人民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以中國北京市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為代表的中國萬里長城,已載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冊之中,萬里長城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宇宙航行員從月球上回看地球,所看到的地球上的人造工程,萬里長城是最明顯的標誌。美國宇航員艾德寧回憶他在月球上的奇觀時說:「從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像一個蘭色的球體,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似的。在這個球體上,看得最清楚、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它像一條銀色的鏈子,鑲嵌在這個綵球上,真是美極了!」 1985年4月29日美籍華裔科學家王贛駿博士乘坐挑戰者號太空梭升入太空,他說:「在太空看到地球上的人工建築物,只有中國的萬里長城和埃及的金字塔。」 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萬里長城,是中國明代修築的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萬里長城。中國歷史上修築的長城何止萬里,長城歷史學家羅哲文先生說:「中國從春秋時期起修築長城,一直修到明代。長城並不都是東西走向的,還有南北走向的,歷代修築的有十餘萬里。結論是:『縱橫十餘萬里,上下亘兩千多年。』有的地方長城建有二層、三層或多層。各代長城並非完全在原有遺址上維修,而絕大多數是根據當代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情況而新選的線路。」可是有的同志說,長城「縱橫十餘萬里,上下亘兩千多年」的結論,是原**中央宣傳部長王忍之首先提出來的。 新中國成立後,長城起了質的變化。郭沫若同志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952年他提議修復建在京師肩背、北門鎖鑰的延慶縣八達嶺長城。1954年闢為對外開放的旅遊區。1961年國務院正式定八達嶺長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由國家領導人***提議、北京市各界發起的「愛我中華,修我長城」贊助活動蓬勃興起,一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口號,響徹國內外。八達嶺長城成了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 中國長城旅遊潮從八達嶺波及懷柔慕田峪、密雲司馬台、古北口、河北灤平金山嶺、天津薊縣黃崖關以及渤海之濱的山海關、河西走廊的嘉峪關,連山東齊長城、河南楚方城、內蒙古固陽後魏長城也不斷有人問津。 前來八達嶺長城旅遊觀光的中外人士逐年增加,1988年達518萬人次。這年12月1日美國退休作家瑞恩先生從延慶縣長張愛棠手中接過八達嶺長城的登城證書,他是北京首屆國際旅遊年500萬位登上八達嶺長城的遊人。從這年以後遊人每年都在500萬人次以上。截至2002年累計接待遊人已超過億人。 八達嶺長城接待的第一位國家元首是1957年5月25日原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截至2002年初,包括美國總統尼克松、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等已接待一級國賓378位,是世界上接待外國元首最多的旅遊景點。由於接待外國元首、政府首腦人數最多,遊人超過億人次,八達嶺長城2002年作為中國萬里長城的傑出代表,接受了英國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的「世界最長的牆—長城」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 美國總統尼克松說:「我認為,你一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的一座偉大的長城。』」英國首相希思說:「中國的過去與她的將來一樣具有魅力……抵達長城時,我覺得她比我以往從照片、刺繡和繪畫上見到的更為壯觀。」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這是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1992年12月17日登上八達嶺長城發出由衷的讚歎。時隔10年,2002年12月30日八達嶺長城又迎來了一位俄羅斯貴賓—普京總統,八達嶺長城上又唱響了中俄人民和平友誼的頌歌。普京總統對長城的建築特色和優美風景大加讚歎,頻繁說:「長城太偉大了,八達嶺太美了!」欣然提筆在貴賓留言簿上寫下了「為中華民族的勤勞,長城美麗的風景和中國偉大的歷史而感嘆」的題詞,他是第388位登上八達嶺長城的外國元首。 過去歷代統治者役使罪犯、軍卒,徵發民夫修築長城,苦不堪言,道路上死人之多以溝來量,長城上下屍骨相支拄,軍民嗟怨,舉國沸騰。今天修築長城為了旅遊觀光、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中外各界踴躍出資贊助,響應「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倡議。1985年貴州省3000萬人民籌集100多萬元資金,修復八達嶺長城南峰第五、六、七三座空心敵台以及三座敵台間的400多米長城。1987年竣工,6月6日八達嶺舉行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落成典禮,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碑亭和用豆綠色花崗岩製成的紀念碑,立在八達嶺長城南五台東側的山坡上,這是修復長城活動立的第一座紀念碑。1988年9月,一座半圓形的漢白玉石碑豎立在八達嶺長城下望京石附近,金字碑文告訴人們,此碑是專為希臘鉅賈拉特希斯先生立的,他是在看到有關我國「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後慷慨觧囊捐巨款修復長城的。 1997年10月5日那天,天氣晴朗,美國華盛頓州華裔州長駱家輝先生興緻勃勃地遊覽了八達嶺長城。他登上長城不時大聲稱讚:「啊,奇蹟,不可思議!」遠眺逐漸消失在群山中的長城說:「長城使你覺得自己非常渺小,作為一名華人,我為中國文明的巨大成就感到非常驕傲。中國古代帝王為了抵禦外來入侵者,以巨大的代價修築長城。如今,長城成為中國開放程度的一個象徵,她每年吸引著數百萬世界各地的旅遊者。」駱先生意味深長地說:「這說明原來閉關鎖國的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一部分。」 二、長城一詞在歷史上的寓意 歷史上譽捍禦外侮、保衛國家的良將為長城,但真要查詢文獻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卻很少,只有南朝劉宋將領檀道濟自稱萬里長城,唐憲宗李純稱田弘正為長城。 南朝宋將領檀道濟,東晉時從劉裕,即宋武帝攻後秦,為前鋒,入洛陽,西進長安,屢立戰功。文帝劉義隆元嘉八年(431)率兵攻魏。糧盡退兵,敵不敢追。未幾進司空,鎮尋陽,即今江西九江。文帝以道濟前朝舊臣,諸子皆善戰,恐其反叛,收道濟及其子植、粲、混、承伯、尊等十一人殺之。又殺司空參軍薛肜、高進之,二人是道濟心腹,有勇力,時人比之關羽、張飛。見收時,道濟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一會兒飲酒一斛,脫掉包頭巾擲在地上說:「乃壞汝萬里長城!」魏人聞之歡喜說:「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懼了,」自是頻年南伐,有飲馬長江,吞併江南之志。 檀道濟事迹原文 檀道濟,高平金鄉(山東鄒縣西南)人,世居京口(江蘇丹徒)。元嘉八年(431)率兵攻魏,道濟與魏軍三十餘戰多捷,軍至歷城(山東濟南),以資運竭乃還。時人降魏者具說糧食已罄,於是士兵憂懼,莫有固志。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餘,故不復追,以降者妄,斬以徇。時道濟兵寡弱,軍中大懼。道濟乃命軍中悉甲,身白衣乘輿,徐出外圍。魏軍懼有伏,不敢逼,乃歸。道濟雖不克定河南,全軍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憚之,圖之以禳鬼。還進位司空,鎮尋陽(江西九江)。 道濟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並經百戰,諸子又有才氣,朝廷疑畏之。時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馬仲達也。」元嘉十二年,上疾篤,會魏軍南伐,召道濟入朝。十三年春,會上疾動,彭城王義康矯詔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給事黃門侍郎植、司徒從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書郎中尊等十一人誅之,唯宥其孫孺。時人歌曰:「可憐白浮鳩,枉殺檀江州。」又誅司空參軍薛肜、高進之,二人皆道濟腹心,有勇力,時人比之關張。 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魏人聞之,皆曰:「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復憚。」自是頻歲南伐,有飲馬長江之志。(綜合《資治通鑒》、《南史?檀道濟傳》) 唐代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飛揚跋扈,不受朝廷節制。魏博節度使(治魏州,今河北大名)田弘正願交納藩鎮,入朝為官,效忠皇上,三上奏章,願留朝中。憲宗慰勞說:「昨天宣武節度使(治汴,今河南開封)韓弘至朝,稱疾懇辭戎務,朕不得不依從,今卿又請留,意誠可嘉,然魏土樂卿之政,鄰境服卿之威,為我長城,不可辭職,可亟回鎮。」 歷史上也稱文學造詣深的人為長城。唐代,文學之士秦系與劉長卿友善,常以詩互相酬答,長卿詩調雅暢,權德輿稱為五言長城,說:「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是說二人詩作不相上下。 三、長城一詞寓意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後,長城一詞被廣泛引用。毛主席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在《清平樂?六盤山》詞中有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言,激勵全軍將士到抗日第一線去,到陝北延安去。雖然秦、漢、北齊、隋、明5代長城經過陝北,但實際不是要到那裡的長城去,毛主席要在延安建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建設人民民主新中國的紅色政權。歷史上一代名將被譽為長城,紅軍是挽救中國命運的鋼鐵長城,毛主席說的長城有一語雙關之意。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是《義勇軍進行曲》即《國歌》中一句雄偉悲壯嘹亮的歌詞。 喻人民子弟兵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鋼鐵長城,海軍為海上長城,空軍為空中長城。 三北防護林帶稱為「綠色長城」。築起一道抵禦疾病的「健康長城」。中國衛星發射中心名叫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有個長城站。其他以長城命名的大小工商企業更是不勝枚舉。 近年來,對長城一詞的運用又有新的發展趨勢。1993年由國務院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小組、國家人事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的六集專題片《延伸的長城》說,謹以此片獻給共和國300萬轉業軍官和為軍轉安置工作付出辛勤與汗水的人們。 中國長城學會副秘書長吉人在談到保護長城工作時認為:群眾是保護長城的「長城」,只有長城沿線的廣大幹部和群眾極大地增強了保護長城意識,增強了文物的價值觀念,長城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利用。 2002年12月29日《參考消息》記者張越寫的《給他插上騰飛的翅膀》一文說,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資助貧困大學生項目,為了300萬貧困大學生的明天。 商業戰線則提倡「築起誠信的長城,」2002年全國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 長城一詞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處不在,是我國人民精神文明和物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偉大的中國長城萬古長青,與世永存! 準確地、科學地、實事求是地 介紹長城、宣傳長城 一、長城研究中的分歧點 1984年北京市進行第二次文物普查,本人為延慶縣文物管理所整理文物普查資料、建立文物檔案,延慶縣文史資料和一些有關長城的記載和碑碣,經與長城學者發表的文章對比分析,發現其中分歧點很多。簡述如下: 1、長城專家說燕、秦長城不經過北京市,不經過延慶縣,而在延慶縣之北300里河北省赤城縣獨石口、灤河上游經過,大中學教材就採用這一說法。但根據史料記載及遺迹考察,燕、秦長城恰恰經過北京市延慶縣南境。 2、最早建長城的是哪個國家?長城專家說是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方城為「長城之父」。但《管子》書中說齊桓公時已建有長城,有的專家說《管子》一書駁雜不純,言不足信,多為戰國時人偽託管仲之名而作。由於延慶縣出土了大批春秋時期的山戎墓葬以及其他資料,證明《管子》一書確實記載得是春秋初期的真實情況。可見最早建的長城是齊長城,不是楚方城。 3、居庸關是不是長城上的關口,其說不一,因為對古今居庸關的位置沒有考察清楚。古今有三個居庸關:漢、魏、晉居庸關置在今八達嶺,這個居庸關是漢長城、晉長城上的關口。北齊、隋、唐、五代、遼、金、元的居庸關置在八達嶺南17里上關,今居庸關乃明代所建,這兩個居庸關不是長城上的關口。現在所謂的「居庸關長城」不是長城,是居庸關城的一面北城牆。今居庸關從來沒有修築過長城,也不和任何朝代的長城相連接。 4、河套一帶的秦長城,《水經注?河水》載,建在黃河南,甘肅、寧夏和陝北、晉北與內蒙古交界一線。包頭北固陽的石塊長城不是秦長城,是後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年間建的,東起河北赤城,西至五原、陰山,防禦柔然的長城。 5、長城專家說後魏太武帝拓跋燾築的畿上塞圍是長城,還說畿上塞圍是八達嶺築長城的開始。考證畿上塞圍不是長城,乃是皇室圍獵場和苑囿。 6、八達嶺長城博物館展陳說,後魏建有六鎮長城。其實建六鎮長城是魏中書令高閭向孝文帝元宏提的一項建議,當時孝文帝正致力於遷都變俗,並未採納,付諸實施。 7、八達嶺建長城分幾個階段,現在看到的氣勢雄偉的八達嶺長城是在什麼情況下修築的?八達嶺長城博物館展陳沒有翔實的說明。八達嶺長城不是戚繼光修築的,當時修築長城的最高官員是薊遼保定總督、兵部左侍郎譚綸,及繼任的薊遼保定總督、兵部右侍郎劉應節,戚繼光是薊鎮總兵官,楊四畏是昌鎮總兵官,八達嶺不應為戚繼光立塑像。 8、長城應該說是城池的擴大。《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643頁說,長城這種軍事防禦工程,是從修築堤防的工程技術發展來的。楚方城是利用山嶺高地連接河流堤防而形成的,故或稱「連堤」。秦塹洛長城即是擴建北洛河的堤防。齊長城、魏西長城、**長城也都是連接和擴建堤防而成。長城由堤防發展而形成其說欠妥。《史記?秦本紀》簡公六年(前409)「塹洛,城重泉。」註:重泉故城在同州蒲城縣東南四十里。其後說,孝公元年(前361)「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可見司馬遷在《史記》書中對堤防、長城記得非常準確,不可混淆。 總之,在長城學研究方面分歧點很多,應予關注。 二、介紹長城不可脫離史實 1997年9月5日,《北京日報?京華周末》刊登一條消息說,麵塑藝術家彭小平和八達嶺實業總公司將在八達嶺舉辦《萬里長城始於秦》巨型景觀展覽,內容有制磚、搬運、拓荒、營建、輝煌等場面。考證秦萬里長城在八達嶺長城之北3里西撥子、岔道一線經過,所以在八達嶺辦此項展覽必受人歡迎。但藝術不能脫離實際,不能扭曲歷史。 明代初期以前修築長城一概是就地取材,有土則土,有石則石,不用石灰粘合。或塹山為城,或斷谷起障。土築有夯土、堆土兩種方法,夯土用木夯、石夯,還有木榔頭。長城專家一看夯窩就能斷定年代。甘肅省文物考古專家歷經10餘年,行程萬里考證河西走廊東起蘭州河口,西至敦煌以西3000多里的漢長城系用挖掘塹壕的土堆土而成。沙漠地帶則用砂土夾層層蘆葦、紅柳建成。寧夏鹽池縣的隋長城則用不同的土堆積,外側土質比里側土質堅硬,土層薄厚差距大,最薄18厘米,最厚達145厘米,使用大平面工具拍打而成。 石壘有毛石、片石兩種:毛石有干碴的,有用黃土砌築的。山西省東魏肆州長城用片石壘砌,有箱式片石壘砌法和數層片石、數層樹木,樹石混築法兩種方法。 塹山為城,是鑿去山體外側建成外峻內緩的長城,北齊長城慣用這種方法。斷谷起障,是遇到山溝用最耐腐蝕的黃櫨木做城桿骨架,再夯土或壘石。宋末濟南人周密寫的《癸辛雜識》有段記載,說居住在長城旁邊的人積雨後得到堅木於城土中,識者說是黃櫨木,築長城時用以做城桿,性極堅韌,不畏水濕而耐久,至今已一兩千年猶有如柱粗者,用黃櫨木作城桿最佳,築長城沒有城桿不行。可惜沒有說明發現在何地,不能判斷是哪代長城遺物。楚方城是以關城為主體的防禦工程,僅河南省南召縣境內就有關城120多座。漢長城還利用山岩、木石、溪谷、水門等地形地物建成一條防禦工程。 明朝中葉嘉靖三十年(1551)開始用磚石修築城台。包在空心敵台長城上的附牆台就是這時修築的城台。用石條、城磚、石灰砌築的空心敵台長城則是隆慶三年(1569)譚綸、劉應節、戚繼光、楊四畏等所創建,使長城建築技術達到最高峰。八達嶺西幫水峪花家窯溝磚長城南1里,石長城北側有一塊加工石條未成片了碴的紅色大毛石廢品,上面鑿有3個規矩的方孔,楔入木楔加水就可破成石條。北面明長城上的紅色石條就來自北齊石長城。建議在此修個亭子,以見證譚綸等人建築長城工程的艱巨。 隆慶年用石條、城磚修築的長城根據緩衝修築三個等級的長城;八達嶺長城底寬6.5—7.5米,頂寬4.5—5.8;高6—9米,最高達10米,平均高度為7.8米,這是一等長城。二等長城沒有找到數據。大庄科鄉香屯三等長城底寬1丈4尺,收頂1丈4丈,垛口1丈5尺。空心敵台有兩層的,有三層的,薊昌兩鎮長城上的敵台各有特色。八達嶺西花家窯溝長城有座斜樓,建築結構和磚都是菱形的。門頭溝區沿河口長城敵台,磨磚絲縫,石雕券拱,非常精緻。 山西偏關大邊,根據這裡山勢高峻,溝壑縱橫的自然條件,採用了不同於一般長城的跨溝築城方法,從滑石澗東西溝,青草峁西溝、正泥埝墕溝、驢皮窯東西溝,六條深溝來看,其建築方法是從溝兩岸以塔式台階修到溝底,然後在溝底砌水門、暗門或隧道,再以塔式台階修到溝頂,長城從其頂上通過。有的水門不但流水,而且行人牲畜可以進出。敵台則有五隻眼樓、縱四橫三的九窯十八洞等名稱。 秦代築長城沒有使用磚,制磚、運磚場景不合史實。秦築長城役使人力多,死人多,有「萬里長城萬里骨」之說。致使老百姓只願養育女孩,不願養育男孩,長城上下相支拄的屍骨都是男兒。因為修築長城農業廢棄,經濟失調,秦王朝在農民揭竿而起下很快滅亡,哪裡有輝煌可言。明譚綸等督建的空心敵台長城比秦長城工程浩大得多。歷史上卻沒有流傳下什麼怨言,還給後人留下一筆豐富的旅遊資源,可以稱得上輝煌。如把經過八達嶺的燕、秦、漢、晉、北齊、北周、隋、明8代長城揉合在一起辦個巨型展覽,展示建築長城技術是怎麼逐步提高創新升華的,當更有意義。 三、孟姜女哭倒長城故事乃虛構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展出一組很大的孟姜女故事苑景。孟姜女其人其事本屬虛構,把春秋時期杞梁妻事迹移花接木於秦代。 杞梁,名殖,和華舟都是齊國大夫。起初,齊莊公設立五乘兵車的賓客,獨不給杞梁、華舟二人。杞梁回家氣得不吃飯,他母親說:「生而有義,死而留名,五乘賓客會在你的下邊的。」庄公四年(前550)伐晉,梁、舟同車侍奉庄公。伐晉回來,庄公不回國都,就去襲擊莒國且於(山東莒縣)城門,庄公大腿受傷而退。明日復戰,杞梁、華舟帥五乘兵車和莒人戰鬥,獲甲首三百。庄公說:「不要去打了,我賜給你們一百里土地。」二人說:「君主連五乘兵車賓客都不給我們,是不知道我們勇敢,臨陣殺敵,以利來阻止,是污辱我們的人格,深入殺敵,是臣子的職責。」乃毀車陷陣,莒三軍不敢抵擋,直至莒城下,莒人說:「不要苦戰了,歸順我國吧!「二人說:」去國歸敵,不是忠臣,國君雞鳴下的命令,日中就忘了,失去信義。」繼續戰鬥,殺了二十七人,雙雙戰死在莒城下。莒國與齊國講了和。 庄公回國在郊外遇到杞梁的妻子孟姜女,派使者向她弔唁,她辭謝說:「杞梁有罪,豈敢辱勞國君派人弔唁?如果能夠免罪,還有先人的破屋在那裡,下妾不能接受在郊外的弔唁。」於是庄公又到杞梁家裡去弔唁。杞梁無子,其妻沒有依靠,來到莒城下枕其丈夫屍首號哭,七日城牆被哭得崩坍了。孟姜葬完了丈夫,遂投淄水而死。 孟姜女是姓姜的長女,不是姓孟名姜女。我們講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應說明它是虛構的。不可魚目混珠,以假亂真。 杞梁事迹原文 杞梁,名殖,春秋時齊國大夫,杞也作芑,殖也作植。初,齊莊公為立五乘之賓,而杞梁,華舟(也作周、齊國大夫)獨不與焉。梁歸而不食,其母曰:「生而有義,死而有名,五乘之賓,盡汝下也。」庄公四年(前550)伐晉,梁與舟同車侍於庄公。還自晉,不入,遂襲莒。門於且於(山東莒城),傷股而退。明日,將復戰,期於壽舒。梁、舟載甲夜入且於之隧。下斗,獲甲首三百。公曰:「子止,吾與子同齊國。」二子曰:「君為五乘之賓,而梁與舟不與焉,是少吾勇也。臨敵涉難,止我以利,是惡吾行也。深入多殺,臣之事也,齊國之利,非吾所知也。」壞車陷陣,三軍不敢當,至莒城下,宿於莒郊。明日先遇莒子於蒲侯氏,莒子重賂之,使無死,曰:「請有盟。」梁、舟對曰:「去國歸敵,非忠臣也。雞鳴而期,日中忘之,何以事君。深入多殺,臣之事也。莒國之利,非吾所知。」進斗,莒子親鼓之,從而伐之,殺二十七人,而死城下。莒人行成。齊侯歸,遇杞梁之妻孟姜於道,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成禮而去。杞梁無子,其妻無所歸,乃枕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七日而城為之崩,既葬,遂赴淄水而死。(綜合《左傳》、《資治通鑒》、《中國人名大辭典》、《辭海》)《水經注?沭水》引《列女傳》曰「齊人杞梁殖襲莒,戰死,其妻將赴之,道逢齊莊公,公將吊之。杞梁妻曰:」如殖死有罪,君何辱命焉?如殖無罪,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敢與郊吊。公旋車吊諸室。妻乃哭於城下,七日而城崩。故《琴操》云:殖死,妻援琴作歌曰:「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哀感皇天,城為之墮。即是城也。其城三重,並悉崇峻,惟南開一門,內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許里。」 四、研究長城應該遵循的原則 要把「縱橫十餘萬里,上下亘兩千多年」紛紜複雜的長城理出個頭緒來,謹提出下述幾條應遵循的原則,以供參考: 1、歷代修築長城均因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迫切需要,工程浩大,時間緊迫,役工眾多,需全國或部分地區緊急動員,故在正史、地方志、百家言或民間傳說中必能找到資料,絕不會無聲無息。各代修築長城在利用地形,修築材料及方法,屯堡、烽燧距離多不相同,到實地勘查遺址,是不難查清的。應開列提綱,廣泛收集資料,以求把歷代長城基本知識搞清。 2、某個國家或朝代修繕利用了前代長城,則可稱之某長城,如果只是修繕利用了關口要塞,沒有修繕利用長城則不能稱之某長城。元代只修繕利用過關口,故沒有元長城。 3、長城和古代其他工程應區分清楚。長城上建有烽燧,但烽燧不是長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烽燧不是長城。河北隆化、承德、內蒙寧城、遼寧建平、朝陽有一道長城與墩台交替修築的漢長城,其墩台或許是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伐高麗,與太子李治約定,自定州每數里置一烽,至於遼東城,克遼東城,即點烽,傳遞捷報的烽火台。明代的大道邊墩,夜不收哨墩台都不是長城。秦塹洛不是長城,後魏畿上塞圍不是長城。長城多建在塞上,長城沿線置有屯墾亭障,但塞和亭障不都是長城。邊、邊牆、邊垣等是長城的同義詞。金界壕也是長城。 4、歷代長城只有秦、漢、明三代長城在萬里以上。黑龍江省同志考證金界壕也有萬里,是加上複線計算才有萬里,不是從東北至西南長達萬里,且界壕比較低矮,多為風沙湮沒,故不列為萬里長城之數。秦、漢、明三代長城都建在中國北方,東西走向,但並不完全建在一條線上。歷代建在上述三代長城線上的長城,是研究長城的一個課題。第二個課題是不建在秦、漢、明三代長城線上的各代長城。這樣研究長城比較清晰。 5、距離秦、漢、明三代長城最近的大城池是北京,北京古稱幽、薊;北京的肩背在延慶,是北京的北大門,延慶古稱居庸縣、防禦軍、儒州、縉山縣、龍慶州、隆慶州。燕、秦、漢、晉、北齊、北周、隋、唐、明九代長城經過北京,唐長城經過不經過延慶尚不清楚,其它八代長城集中建在延慶八達嶺一條線上。北京、延慶在理清北方長城走向等問題上既有史志資料可查,又有長城遺迹可尋。請延慶、懷柔、密雲以及河北懷來文物部門予以重視。 另外,歷代長城不只是防禦北方的,也有防禦東、西、南方向的。為明確長城的防禦方向,地圖中的長城圖例應改為。建在朝鮮的曷懶甸長城先是金防禦高麗的,後來高麗加高三尺用以防金,圖例可為。 中國長城知多少 一、初步統計歷史上有23個國家或朝代建過37道長城 「縱橫十餘萬里,上下亘兩千多年」的中國歷代長城,到底有多少個國家或朝代建築過多少道長城,在長城學研究方面還是一項空白。同樣,中國哪些省、市、自治區建有長城;哪些國家和朝代的長城經過北京,也沒有準確數據。 初步統計,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有姜齊、楚、鄭、庸4國,戰國時期有中山、魏、韓、田齊、趙、燕、秦7國,以及秦、漢、晉、後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遼、金、明,共計23個國家或朝代建過37道長城。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寧夏、甘肅、湖北、湖南、貴州16個省、市、自治區建有長城。 有9個國家或朝代的10道長城經過北京,是:燕昭王長城、秦始皇萬里長城、漢武帝萬里長城、晉長城、北齊長城、北齊重城、北周長城、隋長城、唐長城以及明萬里長城。 現將我國歷代長城概況立個框架,供長城專家斟酌取捨,為列出一個準確的長城概況表鋪平道路。並作說明如下: 1、春秋時期齊桓公所築長城,戰國時期田齊予以延長,算二項。 2、有的長城專家說,戰國時期秦東界建有塹洛長城,《史記》明確記載,塹洛是秦鑿洛河為險以防禦魏國的工程,不是長城。 3、秦始皇長城完全利用了戰國時期秦昭襄王長城,因屬兩個時代,算二項。 4、只有秦、晉兩代長城東端在朝鮮境內古碣石。金建的曷懶甸長城在朝鮮北境,後來又為高麗所利用。 5、《新唐書?地理志》載,山西太谷東南馬嶺上有長城300里,貞觀元年(627)廢。沒有查到所築年代,當是北齊防禦北周的長城。 6、五代後漢時,郭威進攻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築長城三面圍攻今山西蒲州城,這種為進攻城池而築的長城,沒有列為長城。 7、北宋曹瑋知鎮戎軍(治今寧夏固原),曾利用過隴東秦、漢長城。沒有列入長城。 8、金界壕,所築牆體低矮,多為風沙湮沒,《金史》說猶如元魏,北齊的長城,故列為長城。明昌舊城修築到俄羅斯、蒙古國境內。可是明昌年間怎麼會把界壕修築到蒙古部落游牧區去呢,這道界壕究竟是什麼年代所築,存疑。 9、明代建長城次數最多,時間最長,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用料最精,有外邊、內邊,主邊、次邊,算作一項,另有專文詳述。有資料說,明朝中葉在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卓尼二縣建有西御番戎(藏民)的洮州邊牆260里。暫未列入。 清疆域超過漢、唐,僅次於蒙古帝國。康熙皇帝玄燁批評秦始皇築長城消耗國力,徒勞無功,主張對邊疆採取懷遠綏靖政策,但地方政權還是築了兩道邊牆。其一,嘉慶二年至五年(1779—1800)湖南省鳳凰廳同知傅鼐任總理邊防同知時期,為防禦苗民,重修湘西明長城一百數十里。其二,為防禦白蓮教,陝西白河知縣嚴一清於嘉慶五年(1800)在陝西白河、湖北竹山間築邊牆200餘里,至咸豐八年(1858)完工,以上規模不大的長城未經過專家認定,暫不立項。 二、王莽滇東古長城、明洮州邊牆沒有列入統計表內 1、近年在雲南省東部馬龍、陸良、宜良和彌勒縣的崇山峻岭中發現長城300餘里,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董耀會考證為西漢末年,王莽時期益州太守文齊所築,時間在地皇二年(19)前後,是為防禦當地彝族**而建。而《中國長城博物館館刊》2001年第3期刊王詠剛《滇東古長城之說不成立》一文,說所謂長城系不相連接的石埂,根本不是用于軍事防禦性質的工程。 2、《八達嶺長城博物館館刊》總12期刊李璘《洮州邊牆》一文,介紹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卓尼兩縣境內有邊牆。《岷州志》載為二百五十里。為明朝中葉所築,史稱洮州邊牆。 邊牆南自今臨潭縣西不足20里南峪古石崖起,北至達加闇門30里,達加至甘卜塔闇門30里,甘卜塔至俄藏闇門15里,俄藏至土橋闇門60里,土橋至扁古壕70餘里,扁古壕至上八角山頂石墩河州(今臨夏州)交界30里。以上計235里。平地及山峰間平處皆築有邊牆,至陡坡處即塹山為壕,與牆體連接,沿線制高點,築有烽火台。各大隘口,築成通道,稱為闇門,闇門內築有駐軍城堡。邊牆是「西控番戎,東蔽湟隴」的重要戰略工程。 三、其它長城辭彙 1、蜀漢延熙二十年(257)將軍姜維聞魏分關中兵赴淮南攻諸葛誕,欲乘虛向秦川,率數萬人出駱谷,至沈嶺(《元和志》沈嶺也叫姜維嶺。在今陝西周至縣南50里)。時長城積穀甚多,而守兵少,魏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司馬望及安西將軍鄧艾進兵據之以拒維,維壁於芒水,數挑戰,望、艾不應。是時維數出兵,蜀人愁苦,中散大夫譙周作仇國論以諷之。《水經注?渭水》渭水又東,駱谷之水出郿塢東南山駱谷,北流逕長城西,魏甘露三年(蜀漢景耀元年,258)蜀遣姜維出駱谷,圍長城,即斯地也。此長城在今陝西,不知是城,還是長城? 2、晉置長城縣,五代時吳越改為長興,在今浙江長興縣。《元和郡縣誌》 載,「昔吳王闔廬使弟夫概居此,築城長而狹,因以為名。」南朝陳武帝陳霸先是吳興長城下若里人,曾被封長城公。此城與長城無關。 3、後魏置長城縣,西魏更名三川,故城在今陝西富縣南60里。因有戰國魏長城而取名。 4、後魏置黃石縣,兼置長城郡,西魏改黃石縣為長城縣,隋廢郡,改縣曰 百泉,故城在今甘肅平涼市北10里,因其北有秦漢長城而取名。 5、唐置長城縣,不久省,故城在山東濮縣南,今劃歸河南范縣。不知為什 么取名長城? 6、唐置長城縣,不久省,故城在今江西余江縣城南。不知為什麼取名長城?
推薦閱讀:

寶寶編織的毛衣~多種穿法的連衣褲及鞋帽【目錄】
光明佛壇目錄【601
查法 小孩命帶官煞破解 目錄【統易堂_新浪博客】
張廣苓 《易學與健康》導讀上 序言和目錄
浙江大學-數據結構-課堂講解-匯總篇

TAG:中國 | 長城 | 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