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房市塌了又怎樣?

旅美學者,美國薩福克大學任教 薛涌 

還在幾年前,房價過高成了普遍的民生之痛。壓低房價,成了政府與社會的主流共識。如今,房市不穩,轉眼之間,救市就成了主題。許多醞釀中的抑制房價的政策,如已經試點的房地產稅等等,也被叫停。似乎房市一塌,中國經濟就毀了。  然而,我們為什麼不問問:就算是房市塌了,又能怎麼樣?  其實,從來沒有不堪設想的經濟後果。美國的房市塌了,引發次貸危機,據說是大蕭條以來前所未有。現在經濟不也在恢復嗎?韓國當年引爆亞洲金融危機,事後不也發展得挺強勁嗎?事實上,有些經濟學家早就指出,房地產的財富屬於「壞財富」,高科技的財富屬於「好財富」。前者過度依賴資源和政治過程,後者則依賴個人創意。一個社會「壞財富」比重過大,經濟就喪失了競爭力。這恰恰是中國經濟的問題,即長期以來過度依賴房地產。房市崩解,將大量摧毀房地產所創造的財富,痛是肯定要痛的,而且是劇痛。但是,從長遠看,對中國經濟未必是件壞事。  不錯,房市一塌,會拉倒許多相關產業,短期內說不定GDP劇降。但是,房市塌了,還會帶來許多好處。壞處則是有限的。比如,房主的資產,會隨著房市的崩解而大縮水。但這有什麼大不了?你還是住自己的房子。今年這房子市值200萬,明年變成100萬了。只要你不賣,變的只是個數字,對生活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影響呢?除非你另外擁有五六套自己不住的房子。在住房這麼緊張的情況下,擁有這麼多房子難道合理嗎?我不是鼓吹沒收這種私有財產。但政府犯不上用納稅人的錢挺房市、保護這樣的財產。房價真跌一半,這種有錢人資產縮水,許多窮人突然買得起房子了。這難道不是通過市場機制解決貧富不均的社會病痛嗎?特別是那些剛剛從大學或研究院畢業不久的年輕人,他們有創意,有精力。房市暴跌,使他們能在大城市站住腳,成為創造經濟增長的主力軍。「中國製造」如今也面臨著勞動力價格猛漲的挑戰。房市崩解,降低了城市的生活費用,抑制了勞動力價格的上漲。「中國製造」豈不正好贏得一點寶貴的喘息機會?  說房地產是不良財富的另一理由,是房地產並不像高科技發展那樣帶來「共贏」。恰恰相反,房地產往往是經濟競爭中的零和遊戲,並總是對富人有利,阻礙社會流動。比如,房地產總是隨著經濟的起飛而升值,往往使那些創造經濟增長的勞動者住不起,使他們成為繁榮的受害者。這在美國許多大城市都成了頭疼的問題。因為地就那麼多,能造的房子就那麼多。富人把價格抬起來了,窮人就得走人。許多野心勃勃的年輕人,甚至許多未來的喬布斯們,無法在最有競爭力的地區起步。  房地產稅,本是抑制這種貧富分化、創造社會流動的手段之一。繁榮推高了房價,富人壟斷了房市。但是,花大錢佔了房子,要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是房地產稅。比如1%的稅率,100萬的房子一年就要繳1萬的稅。這樣,擁有過多的房子,就有後顧之憂。即使擁有了,也要馬上出租,使房子重新投放到市場上,壓低租價,提供住房的使用效率,其實也是提高現有住房的「生產率」。如果沒有房地產稅,一個富人可以佔七八套不住的房子,一分錢不繳,還享受著社會服務上的補貼,這難道不是劫貧濟富嗎?  為什麼大家那麼怕房市跌、哪怕痛恨房地產稅?這裡的一大原因,就是既得利益。有房的人,特別是有許多房的人,都怕房市跌,都反對房地產稅。而這些人,往往是有權有勢的人。他們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沒房子的群體。雖然後者也許在人數上佔有優勢。  這些既得利益者,整天也是怨氣衝天,但真動真格的,他們則往往試圖固化現有的秩序。  紐約、舊金山等等,從來都是人口擁擠、寸土寸金之地。但是,這些城市,也一直為房價高企擠走了年輕人而充滿危機感。丟了人,就是丟了競爭力。所以才會出台許多政策,建設一個住得起的城市。中國則恰恰相反,一天到晚嚷嚷著控制城市人口。最近一位經濟學家又放言:大城市特別是北京的戶口,帶有優厚的福利,必須控制外來人口。這難道不是捍衛計劃經濟時代的戶籍制度嗎?  這麼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誓死捍衛自己到手的份額,自然會抑制年輕一代的崛起,排斥新的競爭。改革中「先富起來」的人萬萬不能形成一個寄生階層。


推薦閱讀:

央媽力挺加息,再不上車就虧大了……
全國多地樓市庫存降低,房價要上漲?
城市搶人、樓市限購,再看不透你又輸10年!
房市解讀(29):為何樓價長期跑贏薪金│脫苦海

TAG:房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