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後置」,中國男人幼稚的根源

來源:韋志中星期三心理學俱樂部  發布時間:2012-12-06 17:20:32  編輯:PSYCOFE-Liz

關鍵字: 焦慮滿足青春期

心理引言:他必須接受「母親」在生命中離開,這樣,他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男人。 ——心靈咖啡網

中國男性的「青春期後置」現象尤其嚴重,這和中國家庭結構以及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有關係。

中國人崇尚嚴父慈母。在現代改革開放開始,中國的家庭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父親開始更多的時間要用在工作上,而教育撫養孩子的責任更多的在母親身上。父親的經常缺席,在孩子成長的初期沒有問題,但到男孩子三歲開始,父親的作用也就特別重要的時候,男孩子沒有足夠的機會從與母親緊密的關係中分離開來。

從嬰兒的心理發展過程來看,嬰兒與母親的關係是從一個合而為一的基礎上開始慢慢分化出來的。剛出生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自己是與母親一體的。當然,這裡說的母親更多的是他們的照料者。在傳統家庭中,照料嬰兒的基本都是母親。在與母親關係的互動中,嬰兒慢慢的體會到自己與母親並不是合而為一的,而這個時候基本上嬰兒已經有半歲了。

孩子三歲開始,隨著孩子對外界的探索,孩子與母親的合而為一感基本消除,這時候孩子需要承受又一次的分離焦慮。這個時候的孩子需要在與其他人的互動中獲得滿足。這時候也開始上幼兒園了。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沒有性別的概念的,他們只是處在沒有性別的階段。

孩子到五歲開始,他們有性別意識了。但這個時候的性別意識是很模糊的。他們只是知道男女,但並不能區別男性,女性的社會性的區別,他們只是朦朧的男女之間的生理區別。男孩子知道自己比女孩子多了一個「小雞雞」,而女孩子知道自己沒有。這時候父親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男孩子在無意識中與母親親近的願望一直沒有放棄,而當他知道自己是男孩子的時候,內心就會有一種「亂倫」的焦慮感。這時候的男孩子就進入第一個反叛期,實際上是男孩子無意識中的「亂倫」恐懼,促使他們要遠離母親。很多母親感覺到自己的兒子本來很聽話,忽然開始不聽話了,就是這個原因。

同時,男孩子內心要與母親親近的願望並沒有消除,只是有父親這個角色存在,他們有害怕感。害怕自己內心的「亂倫」願望被父親知道,自己會被父親懲罰,因此他們發奮圖強的把父親當榜樣,幻想著有一天能超越自己的父親,取代父親的位置。這個時候,父親的男性權威,規則可以被男孩子開始認同。

這時候父親的缺失,特別是夫妻之間關係的疏離,就不會給男孩子帶來任何的焦慮感。甚至,有些母親因為自己丈夫的缺席,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當成精神支柱,不願意與自己的兒子疏遠,反而緊緊的抓住自己的兒子,並攻擊自己的丈夫的不是。這時候的男孩子認為母親是需要保護的,因此,自己就幻想出自己的無所不能,開始過早的充當了父親的角色,但並拒絕去學習父親身上的男性特質。本來讓自己害怕的「亂倫」,現在成為被允許的,並感覺到母親也很需要,男孩子與母親的關係沒有疏遠,反而更緊密。

這個時候的父親也感覺到自己的妻子與孩子更緊密,內心中難免失落。這樣的失落感需要被人理解和緩解,因此在家庭中更加的疏遠,以至他們需要去外面獲得滿足感。或者是對自己事業追求,而忽略了家庭中危機已經存在。孩子對於父親的害怕,給了父親權威感。但他們並不知道,孩子內心中已經把自己當成了敵人,而不是榜樣。父親開始盡責任,而非在家庭中建立和諧的關係。這讓妻子更加的把情感放到自己的兒子身上,從兒子對自己的孝順,聽話中來獲得滿足。

這樣的關係持續到青春期,那後果就比較嚴重。孩子與母親的正常分離沒完成,青春期是最後一個機會。兒子長大了,但內心中處理關係的能力一直被母親所制約。在他內心的關係模式一直停留在一元關係上(他與母親的關係),而與父親的關係並沒有建立起來。或者說,是父親沒有意識到孩子與自己的關係沒有被真正建立起來。孩子沒有從自己父親身上學習到更多的男性特徵,並時刻處在「亂倫」的焦慮中,隨著自己道德倫理等規範的學習,無意識中因為「亂倫」願望而產生的羞恥感會讓他體會到強烈的自卑。

他們需要修復這樣的自卑感。假如這時候有一個榜樣式的人物出現,這樣的自卑感會得到修復。但這樣的修復並不是真正的修復,而是帶著強烈的自戀幻想式的。比如武俠小說中的人物,會給他們帶去完美的自戀幻想。又或者是父親在這個時候能出現,給他最後一次認同的機會。這時候母親又一次的要面對自己兒子與自己分離的焦慮。假如母親在這個時候給予孩子認同父親的機會,那兒子還有機會真正的與母親分離,並開始認同父親而成為自己。但很少有控制自己兒子的母親在這個時候會放手。

這時候的男孩子更多的成了刻板遵守責任,道德的人,也成了很壓抑的一個人。因為內心的很多想法是絕對不能被人知道。男孩子對母親的態度很矛盾,又依賴,又討好並很憤怒。他需要找個人來替代自己的母親與自己的關係。因此,他開始戀愛了。開始一段帶著強烈的「幻想式的戀愛」。往往戀愛的對象又與母親是如此相象。對自己照顧,但很焦慮,同時需要自己去照顧。只是,這樣相互照顧程度上來講更象大人對孩子式的。彼此的期待也是孩子式的期待。

青春期的任務是成為真正有自我的人。懂得愛,責任,並建立持久的人際關係。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對方是誰。只有真正獲得母愛的男孩子才能順利進入青春期。在一個無力的,焦慮的母親「控制」下的男孩子,他已經在5-6歲開始就進入假性的「心理青春期」了。這樣的假性青春期會一直持續,直到有一個機會出現。那就是有第三個人,或者自己成為第三者的時候,真正的青春期才會顯現出來。而此時,往往這樣的男性已經結婚生孩子了。

都說人生是重複。任何關係方式在6歲前已經都建立了固定的模式了。人生有規律的,「小大人」總需要成為「大小人」來平衡。在沒有能力的時候成為了「無所不能」的人,就好比是打腫臉充胖子。6歲的兒子對媽媽說:媽媽,你放心,我長大了一定會給你一個大房子。這時候媽媽體會到的是喜悅,是孩子很早就懂孝順,或許給她的無力生活帶來一刻的滿足。假如一個28歲的男人對自己的妻子說:親愛的,我一定會在將來給你一個大房子。妻子聽了或許也很開心,說自己的丈夫是很有責任和很有抱負並愛著自己的,哪怕他說的時候一無所有,甚至剛剛失業。可是,28歲的男人說話是需要負責的,5年後,妻子再次問他要的時候,他沒有了,他說妻子要的太多,不應該有這樣的要求。他反而開始指責自己的妻子是個物質女人,並開始想著離開她。因為妻子已經不是當初他認識的女人了,開始對他有要求了。

這樣的丈夫開始要尋找真正「愛」自己的女人。他開始離家出走,開始憤怒異常。這時候,真正的青春期表現才出現。但,他已經35歲了。責任和他認為的愛之間如何選擇?這是他需要面對的問題。同樣,這時候他也開始審視自己的能力,也開始真正的去看與對方的關係。能夠覺察自己,這樣的男性還能進入青春期並成為自己。而往往這個時候,更多的男人會選擇離開。他終於明白,沒有愛了。以前的愛是那樣的虛幻,那樣的不真實。

他必須接受「母親」在生命中離開,這樣,他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男人。

推薦閱讀:

中國男人形象差?
關於中國男人不配中國女人的一點看法
中國男人與西方男人擇偶的經典之別
重磅刺激,曆數中國男人2000年來的人性和特質 【圖】
中國男人擇偶「潛規則」你符合嗎?

TAG:中國 | 青春 | 青春期 | 中國男人 | 幼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