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先生吐槽大典】國人的探索精神(一)
如果說中國數千年封建專制是一座精緻的大廈,秦代建立了大廈根基,漢和後來的朝代一步步完成了大廈的完善。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格式化了全體華夏人的頭腦,從此國人不再有春秋時代的創造力,停止了探索和競爭精神。到隋煬帝發明的科舉制度後,中國從此不再是自由意志和生機勃勃的民族。
悠久的農業王權文明,官貴民賤思想深入國人骨髓,科舉制度並不是全民教育去盲,相反只是加劇和鞏固了這樣思想,家的家長制一定意義上促成了畏懼權威缺乏自主追求和揭露真理的勇氣和不斷創新探索的品質,一部易經就把國人困死在書里了——這一最大的理論權威里了。
中國王朝興替,為什麼沒有危及到周邊國家?或者說很少危及?因為夠不著,或者缺乏影響力,或者就說大陸文明缺乏探索的精神,或者說自給自足經濟模式讓國人偏安一隅。
長長的一道牆一直以來讓國人引以為傲,但在我看來它卻是歷代統治階級懦弱的心理表現,是漢地中國人一道心理的疆界和心靈枷鎖。它的存在讓中國人在十幾個世紀里失去了可貴的探索精神。
中國自古八股文添鴨式的教育,讓大部分國人只懂得在已知的事物中生存,卻沒有勇氣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多數國人對生命的體驗還是漂浮在吃喝玩樂的表層。一是源於自身想像力的睏乏。二是人們內心對苦難,孤獨和痛苦採取逃避和無視。但是幾千年了,苦難和貧乏一直像一個幽靈在纏繞著這民族,即使滿足於也算是這種貧乏機體里的一部分。
什麼是文化內涵?比如,西方人向外、向更高更遠挑戰的精神樹立了現代文明,才有探索深海和外太空的壯舉。中國是封閉保守和向內求,把聰明才智都用到自己整自己人身上了。幾千年來互相算計死掐互斗。打鬼子時何曾見過三大戰役那陣勢?雙方都投入上百萬兵力死磕。國人的能量、創造性都是用在這些地方的。
探索精神,它的動機是求知、求真,應該說是追求真理.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瓷國幾千年歷史,車子一直停留在2個輪子。中國落後西方的不是這幾百年來的技術,而是從一開始便落後。整個民族的思維都是偏向於現實務實生存,所謂一種實用的基礎上,而不去做抽象的探索。欠缺科學的思維,欠缺純粹求知的興趣,欠缺科學探討的精神。
古代西方人身上一樣有虱子、跳蚤。但是,他們在文明方面緩慢而不斷的進步:洗澡、肥皂、理髮、自來水、樓房、藥物、殺蟲劑、醫學進步、生物學進步…最終,國人也拜西方文明的一點一滴進步,終於從身上趕走了虱子跳蚤。幾千年,國人連一個分子式都發明不了。卻淫意自傲的沒邊。
即使在中世紀,古西臘、古羅馬的文明之火都從來沒有熄滅過,在中世紀,歐洲就開設了系統性的綜合大學,數學、物理、化學、藥劑學、行政學、法學等等專業課程....西方人相信科學就是力量,而我們總是相信自己老祖宗、聖人說的話才有力量(包括被自己改的亂七八糟的歷史),然後躺在淫意的歷史裡自豪。
在我看來,自先秦以來,國人的這二千年都是胡混過來的,時間心思都放到繁文縟節,打拱作揖,草菅人命,研究酷刑,做聖人文章,終身投考科舉,陰陽五行,煉丹,研究長生不老術,管生不管養的無限繁殖中。包紮和清洗女人腳,品玩女人小腳,父母死在家守喪三年,節衣縮食用於厚葬,賭博,內戰,吸鴉片等數之不盡的愚行惡習上.......
我慢慢體會到,只有宗教信仰才能使人類自身拔高視野,脫離原始動動物的狀態。宗教是一種很深很深的宇宙思想, 其中神就是人類思想通向宇宙的媒介。而儒家文化只講實用主義,孔丘一頭扎進了關係——只有簡單人與人之間的實用哲學關係。渾不知人還有與自然、與神靈與宇宙的關係。這種更高的視野。才能使文明進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中國人的認知空間只能在人際關係中打轉,坐井觀天。
西人的宗教信仰,是西人骨子裡是探索與冒險的精神,國人一般都是一種落葉歸根的保守精神。國人缺少的不僅僅是冒險和探索精神,也缺乏創新的勇氣。西方人的科學精神是因為對上帝的信仰,因為信仰而有了探索的動力。西方人的「誠」之道,數理化、邏輯思維、辯證思維、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尤其是近代科學更是體現了「至誠」精神。任何科技研究,在出成果之前,其實都有巨大的變數和風險,沒有堅定的信念是不可能持之以恆地探索的。中國人為什麼缺乏創新精神,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堅定的「誠」之信仰。至誠如神!
儒家文化塑造了謙虛、內斂、保守、木訥的國人氣質。這就是三千年的專制大環境造就了國人的國民性的性格。我在想,什麼時候國人也有了崇高無上的信仰、精神的獨立,思想的自由,學術無禁區,探索無恐懼,交流無敏感字障礙。才算是文化長出了翅膀,中華文明才算真正的騰飛崛起! 那時候也讓西人自卑與中華文明,也讓西人在自卑自大中玩命的淫意。也圍著咱的屁股轉一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