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中國總裁陳菊明:中國市場太有想像空間了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記者 呼濤)1994年,空中客車公司把目光敏銳地投向了遙遠的中國航空市場。正是那時,一個沒有商科背景也沒進過飛機工廠的年輕人陳菊明,成為這家歐洲航空巨頭的第一位中國員工。

  「你是空客第32個國籍的人。」報到第一天,人事部門告訴他。旋即,他被組合進一個從技術到法律、金融各領域都術業有專攻且幾乎每人都會三門語言的銷售團隊,派往中國。那一年,空客在中國的機隊數量約為20架。

  2015年,法國政府把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頒給空客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菊明,表彰他領導空客中國業務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及其為中法之間在航空領域的合作和交流所做出的突出貢獻。這時,他已是空客中國的「掌門」,而中國的天空上飛行著約1200架空客飛機。

  「空客在關鍵時刻抓住了有利時機,和中國展開了全方位、立體的合作。」回首空客與中國的20年,陳菊明感慨地說。

  展望「未來的全球航空格局」,這對陳菊明來說是個不無敏感的話題——中國的大飛機項目作為一個潛在的新競爭者,已現端倪。對此,陳菊明回答得坦率而自信:「世界的藍天,世界的航空,這個市場太大了,容納兩個以上製造商絕對不是問題。」

  「不談中國市場不可思議」

  二十年前,陳菊明進入空客時,世界民航市場三分天下:歐洲、美洲和其他的亞非拉地區,各佔三分之一。擠進當時波音與麥道的兩家競爭,崛起中的空客悄然布下足以扭轉日後全球民航客機製造業格局的發展戰略,其中的重要一步就指向中國。

  那時的中國民航剛剛開始改革,政企分開為民航帶來了活力。雖然在1994年,全中國的民航客流量還不如現在國航的一半,但是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活力,特別是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震動了世界。空客捕捉到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信息——中國將成為未來航空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時空客很震撼,還有這麼一個市場,如同18歲豆蔻年華,含苞欲放,給人感覺是一種正在醞釀爆發的一個市場。聯想到中國那麼多的人口,如果這個市場起來的話,還了得?」陳菊明說,那時,空客把中國定位為一個「戰略市場」,「所謂『戰略』,就是當時可能還沒什麼,但是未來將會非常重要。」

  1994年及隨後幾年,空客做出了數個影響中國市場的重要決定:其一是「破天荒地」招聘中國人做銷售員;其二是,投資8000萬美元在北京建設空客飛機培訓中心和航材支援中心(即華歐航空培訓及支援中心)。

  陳菊明說,當時如果嚴格按書本上的投資回報率衡量的話,這是個「絕對站不住腳」的決定,而「如果看不準就砸下去,就是在賭博」。事實顯示,空客看準了,也做對了。

  陳菊明是空客這些戰略舉措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指著窗外不遠處的華歐培訓中心說:「這個當時讓人不可思議的大手筆投資,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空客營銷飛機的工具,在起初起到了很大作用。」

  2005年,空客再次做出重要決定:在天津建設A320總裝線,並建設空客(北京)工程技術中心。與中國航空工業展開全方位的合作,讓空客飛機上有了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元素。

  2015年,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空客,又簽署了新的一攬子的工業合作協議,在A320總裝線的基礎上,在寬體機領域繼續和天津展開合作——建設空客寬體客機完成及交付中心。兩年半之後,中國的天津將成為全世界除了圖盧茲和西雅圖以外唯一能既交付窄體機又交付寬體客機的航空中心。

  「中國市場太有想像空間了!」

  「中國的航空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太有想像空間了,我一直是看好的。」陳菊明說,這一發展趨勢還將持續下去,很快中國將成為空客在全球最大的市場,超過北美。

  目前,空客每年交付給中國的飛機數量佔了全球產量20%以上,在中國運營的飛機總數將近1200架,僅僅比在北美的空客飛機略微少一些。空客領導層對中國的重視也不斷增強,高層領導越來越頻繁地到訪中國。

  「如果沒有前期的戰略眼光和措施,無法想像空客在中國市場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他說。

  在這位空客中國的「掌門人」看來,這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這種合作關係將會越來越強化。

  「總體上來說,空客在不同時期所選擇的在華業務戰略定位是正確的,合時宜的,也是現實的。這也幫助了我們今天在中國贏得了應有的市場地位。」陳菊明說。

  「世界的藍天,足夠大」

  目前,中國自主研製單通道窄體客機項目已經進入總裝階段,中國的「大飛機」在過去數年中引發了全球航空業高度關注。中國的雙通道寬體客機項目也已在醞釀之中。

  陳菊明看來,「這都能理解,因為空客也是這麼發展過來的。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需要在一個戰略性行業裡面有自己的地位,有戰略規劃和雄心,這太能讓人理解了。並且,我們也不認為今天這樣的『雙寡頭』市場能夠無限制地延續下去。」

  不過,他也強調:「競爭格局是由市場來決定的。我歡迎中國商飛加入競爭行列,一起在全球舞台展開競爭。」

  陳菊明說,回望上個世紀後半段至今的全球航空業歷程,如果不是空客「闖入曾經由波音和麥道『兩寡頭』壟斷的航空市場」,就可能不會有今天全世界一兩萬架飛機在飛的局面。

  「誰能走得更遠?誰能走得更好?無非到後來拼的就是一種競爭力。你的競爭力能夠幫助你在競爭當中立於不敗之地。」陳菊明說。

  「發展航空,主要靠自力更生」

  業界人士指出,空客發展歷程中積累的經驗,對於致力於自主研發國產「大飛機」的中國航空製造商也有借鑒意義。

  陳菊明說,從空客的發展歷程來看,主要是要靠自身的力量,自力更生,沒有現成的路可以走。每個企業都要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在這方面沒有捷徑可走,航空工業就是一種真正實力的體現。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腳踏實地,一個鉚釘,一個部件,所有的細節的結合,在這些細節的閉合過程中關注品質,就是一種永恆的追求。」他說。

  在中國航空工業,尤其是民機領域的發展歷程中,「自主研發還是引進技術」,「造飛機還是買飛機、租飛機」在過去數十年間曾經是一個引發激烈討論的話題。一路走來,有奮力爭取也有走過「彎路」,最終中國商飛的成立和自主民機項目的展開顯示了中國堅定發展研發「大飛機」的決心。

  陳菊明說,現在中國有足夠的財力,也有足夠的工業製造能力,工業化進程也在非常迅速地推進。整個技術力量、工程力量、財政力量與過去不能同日而語。

  「今天我們能夠以飛機作為安全的交通工具都是前期經驗積累的。發展航空要有積累,要有耐心,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說。

  「沒想過做CEO,挑戰來了也不推辭」

  在空客與中國的故事中,有一個業界公認的標誌性事件——陳菊明於2013年被任命為空客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這個位置上的第一個華人。

  「當CEO最初並不是我的職業追求。我想,生命短暫,不要去肩負那麼多重任。當然,既然挑戰來了我也沒推辭,我就接了。」陳菊明說。

  他進一步解釋,這個職位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他的職業追求本身,分量很重。他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他表示,希望跨國企業的高管中國人越多越好,而不是像今天這樣鳳毛麟角。

  「到了那一天你說你自己強大了,你的企業管理都成為了人家的標杆,全世界各個國家企業家都跑到你這來學習,那真的是牛了;你的人才不斷地往全世界輸送,成為頂尖企業高層人物的核心的核心,這是真正的崛起的一個標誌。」

  因此,陳菊明決定不僅要接受這個挑戰,而且要把這個工作做好。

  「我們處於一個大巨變的時代,是一個歷史的機遇,不能錯過。」陳菊明說,「現在給你這個機會了,你不能再推辭,你應該摸索一條道路出來。」

推薦閱讀:

王子要娶灰姑娘,但這個灰姑娘,不符合你們的想像
手印、查克拉、六道輪迴、七宗罪和想像力
一個勺子和一輛車的想像
他把一堆蛋丟入了煮沸的白醋里,接著讓人想像不到的大驚喜出現了
酒後真會亂性嗎?它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要複雜

TAG:中國 | 市場 | 中國市場 | 想像 | 空間 | 總裁 | 陳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