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1台州國學知與行1

單選題

1、孔子是春秋時( A)國人。

A、魯 B、齊 C、燕 D、韓

2、《大學》和《中庸》是( C )中的兩篇。

A、《論語》 B、《孟子》 C、《禮記》 D、《國風》

3、《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原與《 D 》並稱「六經」。

A、《論語》 B、《道德經》 C、《國風》 D、《樂經》

4、孔子非常喜歡《B 》,甚至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

A、詩 B、易 C、書 D、樂

5、儒家以(A )為人生追求的目標。

A、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B、經世致用 C、博古通今 D、經邦濟世

6、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孔子主張( B )。

A、三人行,必有我師 B、因材施教 C、文、行、忠、信 D、好為人師

7、「君子不器」的含義是( B )。

A、君子不應被器重 B、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樣只有單一功能

C、君子應當被器重 D、君子不是器皿,不是擺設

8、「為政以德,譬如北辰」中,北辰是指( C )。

A、北斗星 B、北方的星空 C、北極星 D、北方的星辰

9、「弟子入則孝,出則弟」中,弟是指(D )。

A、敬愛父母 B、敬愛師長 C、友愛弟弟 D、敬愛兄長

10、[《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D )」]。

A、不逾矩 B、謹而信 C、不貳過 D、思無邪

11、「德不孤,必有鄰」出自( A )。

A、《論語》 B、《孟子》 C、《大學》 D、《中庸》

12、「不遷怒、不貳過」出自( A )。

A、《論語》 B、《孟子》 C、《大學》 D、《中庸》

1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出自(D )。

A、《論語·鄉黨》 B、《論語·先進》 C、《論語·子罕》 D、《論語·泰伯》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B )。」 。

A、光陰如梭 B、不舍晝夜 C、光陰如晦 D、不曾停留

15、《論語·泰伯》有言:興於 、立於 、成於 。( D )

A、樂、禮、詩 B、詩、樂、禮 C、禮、樂、詩 D、詩、禮、樂

16、[往者不可諫,( B )。]

A、切問而近思 B、來者猶可追 C、來者不可舉 D、道聽而途說

17、「吾日三省吾身」出自( C )。

A、孔子 B、孟子 C、曾子 D、荀子

18、有子曰:「( B )之用,和為貴」。

A、仁 B、禮 C、信 D、勇

19、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的是(D )。

A、忍 B、仁 C、和 D、恕

20、「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衝天」,說的是( B )的典故。

A、秦穆公 B、楚莊王 C、齊桓公 D、晉文公

21、「呂端大事不糊塗」中的呂端為( C )時期宰相。

A、東晉 B、西晉 C、北宋 D、南宋

22、[孝弟也者,其為( A )之本與。

A、仁 B、義 C、禮 D、智

23、孔子說的「不遷怒、不貳過」,是指哪個弟子?( B )。

A、子貢 B、顏回 C、子路 D、子由

24、子曰:「( A )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A、中庸 B、仁義 C、忠孝 D、孝弟

25、林語堂在其1937年版的《 C 》中,把中庸生活作為一種生活的最高典型而大加稱讚。

A、人生的境界 B、論語譯註 C、生活的藝術 D、求知的渴望

26、「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出自( A )。

A、程頤 B、孔子 C、程顧 D、朱熹

27、「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出自( )。

A、石濤 B、鄭板橋 C、唐寅 D、朱耷

28、「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中,嚙雪是指( A )。

A、精神上的超升 B、技法上的精進 C、人格上的完善 D、意念上的執著

29、「呂端大事不糊塗」典出( C )。

A、宋太祖 B、宋高祖 C、宋太宗 D、宋江

30、蔣琬是三國時期(B )的名臣。

A、魏國 B、蜀國 C、吳國 D、晉國

3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

A官府 B.學校C.家庭D.社會

32、「學而優則仕」概括了( A)關於教育目的的主張。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3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思想最早出自(A )

A.《論語》 B.《學記》 C.《四書集注》 D.《孟子》

34、中國古代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家是( A)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5、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這個回答體現出孔子( A )的治國思想。

A.取信於民B.為政以德 C.講究禮節 D.因材施教

36、孔子在( B )上主張「仁者愛國」,「克己復禮」。

A.教育B.政治C.經濟D.軍事

37、下列名言屬於孔子說的是(A )

A.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D.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思想出自(B )

A.《學記》 B.《論語》C.《四書集注》D.《孟子》

3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論是( A )

A.有教無類B.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40、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個回答體現出孔子( B )的治國思想。

A.取信於民B.為政以德 C.講究禮節D.因材施教

4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下一句是( A)

A.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擇其好者而從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選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擇其善者而學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42、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有「半部(A )治天下」的名言。

A.《論語》B.《荀子》C.《孟子》D.《韓非子》

43、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種( B)的教學方法。

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 C.啟發誘導 D.有教無類

44、孔子教學的主要科目是「六藝」,「六藝」指的是(A )

A.禮、樂、射、御、書、數B.《詩》《書》《禮》《樂》《易》《春秋》

C.文法、修辭、辯證法、禮樂、書數、射御D.算術、幾何、文法、辯證法、天文、書數

45、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個回答體現出孔子(C )的治國思想。

A.取信於民B.為政以德C.講究禮節D.因材施教

46、古人認為聲音之道與政治相通,所以,亂世的音樂顯得( B )

A.安詳 B.怨恨 C.憤懣 D.歡快

47、「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出自( A )

A.《論語》 B.《荀子》 C.《春秋》 D.《中庸》

48、漢代首先提出「獨尊儒術」思想的是誰?( B )

A.王充 B.董仲舒 C.賈誼 D.鄭玄

49、《詩》曰:「夙夜匪解。」是什麼意思?( B )

A.從早到晚都在解題。 B.從早到晚都不懈怠。

C.早出晚歸 D.早上和晚上都沒有時間。

50、子曰:「好學近乎( C )」。

A.仁B.智 C.知 D.勇

51、( C )為保護中華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

A、曾國藩 B、李鴻章 C、張之洞 D、林則徐

52、孟子曾受業於孔子的孫子( B )。

A、子由 B、子思 C、子路 D、孔融

53、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並發展為( C )學說。

A、法治 B、人治 C、仁政 D、德政

54、孟子的「( A )」是他仁政學說的基礎,也是他教育理論的根據。

A、性善論 B、性惡論 C、人性自利 D、仁的思想

55、《孟子》一書在( C )時正式被列為「經」。

A、東漢 B、西漢 C、北宋 D、南宋

56、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自( A )。

A、《孟子》 B、《論語》 C、《中庸》 D、《戰國策》

57、成語「仁者無敵」出自( A )。

A、《孟子》 B、《論語》 C、《中庸》 D、《戰國策》

58、下列孟子認為最為重要的是( C )。

A、君主 B、軍隊 C、人民 D、社稷

59、[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出自( D )。

A、《孟子·梁惠王上》 B、《孟子·滕文公下》

C、《孟子·離婁下》 D、《孟子·盡心下》

60、[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出自( A )。

A、《尚書·太甲中》 B、《孟子·滕文公下》

C、《論語·子張》 D、《孟子·盡心下》

6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體現了孟子的(D )

A.教育思想 B.學術思想 C.等級觀念 D.民本思想

62、下列名言屬於孟子說的是(D )

A.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D.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3、孟子認為人皆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 A )

A.是非之心 B.進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惡之心

64、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B )。

A.義 B.仁 C.禮 D.智

65、孟子以(B )為其思想體系的理論基礎。

A.人性惡B.人性善C.人性無善惡D.人性有善惡

66、孟子認為( A )是社會倫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礎和基石。

A.教育B.政治 C.經濟D.軍事

67、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孟子以這則「揠苗助長」的寓言說明了(C )的重要性。

A.鞏固性 B.啟發性 C.循序漸進D.因材施教

68、孟子認為惻隱之心是( B)

A.智之端B.仁之端C.義之端D.禮之端

69、「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話意在強調成大事者,應該( B )

A.專心致志B.磨練意志C.持之以恆 D.深造自得

70、孟子認為有無( B )是人和禽獸相區別的重要標誌。

A、知識 B、先天善良本性C、才能D、財富

7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出自( A )。

A、《莊子·漁父》 B、《莊子·天下篇》 C、《莊子·雜篇》 D、《莊子·秋水》

72、莊子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 C )。

A、失寵 B、失竊 C、失志 D、死亡

73、在其妻死後能「鼓盆而歌」的人是( C )。

A、孟子 B、老子 C、莊子 D、韓非子

74、「東施效顰」的故事出自( D )。

A、《戰國策》 B、《孟子》 C、《道德經》 D、《莊子》

75、在《魯迅與莊子》中對莊子進行高度讚揚的作家是( A )。

A、郭沫若 B、瞿秋白 C、劉心武 D、茅盾

76、認為「寓言成為一種文藝,是從莊子開始的」人是(B )

A、郭沫若 B、聞一多 C、劉心武 D、茅盾

77、《莊子》名句「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中,「指」的意思為( C )。

A、指導 B、手指 C、油脂 D、旨在

78、猶太人世代相傳的箴言是:(A )是最可靠的財富。

A、知識 B、道德 C、權力 D、宗教

79、司馬相如為( C )時人。

A、春秋 B、戰國 C、西漢 D、東漢

80、莊子云:「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無益。」其中無遷令是指(A )。

A、改變法令 B、無法下達命令 C、執行命令而不改變 D、勉強下達命令

81、馬援之女「馬皇后」為( A )的皇后。

A、漢明帝 B、漢武帝 C、光武帝 D、漢章帝

82、在漢明帝的馬皇后之言行上,我們看到了( C )。

A、私慾 B、偏愛 C、無私的愛 D、暴戾

83、《莊子》中「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權」是指( B )。

A、權利 B、變通 C、權力 D、特權

84、《莊子·說劍》中,莊子向( B )說劍。

A、趙平王 B、趙文王 C、宋平王 D、宋襄王

85、《莊子·德充符》中,與孔子門徒一樣多的人是( A )。

A、王駘 B、王充 C、常季 D、子由

86、荀子是韓非子的( A )。

A、老師 B、同學 C、學生 D、沒有關係

87、秦相李斯是韓非子的(B )。

A、老師 B、同學 C、學生 D、沒有關係

88、韓非子的學術思想服務的對象是( C )。

A、農民 B、商人 C、帝王 D、軍隊

89、韓非子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這個後來被稱作是心理學上的( C )。

A、挫折反應 B、暈輪效應 C、補償反應 D、門面效應

90、將韓非子「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稱作是心理學上的補償反應的人是( C )。

A、茅盾 B、魯迅 C、錢鍾書 D、巴金

91、下列不屬於法家的代表性人物的有(D )。

A、韓非子 B、商鞅 C、申不害 D、太子丹

92、在法家中,商鞅重視的思想是( B )。

A、術 B、法 C、勢 D、說

93、在法家中,申不害重視的思想是(A )。

A、術 B、法 C、勢 D、說

94、在法家中,慎到重視的思想是(C )。

A、術 B、法 C、勢 D、說

95、《韓非子》是一部( A )學巨著。

A、政治 B、經濟 C、文化 D、社會

96、韓非的思想博大精深,涉獵廣泛,但其核心思想是( A )。

A、政治 B、經濟 C、文化 D、社會

97、韓非的思想淵源頗多,其中最為突出的是( B )家思想。

A、儒 B、道 C、法 D、墨

98、韓非思想的理論基礎是( A )。

A、社會進化論 B、人性論 C、治國論 D、宿命論

99、韓非思想的邏輯起點是( B )。

A、社會進化論 B、人性論 C、治國論 D、宿命論

100、韓非認為不同時代擁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上古時期主要是( A )。

A、道德 B、智謀 C、氣力 D、法制

10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

A官府 B.學校C.家庭D.社會

10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C)

A.《論語》B.《師說》C.《學記》D.《孟子》

10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體現了孟子的(D)

A.教育思想 B.學術思想 C.等級觀念 D.民本思想

104.下列名言屬於孟子說的是(D)

A.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D.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5.孟子認為人皆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A)

A.是非之心 B.進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惡之心

106.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B)。

A.義 B.仁 C.禮 D.智

10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這個回答體現出孔子(A)的治國思想。

A.取信於民B.為政以德 C.講究禮節 D.因材施教

108.孟子以(B)為其思想體系的理論基礎。

A.人性惡B.人性善C.人性無善惡D.人性有善惡

109.孟子認為(A)是社會倫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礎和基石。

A.教育B.政治 C.經濟D.軍事

110.孔子在(B)上主張「仁者愛國」,「克己復禮」。

A.教育B.政治C.經濟D.軍事

111.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孟子以這則「揠苗助長」的寓言說明了(C)的重要性。

A.鞏固性 B.啟發性 C.循序漸進D.因材施教

112.孟子認為惻隱之心是(B)

A.智之端B.仁之端C.義之端D.禮之端

113.《論語》中可以看出,孔子認為治國治民,最根本的是(A )。

A.教育B.政治C.經濟D.軍事

114.春秋時期是思想家百家爭鳴的時期,(B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A.墨子 B.孔子 C.韓非D.老子

115.「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話意在強調成大事者,應該(B)

A.專心致志B.磨練意志C.持之以恆 D.深造自得

116.荀子認為,在學習過程中人們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礙認識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C)的思維方法。

A.注重「積」「漸」B.聞、見、知、行結合 C.解蔽救偏、兼陳中衡 D.「虛壹而靜」,專心有恆

117.下列語句,哪一句體現了環境對人的影響(D)

A.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B.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C.三人行,必有我師焉。D.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1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思想出自(B )

A.《學記》 B.《論語》C.《四書集注》D.《孟子》

11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論是(A )

A.有教無類B.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120.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個回答體現出孔子(B)的治國思想。

A.取信於民B.為政以德 C.講究禮節D.因材施教

12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下一句是(A)

A.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擇其好者而從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選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擇其善者而學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122.(C)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的。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C.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D.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123.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有「半部(A)治天下」的名言。

A.《論語》B.《荀子》C.《孟子》D.《韓非子》

124.《學記》用(D)來形象地說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B.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C.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D.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125.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種(B)的教學方法。

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 C.啟發誘導 D.有教無類

126.孔子教學的主要科目是「六藝」,「六藝」指的是(A)

A.禮、樂、射、御、書、數B.《詩》《書》《禮》《樂》《易》《春秋》

C.文法、修辭、辯證法、禮樂、書數、射御D.算術、幾何、文法、辯證法、天文、書數

127.( B )體現了荀子很重視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A.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C.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D.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128.先王治樂的原因是(A )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賞音樂

C.給人民帶來快樂 D.豐富人民的業餘生活

129.先王設置專門的官吏施行樂教的原因是(C )

A.設置一個官僚機構安插冗員 B.拉近政府與百姓的距離

C.善民心,易風俗 D.提升國家形象

130.「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的意思是(C )

A.人生很平靜,這是上天註定的B.人生沒有大起大落

C.人出生沒有情慾,這是天賦予的本性D.人生的情慾是由上天註定的

131.樂宜適中,樂強調過分了就會(B )

A.使人疏離不相親B.使人隨便放浪C.協和感情D.使人平和安靜

132.漢代著名文獻《對賢良策》的作者是誰?(B )

A.王充 B.董仲舒 C.賈誼 D.鄭玄

133.漢代首先提出「獨尊儒術」思想的是誰?(B )

A.王充 B.董仲舒 C.賈誼 D.鄭玄

134.「立大學以教國,設庠序以化於邑」中的「庠序」是指什麼?(C)

A.公園 B.醫院 C.學校 D.監獄

135.《詩》曰:「夙夜匪解。」是什麼意思?(B )

A.從早到晚都在解題。 B.從早到晚都不懈怠。

C.早出晚歸 D.早上和晚上都沒有時間。

136.「然則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出自以下哪篇?(D )

A.《三字經》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對賢良策》

137、「強勉行道」的「行道」指什麼?(C )

A.行動B.替天行道C.踐行聖人的學說或道理 D.人行橫道

138.「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出自:(C )

A.《孝經》B.《詩經》 C.《論語》D.《千字文》

139.天所賦予人的就叫做(C)

A.道B.教 C.性D.義

140、子曰:「好學近乎(C)」。

A.仁B.智 C.知 D.勇

141.「中庸」的核心思想是(C)。

A.中立B.平庸C.中和D.保守

142.宋代理學家把(A)、《大學》、《論語》、《孟子》合在一起,作為《四書》。

A.《中庸》 B.《三字經》 C.《弟子規》 D.《詩經》

143.「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聖人。」繼承和發展了孔子講過的(C)的關係。

A.教與學 B.師與生 C.學與思、學與行 D.行與知

144.《中庸》認為人可以從兩條途徑得到完善,一是發掘人的內在天性,稱為「尊德性」;二是通過對外部世界的求知,以達到人的內在本性的發揚,稱為「道問學」。這兩條途徑是(A)。

A.相依並進,相輔相成 B.相矛盾 C.相中和 D.相抑制

145.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A)。

A.謙 B.律 C.醒 D.查

146.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C)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A. 奮第 B.奮棄 C.忿惕 D.負第

147.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 A),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A.倍 B.眾 C.廣 D.出

148.湯之《盤銘》曰:「(A),日日新,又日新。」

A.苟日新 B.近日新 C.今日新 D.再日新

149.自天子以至於(A),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A.庶人 B.眾人 C.草民 D.庶民

150.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A)也。

A.必慎其獨 B.必慎其慎 C.必獨其慎 D.必獨其獨

151.「修身,齊家,安天下」出自於以下哪一部經典?(C )

A.《論語》 B.《中庸》 C.《大學》 D.《孟子》

152.《大學》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為了要(A)。

A.親民 B.治民 C.為民 D.富民

153.「歲寒三友」,除了松、梅,另外一種是(B)

A.柏 B.竹 C.檜 D.杉

154.總結提煉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學說的古代教育家是(B)

A.朱熹 B.王陽明 C.韓非子 D.黃宗羲

155.王陽明的「心即理」是指(D)

A.內心的想法就是客觀現實 B.內心和外在相統一的的境界

C.客觀現實受主觀的制約 D.自己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相統一

156.「傳道受業解惑」的「業」指(C)

A.事業 B.學業 C.古人「六藝」之業 D.專業知識

157.「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揭示了(B)規律。

A.教育 B.學習成敗 C.道德教育 D.人的成長

158.「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朱子語類》提倡讀書比較好的方法是(B)

A.廣聞博覽 B.熟讀精思 C.多方汲取 D.反覆思考

159.朱熹認為,最重要的道德修養方法是(C)

A.明人倫 B.明確倫理綱常 C.居敬 D.反省

160.《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成為我國封建時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譽為(A )

A.家教規範 B處世哲學 C.集大成之作 D.家庭教科書

161.顏之推認為培養的人應該具有「應世經務」的能力,這種人是指(D)

A.清談家 B.章句博士 C.狀元 D.服務國家的統治人才

162.在學與思的認知上,與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觀點相近的是(A)

A. 王夫之 B.梁啟超 C.顧炎武 D. 黃宗羲

163.王夫之被世人稱為(A)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餘姚居士

164.學非有礙于思,而學愈博則(B)

A.行愈遠 B.思愈遠 C.行愈高 D .教愈好

165.在知與行的認知上,王夫之的觀點是(C)

A.行先知後,知行並進 B.知先行後

C.知行合一 D.知行分離

166.「苟非本心之樂為,強之而不能以終日」語出(A)

A.《習性諸論》 B.《書院》 C.《尚書引義》 D.《四書訓義》

167.顧炎武和(C )開創了清初經學致用的學風。

A.王夫之 B.梁啟超 C.黃宗羲 D.康有為

168.黃宗羲是(C )偉大的啟蒙主義思想家。

A. 明朝 B.清朝 C.明末清初 D.元末明初

169.「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B )的知行理論。

A. 梁啟超 B.王夫之 C. 譚嗣同 D. 黃宗羲

170.二十四史中「前四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和(D)

A.左傳 B.春秋 C.漢紀 D.三國志

多選題

1、除了「仁」和「禮」,孔子還注重「( C )」和「( D )」的結合。

A、忠 B、孝 C、學 D、思

2、下列作品中屬於「四書」的是(ACD )。

A、《論語》 B、《尚書》 C、《中庸》 D、《大學》

3、下列作品中屬於「五經」的是(BD )。

A、《孟子》 B、《禮記》 C、《樂經》 D、《周易》

5、下列屬於儒家的代表性典籍的有(ABC )。

A、「四書」 B、「六藝」 C、「五經」 D、「三頌」

6、孔子的核心政治思想即「(AD )」。

A、「仁」 B、「忠」 C、「義」 D、「禮」

7、《論語》中關於學習的( ABC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值得今人借鑒。

A、態度 B、目的 C、方法 D、價值

8、下列屬於孔子提出的治國的基本方法的有( ABCD )。

A、選才 B、富國 C、育人 D、立法

9、「益者三友」是指(ACD )。

A、友直 B、友善柔 C、友多聞 D、友諒

10、「損者三友」是指( BCD )。

A、友酒肉 B、友便辟 C、友善柔 D、友便佞

11、下列屬於《論語·季氏》中提出到「君子有九思」中的有(CD )。

A、視思聰 B、聽思明 C、事思敬 D、忿思難

12、要做到允執其中,需要做到五忌。其中包括( ACD )。

A、言行過頭 B、遷怒於人 C、失度不足 D、折中調和

13、孔子說「君子道者三」中,道是指(BCD )。

A、義 B、仁 C、智 D、勇

14、以下屬於我國古代誠信典故的有( CD )。

A、越王卧薪嘗膽 B、霸王破釜沉舟 C、周成王桐葉封弟 D、季扎掛劍

15、下列屬於「負荊請罪」典故中的人物有( AB )。

A、廉頗 B、藺相如 C、楚申君 D、信陵君

16、名臣呂蒙歷經的朝代有( AC )

A、宋太宗 B、宋高祖 C、宋真宗 D、宋仁宗

17、下列屬於《論語·子罕》中「子絕四」內容的有( ABD )。

A、毋意 B、毋必 C、毋忘 D、毋我

18、下列屬於《論語·述而》中「子不語」內容的有( ABD )。

A、怪 B、力 C、巫 D、神

19、下列屬於《論語·雍也》中描述「智者」特點的有( BCD )。

A、壽 B、樂 C、動 D、樂水

20、下列屬於《論語·雍也》中描述「仁者」特點的有( ACD )。

A、樂山 B、樂 C、靜 D、壽

21、《論語·顏淵》中強調違反禮法不要做的事有( ABCD )。

A、視 B、聽 C、言 D、動

22、下列屬於《論語·陽貨》中學詩作用的有(ABCD )。

A、可以興 B、可以觀 C、可以群 D、可以怨

23、孔子在回答子貢時,提出治理一個國家,應當具備的三個起碼條件有( ACD )。

A、食 B、民 C、兵 D、信

24、儒家哲學提出的 、 、 思想,都需要有「仁智勇」的基礎作鋪墊。( BC )。

A、他律 B、自律 C、內省 D、恥感

25、下列出自《論語·鄉黨》中的言論有( CD )。

A、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B、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C、食不語,寢不言 D、唯酒無量,不及亂

26、下列人物中,孔子的弟子有( ABC )

A.子路 B.子貢 C.顏回 D.公孫丑

27、下列名句中,出自《論語》的有(ABCD )

A.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B.朝聞道,夕死可矣

C.見義不為,無勇也 D.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8、下列名句中,出自《論語》的有(ABC )

A.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C.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D.人皆可以為堯舜

29、入選四書的儒家經典有(AB )

A.《孟子》B.《論語》 C.《學記》 D.《荀子》

30、下面哪些表現音樂的道理與政治相通(ABCD )

A.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 B.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對

31、下列有關孟子的典故有( BC )。

A、鄭人買履 B、孟母三遷 C、子不學斷機杼 D、亡羊補牢

32、孟子將道德規範概括為( ABCD )。

A、仁 B、義 C、智 D、禮

33、下列出自《孟子》的典故故事有( ABC )。

A、揠苗助長 B、五十步笑百步 C、再作馮婦 D、自相矛盾

34、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所具有的善端有( ABCD )。

A、仁 B、義 C、禮 D、智

35、《孟子》一書是孟子和其弟子( CD )等人共同完成的。

A、子路 B、子由 C、公孫丑 D、萬章

36、孟子認為諸侯有三樣寶貝,分別是( BCD )。

A、軍隊 B、人民 C、土地 D、政事

37、以下有關周武王的典故有( ACD )。

A、玩物喪志 B、引而不發 C、玩人喪德 D、功虧一簣

38、古人倡導的「三不朽」是指( ACD )。

A、立德 B、立志 C、立功 D、立言

39、下列歷史人物中,曾飽受流言之害的有( ABC )。

A、歐陽修 B、朱熹 C、貉稽 D、孟子

40、參與《孟子》一書創作的有( ABC )。

A、孟子 B、公孫丑 C、萬章 D、子思

41、下列名句中,出自《孟子》的有(ABC )

A.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B.民事不可緩也

C.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D.治大國若烹小鮮

42、孟子施教的目標是培養(ABCD )的君子。

A.明人倫B.修身齊家C.治國 D.平天下

43、孟子的教育內容是( AB )

A.人倫教育 B.道德教育 C.權術教育 D.法律教育

44、下列人物屬於同一個時代的有( BC )。

A、孟子 B、老子 C、莊子 D、韓非子

45、莊子的「道」是( BCD )。

A、道義 B、天道 C、效法自然之道 D、自然而然的道

46、莊子對( ABCD )等方面都有非常獨到而深刻的論述。

A、養生 B、仁義 C、交友 D、快樂

47、下列出自莊子的典故有( BC )。

A、有教無類 B、朝三暮四 C、庖丁解牛 D、五十步笑百步

48、《莊子》分為(ACD )。

A、內篇 B、中篇 C、外篇 D、雜篇

49、下列屬於《莊子》內篇的有( ABC )。

A、《齊物論》 B、《逍遙遊》 C、《大宗師》 D、《離婁》

50、下列適合形容莊子的角色有(CD )。

A、政治家 B、軍事家 C、哲學家 D、文學家

51、法家思想主要流行於戰國時的( BCD )三國。

A、燕 B、趙 C、魏 D、韓

52、下列屬於法家的代表性人物的有( ABC )。

A、韓非子 B、商鞅 C、申不害 D、太子丹

53、漢代繼承了秦的(BC ),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A、科舉體制 B、集權體制 C、法律體制 D、管理體制

54、下列屬於韓非子的著作有( ABC )。

A、《孤憤》 B、《說林》 C、《內外儲》 D、《子虛賦》

55、《戰國策》記載,在秦國加害韓非子的人主要是( AB )。

A、李斯 B、姚賈 C、荀子 D、蘇秦

56、韓非的思想來源頗多,主要包括( ABCD )。

A、儒 B、道 C、法 D、墨

57、韓非接受的墨家學說思想有(CD )。

A、非攻 B、兼愛 C、非命 D、富國利民

58、韓非否定的墨家學說思想有(AB )。

A、非攻 B、兼愛 C、非命 D、富國利民

59、韓非用進化的觀點將人類歷史分為( BD )等階段。

A、太古 B、當今 C、近古 D、中古

60、韓非認為不同時代解決不同問題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ABC )。

A、道德 B、智謀 C、氣力 D、法制

61.下列人物中,孔子的弟子有(ABC)

A.子路 B.子貢 C.顏回 D.公孫丑

62.下列成語典故中,出自《莊子》的有(ABC)

A.邯鄲學步 B.東施效顰 C.井底之蛙 D.五十步笑百步

63.下列名句中,出自《論語》的有(ABC)

A.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C.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D.人皆可以為堯舜

64.下列名句中,出自《孟子》的有(ABC)

A.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B.民事不可緩也

C.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D.治大國若烹小鮮

65.下列名句中,出自《老子》的有(ABCD)

A.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B.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C.大成若缺,其用不蔽,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D.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66.下列名句中,出自《莊子》的有(AB)

A.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B.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C.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D.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67.下列名句中,出自《韓非子》的有(ABCD)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B.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C.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D.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68.入選四書的儒家經典有(AB)

A.《孟子》B.《論語》 C.《學記》 D.《荀子》

69.孟子施教的目標是培養(ABCD)的君子。

A.明人倫B.修身齊家C.治國 D.平天下

70.荀子的教學思想主要包括(ABCD)

A.注重「積」「漸」 B.聞、見、知、行結合

C.「虛壹而靜」,專心有恆D.解蔽救偏,兼陳中衡

71.下面哪些表現音樂的道理與政治相通(ABCD)

A.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 B.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對

72.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ABCD)。

A.審問之 B.慎思之 C.明辨之 D.篤行之

73.《大學》強調的是( AD )的統一。

A.知B.情C.意D.行

74.「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韓愈《進學解》)也就是說「勤」要做到(BCD)

A.善於思考 B.手勤 C.口勤 D.腦勤

75.在《顏氏家訓》中,顏之推宣揚性三品說,「三品」指(BCD)

A.上中下三等人 B.上智之人 C.下愚之人 D.中庸之人

76.明清三大學者是(ABC)

A.黃宗羲 B.顧炎武 C.王夫之 D.張之洞

77.下列哪些是對王夫之的稱呼(AC)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一壺道人 D.飲冰室主人

78.古時百姓的稱謂有( ABCD )

A黔首 B生民 C黎元 D氓

79.月亮的別稱有( ABC )

A桂魄 B銀盤 C嬋娟 D曦和

80.二十四節氣中,春季的節氣有(ACD )

A立春 B小滿 C雨水 D驚蟄

81.完備的科舉考試包括哪些層級?( BCD )

A童生試 B鄉試 C會試 D殿試

82.十二生肖包括下列哪些:( ABCD )

A鼠 B虎 C龍 D豬

83.古代婚姻講究「六禮」,即六種程序和禮儀,除了納采、問名,還包括:(ABCD)

A納吉 B納徵 C請期 D親迎。

84.古代的「五穀」,除了黍,還包括:(ABCD)

A稷 B麥 C菽 D稻

85.古代的「六畜」,除了馬、牛,還包括:(ABCD)

A羊 B豬 C狗 D雞

86. 古代的「五音」指五聲音階,包括宮(ABCD)

A商 B角 C徵 D羽

87.「六書」指漢字六種造字方法,除了象形、指事,還包括:(ABCD)

A會意 B形聲 C轉注 D假借

88.「花中四君子」指(ABCD)

A梅 B竹 C蘭 D菊。

89.古代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指:(ABCD)

A《大學》 B《中庸》 C《論語》 D《孟子》

判斷題

1、儒家被列為九流十家之首。( 1)

2、孔子的思想以「和」為核心。(X )

3、孔子的思想在政治上繼承東周以來的敬德保民思想。( X)

4、儒學不僅是封建時代的產物,更是華夏民族的文化精髓。( 1 )

5、孔子主張學習內容要博、廣,不能偏頗、單一。( 1)

6、范蠡是越王勾踐時的大將軍。(1 )

7、呂端是南宋時的賢臣。(X )

8、伯夷與叔齊是殷朝末年人。( 1)

9、伯夷與叔齊是親密朋友關係。(X )

10、蔣琬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名臣。(1 )

11、「仰之彌高,鑽之彌深」是對老師學問的讚美與推崇。( 1)

12、《論語·鄉黨》中言「唯酒無量」是指孔子酒量驚人。(X )

13、《論語》中認為,學詩可以培養集體觀念。( 1)

14、「過猶不及」出自《道德經》。(X )

15、「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出自《孟子》。(X )

16、「吾日三省吾身」出自顏回之口。( X)

17、「執中無權,猶執一也」語出《孟子》。(1 )

18、「逝者如斯夫」中逝者是指死去的先烈。( X )

19、「過猶不及」是指事情做過了頭就不好了。(1 )

20、「膾不厭細」是指魚肉不嫌切得細。(1 )

21、「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出自《論語·鄉黨》。(X )

22、「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出自《論語·子罕》。( 1)

23、孔子是在楚國聞《韶》樂。( X)

24、孔子認為,無論什麼原因,只要「父母在」,都應「不遠遊」。( X)

2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中,後半句是指小人總是憂愁不安。(1 )

26、《論語·子罕》中提到,孔子有固執己見的毛病。(X )

27、佾是指古代的舞蹈,每行八人為一佾。(1 )

28、「君子周而不比」是指君子不喜歡與人比較。(X )

29、「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語出子路。( X)

30、「禮之用,和為貴」出自《論語·學而》(1 )

31、春秋時期是思想家百家爭鳴的時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X )

32、「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論語》。(X )

33、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X)

34國學是指過去的學問。(X )

35數千年來,中國人做學問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和方法。(1 )

36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其中以經部、史部為主。( X)

37簡而言之,國學就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學問。(1 )

38國學一詞是我國文化發展史上一直存在著的學術名詞。(X )

39訓詁學是中國人做學問的一種理論和方法。( X)

40國學是中國人的性命之學。( 1)

41諸子百家思想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X )

42國學主要是文獻之學。(X )

43國學中的每一種學問都有不完美之處。( 1 )

44道家與道教本質上是一回事。( X)

45不了解儒家就不能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與精神源泉。( 1)

46現如今,我們可以將國學精神搬來作為時代精神。(1 )

47近代陳獨秀曾提出「整理國故」以「再造文明」。(X )

58國學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共同體。( 1)

49文學性較強是《孟子》的一大特色。(1 )

50《孟子》仍是語錄體著作。( 1)

51孟子認為「人皆可以堯舜」。(1 )

52「仁者無敵」一詞出自《論語》。(X )

53孟子認為人的毛病在於喜歡當別人的老師。( 1)

54孟子的性善論是其仁政學說的基礎,而仁政學說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1 )

55孟子告誡學生:「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這說明有為者必須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 1)

56《孟子》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是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 1)

57孟子以「人性惡」為其思想體系的理論基石。( X)

58莊子為春秋時宋國蒙城人。(X )

59莊子所持宇宙與人的關係是「天人合一」。(1 )

60莊子具有通達的生死觀。(1 )

61莊子主張在精神上逍遙自在,但在形體上需要有所約束。( X)

62莊子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平等的。(1 )

63司馬相如是今天湖北人。(X )

64一個人的成就是可以由他的生活態度來決定的。(1 )

65莊子認為不應該勉強別人去成功。(1 )

66道家主張削弱人的個性,以求得人的共性上的和諧。( X)

67儒家強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X )

68莊子從不借鑒儒家的觀點來闡明自己的主張。(1 )

69道家學說是道教創立和傳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 X )

70韓非子是春秋時期韓國人。(X )

71.「六經」指六部儒家經典,即在「五經」之外,再加《樂經》。(1)

72.《大學》是由孔子的學生曾參整理的孔子關於「初學入德之門」的講解。(X)

73.孟子以「人性惡」為其思想體系的理論基石。(X)

74.《論語》是孔子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首創語錄體。(1)

75.孟子的性善論是其仁政學說的基礎,而仁政學說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1)

76.老子指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對立統一規律,而且揭示了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規律。(1)

77.韓非思想的邏輯起點是:人性好利而惡害。(1)

78.《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1)

79.孔子被尊為「至聖」,孟子被尊為「亞聖」,他們合稱孔孟。(1)

80.荀子否定道德先驗論,肯定人之善是後天環境與教育的產物,論述了環境對人成長的作用,強調人的主觀努力,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因素。(X)

81.孟子告誡學生:「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這說明有為者必須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1)

82.荀子把教學或學習過程具體化為聞、見、知、行四個環節。(1)

8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這說明了知識和道德是一個不斷積累和提高的過程。(1)

84.二十八星宿指東方蒼龍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X)

85.《孟子》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是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1)

86.道家學說是道教創立和傳承的,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X)

87.《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1)

88.古時,不同的朋友關係,有不同的稱謂: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於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1)

89.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1)

90.春秋時期是思想家百家爭鳴的時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X)

91.我國第一部專門討論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是《大學》(X)

92.《論語》反映了儒家學派創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學術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X)

93.科舉中「連中三元」指鄉試中解元、會試中會元、殿試中狀元。(1)

94.《康熙字典》是我國字書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為書名的著述。(1)

95.「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論語》。(X)

96.《四庫全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1)

97.「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說明荀子認為學生獲得知識技能,不取決於愚與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學有所成。(1)

98.戰國後期,我國出現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文獻是《學記》。(1)


推薦閱讀:

歷代著名家教選介(四):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 – 國學網
在中國留過學的美國學生普遍對中國印象良好
學習兒童國學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
《羅織經》的智慧 管理的秘密
中國歷代著名家教選介(一):總論 – 國學網

TAG:國學 | 台州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