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一生的貴人第6集
尊敬的王局長、諸位領導、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道,大家上午好!回想九年前,二OO四年,也是七月份,七月十三號,剛好是今天,怎麼會這麼巧?剛好九週年。當時我們在海口辦了第一屆的幸福人生講座,為期五天,七月十三到七月十七號,這五天。當時我們海口市教育局長親自來參與課程。那節課結束,我親自送局長,當他的車子緩緩離開,我實在很激動、很感動,局長能親自來關心傳統教育,所以我一時激動就哭起來,就蹲下來哭了。男人哭,不大習慣被人家看到,就蹲下來。結果我們同事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事,都很緊張。我說沒事,我是太感動了。因為在《德育課本》當中常常看到很多愛民如子的官員,有時候我們讀著讀著都淚流滿面,可是非常喜悅,這種神交古人的感悟特別痛快,也以他們為榜樣。而當看到海口市教育局長親自來聽,感覺這些官員身上都有聖賢的風範,特別感佩。
這次又有幸見到我們王寶寨局長,他確實是我們教育界的榜樣,不辭勞苦在推展聖賢的教誨。尤其剛剛吃飽飯,看到我們望都縣三位幹部走過來看自己的領導,彼此的那種親切、親愛,可以感受到他們是上下一心。所謂二人同心,其利可以斷金。《中庸》又講:「國家將興,必有禎祥」。我們國家民族將興,必從知識分子、必從教育界承擔起歷史使命開始。而我們教育界的歷史使命又從我們望都縣,我們王局長帶頭,有這麼多幹部,確實是竭盡全力的支持配合,一定可以在教育界做出一個非常好的表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且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做事原則,就是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把一個成熟的因緣,把它做成功。因為人力、物力、財力假如分散了,很可能到處都有機會,最後到處都做不成。所以我們這一次,有幸還可以聽我們王局長,他們在望都縣推展的這些實際經驗。而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道,你們很多人教育的愛心、教育的經驗、智慧、能力都很高,我想我們這個班可謂是臥虎藏龍,所以也啟請諸位有經驗的校長跟老師,我們不分彼此,都到望都縣來奉獻我們一份力量。
跟大家談到第四個重點,我們講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要樹立家風、班風、校風,以至於我們整個國家的國風,以至於中國人要帶領世界潮流,一定要從教學下手。而這個「教」字,「上所施,下所效」才叫「教」。父母也好,老師也好,長者也好,他首先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觀念,他才有可能引導正確。我們冷靜的來看,幾千年來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教育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教育的內容是哪些重點?教育所要掌握的精神又是什麼?
首先,教育的目標。教學者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代表教學者是為國家培養人才,是為家庭培養人才。而我們冷靜觀察一個現象,值得我們省思,每一年有這麼多大學以上畢業的學生,可是企業界卻說找不到人才。學校不斷的培養學生出社會,可是社會的這些企業團體卻覺得沒有人才,那代表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似乎跟社會需要的人才不是很相應。社會需要什麼人才?當然需要懂得做人、做事的棟梁之才。請問大家,你們有沒有遇過哪一個企業界的說:我要的人才就是學歷很高的人才;我要的人才就是很會考試的人才。您有遇過這樣的企業團體的負責人的請舉手?所以我們老師是為孩子一生往後的家業、事業來努力,把影響他一生家業、事業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德行、態度教給他,就給他一生幸福了。所以從古代講,幾千年來都沒有變。「為天下得人」,這是教育者的使命感。你「為天下得人」了,你教出一個范仲淹,利益了千千萬萬的人民。所以教育的目標:「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為天下得人」,得人才,培養出人才出來。
從學生個人來講,是「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這是我們《禮記?學記》的一句很重要的經句,可謂教育的核心點。長他的善心,學生的恭敬心有沒有不斷增長?他的孝心有沒有不斷增長?他助人的心有沒有不斷增長?「救失」,他的壞習慣、他懶惰有沒有改善?他傲慢有沒有改善?他的貪心有沒有改善?兩個最重要的核心點:「長善」、「救失」,這是對教學者來說。因為老師也好、父母也好,假如沒有抓到教育這個核心點,很可能耗了一輩子、耗了十多年的時間,培養不出來人才。
諸位教育界的同道冷靜觀察一個現象,成績第一名、第二名的孩子,畢業之後可能在路上遇到我們,遠遠看到我們,就從小路走掉了。反而是那個被我們罵得最凶的,甚至還被我打過的,可是我是為他好,一百五十公尺左右,他手就舉起來了:「老師好!」有沒有?你說哪個孩子的心善?告訴大家,現在這社會當中有出息的,絕大部分都不是成績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績普通、中等,但是尊重老師,然後友愛同學,人際關係特別好的,以後有出息。成績一、二名的,最多幹什麼?做一個專業技術人才,他很難成為一個領導者。也有,但不多。所以這些現象讓我們冷靜去思考,我們當老師、父母的,有沒有時時能體恤到孩子心的狀態?他的善是在下降,還是在提升?
我常常問社會大眾,我說現在的人是小時候的德行好,還是成人的時候德行好?我們花了十幾年培養人,最後他的德行愈來愈差,那不是值得我們思考?再問一個更細的問題,請問:學生是大一的時候德行好,還是大四的時候德行好?(眾答:大一。)大學是神聖的殿堂,怎麼變成墮落的地方?所以當我們不知道是「長善救失」的時候,事實上我們以為在利益孩子,很可能是在摧殘孩子的悟性。大家冷靜去看看,小學生的眼睛非常亮,你給他講什麼故事,他感動得流眼淚。結果去大學,你講這些同樣可以感動人的故事,他聽不進去。我們就曾經觀察到,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但是很有感情。你給他講孝道的故事,他流眼淚,然後一下課了跑過來說,「老師這些故事真感人,真好聽,你多給我們講。」結果那個第一名、第二名的,你講這個故事講到一半,他說:「老師,你講這個考試又不會考,不要講了。」他的感受能力一直在下降。為什麼?大家要了解一個重點,人為什麼愈來愈麻木?因為他生命的動力就是「利」跟「欲」,他就慢慢麻木了。都用利慾來刺激他,而且那個刺激的強度要愈來愈高。
讀書什麼時候樂?邊讀邊樂。現在的孩子讀書,好像一直給他壓壓壓,壓到最後,考完試了,他好像就一定要去發洩一下,去跳舞、去玩樂,這樣的現象其實對孩子健康的成長並不好。甚至於大家冷靜看一下,大學聯考最後一科考完,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把書從三樓、從四樓就扔下來。真正有教育敏感度的人,看到的不是書掉下來,而是看到什麼?看到孩子學習的心提不起來了。事實上,大學以至於他往後步入社會,都是他學習的黃金歲月。這段時間他不好好學習,他有什麼智慧、他有什麼學問,能夠去經營他的人生?所以最關鍵的學習時光,卻已經是提不起他學習的心,這個父母、老師以後會有操不完的心。所以看到這個「長善救失」,給我們很多的省思。什麼時候「長善」?什麼時候「救失」?比方考試,考了試以後發考卷,就是最重要的「長善」跟「救失」的時候。假如這個時候老師不懂得「長善救失」,很可能在這種考試的氛圍之下,學生的心都生病了。請問大家,成績好的學生病得重還是成績不好的?很難講。每一次暑假前夕都有很多大學生跳樓自殺,這樣的現象沒有減少,因為我們沒找到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他的心已經偏頗很久了,沒有人發現。
我上一次在新加坡,去年下半年,一上車,一位女士她就跟我講,她說我的一位鄰居,晚輩,十九歲自殺了。他的父母說,他的孩子「突然自殺」了。我就跟這一位女士講,這一句話不合邏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昨天還覺得人生很美好,然後突然明天覺得不想活了,有沒有可能?可是大家有沒有看到他的父母用什麼詞?「突然自殺」了。我們現在世間的人,有幾個人很清楚問題出在哪裡?有沒有冷靜去思考?甚至於一出現問題,第一個反應先怪別人,先推卸責任到別人或者是環境上面,因為我們缺乏傳統文化「反求諸己」的人生態度。而更讓我們吃驚的是什麼?父母跟子女本來是連心,怎麼現在孩子都已經走上絕路了,父母完全沒有感覺,說「突然自殺」了。
二O一一年,有一個最美的女孩,孟佩傑同學,她在山西臨汾讀師範學院。她的養母在她八歲的時候終身癱瘓,八歲的女孩,她的母親體重是她的兩倍,她每天幫她翻身,幫她運動,就這樣十幾年,我們很難想像她的日子怎麼過的。而她的養母不想連累她,積累了很多的止痛劑,打算一次吃下去自殺。她馬上感覺到,跪著哭,「母親,只要妳活著就是我的心勁兒,有媽的孩子就有家。」她媽媽很感動。後來她真的很孝順,上了大學還帶著她母親去大學附近租房子,感動當地的醫院幫她母親治療,現在她母親都可以坐輪椅了。
所以父母跟子女連心,為什麼我們在整個社會現象當中,變成父母跟子女之間已經完全不知道對方的心了?那到底父母在乎什麼?他考試幾分?他的鋼琴學到哪兒了?有沒有給我丟臉?當我們所在乎的都是這些名利的東西,當然慢慢內心就會麻木。所以今天,多少的孩子的病都是出在當考試考完之後,他的心偏掉了,沒有人知道。其實,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也是這麼過來的。所以我們當長輩、從事教育的人,我們後來的孩子別再走我們的彎路、冤枉路了。
諸位校長、諸位同道,你們的人生快樂嗎?有一個女士,二、三十歲了,她母親尤其每一次吃完喜宴回來,就跟她講:「趕快嫁人!我去吃喜宴,每個人說,妳女兒怎麼還沒嫁?」問她。「我這個臉都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妳趕快給我嫁!」結果她女兒給她講,「媽,妳又不幸福,幹嘛叫我嫁?」她媽媽愣住了,想了一下,「對,我常常跟我丈夫吵,幹嘛叫她嫁?」過了一分鐘,「反正妳就是嫁就對了!」請問大家,我們的理智持續多久?因為我們太浮躁了,不知道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其實這個故事讓我們冷靜思考,就好比今天你走在路上,掉到坑裡面去了,幸好祖上有德,沒有骨折,還爬得出來。請問你從這個洞爬出來,下一個動作你會做什麼?諸位教育界的同仁,這個問題要考慮這麼久嗎?怎麼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那個洞太大了,要埋起來不行,先在前面五十公尺立個牌子,「前方有坑洞」,再慢慢把它埋起來。因為這個洞太久了,二、三代人忽略了,所以要補起來,還要二、三代人鍥而不捨,拿接力棒。
可是我們現在當母親的人婚姻不幸福,就要叫她嫁,是什麼?是掉下去以後,爬起來,然後躲到旁邊的草叢裡,「只有我掉下去,太不公平。」下一個人掉下去,「太好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掉下去。」幸災樂禍。現在真的有這個傾向。比方說人家失戀了,在那裡流眼淚,然後你說,「安慰一點了,不是只有我失戀,他也失戀了。」所以應該是時時想,自己的痛苦不願意別人再受了。妳一直在推妳女兒趕快嫁,妳又不知道那裡是幸福還是坑洞,怎麼拚命要推?所以人生常常天平要拿出來,女兒的一生幸福比較重要,還是面子比較重要?幸福,標準答案。標準答案只會在考試卷上面出現,不會在人生實際情況出現。請問大家,天平又拿出來,孩子一生健康的人格、人生的幸福重要,還是他眼前的分數重要?(答:人格健康,人生幸福。)標準答案又出現了。但是我告訴大家,有中華文化就有方法,他同時可以人格健康,而且成績會愈來愈好,而且是一輩子都好,因為他從根本解決問題。可是我們現在逼呀逼,他的成績是什麼?是一次好、兩次好,小學好,或者初中好,或者高中好,總有一天他會不好。大家相不相信?為什麼?因為他沒有用功讀書的根本動力。其實這些問題並不難思考,只是沒人提醒,所以教育界的人一定要提醒父母,一定要從「長善救失」開始。
我父親那一代的人,讀書、工作、組織家庭、夫妻相處、教育子女,從來沒讓我爺爺奶奶操過一點心。我在我爺爺奶奶的臉上,從來沒看過他為我父親皺過眉頭,這離我們上一代而已。為什麼?因為他們從小就懂得孝道,那是我們中華文化還有承傳。五個兄弟姐妹,我父親那一輩,我父親七十一歲了,他們幾個大學生,還有一個博士。我們家很窮,小時候都被人家瞧不起。所以這些兄弟姐妹很有志氣,我有一個叔叔是博士,讀書下課了,還跑去種田幫忙,並不是擁有比人家多的時間讀書,可是很珍惜每一刻,不敢浪費。然後邊在那裡插秧,邊在那裡提醒自己,以後好好讀書,趕快有成就,父母就可以休息了,不要辛苦了。所以我爺爺好像是五十歲左右就退休了,因為他的孩子們孝順。然後兄弟姐妹讀書讀得比較晚,我爺爺要去睡覺了,下令:全部去睡覺。孝順,父親一發號施令,全部躺下去了。然後我爺爺就去睡覺。我爺爺一睡著,他們聽到聲音了,全部再爬起來讀書。
然後你看以前那兄弟情感很好,沒錢,一隻雪糕五個人一起吃,好不好吃?好吃。現在一個人吃三隻還不好吃,有沒有?還:「不要了,丟掉。」所以我們都走入一個誤區了,好像有錢才會幸福;事實上有愛才會幸福,有天倫才會幸福,而不是有錢才會幸福。你看現在兄弟姐妹一想起五個人吃一隻冰棒,那大家不是都笑開懷。那種兄弟之情,溢於言表。所以讀書不用人家操心,上大學都是吃牛肉湯麵,從來沒吃過牛肉麵,因為牛肉湯麵就是一塊牛肉都沒有,只有湯頭而已,不忍心吃。父親就一個學期所有的錢交到手上,就這麼一點點,省吃儉用。所以後來經濟好了,那掉在地上的飯粒,父親還是把它撿起來,那都是從小養成節儉的態度。所以學習的根本動力就是責任心,就是孝心。請問我們的孩子長這個善了嗎?因為他有這種責任,事業跟家庭他決定不願意讓父母操心,都在哪裡?《弟子規》,「親所好,力為具」,「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他夫妻吵吵鬧鬧,父母要擔心多久?包含「居有常,業無變」。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換工作,父母的心非常的擔憂。
我們前天聽我們王希海老師分享,您看那孝子的心多麼的細膩!孝子心中只有父母,他時時能感覺到他父親的需要,真的是同體。父親舒服了,他也舒服了;父親難受了,他馬上能知道,甚至連作夢都可以感應到。父親發燒了好幾天,你看他念念在想,感通了,作夢夢到爬梯子,就發現爬梯子掉下來了,這個腳,馬上在腳上找到了一個發炎的包包。所以《孝經》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孝經》又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真正愛父母的人不會對別人傲慢。為什麼?因為孝心一開,人的仁愛之心就開了。仁愛之心是我們本有的明德,是被自私自利障住了,現在他念念只有父母,他沒有自私自利了,他的仁愛心一出來,大家有沒有看到,視天下的父母為自己的父母,他談到多少老人痛哭流涕,他拿真正子女的心在看待這些老人。包含老人的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他馬上懂得他們的意思,這是人本有的仁慈心。看一個老人腳稍微縮起來了,誰都不懂,他馬上懂。老人不好意思,沒幫他穿好褲子,老人也要尊嚴。所以我們的孩子孝心開了,都能像王希海老師這樣的存心,我們這個國家、民族、每一個家庭,那都是幸福的未來。
我們再拉回來,冷靜想一想,我們現在孩子學習的動力是什麼?大家不要小看《弟子規》,學習的根本動力《弟子規》教了:「孝」;再來,「凡是人,皆須愛」,我要有更好的學問跟能力,我才好去愛護我們中國的人民,他會努力,這也是他的動力;他「親仁」,他親近老師,「我怎麼報老師的恩?我要好好學習,不能讓老師失望」,又是他的動力。讀書習慣,「餘力學文」都有教,「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我們現在孩子學歷愈高,很可能愈傲慢,那這句話就可以調伏他的傲慢,從小讓他懂得「知行合一」。「讀書法」,學習要專注的態度,現在孩子二十分鐘都靜不下來,太浮躁了,不專注,心散亂,都要教。「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要專注,不要心猿意馬。而且學東西,一步一步好好下功夫學,不要今天翻翻這個,明天翻翻那個,「此未終,彼勿起」。
再來學習的方法,「寬為限,緊用功」,他就懂得讀書要計畫,做任何事要計畫。包含班級裡面辦一個活動,讓同學們分工去負責。其實一個班級裡面,不就鍛鍊他如何當下屬,如何服從,慢慢到如何做領導,如何規畫事情,全部在一個班級裡面可以鍛鍊。所以老師會不會教做人做事,差別非常大。懂的,這個孩子訓練得非常懂事、會做事;不懂的,幾年的歲月就這樣過去了。所以老師為什麼不斷的提升自己?因為他體會到,我早一天有智慧,早一天有能力,我的學生早一天得利益。這個時候,每一個教育界的人都會不斷的精進提升自己,他希望他的學生早一天得利益,對得起這份信任,對得起這個因緣。所以「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現在的孩子幾個人形成這個態度?一有不了解,好學、好問,馬上去請教。一個學生只要好學好問,絕對有出息,「就人問,求確義」。
再來,學習的環境要清淨。「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一個人的環境雜亂,他的心很難定下來,而且他決定是考試的機器而已,他沒有長善。一個人真正把課本的東西領納在心上,他一定會恭敬人、恭敬事情、恭敬一切物品,他不會把房間搞得這麼亂。聖教不就是教我們真誠恭敬嗎?那他有真誠恭敬心,怎麼會房間是這樣?而且你看,他做每一個動作都是定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寫字,寫字也是長善,現在孩子的字都很亂,而且都斜一邊。我現在看學生很厲害,不是這樣寫字,都是這樣寫,而且那個紙還是歪一邊的。我很佩服他們的筆怎麼這麼厲害,歪著寫可以寫正。所以要練毛筆字,要方方正正。「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每一個動作都在修養自己,包含寫字也是一樣。他寫得歪,心先病;他寫得急,心先病。
後面還講,「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他懂得自我保護,保護自己的清淨的心、善良的心,這一點太重要了!現在的孩子看多少染污的東西,他的整個思想統統被這些東西障礙,邪念一大堆,心定不下來,沒辦法讀書。在彭鑫博士的演講當中就有提到,一個都是名列前茅的孩子,因為看了色情的書,最後就摧殘身體。本來是足球隊的骨幹,最後瘦骨如柴。二十五歲左右去找彭醫師的時候,看起來像個老頭子,因為他的整個腎臟功能完全就快毀掉了。所以教《弟子規》有可能救了孩子的一生。孔子提醒我們:「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我們的民族假如再不醒覺,下一代的教育很可能被這個「色」字毀掉很多孩子的未來。孩子為什麼會「玩物喪志,玩人喪德」?因為他從小責任、孝心沒有起來,他沒有正氣,他沒有人生的目標。他活一天過一天,所以「學貴立志」很重要。
我們這個民族,每一個人生出來都知道要光宗耀祖、光耀門楣。我那天遇到一位蘇老師,他是蘇東坡大學士第二十八代孫,是蘇武的第七十二代孫。一個人讀到自己的家譜是這樣,他不做忠臣,丟祖先的臉,人要尋根,要繼承祖宗的德行。所以有一天,我看著《德育課本》,是蔡振紳先生編的,民國初年編的。他一開頭就把我們蔡氏的先祖蔡仲給我們的教誨列在那裡,我看了非常感動,然後就提到我們是周文王的後代。看完那一篇教誨,我覺得我走路也不一樣了,走路有風,不是,就是覺得:連走路都不可以丟祖先的臉。周文王是「視民如傷」,仁愛心,那我們又從事教育工作,就要以這樣的心來對待孩子,這個心是非常柔軟的。
當時我看二O一一年道德模範評選,有一個湖南的女士,從小父母雙亡。在她十二歲的時候,因為在火車邊撿東西,生活很困苦,不小心被火車碾過,雙腳截斷,十二歲送到了福利院。她的人生已經悲慘到極處了,結果,她的傷口好了以後,她給領導說,她要照顧小孩。那個領導很吃驚,「妳自己都照顧不了妳自己了,妳還照顧誰?」結果她就這樣,怎麼走路?拿兩個木凳,就這樣練習用雙臂走路。所以她走了三、四十年,那個木凳都是這麼粗的木頭做的,幾十個木凳被她走斷了。三十七年的時間照顧了一百三十八個孩子,是一百三十八個孩子的媽。後來單位要把她升為正式的公務員,她都拒絕,她沒拿福利院一分工資,因為她說,「我被送到福利院,我就有家了,我感謝這個家,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所以她一分工資都不肯拿。她講到一點,她說送到福利院的孩子很多先天殘障的,甚至顏面都比較不正常,有時候還常常控制不住會流口水。她在喂孩子吃飯,孩子的口水不經意流在她的手上,甚至抱的時候會流在她的臉上。她說當下我絕對不會去擦那個口水,因為孩子的心比較脆弱,他們先天有問題,又被家裡人遺棄了,所以我都是能時時體恤他們的內心,跟他們非常親。當時我都感覺,我們每一個教育界的人都要效法她,她叫許月華女士,她那個心的柔軟可以時時體恤到孩子。
所以我們為孩子的一生著想,我們就了解孩子現在要長什麼善,要救什麼失。現在孩子受到很多媒體、書籍染污的情況非常嚴重。所以彭鑫醫師,從中醫師的專業去談健康、去防止色慾的光碟片,我們要有機會,放給孩子看。他懂了,他就不會誤入歧途。最後,「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教導孩子要不斷的砥礪自己,要不斷的給自己力量,不要氣餒。而且還要學習《中庸》的精神,「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家一次會,沒有關係,我們一百次,我們也會。「人十能之己千之」,人家十次會,沒有關係,我們做一千次,我們還是會。真有這樣的決心、毅力,「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本來愚昧也會變得有智慧,「雖柔必強」,本來柔弱也會變得自立自強。「勤能補拙」。
剛剛我們提到,孩子現在學習的動力在哪裡?我們觀察到,好像都是父母說,「你考一百分,給你多少錢。」不知道我們現在全國各地的行情怎麼樣,可能在這裡可以了解到十幾個省的行情。那你假如是有教育敏感度,你就認知到什麼?孩子是為了錢考試,還是為了責任感考試?那不就麻煩了。為什麼麻煩?小學的時候考一科一百分,要五十塊;上初中,他綁個白布條,「加薪」,五十塊不幹了,要七十或八十,還要談價錢。那初中要的又更多了,高中呢,那不是愈要愈多嗎?有的大學考試先談條件,「你要我考得好,你要答應我,考完試讓我到德國去遊學一個月。」那根本動力都是功利。
大家冷靜,不是把他送進大學就完了,就成功了。送進大學,十幾年的功夫你都用功利在推他,十幾年之後他一進大學,請問有沒有比錢更吸引他的?什麼東西?女色、賭博、電動遊戲。現在大學的對面,大學的附近,一大堆的旅館,那代表什麼?大學生墮落了,大學生在折自己人生的福報。而且還不是折小福,現在未成年墮胎、沒有結婚墮胎的比例超過一半,這都是我們現階段學生往後要面對的情況。所以你不從根本的孝心跟責任心著手,你不管推到哪裡,終究會有問題產生。你推進大學了,他禁不起其他更吸引他的誘惑,就完了。你說,那他大學還是畢業,拿到畢業證了。又如何?多少大學生畢業以後,在家裡關起來玩電腦,不願意找工作,因為他沒有責任心。那我們父母老師不就白忙一場?所以要抓根本。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工作不負責任,要操心;成立家庭了又不養孩子,統統都給老人去辛苦了。所以不長善救失,不行。我們剛剛跟大家說到,人生常常要把天平拿出來,自己夫妻不幸福,不要急著讓女兒嫁。要怎麼樣?先讓女兒學《弟子規》,學中華文化,她才懂得夫妻相處之道,現在有父母說,我女兒脾氣太大了,趕快把她嫁出去。這樣是很沒有職業道德的。父母是很神聖的職業,他是要為天下培養好的人。所以父母、老師要想著如何夫妻和樂,給後代一個好榜樣。
再來我們當老師的,剛剛問自己,我們的人生快樂嗎?那我們人生如何能變得快樂,不要讓我們的孩子走我們的冤枉路。我就感覺,我在整個求學過程當中,這個心偏掉了。比方說,同學成績考得很差,我一看他的分數,挺高興的,這叫幸災樂禍。這樣還不夠,要拿著自己的考卷,走到他的面前然後晃兩下,「我也沒怎麼讀書,不小心就考得比你還高。」這叫落井下石,造孽。看同學考得比我好,心裡想,有什麼了不起,運氣好而已。雖然心裡這麼想,還要裝一下,「恭喜,考得不錯。」這叫虛偽,心口不一。人一虛偽,處處都在折自己的福,福田靠心耕,跟真心相違背就在折福。所以大家看我長那麼瘦,不是偶然的,這個是前二、三十年種下來的惡因,結的惡果。所以我現在要很努力的積德行善,說不定再過十年,我也會白白胖胖。我們從這些自己人生的體會,這些心境偏頗以後,折磨自己。不好的心態一起來,傷自己的身心,又折自己的福,對別人又沒利益。
一個人的成長,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是需要老師陪伴的,是需要父母、老師常常掌握非常重要的機會教育點。發考卷的時候就是非常好的機會教育點。今天,面對考得好的孩子,他的心在「考好」這件事情上應該往哪裡引導?首先,感恩心。父母的養育,這麼多科任老師的教導,還有很多同學熱心的幫助你,所以你要常懷感恩的心。他每一次成績好,就想著誰幫助了我,他也懂得謙虛,「都是某某人的功勞,不是我的功勞。」我們上一次去斯里蘭卡,那個總統,人家要拿他的照片做胸章,他說你們可不可以拿我父母的照片做胸章?他就念著,有父母才有他,他不敢居功。我們古人懂,在《中庸》裡面講,「父為士,子為大夫」,父親是一般的讀書人,孩子是中央級的幹部,父親死的時候用讀書人的禮來葬他,但是以後每一年都用大夫的禮祭祀他的父親。為什麼?告訴天下的人,這位離去的人為世間留下來一位棟梁之才,每一年祭祀都不忘他的恩德。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其中就是「知恩報恩,飲水思源」。那孩子考試的時候就可以這樣教育。
包含,他成績好了,提起他的仁愛心。同學不會的,主動去幫助,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真相,當然老師要以身作則,老師也非常主動去幫助別人。諸位校長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裡。我自己沒有發現,每次帶著班級,我們看到同事,鞠躬,很熱情的跟他們問好。半年過去了,才發現,人家都說,「你班上的學生挺有禮貌的。」原來我們在那鞠躬,慢慢慢慢孩子看在眼裡,也都對這些老師很恭敬。然後我們這幾個老師感情愈來愈好,我們這幾個班的感情也愈來愈好。所以老師的影響很大。老師假如主動的去幫助這些成績比較差的孩子,老師就把仁愛演出來,小孩子心地清淨,特別能感受,他馬上能感覺老師的愛心,就帶動了成績好的孩子去幫助成績不好的孩子。
我記得我們一位老師,他就說,他的老師非常有愛心,放假了還把成績不好的孩子叫到家裡輔導,還在家裡吃飯。他是成績好的,他去湊熱鬧,因為喜歡親近老師。一個老師的愛心,喚醒多少孩子的愛心。相反的,一個老師假如分別心、大小眼,成績好的就特別疼愛,成績不好的把他放後面去放棄,全班的學生統統都心態偏頗。這麻煩了,誤人子弟。成績好的人愈來愈傲慢,成績不好的人自卑,甚至什麼?恨老師。恨老師之後變什麼?反社會情緒。一個人最尊重的是父母跟老師,當父母跟老師做出傷害他的事情,他是最痛苦的,最後他的心就扭曲掉了,才會有反社會行為。一個人愛父母又尊重老師,決定不可能成為有反社會行為的人。我們只看到這些孩子在那裡發洩,一把火把幾台摩托車燒掉了,覺得他很可惡,可是這卻是本來天真的孩子,為什麼變成這樣?不值得我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來反省嗎?所以,老師帶動仁愛心。
你看,老師又告訴孩子:「諸位孩子,天地間有一個真理非常可貴,就是『財布施得財富』。歷史當中有一個人叫陶朱公,他是財神,這個故事講過了吧?」講過了。當底下的學生沒有反應,你不要難過,因為科學家說,要講二十一遍才記得住。所以大家沒反應只是提醒我們,還沒有二十一次而已。其實難不難過不在外面的問題,是我們的心態有沒有調整。所以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我們自己的心動了,才是根本的問題。有修養的人面對極惡劣之人,他還是能包容;沒有修養的人,處處都看人家不順眼。所以不是外面的問題,是自己心的問題。包含成績好的,你要讓他用平常心去面對考試,不然得失心會很嚴重。剛剛講到,我們老師告訴他,「財布施得財富」,還舉歷史故事。「法布施」,法是什麼?你會做的題目、你的好的經驗、你學到的經句,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你的智慧會愈來愈高。但是坦白講,每一個老師講這個道理的時候,學生聽的效果不一定一樣。為什麼?跟老師做到的程度有關。你做到百分之百,你那個講出來,學生非常能感覺得到;我們邊講心裡還懷疑,那個力道就差一點。
像我在補習班,我當時大學畢業以後,因為要考老師,還要念一年的書,那考試也不好考,一百個人差不多考取七、八個人而已,還是很挑戰的,但是我不怕。為什麼?因為一年考不到,兩年;兩年考不到,三年;三年考不到,四年。反正我是不回頭了,這個教育的事業我走到底了,所以我不怕,總有一天會讓我考上。再來,絕大部分的人都有男女朋友,我沒有,我專心,這就是我的優勢。再來還有一點他們不懂,我有老祖宗保佑。因為我是要從事教育工作,要弘揚中華文化,所以祖先會保佑。我很順利,四個多月就考上了。所以真的老子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因為我們才一點點善,老祖先的回應就非常非常的明顯,所以也是給我們鼓勵,怕我們這一點點的善心給滅掉了。
再來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去愛護生命,你就仁者會長壽。因為你每一個愛護人、愛護生命的念頭,首先你的身心都在太和之氣中。還可以跟他們講,「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你一個善的念頭,你身體裡面百分之七十的水都結晶得非常漂亮,哪有你不健康的道理?而當我們沒有抓住這個教育點,成績好的孩子會出現傲慢,不懂得謙卑;傲慢以後,會幸災樂禍;再來,得失心會愈來愈重。重到什麼程度?我曾經聽過一位碩士生,現在是在大學教書,他說他從小學到大學畢業都是第一名。後來讀研究所,那是各方英雄匯集,他的成績一下跌到中間。他說他考完試,走在走廊上太鬱悶了,都有想往下跳的衝動。這是我親自遇到的一位大學老師講的。但是他每一次有這個衝動,就想到他媽跟他奶奶。什麼救了他?孝。多少人就是因為有這個孝,他不會尋短見,他不會貪贓枉法。
廣東湛江走私案非常嚴重,其中有一位官員,他也是多次的掙扎,真的快控制不住了,最後有一個念頭制止他。因為他的父親是小學老師,特別重視名節。假如他真的貪污了,這件事情東窗事發,他的父親會生不如死,就是他親手殺了他父親,最後他不敢。他本來還打算盤,反正我進去蹲幾年,我孩子的大學學費都有了。坦白講,這個算盤打得對不對?不對。第一,公務員領的都是十幾億人的納稅錢、血汗錢,都是民脂民膏。你這麼一貪,這個是造大罪業,「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會殃及你的子孫,所以這個算盤打的是錯的。橫財必感橫禍,這在經典裡面都有講到。所以孝讓他逃過了一個大劫。當時他在談這個話,他就說,我現在中秋節、春節,都可以跟我的父母和和樂樂,兄弟姐妹一起團圓,多虧了這個孝道才有今天,不然他就已經在監獄裡面了。
所以這位大學的老師他給我們一個啟示,成績很好的孩子很可能心理不健康,就是這個得失,所以要讓他轉成平常心。考試是讓我們去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態,調整種種態度。你調整了這些態度,陪你一輩子,你的學業會愈來愈好,你以後做事,事業也會愈來愈好。
再來成績好了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會嫉妒別人。因為他希望自己好,別人比他好,他就不高興了。一個人有嫉妒心,一生他再有錢、再有地位,也不是幸福的人。所以這個時候,要讓他轉嫉妒的心成為見賢思齊的心,「見人善,即思齊」,這樣的人生是天壤之別。見賢思齊者,每一天「德日進,過日少」,因為他隨時在吸收別人的優點;但是嫉妒的人時時在跟人對立,在算計別人,這個人遲早是沒有福報的人。所以當時我讀到《朱子治家格言》講,「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家考得好,要恭喜人家,要效法人家的優點;「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人家考得不好,你要安慰他。你還在那裡高興,「太好了,他考得比我差。」
考不好的,我們如何讓他的心態正確?這就是長善救失,讓他懂得自我反省,自我檢討。我是粗心了?還是臨時抱佛腳了?粗心就是不專注,《弟子規》上「心眼口,信皆要」沒有做到。我是不是臨時抱佛腳?因為沒有「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我是不是上課不夠專心?我是不是沒有主動請教老師?「心有疑,隨札記」。那這一次考試就讓他反思了這些問題所在,然後把它改正。這幾個問題一改正,伴隨著他一生這個態度,不得了!所以一個人怎麼改變命運?從小就教孩子,「你是可以改變命運的。」舉一個例子給他聽,了凡先生,延壽二十一年,沒有孩子變有孩子,沒有福報、沒有功名,最後成為一個很大縣的縣長,這個都可以給他們信心。改掉壞習慣,「改習為立命之基」。
諸位校長、教育界的同仁,我們感覺雲谷禪師是引導了凡先生改造命運的高人,而且雲谷禪師在講話的過程,具備了教育者高度的智慧跟方法。您看他跟他娓娓道來,就像《禮記》裡面講的,「道而弗牽」,引導他,讓他很自然的,引他入勝,引人入勝;「強而弗抑」,這個「強」就是鼓勵他,不要打壓他,一直在鼓勵他,「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在鼓勵他,「你一定做得到的!」再來,「開而弗達」,這「開」是什麼?啟發他,讓他去思考,不要把他的悟門給堵塞。假如我們都是填鴨,一直壓壓壓,到時候這個孩子不會思考、不會感悟。您看雲谷禪師怎麼啟發他?他說我命中沒有兒子,我命中考不上舉人,考不上功名。雲谷禪師問他,那你自己想一想,你覺得你應該考上功名嗎?應該有兒子嗎?這麼一反問,就啟發他反省。「余追省良久」,我想了很久,自己說,不應該。然後馬上講出來,我為什麼考不上功名。考上功名的人都是有福報的人,我先天福薄,又不懂得積功累德;然後脾氣又大,又常罵人。他自己講出來了。這不就是「開而弗達」,啟發他,然後讓他自己反省。那整個反省,袁了凡先生完全清楚自己的問題,他就開始改過,他的命就轉了。所以這個對話也值得我們教育界的人去感受,他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
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檢討,又形成一個態度,「寧為成功找方法」。我下次怎麼考得更好,你陪著孩子思考,整班一起反思。然後,提升他的志氣:沒關係,「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然後又提醒他,你可以主動請教老師,你可以觀察成績好的同學,人家是怎麼聽課的,人家是怎麼樣用功的,他這個「見賢思齊」就學到了。這個是當學生考不好,你懂得引導他。當學生考不好而沒有引導,這時候會出現什麼?他會自我沮喪,自我放棄,得過且過;對他人,變成嫉妒別人,就不好了。所以我們看,從他一生去看,要長善、長孝心跟責任心;從一次考試也要長善救失;從每一件事,學生打架了,你也要長善救失;學生有好的表現了,要長善救失。為什麼?「相觀而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老師是學生的榜樣,班級裡面表現好的學生,也是全班的好榜樣,那個見賢思齊的態度就變成你整個班的班風了。
從一開始,我們談到教學,教師對於教學,他的目標是「為天下得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長善救失」,這是他的目標,決定不是只是為了薪水而已,所以老師才值得人家尊重。假如不為這些而為了薪水,那跟一般商人有什麼兩樣?甚至於坦白講,現在的商人,都比我們有教育使命的大有人在。我最近聽到一句話說,學校變企業了,企業變學校了。為什麼學校變企業?現在很多研究所的學生,叫他的教授叫「老闆」,那不變企業了?但現在很多企業,就像我們居美馨葉總賢伉儷,他們很有社會責任,他們把自己的工廠拿出來,辦倫理道德教育。那不是企業變學校?所以,現在這麼多的企業家被尊重,也不是偶然的。那我們從事教育不被人家尊重,我們也不能去罵別人,我們要自重、自愛,我們要承傳幾千年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還有師道的精神。
學習者,他也要「長善救失」。學生的目標,我們第一個談目標,他也是要成就自己的德行,也要「長善救失」,而且「讀書志在聖賢」,他不斷提升自己,目標要成為聖賢人。現在讀書志在什麼?(答:賺錢。)那這個偏了。他從要去為家庭社會盡道義,變成利慾了,那他走的就是會遇到很多身心、家庭種種問題的人生路。為什麼我們一開始要跟大家分析,所有問題的根源就是人的價值觀往利慾走,最後就是這個結果。
而且學生的目標是要開智慧,《大學》之道裡面講,「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學習傳統文化是愈來愈有智慧。止,止於我要做聖賢,「止於至善」,這是人生的目標。止住了,方向很確定,你不會心猿意馬,你走的每一步都往這個方向。所以你立定了志向,很清楚,心不會妄動,就靜下來了。假如追求物慾的人,今天要這個,明天要那個,靜不下來。然後靜下來之後,面對一切的順境、逆境,他都覺得是來提升自己、磨鍊自己的,他能安住在一切的考驗。他遇到逆境了,他會想到什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老天爺太看得起我了,他會愈挫愈勇。他有這樣的態度,所以他不會被環境影響,順逆皆安住,安詳。人一安下來,安定下來,「因戒得定」,剛剛我們講的,「君子有三戒」,就是一些做人的規矩,他有規矩了,「無規矩不成方圓」,一有規矩,他的心是定的,他知道隨時應該怎麼做人做事。因戒就得定,他不會被財色名食所誘惑,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定到一定的程度,最後他本有的明德恢復了,就開智慧。
我們中國有一個名人,六祖惠能大師,他最後開悟了,他一開口就是經典,這些都是例子。包含民國初年,王善人老先生,東北人應該很熟悉他,他弘揚中華文化,尤其是女德。他老人家不識字,但是他孝悌做到極處,他守規矩,那時時念念就只有父母兄弟,定,不會被外在的物慾所誘惑,最後他無私無我,就為了要去救一個好人,智慧現前,就開始講《大學》、《中庸》了。你看我們現在的孩子一點定性都沒有,處理事情都是意氣用事,沒有智慧。所以學習的目標是要開智慧。那話又說回來了,我們校長、老師們自己學了以後,智慧愈來愈高,身邊的同事跟學生就羨慕,自自然然就跟上來學。
再來,我們第二個教學的基礎,是教他學做人,教他人倫,教他天倫。而在人倫關係當中,依八德去處事待人接物。所以「人無倫外之人」,每一個人不可能離開這五倫關係,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他把這五種關係和諧相處了,他是幸福的,他一定是有作為的人。但現在沒有這個教做人的基礎的話,很可能會在這個功利社會變成基礎是什麼?功利。所以教出來的人都很功利,都首先想自己。大家假如去調查,每一個從大學畢業出來的學生,請問他先想的是什麼事情?他會不會想,太好了,我二十二歲了,終於讓我有機會回報國家、回報父母了。教人倫為基礎的是這樣。現在都怎麼想?趕快賺到一百萬,我要好好痛痛快快的享受人生。那就變成功利了。所以這個都是我們要很清楚,教育的基礎要建立在哪,教育的目標。
教育的內容: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個八德,今天時間比較不夠了。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道,我後面還有「振興師道」、「自我教育的重要性」,還有「教師的好榜樣——至聖先師孔子」,這三個主題,我今天回大馬,我回馬來西亞,我會在那邊就這三個主題跟大家做分享交流,把它錄像下來,再傳到我們居美馨,到時候提供給大家做參考。因為《弟子規》說,「凡出言,信為先」。我已經說要講這個主題了,到時候都還沒有講,就很對不起大家。
我們剛剛談的第三個重點,教育的內容,就是這些重點。倫理、道德,讓人恥於作惡;因果教育,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報,讓人不敢作惡,尤其行孝、行善不能等。這個是正確的教育內容,我們本末要抓準,不能做人沒有教,變成都教知識而已,那這個就本末倒置。「德才兼備」,有德了,他所學的才能、知識為他的德所用。你只是會知識、有才華,沒有德,很可能在家不孝父母,在單位反而會忤逆領導人。所以我們成語說「德才兼備」,沒有說「才德兼備」的。
其實大家都做過領導人,我想我們講一句領導方面的一個體會,可能大家都有感受,「良好的個性勝過卓越的才華」。你們自己在帶這麼多的幹部,有沒有遇過才能確實很高、脾氣很大、很傲慢、跟人家很難配合,每一次都還得校長去跟他溝通老半天,雖有才華,弄得大家一個頭兩個大。良好的個性,他對人都有恭敬,會替人設想,哪怕能力還不算很高,他肯學,他慢慢會提升起來。可是一個人有才華,傲慢了,他要改掉傲慢比要他命還難,除非他真正明理,但明理有過程。這個是內容。
再來,精神,教育的精神,第四個重點。教育的精神,「因材施教」,「行行出狀元」,而不是只有一個窄門,只有考試才是出路。首先我們老師要清楚,怎麼「因材施教」、「行行出狀元」,變成什麼?考試機器。考試機器畢業了,變什麼?工作機器,不會生活,不會夫妻相處。所以台灣有一個報導很大,「高學歷高離婚率」。我曾經看過那個報紙是這樣寫的。他一聊他的專業研究,喀喀喀,一講講不完,可是不會跟另一半溝通,不會跟別人溝通,那他的人生還是會很痛苦。所以考試機器,他的悟性會被堵住。但是你假如是從德行去教他,他的悟性會愈來愈高,而且他以後的才能愈高,他愈能服務好他人。我看二O一一年道德模範,有一位孔子的後代,他那個創造發明都是破紀錄的,他很聰明,他專業能力用得很好。更重要是什麼?他有服務人的德行。現在人去設計殺人遊戲,有沒有創造能力?有,可是他貽害了多少孩子?他不懂得這個東西是害人。
再來,教育的精神還有一個非常重要,「有教無類」。面對每個孩子,都相信他們有本善,不差別待遇,一差別待遇,所有的孩子都生病了。而且教育是成就人,教育絕不是放棄人。但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假如不能堅持「有教無類」,可能整個社會風氣我們也染上了,變成放棄人了。考不好成績的孩子就放棄他,那像我的話就被放棄了,你們要可憐可憐我。我跟大家講,我以前成績也不怎麼樣,所以我是屬於「大隻雞慢啼」。大家學句閩南話回去,大器晚成型的,因為雞很大,吸一口氣要吸半天,才能叫得出來。
孩子都有明德,都會開竅,早晚不同,所以我們有這個信心。而相信學生要建立在哪一個基礎上?「欲愛人者先自愛」,欲信任人者要什麼?你要首先信任你自己,你每天跟自己相處,你都不信任自己,你還信任誰?隨時你的信任都會變化。請問諸位校長、老師,你們有沒有信心?(答:有)。現在有信心還是隨時有信心?(答:隨時)。請受我一拜。我是很沒信心的人,所以我才會去問別人: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沒信心才會問這個。其實對一個人身心最大的傷害,就是沒信心。往往再難的事,只要你有信心,「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但是只要沒信心,再簡單的事都會兵敗如山倒。所以人只要起個念頭,「我不行,我不能,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真的就一直退,兵敗如山倒。
要建立信心,而這個信心絕定不能建立在隨時變化的基礎上。比方說,我的信心是建立在別人對我的看法,那他的信心會不會沒了?今天這個人說他好,明天那個人說他不好,他不就像消了氣的皮球了?所以信心不應該建立在這裡。甚至於同一個人,今天說你好,明天會不會說你不好?那你不就沒信心了嗎?信心不是建立在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上,信心也不是建立在外在的條件上。比方說,像我有一陣子很沒信心,因為我在初中的時候才一百五十幾公分,跟我們班女同學一比,她們都比我高,每一次都把我壓下去,我就沒信心了。所以信心絕對不是建立在外在的物質跟條件上,不然也隨時沒信心了。比方說,你說,你看我烏黑的頭髮多漂亮,結果明年兩根白頭髮,你就哭三天,你就沒信心了。
所以信心建立在哪?建立在真理、宇宙人生的真相上。每一個人都有本善,都有明德,你的信心就不會動搖。其實我在明白這個真相以後,我從來沒有否定自己過,我不跟自己打仗了。所以只想著什麼?我怎麼樣去提升自己,我就不再懷疑自己了。因為有這個信心,我才敢去跟大家去分享傳統文化,不然我高中的時候國文全班倒數第二名,四十四分。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仁,你們沒有一個人考過這種成績?我大學聯考中文不及格。但是因為知道老祖先決定不會騙人,所以我不會再否定自己,然後看怎麼樣想辦法。所以我師長教我「至誠感通」,你用誠心去讀經,你用誠心去分享,如有神助,不要害怕。我知道經典不騙人,師長不騙人,就有信心,就有勇氣,慢慢的潛力就發揮出來了。
今天這節課就分享到這裡。最後,也祝福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仁,身體健康,很重要。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我們中華文化的復興要靠大家。所以第一個,身體要健康,尤其校長,自己帶頭身體健康,然後關懷好同仁的健康。第二,也祝大家家庭和樂,家道都能承傳兩千五百年不衰,因為你們有孔子做最好的榜樣。好,謝謝大家。
尊敬的王局長、諸位領導、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道,大家上午好!回想九年前,二OO四年,也是七月份,七月十三號,剛好是今天,怎麼會這麼巧?剛好九週年。當時我們在海口辦了第一屆的幸福人生講座,為期五天,七月十三到七月十七號,這五天。當時我們海口市教育局長親自來參與課程。那節課結束,我親自送局長,當他的車子緩緩離開,我實在很激動、很感動,局長能親自來關心傳統教育,所以我一時激動就哭起來,就蹲下來哭了。男人哭,不大習慣被人家看到,就蹲下來。結果我們同事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事,都很緊張。我說沒事,我是太感動了。因為在《德育課本》當中常常看到很多愛民如子的官員,有時候我們讀著讀著都淚流滿面,可是非常喜悅,這種神交古人的感悟特別痛快,也以他們為榜樣。而當看到海口市教育局長親自來聽,感覺這些官員身上都有聖賢的風範,特別感佩。
這次又有幸見到我們王寶寨局長,他確實是我們教育界的榜樣,不辭勞苦在推展聖賢的教誨。尤其剛剛吃飽飯,看到我們望都縣三位幹部走過來看自己的領導,彼此的那種親切、親愛,可以感受到他們是上下一心。所謂二人同心,其利可以斷金。《中庸》又講:「國家將興,必有禎祥」。我們國家民族將興,必從知識分子、必從教育界承擔起歷史使命開始。而我們教育界的歷史使命又從我們望都縣,我們王局長帶頭,有這麼多幹部,確實是竭盡全力的支持配合,一定可以在教育界做出一個非常好的表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且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做事原則,就是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把一個成熟的因緣,把它做成功。因為人力、物力、財力假如分散了,很可能到處都有機會,最後到處都做不成。所以我們這一次,有幸還可以聽我們王局長,他們在望都縣推展的這些實際經驗。而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道,你們很多人教育的愛心、教育的經驗、智慧、能力都很高,我想我們這個班可謂是臥虎藏龍,所以也啟請諸位有經驗的校長跟老師,我們不分彼此,都到望都縣來奉獻我們一份力量。
跟大家談到第四個重點,我們講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要樹立家風、班風、校風,以至於我們整個國家的國風,以至於中國人要帶領世界潮流,一定要從教學下手。而這個「教」字,「上所施,下所效」才叫「教」。父母也好,老師也好,長者也好,他首先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觀念,他才有可能引導正確。我們冷靜的來看,幾千年來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教育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教育的內容是哪些重點?教育所要掌握的精神又是什麼?
首先,教育的目標。教學者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代表教學者是為國家培養人才,是為家庭培養人才。而我們冷靜觀察一個現象,值得我們省思,每一年有這麼多大學以上畢業的學生,可是企業界卻說找不到人才。學校不斷的培養學生出社會,可是社會的這些企業團體卻覺得沒有人才,那代表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似乎跟社會需要的人才不是很相應。社會需要什麼人才?當然需要懂得做人、做事的棟梁之才。請問大家,你們有沒有遇過哪一個企業界的說:我要的人才就是學歷很高的人才;我要的人才就是很會考試的人才。您有遇過這樣的企業團體的負責人的請舉手?所以我們老師是為孩子一生往後的家業、事業來努力,把影響他一生家業、事業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德行、態度教給他,就給他一生幸福了。所以從古代講,幾千年來都沒有變。「為天下得人」,這是教育者的使命感。你「為天下得人」了,你教出一個范仲淹,利益了千千萬萬的人民。所以教育的目標:「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為天下得人」,得人才,培養出人才出來。
從學生個人來講,是「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這是我們《禮記?學記》的一句很重要的經句,可謂教育的核心點。長他的善心,學生的恭敬心有沒有不斷增長?他的孝心有沒有不斷增長?他助人的心有沒有不斷增長?「救失」,他的壞習慣、他懶惰有沒有改善?他傲慢有沒有改善?他的貪心有沒有改善?兩個最重要的核心點:「長善」、「救失」,這是對教學者來說。因為老師也好、父母也好,假如沒有抓到教育這個核心點,很可能耗了一輩子、耗了十多年的時間,培養不出來人才。
諸位教育界的同道冷靜觀察一個現象,成績第一名、第二名的孩子,畢業之後可能在路上遇到我們,遠遠看到我們,就從小路走掉了。反而是那個被我們罵得最凶的,甚至還被我打過的,可是我是為他好,一百五十公尺左右,他手就舉起來了:「老師好!」有沒有?你說哪個孩子的心善?告訴大家,現在這社會當中有出息的,絕大部分都不是成績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績普通、中等,但是尊重老師,然後友愛同學,人際關係特別好的,以後有出息。成績一、二名的,最多幹什麼?做一個專業技術人才,他很難成為一個領導者。也有,但不多。所以這些現象讓我們冷靜去思考,我們當老師、父母的,有沒有時時能體恤到孩子心的狀態?他的善是在下降,還是在提升?
我常常問社會大眾,我說現在的人是小時候的德行好,還是成人的時候德行好?我們花了十幾年培養人,最後他的德行愈來愈差,那不是值得我們思考?再問一個更細的問題,請問:學生是大一的時候德行好,還是大四的時候德行好?(眾答:大一。)大學是神聖的殿堂,怎麼變成墮落的地方?所以當我們不知道是「長善救失」的時候,事實上我們以為在利益孩子,很可能是在摧殘孩子的悟性。大家冷靜去看看,小學生的眼睛非常亮,你給他講什麼故事,他感動得流眼淚。結果去大學,你講這些同樣可以感動人的故事,他聽不進去。我們就曾經觀察到,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但是很有感情。你給他講孝道的故事,他流眼淚,然後一下課了跑過來說,「老師這些故事真感人,真好聽,你多給我們講。」結果那個第一名、第二名的,你講這個故事講到一半,他說:「老師,你講這個考試又不會考,不要講了。」他的感受能力一直在下降。為什麼?大家要了解一個重點,人為什麼愈來愈麻木?因為他生命的動力就是「利」跟「欲」,他就慢慢麻木了。都用利慾來刺激他,而且那個刺激的強度要愈來愈高。
讀書什麼時候樂?邊讀邊樂。現在的孩子讀書,好像一直給他壓壓壓,壓到最後,考完試了,他好像就一定要去發洩一下,去跳舞、去玩樂,這樣的現象其實對孩子健康的成長並不好。甚至於大家冷靜看一下,大學聯考最後一科考完,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把書從三樓、從四樓就扔下來。真正有教育敏感度的人,看到的不是書掉下來,而是看到什麼?看到孩子學習的心提不起來了。事實上,大學以至於他往後步入社會,都是他學習的黃金歲月。這段時間他不好好學習,他有什麼智慧、他有什麼學問,能夠去經營他的人生?所以最關鍵的學習時光,卻已經是提不起他學習的心,這個父母、老師以後會有操不完的心。所以看到這個「長善救失」,給我們很多的省思。什麼時候「長善」?什麼時候「救失」?比方考試,考了試以後發考卷,就是最重要的「長善」跟「救失」的時候。假如這個時候老師不懂得「長善救失」,很可能在這種考試的氛圍之下,學生的心都生病了。請問大家,成績好的學生病得重還是成績不好的?很難講。每一次暑假前夕都有很多大學生跳樓自殺,這樣的現象沒有減少,因為我們沒找到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他的心已經偏頗很久了,沒有人發現。
我上一次在新加坡,去年下半年,一上車,一位女士她就跟我講,她說我的一位鄰居,晚輩,十九歲自殺了。他的父母說,他的孩子「突然自殺」了。我就跟這一位女士講,這一句話不合邏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昨天還覺得人生很美好,然後突然明天覺得不想活了,有沒有可能?可是大家有沒有看到他的父母用什麼詞?「突然自殺」了。我們現在世間的人,有幾個人很清楚問題出在哪裡?有沒有冷靜去思考?甚至於一出現問題,第一個反應先怪別人,先推卸責任到別人或者是環境上面,因為我們缺乏傳統文化「反求諸己」的人生態度。而更讓我們吃驚的是什麼?父母跟子女本來是連心,怎麼現在孩子都已經走上絕路了,父母完全沒有感覺,說「突然自殺」了。
二O一一年,有一個最美的女孩,孟佩傑同學,她在山西臨汾讀師範學院。她的養母在她八歲的時候終身癱瘓,八歲的女孩,她的母親體重是她的兩倍,她每天幫她翻身,幫她運動,就這樣十幾年,我們很難想像她的日子怎麼過的。而她的養母不想連累她,積累了很多的止痛劑,打算一次吃下去自殺。她馬上感覺到,跪著哭,「母親,只要妳活著就是我的心勁兒,有媽的孩子就有家。」她媽媽很感動。後來她真的很孝順,上了大學還帶著她母親去大學附近租房子,感動當地的醫院幫她母親治療,現在她母親都可以坐輪椅了。
所以父母跟子女連心,為什麼我們在整個社會現象當中,變成父母跟子女之間已經完全不知道對方的心了?那到底父母在乎什麼?他考試幾分?他的鋼琴學到哪兒了?有沒有給我丟臉?當我們所在乎的都是這些名利的東西,當然慢慢內心就會麻木。所以今天,多少的孩子的病都是出在當考試考完之後,他的心偏掉了,沒有人知道。其實,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也是這麼過來的。所以我們當長輩、從事教育的人,我們後來的孩子別再走我們的彎路、冤枉路了。
諸位校長、諸位同道,你們的人生快樂嗎?有一個女士,二、三十歲了,她母親尤其每一次吃完喜宴回來,就跟她講:「趕快嫁人!我去吃喜宴,每個人說,妳女兒怎麼還沒嫁?」問她。「我這個臉都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妳趕快給我嫁!」結果她女兒給她講,「媽,妳又不幸福,幹嘛叫我嫁?」她媽媽愣住了,想了一下,「對,我常常跟我丈夫吵,幹嘛叫她嫁?」過了一分鐘,「反正妳就是嫁就對了!」請問大家,我們的理智持續多久?因為我們太浮躁了,不知道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其實這個故事讓我們冷靜思考,就好比今天你走在路上,掉到坑裡面去了,幸好祖上有德,沒有骨折,還爬得出來。請問你從這個洞爬出來,下一個動作你會做什麼?諸位教育界的同仁,這個問題要考慮這麼久嗎?怎麼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那個洞太大了,要埋起來不行,先在前面五十公尺立個牌子,「前方有坑洞」,再慢慢把它埋起來。因為這個洞太久了,二、三代人忽略了,所以要補起來,還要二、三代人鍥而不捨,拿接力棒。
可是我們現在當母親的人婚姻不幸福,就要叫她嫁,是什麼?是掉下去以後,爬起來,然後躲到旁邊的草叢裡,「只有我掉下去,太不公平。」下一個人掉下去,「太好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掉下去。」幸災樂禍。現在真的有這個傾向。比方說人家失戀了,在那裡流眼淚,然後你說,「安慰一點了,不是只有我失戀,他也失戀了。」所以應該是時時想,自己的痛苦不願意別人再受了。妳一直在推妳女兒趕快嫁,妳又不知道那裡是幸福還是坑洞,怎麼拚命要推?所以人生常常天平要拿出來,女兒的一生幸福比較重要,還是面子比較重要?幸福,標準答案。標準答案只會在考試卷上面出現,不會在人生實際情況出現。請問大家,天平又拿出來,孩子一生健康的人格、人生的幸福重要,還是他眼前的分數重要?(答:人格健康,人生幸福。)標準答案又出現了。但是我告訴大家,有中華文化就有方法,他同時可以人格健康,而且成績會愈來愈好,而且是一輩子都好,因為他從根本解決問題。可是我們現在逼呀逼,他的成績是什麼?是一次好、兩次好,小學好,或者初中好,或者高中好,總有一天他會不好。大家相不相信?為什麼?因為他沒有用功讀書的根本動力。其實這些問題並不難思考,只是沒人提醒,所以教育界的人一定要提醒父母,一定要從「長善救失」開始。
我父親那一代的人,讀書、工作、組織家庭、夫妻相處、教育子女,從來沒讓我爺爺奶奶操過一點心。我在我爺爺奶奶的臉上,從來沒看過他為我父親皺過眉頭,這離我們上一代而已。為什麼?因為他們從小就懂得孝道,那是我們中華文化還有承傳。五個兄弟姐妹,我父親那一輩,我父親七十一歲了,他們幾個大學生,還有一個博士。我們家很窮,小時候都被人家瞧不起。所以這些兄弟姐妹很有志氣,我有一個叔叔是博士,讀書下課了,還跑去種田幫忙,並不是擁有比人家多的時間讀書,可是很珍惜每一刻,不敢浪費。然後邊在那裡插秧,邊在那裡提醒自己,以後好好讀書,趕快有成就,父母就可以休息了,不要辛苦了。所以我爺爺好像是五十歲左右就退休了,因為他的孩子們孝順。然後兄弟姐妹讀書讀得比較晚,我爺爺要去睡覺了,下令:全部去睡覺。孝順,父親一發號施令,全部躺下去了。然後我爺爺就去睡覺。我爺爺一睡著,他們聽到聲音了,全部再爬起來讀書。
然後你看以前那兄弟情感很好,沒錢,一隻雪糕五個人一起吃,好不好吃?好吃。現在一個人吃三隻還不好吃,有沒有?還:「不要了,丟掉。」所以我們都走入一個誤區了,好像有錢才會幸福;事實上有愛才會幸福,有天倫才會幸福,而不是有錢才會幸福。你看現在兄弟姐妹一想起五個人吃一隻冰棒,那大家不是都笑開懷。那種兄弟之情,溢於言表。所以讀書不用人家操心,上大學都是吃牛肉湯麵,從來沒吃過牛肉麵,因為牛肉湯麵就是一塊牛肉都沒有,只有湯頭而已,不忍心吃。父親就一個學期所有的錢交到手上,就這麼一點點,省吃儉用。所以後來經濟好了,那掉在地上的飯粒,父親還是把它撿起來,那都是從小養成節儉的態度。所以學習的根本動力就是責任心,就是孝心。請問我們的孩子長這個善了嗎?因為他有這種責任,事業跟家庭他決定不願意讓父母操心,都在哪裡?《弟子規》,「親所好,力為具」,「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他夫妻吵吵鬧鬧,父母要擔心多久?包含「居有常,業無變」。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換工作,父母的心非常的擔憂。
我們前天聽我們王希海老師分享,您看那孝子的心多麼的細膩!孝子心中只有父母,他時時能感覺到他父親的需要,真的是同體。父親舒服了,他也舒服了;父親難受了,他馬上能知道,甚至連作夢都可以感應到。父親發燒了好幾天,你看他念念在想,感通了,作夢夢到爬梯子,就發現爬梯子掉下來了,這個腳,馬上在腳上找到了一個發炎的包包。所以《孝經》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孝經》又說,「愛親者,不敢惡於人」,真正愛父母的人不會對別人傲慢。為什麼?因為孝心一開,人的仁愛之心就開了。仁愛之心是我們本有的明德,是被自私自利障住了,現在他念念只有父母,他沒有自私自利了,他的仁愛心一出來,大家有沒有看到,視天下的父母為自己的父母,他談到多少老人痛哭流涕,他拿真正子女的心在看待這些老人。包含老人的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他馬上懂得他們的意思,這是人本有的仁慈心。看一個老人腳稍微縮起來了,誰都不懂,他馬上懂。老人不好意思,沒幫他穿好褲子,老人也要尊嚴。所以我們的孩子孝心開了,都能像王希海老師這樣的存心,我們這個國家、民族、每一個家庭,那都是幸福的未來。
我們再拉回來,冷靜想一想,我們現在孩子學習的動力是什麼?大家不要小看《弟子規》,學習的根本動力《弟子規》教了:「孝」;再來,「凡是人,皆須愛」,我要有更好的學問跟能力,我才好去愛護我們中國的人民,他會努力,這也是他的動力;他「親仁」,他親近老師,「我怎麼報老師的恩?我要好好學習,不能讓老師失望」,又是他的動力。讀書習慣,「餘力學文」都有教,「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我們現在孩子學歷愈高,很可能愈傲慢,那這句話就可以調伏他的傲慢,從小讓他懂得「知行合一」。「讀書法」,學習要專注的態度,現在孩子二十分鐘都靜不下來,太浮躁了,不專注,心散亂,都要教。「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要專注,不要心猿意馬。而且學東西,一步一步好好下功夫學,不要今天翻翻這個,明天翻翻那個,「此未終,彼勿起」。
再來學習的方法,「寬為限,緊用功」,他就懂得讀書要計畫,做任何事要計畫。包含班級裡面辦一個活動,讓同學們分工去負責。其實一個班級裡面,不就鍛鍊他如何當下屬,如何服從,慢慢到如何做領導,如何規畫事情,全部在一個班級裡面可以鍛鍊。所以老師會不會教做人做事,差別非常大。懂的,這個孩子訓練得非常懂事、會做事;不懂的,幾年的歲月就這樣過去了。所以老師為什麼不斷的提升自己?因為他體會到,我早一天有智慧,早一天有能力,我的學生早一天得利益。這個時候,每一個教育界的人都會不斷的精進提升自己,他希望他的學生早一天得利益,對得起這份信任,對得起這個因緣。所以「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現在的孩子幾個人形成這個態度?一有不了解,好學、好問,馬上去請教。一個學生只要好學好問,絕對有出息,「就人問,求確義」。
再來,學習的環境要清淨。「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一個人的環境雜亂,他的心很難定下來,而且他決定是考試的機器而已,他沒有長善。一個人真正把課本的東西領納在心上,他一定會恭敬人、恭敬事情、恭敬一切物品,他不會把房間搞得這麼亂。聖教不就是教我們真誠恭敬嗎?那他有真誠恭敬心,怎麼會房間是這樣?而且你看,他做每一個動作都是定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寫字,寫字也是長善,現在孩子的字都很亂,而且都斜一邊。我現在看學生很厲害,不是這樣寫字,都是這樣寫,而且那個紙還是歪一邊的。我很佩服他們的筆怎麼這麼厲害,歪著寫可以寫正。所以要練毛筆字,要方方正正。「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每一個動作都在修養自己,包含寫字也是一樣。他寫得歪,心先病;他寫得急,心先病。
後面還講,「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他懂得自我保護,保護自己的清淨的心、善良的心,這一點太重要了!現在的孩子看多少染污的東西,他的整個思想統統被這些東西障礙,邪念一大堆,心定不下來,沒辦法讀書。在彭鑫博士的演講當中就有提到,一個都是名列前茅的孩子,因為看了色情的書,最後就摧殘身體。本來是足球隊的骨幹,最後瘦骨如柴。二十五歲左右去找彭醫師的時候,看起來像個老頭子,因為他的整個腎臟功能完全就快毀掉了。所以教《弟子規》有可能救了孩子的一生。孔子提醒我們:「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我們的民族假如再不醒覺,下一代的教育很可能被這個「色」字毀掉很多孩子的未來。孩子為什麼會「玩物喪志,玩人喪德」?因為他從小責任、孝心沒有起來,他沒有正氣,他沒有人生的目標。他活一天過一天,所以「學貴立志」很重要。
我們這個民族,每一個人生出來都知道要光宗耀祖、光耀門楣。我那天遇到一位蘇老師,他是蘇東坡大學士第二十八代孫,是蘇武的第七十二代孫。一個人讀到自己的家譜是這樣,他不做忠臣,丟祖先的臉,人要尋根,要繼承祖宗的德行。所以有一天,我看著《德育課本》,是蔡振紳先生編的,民國初年編的。他一開頭就把我們蔡氏的先祖蔡仲給我們的教誨列在那裡,我看了非常感動,然後就提到我們是周文王的後代。看完那一篇教誨,我覺得我走路也不一樣了,走路有風,不是,就是覺得:連走路都不可以丟祖先的臉。周文王是「視民如傷」,仁愛心,那我們又從事教育工作,就要以這樣的心來對待孩子,這個心是非常柔軟的。
當時我看二O一一年道德模範評選,有一個湖南的女士,從小父母雙亡。在她十二歲的時候,因為在火車邊撿東西,生活很困苦,不小心被火車碾過,雙腳截斷,十二歲送到了福利院。她的人生已經悲慘到極處了,結果,她的傷口好了以後,她給領導說,她要照顧小孩。那個領導很吃驚,「妳自己都照顧不了妳自己了,妳還照顧誰?」結果她就這樣,怎麼走路?拿兩個木凳,就這樣練習用雙臂走路。所以她走了三、四十年,那個木凳都是這麼粗的木頭做的,幾十個木凳被她走斷了。三十七年的時間照顧了一百三十八個孩子,是一百三十八個孩子的媽。後來單位要把她升為正式的公務員,她都拒絕,她沒拿福利院一分工資,因為她說,「我被送到福利院,我就有家了,我感謝這個家,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所以她一分工資都不肯拿。她講到一點,她說送到福利院的孩子很多先天殘障的,甚至顏面都比較不正常,有時候還常常控制不住會流口水。她在喂孩子吃飯,孩子的口水不經意流在她的手上,甚至抱的時候會流在她的臉上。她說當下我絕對不會去擦那個口水,因為孩子的心比較脆弱,他們先天有問題,又被家裡人遺棄了,所以我都是能時時體恤他們的內心,跟他們非常親。當時我都感覺,我們每一個教育界的人都要效法她,她叫許月華女士,她那個心的柔軟可以時時體恤到孩子。
所以我們為孩子的一生著想,我們就了解孩子現在要長什麼善,要救什麼失。現在孩子受到很多媒體、書籍染污的情況非常嚴重。所以彭鑫醫師,從中醫師的專業去談健康、去防止色慾的光碟片,我們要有機會,放給孩子看。他懂了,他就不會誤入歧途。最後,「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教導孩子要不斷的砥礪自己,要不斷的給自己力量,不要氣餒。而且還要學習《中庸》的精神,「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家一次會,沒有關係,我們一百次,我們也會。「人十能之己千之」,人家十次會,沒有關係,我們做一千次,我們還是會。真有這樣的決心、毅力,「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本來愚昧也會變得有智慧,「雖柔必強」,本來柔弱也會變得自立自強。「勤能補拙」。
剛剛我們提到,孩子現在學習的動力在哪裡?我們觀察到,好像都是父母說,「你考一百分,給你多少錢。」不知道我們現在全國各地的行情怎麼樣,可能在這裡可以了解到十幾個省的行情。那你假如是有教育敏感度,你就認知到什麼?孩子是為了錢考試,還是為了責任感考試?那不就麻煩了。為什麼麻煩?小學的時候考一科一百分,要五十塊;上初中,他綁個白布條,「加薪」,五十塊不幹了,要七十或八十,還要談價錢。那初中要的又更多了,高中呢,那不是愈要愈多嗎?有的大學考試先談條件,「你要我考得好,你要答應我,考完試讓我到德國去遊學一個月。」那根本動力都是功利。
大家冷靜,不是把他送進大學就完了,就成功了。送進大學,十幾年的功夫你都用功利在推他,十幾年之後他一進大學,請問有沒有比錢更吸引他的?什麼東西?女色、賭博、電動遊戲。現在大學的對面,大學的附近,一大堆的旅館,那代表什麼?大學生墮落了,大學生在折自己人生的福報。而且還不是折小福,現在未成年墮胎、沒有結婚墮胎的比例超過一半,這都是我們現階段學生往後要面對的情況。所以你不從根本的孝心跟責任心著手,你不管推到哪裡,終究會有問題產生。你推進大學了,他禁不起其他更吸引他的誘惑,就完了。你說,那他大學還是畢業,拿到畢業證了。又如何?多少大學生畢業以後,在家裡關起來玩電腦,不願意找工作,因為他沒有責任心。那我們父母老師不就白忙一場?所以要抓根本。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工作不負責任,要操心;成立家庭了又不養孩子,統統都給老人去辛苦了。所以不長善救失,不行。我們剛剛跟大家說到,人生常常要把天平拿出來,自己夫妻不幸福,不要急著讓女兒嫁。要怎麼樣?先讓女兒學《弟子規》,學中華文化,她才懂得夫妻相處之道,現在有父母說,我女兒脾氣太大了,趕快把她嫁出去。這樣是很沒有職業道德的。父母是很神聖的職業,他是要為天下培養好的人。所以父母、老師要想著如何夫妻和樂,給後代一個好榜樣。
再來我們當老師的,剛剛問自己,我們的人生快樂嗎?那我們人生如何能變得快樂,不要讓我們的孩子走我們的冤枉路。我就感覺,我在整個求學過程當中,這個心偏掉了。比方說,同學成績考得很差,我一看他的分數,挺高興的,這叫幸災樂禍。這樣還不夠,要拿著自己的考卷,走到他的面前然後晃兩下,「我也沒怎麼讀書,不小心就考得比你還高。」這叫落井下石,造孽。看同學考得比我好,心裡想,有什麼了不起,運氣好而已。雖然心裡這麼想,還要裝一下,「恭喜,考得不錯。」這叫虛偽,心口不一。人一虛偽,處處都在折自己的福,福田靠心耕,跟真心相違背就在折福。所以大家看我長那麼瘦,不是偶然的,這個是前二、三十年種下來的惡因,結的惡果。所以我現在要很努力的積德行善,說不定再過十年,我也會白白胖胖。我們從這些自己人生的體會,這些心境偏頗以後,折磨自己。不好的心態一起來,傷自己的身心,又折自己的福,對別人又沒利益。
一個人的成長,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是需要老師陪伴的,是需要父母、老師常常掌握非常重要的機會教育點。發考卷的時候就是非常好的機會教育點。今天,面對考得好的孩子,他的心在「考好」這件事情上應該往哪裡引導?首先,感恩心。父母的養育,這麼多科任老師的教導,還有很多同學熱心的幫助你,所以你要常懷感恩的心。他每一次成績好,就想著誰幫助了我,他也懂得謙虛,「都是某某人的功勞,不是我的功勞。」我們上一次去斯里蘭卡,那個總統,人家要拿他的照片做胸章,他說你們可不可以拿我父母的照片做胸章?他就念著,有父母才有他,他不敢居功。我們古人懂,在《中庸》裡面講,「父為士,子為大夫」,父親是一般的讀書人,孩子是中央級的幹部,父親死的時候用讀書人的禮來葬他,但是以後每一年都用大夫的禮祭祀他的父親。為什麼?告訴天下的人,這位離去的人為世間留下來一位棟梁之才,每一年祭祀都不忘他的恩德。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其中就是「知恩報恩,飲水思源」。那孩子考試的時候就可以這樣教育。
包含,他成績好了,提起他的仁愛心。同學不會的,主動去幫助,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真相,當然老師要以身作則,老師也非常主動去幫助別人。諸位校長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裡。我自己沒有發現,每次帶著班級,我們看到同事,鞠躬,很熱情的跟他們問好。半年過去了,才發現,人家都說,「你班上的學生挺有禮貌的。」原來我們在那鞠躬,慢慢慢慢孩子看在眼裡,也都對這些老師很恭敬。然後我們這幾個老師感情愈來愈好,我們這幾個班的感情也愈來愈好。所以老師的影響很大。老師假如主動的去幫助這些成績比較差的孩子,老師就把仁愛演出來,小孩子心地清淨,特別能感受,他馬上能感覺老師的愛心,就帶動了成績好的孩子去幫助成績不好的孩子。
我記得我們一位老師,他就說,他的老師非常有愛心,放假了還把成績不好的孩子叫到家裡輔導,還在家裡吃飯。他是成績好的,他去湊熱鬧,因為喜歡親近老師。一個老師的愛心,喚醒多少孩子的愛心。相反的,一個老師假如分別心、大小眼,成績好的就特別疼愛,成績不好的把他放後面去放棄,全班的學生統統都心態偏頗。這麻煩了,誤人子弟。成績好的人愈來愈傲慢,成績不好的人自卑,甚至什麼?恨老師。恨老師之後變什麼?反社會情緒。一個人最尊重的是父母跟老師,當父母跟老師做出傷害他的事情,他是最痛苦的,最後他的心就扭曲掉了,才會有反社會行為。一個人愛父母又尊重老師,決定不可能成為有反社會行為的人。我們只看到這些孩子在那裡發洩,一把火把幾台摩托車燒掉了,覺得他很可惡,可是這卻是本來天真的孩子,為什麼變成這樣?不值得我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來反省嗎?所以,老師帶動仁愛心。
你看,老師又告訴孩子:「諸位孩子,天地間有一個真理非常可貴,就是『財布施得財富』。歷史當中有一個人叫陶朱公,他是財神,這個故事講過了吧?」講過了。當底下的學生沒有反應,你不要難過,因為科學家說,要講二十一遍才記得住。所以大家沒反應只是提醒我們,還沒有二十一次而已。其實難不難過不在外面的問題,是我們的心態有沒有調整。所以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我們自己的心動了,才是根本的問題。有修養的人面對極惡劣之人,他還是能包容;沒有修養的人,處處都看人家不順眼。所以不是外面的問題,是自己心的問題。包含成績好的,你要讓他用平常心去面對考試,不然得失心會很嚴重。剛剛講到,我們老師告訴他,「財布施得財富」,還舉歷史故事。「法布施」,法是什麼?你會做的題目、你的好的經驗、你學到的經句,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你的智慧會愈來愈高。但是坦白講,每一個老師講這個道理的時候,學生聽的效果不一定一樣。為什麼?跟老師做到的程度有關。你做到百分之百,你那個講出來,學生非常能感覺得到;我們邊講心裡還懷疑,那個力道就差一點。
像我在補習班,我當時大學畢業以後,因為要考老師,還要念一年的書,那考試也不好考,一百個人差不多考取七、八個人而已,還是很挑戰的,但是我不怕。為什麼?因為一年考不到,兩年;兩年考不到,三年;三年考不到,四年。反正我是不回頭了,這個教育的事業我走到底了,所以我不怕,總有一天會讓我考上。再來,絕大部分的人都有男女朋友,我沒有,我專心,這就是我的優勢。再來還有一點他們不懂,我有老祖宗保佑。因為我是要從事教育工作,要弘揚中華文化,所以祖先會保佑。我很順利,四個多月就考上了。所以真的老子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因為我們才一點點善,老祖先的回應就非常非常的明顯,所以也是給我們鼓勵,怕我們這一點點的善心給滅掉了。
再來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去愛護生命,你就仁者會長壽。因為你每一個愛護人、愛護生命的念頭,首先你的身心都在太和之氣中。還可以跟他們講,「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你一個善的念頭,你身體裡面百分之七十的水都結晶得非常漂亮,哪有你不健康的道理?而當我們沒有抓住這個教育點,成績好的孩子會出現傲慢,不懂得謙卑;傲慢以後,會幸災樂禍;再來,得失心會愈來愈重。重到什麼程度?我曾經聽過一位碩士生,現在是在大學教書,他說他從小學到大學畢業都是第一名。後來讀研究所,那是各方英雄匯集,他的成績一下跌到中間。他說他考完試,走在走廊上太鬱悶了,都有想往下跳的衝動。這是我親自遇到的一位大學老師講的。但是他每一次有這個衝動,就想到他媽跟他奶奶。什麼救了他?孝。多少人就是因為有這個孝,他不會尋短見,他不會貪贓枉法。
廣東湛江走私案非常嚴重,其中有一位官員,他也是多次的掙扎,真的快控制不住了,最後有一個念頭制止他。因為他的父親是小學老師,特別重視名節。假如他真的貪污了,這件事情東窗事發,他的父親會生不如死,就是他親手殺了他父親,最後他不敢。他本來還打算盤,反正我進去蹲幾年,我孩子的大學學費都有了。坦白講,這個算盤打得對不對?不對。第一,公務員領的都是十幾億人的納稅錢、血汗錢,都是民脂民膏。你這麼一貪,這個是造大罪業,「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會殃及你的子孫,所以這個算盤打的是錯的。橫財必感橫禍,這在經典裡面都有講到。所以孝讓他逃過了一個大劫。當時他在談這個話,他就說,我現在中秋節、春節,都可以跟我的父母和和樂樂,兄弟姐妹一起團圓,多虧了這個孝道才有今天,不然他就已經在監獄裡面了。
所以這位大學的老師他給我們一個啟示,成績很好的孩子很可能心理不健康,就是這個得失,所以要讓他轉成平常心。考試是讓我們去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態,調整種種態度。你調整了這些態度,陪你一輩子,你的學業會愈來愈好,你以後做事,事業也會愈來愈好。
再來成績好了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會嫉妒別人。因為他希望自己好,別人比他好,他就不高興了。一個人有嫉妒心,一生他再有錢、再有地位,也不是幸福的人。所以這個時候,要讓他轉嫉妒的心成為見賢思齊的心,「見人善,即思齊」,這樣的人生是天壤之別。見賢思齊者,每一天「德日進,過日少」,因為他隨時在吸收別人的優點;但是嫉妒的人時時在跟人對立,在算計別人,這個人遲早是沒有福報的人。所以當時我讀到《朱子治家格言》講,「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家考得好,要恭喜人家,要效法人家的優點;「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人家考得不好,你要安慰他。你還在那裡高興,「太好了,他考得比我差。」
考不好的,我們如何讓他的心態正確?這就是長善救失,讓他懂得自我反省,自我檢討。我是粗心了?還是臨時抱佛腳了?粗心就是不專注,《弟子規》上「心眼口,信皆要」沒有做到。我是不是臨時抱佛腳?因為沒有「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我是不是上課不夠專心?我是不是沒有主動請教老師?「心有疑,隨札記」。那這一次考試就讓他反思了這些問題所在,然後把它改正。這幾個問題一改正,伴隨著他一生這個態度,不得了!所以一個人怎麼改變命運?從小就教孩子,「你是可以改變命運的。」舉一個例子給他聽,了凡先生,延壽二十一年,沒有孩子變有孩子,沒有福報、沒有功名,最後成為一個很大縣的縣長,這個都可以給他們信心。改掉壞習慣,「改習為立命之基」。
諸位校長、教育界的同仁,我們感覺雲谷禪師是引導了凡先生改造命運的高人,而且雲谷禪師在講話的過程,具備了教育者高度的智慧跟方法。您看他跟他娓娓道來,就像《禮記》裡面講的,「道而弗牽」,引導他,讓他很自然的,引他入勝,引人入勝;「強而弗抑」,這個「強」就是鼓勵他,不要打壓他,一直在鼓勵他,「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在鼓勵他,「你一定做得到的!」再來,「開而弗達」,這「開」是什麼?啟發他,讓他去思考,不要把他的悟門給堵塞。假如我們都是填鴨,一直壓壓壓,到時候這個孩子不會思考、不會感悟。您看雲谷禪師怎麼啟發他?他說我命中沒有兒子,我命中考不上舉人,考不上功名。雲谷禪師問他,那你自己想一想,你覺得你應該考上功名嗎?應該有兒子嗎?這麼一反問,就啟發他反省。「余追省良久」,我想了很久,自己說,不應該。然後馬上講出來,我為什麼考不上功名。考上功名的人都是有福報的人,我先天福薄,又不懂得積功累德;然後脾氣又大,又常罵人。他自己講出來了。這不就是「開而弗達」,啟發他,然後讓他自己反省。那整個反省,袁了凡先生完全清楚自己的問題,他就開始改過,他的命就轉了。所以這個對話也值得我們教育界的人去感受,他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
學生自我反省、自我檢討,又形成一個態度,「寧為成功找方法」。我下次怎麼考得更好,你陪著孩子思考,整班一起反思。然後,提升他的志氣:沒關係,「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然後又提醒他,你可以主動請教老師,你可以觀察成績好的同學,人家是怎麼聽課的,人家是怎麼樣用功的,他這個「見賢思齊」就學到了。這個是當學生考不好,你懂得引導他。當學生考不好而沒有引導,這時候會出現什麼?他會自我沮喪,自我放棄,得過且過;對他人,變成嫉妒別人,就不好了。所以我們看,從他一生去看,要長善、長孝心跟責任心;從一次考試也要長善救失;從每一件事,學生打架了,你也要長善救失;學生有好的表現了,要長善救失。為什麼?「相觀而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老師是學生的榜樣,班級裡面表現好的學生,也是全班的好榜樣,那個見賢思齊的態度就變成你整個班的班風了。
從一開始,我們談到教學,教師對於教學,他的目標是「為天下得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長善救失」,這是他的目標,決定不是只是為了薪水而已,所以老師才值得人家尊重。假如不為這些而為了薪水,那跟一般商人有什麼兩樣?甚至於坦白講,現在的商人,都比我們有教育使命的大有人在。我最近聽到一句話說,學校變企業了,企業變學校了。為什麼學校變企業?現在很多研究所的學生,叫他的教授叫「老闆」,那不變企業了?但現在很多企業,就像我們居美馨葉總賢伉儷,他們很有社會責任,他們把自己的工廠拿出來,辦倫理道德教育。那不是企業變學校?所以,現在這麼多的企業家被尊重,也不是偶然的。那我們從事教育不被人家尊重,我們也不能去罵別人,我們要自重、自愛,我們要承傳幾千年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還有師道的精神。
學習者,他也要「長善救失」。學生的目標,我們第一個談目標,他也是要成就自己的德行,也要「長善救失」,而且「讀書志在聖賢」,他不斷提升自己,目標要成為聖賢人。現在讀書志在什麼?(答:賺錢。)那這個偏了。他從要去為家庭社會盡道義,變成利慾了,那他走的就是會遇到很多身心、家庭種種問題的人生路。為什麼我們一開始要跟大家分析,所有問題的根源就是人的價值觀往利慾走,最後就是這個結果。
而且學生的目標是要開智慧,《大學》之道裡面講,「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學習傳統文化是愈來愈有智慧。止,止於我要做聖賢,「止於至善」,這是人生的目標。止住了,方向很確定,你不會心猿意馬,你走的每一步都往這個方向。所以你立定了志向,很清楚,心不會妄動,就靜下來了。假如追求物慾的人,今天要這個,明天要那個,靜不下來。然後靜下來之後,面對一切的順境、逆境,他都覺得是來提升自己、磨鍊自己的,他能安住在一切的考驗。他遇到逆境了,他會想到什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老天爺太看得起我了,他會愈挫愈勇。他有這樣的態度,所以他不會被環境影響,順逆皆安住,安詳。人一安下來,安定下來,「因戒得定」,剛剛我們講的,「君子有三戒」,就是一些做人的規矩,他有規矩了,「無規矩不成方圓」,一有規矩,他的心是定的,他知道隨時應該怎麼做人做事。因戒就得定,他不會被財色名食所誘惑,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定到一定的程度,最後他本有的明德恢復了,就開智慧。
我們中國有一個名人,六祖惠能大師,他最後開悟了,他一開口就是經典,這些都是例子。包含民國初年,王善人老先生,東北人應該很熟悉他,他弘揚中華文化,尤其是女德。他老人家不識字,但是他孝悌做到極處,他守規矩,那時時念念就只有父母兄弟,定,不會被外在的物慾所誘惑,最後他無私無我,就為了要去救一個好人,智慧現前,就開始講《大學》、《中庸》了。你看我們現在的孩子一點定性都沒有,處理事情都是意氣用事,沒有智慧。所以學習的目標是要開智慧。那話又說回來了,我們校長、老師們自己學了以後,智慧愈來愈高,身邊的同事跟學生就羨慕,自自然然就跟上來學。
再來,我們第二個教學的基礎,是教他學做人,教他人倫,教他天倫。而在人倫關係當中,依八德去處事待人接物。所以「人無倫外之人」,每一個人不可能離開這五倫關係,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他把這五種關係和諧相處了,他是幸福的,他一定是有作為的人。但現在沒有這個教做人的基礎的話,很可能會在這個功利社會變成基礎是什麼?功利。所以教出來的人都很功利,都首先想自己。大家假如去調查,每一個從大學畢業出來的學生,請問他先想的是什麼事情?他會不會想,太好了,我二十二歲了,終於讓我有機會回報國家、回報父母了。教人倫為基礎的是這樣。現在都怎麼想?趕快賺到一百萬,我要好好痛痛快快的享受人生。那就變成功利了。所以這個都是我們要很清楚,教育的基礎要建立在哪,教育的目標。
教育的內容: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個八德,今天時間比較不夠了。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道,我後面還有「振興師道」、「自我教育的重要性」,還有「教師的好榜樣——至聖先師孔子」,這三個主題,我今天回大馬,我回馬來西亞,我會在那邊就這三個主題跟大家做分享交流,把它錄像下來,再傳到我們居美馨,到時候提供給大家做參考。因為《弟子規》說,「凡出言,信為先」。我已經說要講這個主題了,到時候都還沒有講,就很對不起大家。
我們剛剛談的第三個重點,教育的內容,就是這些重點。倫理、道德,讓人恥於作惡;因果教育,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報,讓人不敢作惡,尤其行孝、行善不能等。這個是正確的教育內容,我們本末要抓準,不能做人沒有教,變成都教知識而已,那這個就本末倒置。「德才兼備」,有德了,他所學的才能、知識為他的德所用。你只是會知識、有才華,沒有德,很可能在家不孝父母,在單位反而會忤逆領導人。所以我們成語說「德才兼備」,沒有說「才德兼備」的。
其實大家都做過領導人,我想我們講一句領導方面的一個體會,可能大家都有感受,「良好的個性勝過卓越的才華」。你們自己在帶這麼多的幹部,有沒有遇過才能確實很高、脾氣很大、很傲慢、跟人家很難配合,每一次都還得校長去跟他溝通老半天,雖有才華,弄得大家一個頭兩個大。良好的個性,他對人都有恭敬,會替人設想,哪怕能力還不算很高,他肯學,他慢慢會提升起來。可是一個人有才華,傲慢了,他要改掉傲慢比要他命還難,除非他真正明理,但明理有過程。這個是內容。
再來,精神,教育的精神,第四個重點。教育的精神,「因材施教」,「行行出狀元」,而不是只有一個窄門,只有考試才是出路。首先我們老師要清楚,怎麼「因材施教」、「行行出狀元」,變成什麼?考試機器。考試機器畢業了,變什麼?工作機器,不會生活,不會夫妻相處。所以台灣有一個報導很大,「高學歷高離婚率」。我曾經看過那個報紙是這樣寫的。他一聊他的專業研究,喀喀喀,一講講不完,可是不會跟另一半溝通,不會跟別人溝通,那他的人生還是會很痛苦。所以考試機器,他的悟性會被堵住。但是你假如是從德行去教他,他的悟性會愈來愈高,而且他以後的才能愈高,他愈能服務好他人。我看二O一一年道德模範,有一位孔子的後代,他那個創造發明都是破紀錄的,他很聰明,他專業能力用得很好。更重要是什麼?他有服務人的德行。現在人去設計殺人遊戲,有沒有創造能力?有,可是他貽害了多少孩子?他不懂得這個東西是害人。
再來,教育的精神還有一個非常重要,「有教無類」。面對每個孩子,都相信他們有本善,不差別待遇,一差別待遇,所有的孩子都生病了。而且教育是成就人,教育絕不是放棄人。但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假如不能堅持「有教無類」,可能整個社會風氣我們也染上了,變成放棄人了。考不好成績的孩子就放棄他,那像我的話就被放棄了,你們要可憐可憐我。我跟大家講,我以前成績也不怎麼樣,所以我是屬於「大隻雞慢啼」。大家學句閩南話回去,大器晚成型的,因為雞很大,吸一口氣要吸半天,才能叫得出來。
孩子都有明德,都會開竅,早晚不同,所以我們有這個信心。而相信學生要建立在哪一個基礎上?「欲愛人者先自愛」,欲信任人者要什麼?你要首先信任你自己,你每天跟自己相處,你都不信任自己,你還信任誰?隨時你的信任都會變化。請問諸位校長、老師,你們有沒有信心?(答:有)。現在有信心還是隨時有信心?(答:隨時)。請受我一拜。我是很沒信心的人,所以我才會去問別人: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沒信心才會問這個。其實對一個人身心最大的傷害,就是沒信心。往往再難的事,只要你有信心,「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但是只要沒信心,再簡單的事都會兵敗如山倒。所以人只要起個念頭,「我不行,我不能,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真的就一直退,兵敗如山倒。
要建立信心,而這個信心絕定不能建立在隨時變化的基礎上。比方說,我的信心是建立在別人對我的看法,那他的信心會不會沒了?今天這個人說他好,明天那個人說他不好,他不就像消了氣的皮球了?所以信心不應該建立在這裡。甚至於同一個人,今天說你好,明天會不會說你不好?那你不就沒信心了嗎?信心不是建立在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上,信心也不是建立在外在的條件上。比方說,像我有一陣子很沒信心,因為我在初中的時候才一百五十幾公分,跟我們班女同學一比,她們都比我高,每一次都把我壓下去,我就沒信心了。所以信心絕對不是建立在外在的物質跟條件上,不然也隨時沒信心了。比方說,你說,你看我烏黑的頭髮多漂亮,結果明年兩根白頭髮,你就哭三天,你就沒信心了。
所以信心建立在哪?建立在真理、宇宙人生的真相上。每一個人都有本善,都有明德,你的信心就不會動搖。其實我在明白這個真相以後,我從來沒有否定自己過,我不跟自己打仗了。所以只想著什麼?我怎麼樣去提升自己,我就不再懷疑自己了。因為有這個信心,我才敢去跟大家去分享傳統文化,不然我高中的時候國文全班倒數第二名,四十四分。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仁,你們沒有一個人考過這種成績?我大學聯考中文不及格。但是因為知道老祖先決定不會騙人,所以我不會再否定自己,然後看怎麼樣想辦法。所以我師長教我「至誠感通」,你用誠心去讀經,你用誠心去分享,如有神助,不要害怕。我知道經典不騙人,師長不騙人,就有信心,就有勇氣,慢慢的潛力就發揮出來了。
今天這節課就分享到這裡。最後,也祝福諸位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同仁,身體健康,很重要。身體健康是革命的本錢,我們中華文化的復興要靠大家。所以第一個,身體要健康,尤其校長,自己帶頭身體健康,然後關懷好同仁的健康。第二,也祝大家家庭和樂,家道都能承傳兩千五百年不衰,因為你們有孔子做最好的榜樣。好,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八字中出現這二字,貴人多,事業好!
※七種做法讓你失去貴人幫助
※紫薇化科星看你的貴人
※李三素:論祿馬貴人砂
※有貴人相隨能夠一生無憂的四大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