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傳說中的猛獸貔pí 貅xiū是怎樣演變成瑞獸的?(圖)

漢玉雕天祿獸

貔貅本是傳說中的兩種猛獸,古書僅記載其名而無形象描述,故人們不知其形。漢代以後出現天祿獸和辟邪獸,人們遂將這兩種神獸的形象嫁接到貔貅身上,併合二為一,使貔貅成為家喻戶曉的吉祥物。

最初貔和貅是兩種不同的猛獸

貔貅,是時下頗受人們喜愛的吉祥物,多用於擺設和佩戴。人們相信,貔貅除了有開運、辟邪的功效外,還有招財進寶、鎮宅化煞、旺桃花促姻緣等作用。在一些地方,每逢喜慶之日,人們都要舉行舞貔貅活動,以祈福驅邪,渲染喜慶氣氛。舞貔貅類似於舞獅子,但貔貅的神態和獅子截然不同,舞蹈花樣和形式也不一樣。

作為一種傳統吉祥物,貔貅的形象和寓意都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其形象從無到有,其寓意從單一到豐富。很多人都不知道,貔貅本來是傳說中的猛獸,而且貔和貅是兩種不同的猛獸,後來才合二為一,並從猛獸轉變為瑞獸。貔貅本來只存其名而不見其形,從漢代開始,出現了源於西域的天祿獸和辟邪獸,後來人們才把天祿和辟邪的形象嫁接到貔貅身上,使貔貅成為一個有別於麒麟、獅子的瑞獸,故貔貅又名天祿、辟邪。  

史籍中最早提到貔貅的是《逸周書》和《史記》。《逸周書·周祝》曰:「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史記·五帝本紀》載:「軒轅乃振德修兵……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曰:「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可見貔和貅是搏鬥能力不亞於熊、虎、豹的大型猛獸,而且在西周時期尚未滅絕。因《史記》記載軒轅氏黃帝曾訓練貔貅用於作戰,故後世文人多連用貔貅比喻勇猛的軍隊或戰士。如《晉書·熊遠傳》曰:「命貔貅之士,鳴檄前驅。」唐張說《王氏神道碑》曰:「赳赳將軍,貔貅絕群。」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曰:「羨威統百萬貔貅,坐安邊境。」明劉理順《送袁環中督寧遠餉》詩曰:「以供貔貅用,騰驤月不同。」清畢著《紀事》詩曰:「乘賊不及防,夜進千貔貅。」

南北朝青銅辟邪硯滴

先秦時貔貅沒有具體的形象

雖然《逸周書》和《史記》都提到了貔貅,但沒有具體描述貔貅的形象特徵,先秦時期留傳下來的玉器、青銅器等物品,也沒出現過貔貅的形象,故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貔貅藝術品一直是空白,直到天祿和辟邪出現後才有所改觀。據《漢書·西域志》等記載,在漢代,西域將一種名為「符拔」或「桃拔」的異獸進貢給中原王朝。三國曹魏時的學者孟康說:「桃拔,一曰符拔,似鹿尾長,一角者或為天祿,兩角者或為辟邪。」史書所言不虛,在漢代的石刻和玉雕中,也出現了天祿和辟邪的形象。如河南南陽宗資墓至今仍殘存一對漢代石刻,早在唐代,武則天之子李賢注《後漢書》時對它就有過記述:「今鄧州南陽縣北有宗資碑,旁有兩石獸,鐫其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    

清石雕貔貅

1966年,在陝西省咸陽市出土了兩件玉器,一件高2.5厘米,長5.8厘米,為動物圓雕,形象似虎豹,作昂首前視狀,張口露齒,頭頂有一角,頷下有須,尾垂於地,腹兩側有翼。另一件高5.4厘米,長7厘米,形狀與前述玉器相同。因這兩件玉器均為獨角獸,學者多稱之為玉雕天祿獸。此外,漢代的銅鏡中也有「辟邪配天祿」的銘文出現。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辟邪和天祿的形象又頻頻出現在帝王陵墓前的石雕上。因這類獅形有翼神獸有三種,一種單角,一種雙角,另一種無角,學術界對它們的命名出現了分歧。有人認為獨角獸是天祿,雙角獸是辟邪,無角獸是獅子;有人認為獨角獸是麒麟,雙角獸是天祿,無角者是辟邪。究竟孰是孰非,至今未有定論。  

實際上,學術界之所以有人認為獨角獸是麒麟,是因為麒麟的形象在當時尚未定型,南北朝時期的麒麟與獨角獸十分相似,後來才演變為龍頭、鹿身(還有牛身、獅身)、魚鱗、馬蹄(還有狼蹄或鷹爪)、牛尾、頭上有一角或兩角等特徵,與天祿獸區分開來。而天祿和辟邪的形象,則留給了一直尚未定型的貔貅。因貔和貅在古代傳說中是兩種不同的猛獸,為了自圓其說,人們便說貔和貅是同類猛獸,只是分有雄性和雌性,雄性名為貔,雌性名為貅,統稱貔貅。如徐珂在《清稗類鈔·動物·貔貅》中說:「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遼東人謂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連舉之。」至現在,貔貅雖有一角和兩角之分,但已不分雌雄。在稱呼上,南方人喜歡稱它為「貔貅」,北方人則喜歡稱它為「辟邪」,至於「天祿」的稱呼,已甚少有人使用了。

明玉雕貔貅

後來貔貅成為人人喜愛的瑞獸

當人們將天祿和辟邪的形象順利嫁接到貔貅身上後,便名正言順地將天祿和辟邪的吉祥寓意也賦予了貔貅。所謂「天祿」,意為天賜的福祿,後來人們認為貔貅有招財進寶的功效,即源於此。而「辟邪」的含義,也相當明確。《急就篇》曰:「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顏師古註:「射鬾、辟邪,皆神獸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可見其含義就是驅走邪穢,祓除不祥。再加上貔貅的原義是猛獸,人們將這些含義綜合起來,使貔貅既有兇猛的一面,又與福祿錢財掛上鉤,成為人人喜愛的瑞獸。  

漢鎏金鑲嵌辟邪

不僅如此,人們還編造一些故事,稱貔貅是以財寶為食,專門納食四方之財,且只吃不泄,只進不出,故貔貅有一個奇怪的特徵,就是有一張大嘴而無肛門。民間還流傳幾句順口溜:「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雲。」這幾句順口溜也有傳說作依據,據說貔貅生性懶散,平日總喜歡睡覺,收藏者最好每天把它拿在手裡把玩一番,目的是為了叫醒它,這樣財源就會滾滾而來,在仕途上也會平步青雲。如此看來,人們喜歡佩戴和收藏貔貅,正是受了種種傳說的影響。現在很多銀行門口擺放一對貔貅雕像,其用意也與貔貅在民間的種種傳說有關。  

當然,喜歡貔貅的不僅僅是普通百姓,歷代富豪權貴乃至帝王將相,也對貔貅情有獨鍾。早期的天祿和辟邪主要用於鎮守陵墓,後來的貔貅用途更廣泛。傳說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在修中山門時專門打造了兩個巨大的貔貅雕像,用於鎮守城門。清朝的乾隆一生好古,對古玉非常喜愛,當時宮廷藏有數件古玉貔貅,乾隆親自題詩刻於其上。如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件漢代玉貔貅,其上刻「乙巳年乾隆御題」詩。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件漢代玉貔貅,包漿瑩潤,顯然經過無數次盤玩,貔貅的胸前刻有御制詩,其下配有雙層紫檀木座,上層刻有「乾隆御玩」字樣。可見乾隆對這兩件漢代玉貔貅十分喜愛,經常把玩。慈禧太后也喜歡貔貅,在南京工業大學教學樓門口,至今仍保留著一對清代漢白玉貔貅,這對貔貅是當年為慈禧太后駕臨南洋勸業會而預備的下榻行宮門前的守護神獸,如此擺放,顯然是投慈禧太后所好。現在,這對石貔貅幾乎是南洋勸業會僅存的遺物了。

原標題:傳說中的猛獸是怎樣演變成瑞獸的?


推薦閱讀:

【陛】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變含義
兩對婚姻的演變
敦煌漢簡記錄書法演變 敦煌遺書留6萬多卷墨跡
乳腺癌的發病情況及外科手術的演變
中國式護身符:歷代長命鎖的演變

TAG:傳說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