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心理分析

股票投資心理分析(2011-10-04 11:31:10)第一章 導論第二章 證券投資者心理分析第三章 股票投資中如何保持客觀性第四章 避免外部影響堅持獨立思考第五章 滿招損謙受益第六章 耐心是獲利之本第七章 遵守紀律堅持原則第七章 投資人情緒的調節與控制第九章 投資人情緒的調節與控制(續)第十章 投資人的個性問題第十一章 股票投資中的社會心理效應第十二章 從眾與反從眾:何時持相反意見(上)第十三章 從眾與反從眾:何時持相反意見(中)第十四章 從眾與反從眾:何時持相反意見(下)第十五章 突發消息獲利良機第十六章 成功投資者的心理歸因味第十八章 投資交易的一些心理策略第十九章 投資交易的十二條原則

第一章 導論人們總是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研究市場,而對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弱點卻考慮得太少。經常有一個提法是,讓投資人先進行所謂「摸擬練習」,這樣做當然也沒有什麼不好,問題在於這種「紙上談兵」的遊戲,不能真正訓練投資人對市場的實際感覺,更不能積累有關市場的經驗,尤其是一些失敗的經驗。在這種「摸擬練習」與實際投資之間的基本差別就在於金錢的委託。在實際投資行為產生時,因為涉及到切身的利益,人們的客觀性往往會被擱置一旁,而代之以感性和情緒化,因而,導致損失經常是不可避免的。成功意味著謙虛謹慎,市場總有自身的方法尋找到人性的弱點。我們要不斷地檢查自己所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缺點。二、投資還是投機投資或投機,其實就是一種零和遊戲。對於每一項買入,相應地就有一項賣出。市場的參與者總是懷著美好的獲利期望而來,卻不知道他們必須面對同樣懷著獲利目的的、可能更有經驗的投資人。因此,常常是在嚴重的損失發生之後,人們才會明白期望在市場中獲利並非那麼容易。其實,在證券市場進行投資或投機,對大多數人來說,絕不是一條能夠讓人快速致富的捷徑,也許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項事業,但它卻有與其它事業絕然不同的特點。人們往往根據一時的興緻,或者是來自一位朋友、同事、別人的一句話,就會做出成千上萬元的投資決定,而在選擇其它一些東西如買一件傢具時,儘管花費的錢更少,卻更為慎重,常常需要認真仔細的考慮、斟酌之後才會做出決定。這個事實也表明,證券市場的價格常常更多地決定於情緒與情感,而不是理性的思考與判斷。因此,如果投資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面對市場的波動,能夠有意識地抑制自己的情緒本能,並仔細地設計投資計劃,那麼,他就一定能夠超越大眾,更有可能在市場中獲得成功。市場的價格往往反映了市場參與者的態度和期望,而這種態度和期望又是人們基於現實的經濟、金融狀況做出反映的結果。當人們認為,價格將上揚時,他們普遍會變得貪婪,而不論他們所購買的是黃金、棉花、股票或是債券。相反,當人們認為價格將下跌時,情緒上就會變得害怕或恐懼。就此而言,在所有的市場中,人的本性是一致的。這也是我們討論證券投資心理的一個基本前提。投資與投機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很多時候難以截然分開。在進行投機活動時需要對未來有一種理性思索和系統分析的能力。華爾街歷史上著名的投機家伯納德?巴魯克曾經說過:「投機商是一個要對未來發生的事件進行思考和策劃的人——也是在事件發生之前就採取行動的人,因而,投機商經常是正確的。」在這個意義上,投機實際上包含了投資、交易以及期貨市場上的套頭交易等三層含義。投機需要一種超前思維,必須就買什麼或賣什麼,何時買或賣以及是否要買或賣做出自覺的決定。這就意味著投機者對未來事態的發展情況要有幾種設想,並決定在每種情況下應採取何種行動。儘管各種類型的市場參與者所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時間界限是不同的,但從本質上講,由於人性所具有的共同點,因而,市場心理的表現會有許多相同之處。當投資大眾推動市場達到某個極端之時,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必須隨時準備採取相反的立場。同樣,每個參與者也必須努力保持冷靜和客觀的頭腦,並儘可能把出自情緒和情感的本能反應限制在極小的範圍之內。四、心理學與股票投資股票投資與心理學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股票投資的主體是人,而人的任何行為都會受其心理活動的影響,因此,任何一項投資行為無疑都受到投資者心理的影響。這種影響通常包括兩個方面:在有意識的層面上,個人能夠認識到心理作用;但在無意識的層面上,個人卻覺察不到這一點。如初入市投資者心理過程:「心電圖」的第一個階段是「懊悔」。投資者看中了一種股票,當天市價為6元,而等他第二天一大早打算人市買進時,卻發現價格到了8元,這時,他就懊悔未能早些買人,卻又想等價格回落到6元再買進,不料打錯了算盤,股價不跌反漲,達到了10元,於是他愈發懊悔,心裡的酸勁就甭提了。第二個階段是「失望」。當該股票從10元繼續上漲到12元時,投資者就開始感到失望,意識到市價並未按自己的美好願望發展,繼而埋怨自己為什麼沒有在8元價位時入市。第三個階段是「生氣」。股價漲勢不衰,又從12元躍升到14元,投資者的心理由失望轉為生氣,莫名其妙地怨恨這家公司的股票為什麼只漲不跌。第四個階段是「氣瘋」。當股價再升到16元時,不用猜也知道,投資者已經被「氣瘋」了,情緒劇烈波動,心神不定,對旁人的規勸無動於衷,什麼消息,什麼傳聞,全都聽不到,看不見了。第五個階段是「盲目跟風」。股價再次上漲,達到18元,本應是投資者做出決斷的時候,而他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不再生氣,反面覺得這種股票就值這個價,並且還有再漲的可能,暗暗責怪自己以前何苦跟自己過不去呢?於是,他改變了主意,決定在20元時入市。其結果往往是在高價位被套牢,痛苦萬分。甚至買進之後,股價一瀉千里,弄得血本無歸。在這個過程中,從第一個階段的「懊悔」到最後一個階段的「盲目跟風」,都表現了投資人的心理作用。當然,投資者的心理表現是多方面的,如恐懼與貪婪心理、賭博心理、固執己見等等。這一些都對投資人的市場行為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投資者也並非孤立地存在,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們的思想感情以及行為,往往受社會上他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通過所謂「投資心理效應」表現出來的,譬如,當股市中大多數人都對後市表現出濃厚的樂觀情緒時,很少有人能夠抵禦這種影響。股票投資者的心理效應存在一種傾向,即行情上漲時投資者心情會更加樂觀,對任何股票都看好,個個勇往直前,唯恐坐失獲利良機,從而使本來已上漲的股市更加速上漲。行情下跌時投資者將更加悲觀,加速股價的跌落;所以,投資大眾的心理效應對股票市場行情具有「乘數」功能,它對股價的漲跌起催化和加速作用。投資者心理效應的另一種形式是「投資氣氛效應」,即市場的交易氣氛影響投資者的行為,投資者的行為又影響股價的效果。有些人往往會做出違反其原來意願的買賣行為,就是受到「投資氣氛效應」影響的結果。證券市場投機心理領域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忽視。

第二章 證券投資者心理分析美國華爾街著名的分析人士Dow說過:市場的價格本質上反映了各式各樣參與者的心態,他們的希望、預期與恐懼。人類發展史證明:環境也許會有所改變化,而人的本性則一如既往。投資幻覺的表現有種種形式,這裡我們討論這樣幾種:1、對於那些抱有「賺錢太容易了」幻覺的人,記住一位著名經紀人的警告是不無裨益的:「交易……是相當困難的,醫生或律師要在學校花七八年時間學習專業知識,才賺了一些錢,卻希望在股票市場上立刻大撈一把。記住,玩股票是世上最棘手的遊戲,因為你正和世界上最敏銳的心靈競爭。」2、從過去的市場運行軌跡之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其中的因果關係。於是,我們會認為未來的趨勢似乎是可以被預測的。在某個低點買進,到達某個高點賣出。低進高出,投資不過如此而已。出現這種幻覺的原因在於我們過於自信,把複雜的世界大大簡化了。社會心理學在討論人類如何對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時曾經提出一個「因果關係模式」認為,我們總是試圖把某個行為與一個特定的原因聯繫起來。如果某一天股票指數上漲了,人們會認為是利好消息所支撐;如果股票指數下跌,就認為受利空消息影響。總能對所發生的事件做出似乎合理的解釋。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要留意每天的股市評論對當天的漲跌原因是如何做出分析就不難得出結論了。4.關於投資理論與技術指標的神話。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廣告所承諾的賺錢機會越多,我們應該對其真實性的懷疑也越多,這一點同樣適用於證券投資領域。正如前面已經指出的除非你擁有特.別的運氣,要想在極短的時間裡賺大量的金錢幾乎是不可能的(快速致富充其量只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某種投資理論或工具真的像廣告所說的那麼靈驗,創建者又何必費盡心機做廣告呢?從相反的意義上講,也同樣如此。不過,這時投資人更多的是因為恐懼而不是貪婪。人們似乎傾向於重複過去的錯誤,但不是最近的過去。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同有關人類的其它活動一樣適用於投資交易領域。從心理上來說,人們一般都會反覆思索自己的一些近期經驗,並根據最近的境遇做出市場判斷,一名受傷的投資人在遭遇不可預見的災難之後總是會不斷進行自我檢查,試圖在下一次可能的災難來臨之前更好地把握一些預警信號。然而,人們所能做到的常常是把這些因素集中起來以待下一次的失敗。因為通常在下一次開始下跌的時候,市場的風險會以另一種形式表現出來。

第三章 股票投資中如何保持客觀性把金錢變成金融資產,在心理上就會變得非常感性。在金錢面前,任何偏見都可能表現出來。一些成功的投資人總是告誡我們:必須通過自我控制努力保持心理平衡。必須儘可能地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需要牢記:金融市場的價格決定於投資人對表現出來的經濟和金融環境的態度而不是環境本身。這意味著價格的波動將決定於投資大眾對未來事件的預期,他們的希望,他們的恐懼,甚至於他們的偏見。如何克服恐懼和貪婪?所謂保持客觀性或心理平衡意味著在兩個破壞性極強的心理力——恐懼和貪婪之間尋找到某種平衡。一、恐懼心理。恐懼是一種複雜的情緒,有多種表現形式,如擔憂、害怕、驚慌、恐慌等。當一個人處於恐俱之中,常常混合著其它一些否定性的情緒,諸如忿恨、敵意、憤怒、報復心等,因而會形成一種極大的破壞力;一般說來,投資出現的恐懼分為兩種形式:害怕招致金錢損失和害怕失掉賺錢機會(即害怕「踏空」)。有位偉大的道氏理論家描述了恐懼的幾個方面以及恐懼對投資人心理的不同作用:1.國家安全危機:扳機上的恐懼任何一種戰爭的威脅,宣布進人戰爭狀態或散布有關戰爭的謠言都會使股價大幅下跌,然而,一旦戰爭真的爆發,股價反而會止跌回穩,通常卻是大量買進的好時機。有一句股諺說:「在槍炮聲中買進,在凱旋聲中賣出。」這是源於如下的事實,即戰爭的爆發通常是可以預料的,由於對戰爭的預期,股票市場不斷下跌,而風險也隨之大為釋放,當戰爭真的開始時反而會止跌回穩。隨著勝利愈益明顯和確定,股價節節攀升,但在勝利最終實現時卻會下跌。因此,勝利的號角聲反而是賣出的信號。除非戰況惡化,使投資人更加恐懼而使價格趨於更低。較近的一個例子是「海灣戰爭」對美國華爾街股市的影響。在1990年1月15日,是夜,聯邦軍隊進軍科威特,執行所謂「沙漠風暴行動」。第二天,華爾街一開盤交易,就湧現出大量的買單,道?瓊斯指數上跳了75點。2、所有的人都害怕遭受損失:這種類型的恐懼對富人和窮人、大戶和散戶都同樣有影響,一個人擁有的越多,他就越害怕失去。因此,這種恐懼感對任何確定的個人而言都是潛在的。3、對消息的擔憂任何一個可能對我們的經濟利益構成危險的消息都會引起恐俱感。通常。當一個可能的消息傳播開來,又無從得到證實,會使投資人終日處於惶惶不安的心理狀態之中。當情形變得越嚴重,則恐慌性的拋售越明顯。4、恐懼的大眾心理―相互傳染恐懼將會引起更多的恐懼。當我們周圍的人們紛紛對某個利空消息做出賣出反應時,更多的投資人可能會相信消息的可靠性。結果,我們將難於擺脫大眾的恐慌情緒和看法,也會不自覺地加入拋售的行列之中。相反,如果同樣的突發消息並沒有引起人們顯著的反應,那麼,我們也許就不會陷人這種大眾心理陷阱之中,也不大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5、熊市中的恐懼永遠不會結束。在一個大規模的下跌趨勢運行過程中,投資人的恐懼永遠不會結束,恐懼感將會在投資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股市,差不多所有的牛市都領先於利率水平下調和低息貸款政策而出現,因而,這是一個播種以待下一次的收穫之際。這種趨勢對於任何一個理性的投資人來說的確是十分明顯的。然而,看到股價的猛烈下跌,面對這樣一個有所變化的背景,迫使投資人恐懼地認為:這一次不一樣!或者認為下跌還將繼續。以致錯失投資良機。6、對過去恐懼的記憶。當投資人經歷著一連串的挫折,由此而引致的痛苦會給他留下深刻的記憶。他會有意無意的擔心出現類似的情形。一個投資人做出一次投資結果卻招致巨大的損失,這樣.在下一次冒險人市時他會更多地感到神經緊張,判斷力也會受此影響。有時候,哪怕是一點輕微的暗示,甚至完全是憑空想像的困難,也會勾起投資人痛苦的記憶而影響投資決策。有時候,這樣的提示又會促使投資人做出不明智的拋售行為,因為他試圖避免再次損失所帶來的心理痛苦。這種現象對於投資群體也有作用。早在1929年之前,群體心理經歷過另一個可怕的「黑色星期五」。1869年,一些投機者試圖壟斷當時的黃金市場,當黃金價格直線下跌時,他們被迫清倉。這是由於保證金交易所致。在股票市場,這種「出超」也會引起可怕的衝擊。儘管現代的投資人很少經歷年大暴跌那樣的「黑色星期四」,但這一事件仍然在許多投資者的心中留下陰影,因此,哪怕只有這一方面的些許暗示,也會引起投資者的恐慌。7、害怕「踏空」。這種現象常常發生在股票價格大幅上揚之後,證券經理們經常是根據市場本身或者其他同事來做出評量。如果伴隨著大規模的劇烈波動而沒有採取投資行為的話,那麼,就會有錯失機會的感覺,以致這種「踏空」的恐懼是如此強烈,常常使他們不顧一切投人。這種恐懼感對於個人投資人也有同樣的影響。或許投資人相當準確地判斷出一輪主要的牛市將要展開,然而,當一個大的波動發生之前,他可能會由於某種原因沒有介入,這可能是因為他期待更低的價格。或更有可能地,他已經介人卻因為一個不利消息的影響又早早出來了。不管怎麼樣,這種「牛市中的賣出行為」使投資人有一種被「摔出去」的感覺,這種感覺常常會使投資人產生一種既後悔又忿恨不已的心理,這迫使他們重新投入市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再次投人常常可能已經接近市場的頭部。自然,大牛市的信念卻由於受到價格暴漲的影響而得以強化。而且「踏空」的感覺也更為強烈。這種「害怕踏空」的恐懼感通常會伴以憤怒的心理,造成「踏空」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一些不幸的操作失誤,如一張不良的買賣委託單,一個招致損失的指令等等。極富戲劇性的是,經常這種突發性的感情常常還與一個主要的市場轉折點聯繫在一起。這種市場心理帶給我們的提示在於:首先,在這種不顧一切試圖參與市場的情緒衝動之下,顯然,我們己經失去了客觀性,這時所做出的決策極有可能是錯誤的。其次,這種情形的實質在於―股價上升一段時期之後,所有的挫折感得到了聚集,有理由相信其他人也會受到類似的挫折感影響。因此,在這種情形之下,最好的策略就是避開它。要知道,證券市場中的投資或投機機會是如此經常的湧現,這就好像我們在城市裡「打的」,錯過一輛,還有下一輛。而且,常常是當你錯過了一次機會,但令人驚奇的是另一次機會也許就要出現了,這時我們需要的只是耐心和遵守紀律。實際上,這種恐懼感會使我們的頭腦處於「真空」狀態,以致讓我們忘掉市場中還有其它的機會存在,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供選擇。「踏空」的恐懼還有其它一些表現形式。例如,偶然地我們也會在心理上拒絕承認一些使市場惡化的事實,從而只集中於所謂利好消息,因為我們希望市場能回穩;另一方面,對利空消息卻加以漠視,儘管後者可能更有意義。不用說,這種拒絕的結果可能導致災難性的損失。二、貪婪心理貪婪可以說是我們人類的一種本性,也是影響我們心理平衡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它是由過分自信和試圖在短時期內獲取大利的慾望構成的混和物。在證券市場,由於價格的波動是如此迅速,因而,對於那些試圖快速致富的人的確極具誘惑力。問題在於,一旦人們受這種快速致富的慾念所支配,就會招致更多的緊張感,從而容易失掉客觀性。有一個信心隨價格波動的信任心理論認為,投資人的信心會隨著股票價格的上漲而增強,隨著股票價格的下降而減弱。依照這樣的觀點來看,貪婪這種心理常常會以兩種情形出現。在一個上升市道中,當我們購買了一隻待漲的股票,而後果然一漲再漲,這時,我們內心的貪慾也會隨之膨脹,總是希望在下一次更高的價位再脫手。與此相反,在下跌市況里,伴隨著價格的下挫,我們的信心也遭受打擊,打算購買的慾望大為減低,常常會期望出現更低的價格再購買,結果卻是屢屢錯失良機。貪婪常常會使一項本來成功的投資導致失敗。因為成功如不加以適當的控制,也能播下失敗的種子。在經歷了成功的交易之後,會體驗著一種心理愉悅感和不可戰勝之感,在這種心理支配之下,常常會採取更多的冒險,做出粗心的決策,而市場總是會不斷地尋找我們所擁有的那些脆弱的弱點,這些草率的活動必然為播種災難性的種子準備適宜的土壤。對此,記住這一句話是重要的:沒有人即使是天才能夠無往而不勝。人總會不斷地經歷著成功與失敗,一個成功的投資人能夠充分地意識到這種不可戰勝之感,並且經常是在經歷了一次成功的投資之後,努力與市場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種距離感將為他們提供「充電」機會。從而能夠以更加客觀的心理狀態重新投人市場。投資人不論是在短期交易或者是在長期投資中獲得成功,就會有放鬆和降低警覺性的傾向,因為他們剛剛從市場獲得最好的檢驗。不要付出多少努力就獲得的贏利自然不會象經歷著痛苦的教訓那麼讓人珍惜。這個現象部分是因為成功的經歷強化了我們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信心,結果,我們就不可能對自己的投資或交易情況產生疑問,甚至於在新的相反的證據出現在面前時也是一樣。看來,我們需要對「信心隨價格相應波動」做一重新認識。隨著信心的增強,應採取一些相反的措施,保持我們的步驟有根有據,從而維持平衡的感覺。在投資交易的開始階段,尚無需太多的要求,因為擔憂和謹慎控制了我們做出草率決定的傾向。隨著價格朝向我們所希望的方向運動,謹慎之錨逐漸鬆動,這意味著與我們的立場相反的市場運動會令人驚奇地衝擊著我們,也許更好的做法是繼續保持一種戰戰兢兢地態度審視相反的趨勢是否正在形成,這樣我們就不太會遭受出乎意料的打擊,因為我們將學會預測它們。而一旦事件能被預測,對前景的展望也就變得更加容易。否則,其真實意義就會被誇大。這個思想就在於努力保持一種心理平衡,以至於當事情發生時,心理的紛亂能容易地轉變。恐懼和貪婪可以說是潛伏在每一個投資人內心深處的兩個心理陷阱,在進行證券投資時,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墜入其中。而一旦投資人受到恐懼與貪婪的影響,客觀性就無從談起,他們也更容易遭受出乎意料的行情的衝擊,並對此做出情緒化的反應。從上述對這兩種心理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到,採取儘可能客觀的步驟,努力保持心理的平衡,正是克服這兩種心理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的方法。在恐懼與貪婪這兩種破壞性的極端情緒之間還有其它一些形式,這些心理陷阱對於我們保持客觀立場也有潛在的危險。在下面的部分我們將做討論。三、過度交易的市場化行為過度交易的市場化行為,會使投資人相信他正運用其判斷,而其實只是一種猜測;投資人以為他是進行投機,而其實他是在賭博。一旦市場的情形變得如此的不確定,以致不可能對未來的方向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時候,人們應該遠離市場,這對於保持投資人的客觀性是十分重要的。假如我們僅僅根據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實做出投資決策,那麼,我們對這項決策的信心就不牢固.因而極易受到哪怕是一丁點壞消息或者出乎意料的價格波動的影響而匆匆忙忙地中止一項投資行為。過度交易會損害投資人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可以認為是一種對未來的展望和把握能力。在一輪牛市行情中,大多數股票都會上升,這就象所有的船隻都會隨著潮水的上漲而上漲一樣。而在熊市,大多數股票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會下跌。然而,上升或下跌通常是以趨勢運行方式進行的。在上升的過程中會有回檔產生,在下降趨勢中也時常會有反彈出現。這就意味著,即使投資人購買了一隻優良的股票,也會在一個主要的趨勢中逆向而動。如果投資人不斷在市場中搏擊,頻繁進出的結果會使投資人的操作界限變得非常短。養成我們通常說的「跑短線」的習慣。這樣一來。投資人將難以確認一個主要趨勢的運動方向,往往是在經歷一連串令人痛苦的損失之後,才會明白主要的趨勢已經發生了變化的結論。四、希望:最精緻的心理陷阱在經過價格的大幅上揚之後,接下來會經受一個瘋狂的拋售之風。這些活動常常也使粗心的投資人招致大量的損失。自然,希望價格會回升到先前的水平,然而很快會發現,市場的機會不斷地從他身邊溜走。因此,這種希望補償的心理是保持思維清晰和客觀性的最大障礙。在決定未來投資立場的時候,希望常常有重要的影響,不幸,希望只能使健全的判斷受到歪曲或含糊不清,無疑只能招致更大的損失。在某種意義上,希望的犧牲者在心理上總是力求讓市場符合其慾望,而不是根據對市場的正確評價來制定客觀的計劃。希望可以被定義為「對某種慾望的期待」。一個穩健的投資人不會根據慾望,而是根據對影響價格的未來因素做理性的評枯。不論你所持立場如何,你都應該問問自己,原先的投資是否有充足的理由?這些理由是否依然有效?假如現在擁有現金,這項投資是否仍有意義?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就堅持原來的立場。否則你的判斷就可能只是根據希望做出的。無論何時,你把希望作為堅持一種立場的判斷依據時,必須立刻停止。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投資人在一輪跌勢已經開始時,還緊緊捂著手中的股票不放,他們希望在下一波反彈時再賣出。然而,市場的判決是無情的。市場不會關心你為該股票所付出的價格,因此,一旦你發覺危險將臨,而且,認識到應該賣出股票,那麼,就立即賣掉它吧!在華爾街有一種說法:「當一艘輪船即將下沉時,你所要做的不是禱告,而是立即逃命!」這也許是對這種情況的最好處置。這樣做至少可以達到兩點:第一,使你免遭潛在的嚴重損失。一旦你表露出僅僅是根據希望做出判斷,甚至加以合理化,那麼,你就會忽視任何潛在的危險,而那是更易於促使價格進一步下跌的。第二,這對於你重新獲得客觀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及早的脫身,也可以使自己儘可能避免許許多多的偏見。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只須審查自己的觀點、立場,並儘可能地對自己的情形做出公平的評價。五、克服習慣化的投資偏好涉足證券市場的人,往往會形成自己的投資偏好,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投資理念,他們經常買賣某種證券而獲利,就會「食髓知味」般地不斷投資於這種或同類證券,直到某一天栽了跟頭,吃了苦頭為止。譬如,「做多」發財的,必然酷愛「先進後出」。而「做空」賺錢的,則慣於「先出後進」。喜歡固定、持久地選擇某種投資對象,或者採取某種操作方式,這是一種習慣化的投資行為。有的投資人對某家公司或某類證券較熟悉,了解其具體情況,自然會偏好該類證券;有的投資人進行某種操作屢屢得手,財源滾滾,就會執著地迷上這種操作方式。肉於這種習慣化的投資偏好,我們也常常會為持有某隻股票而強調一些貌似合理的理由。然而,投資人面對的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市場。如所周知,市場是每一個參與者的態度、希望和恐懼的混合體。投資或投機,就是在不確定中尋求暫時的確定,這意味著我們有必要在價格變化之前確認其運作方向。各種各樣的分析手段及心理方法正是用來消除這種不確定性,這個過程要求客觀性,然而,一種習慣化的投資偏好對保持客觀性構成了障礙。從心理學來說,這是投資人心理的一種定勢效應,由於這種心理定勢使我們在入市之前就會受到先入之見的影響,使我們對市場的預期和解釋變得相當教條。只有在市場逆我們的預期而行並且帶來一些損失之後,我們才可能對原先的信念產生懷疑。因此,任何一個懷著偏見、抱有一層不變觀點參與市場的人都是和客觀性的要求不一致的。不斷進行自我反省是克服習慣化投資偏好的一個有效方法。通過回顧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的交易情況和投資成績,尋找出成功或是失敗的原因、這對不斷改進自己的投資行為是有好處的。通常在回顧過去的交易情況時,我們發現,導致失敗的原因是十分清晰的,但當時卻感到惘然。在這種反省中,也許失敗的經驗更值得記取,雖然我們的本性似乎是更趨於記住愉快的事情而忘掉痛苦的經歷。即使成功的投資,也還是需要不斷地加以改進。因為在經歷成功之後,投資人會有放鬆和降低警覺性的傾向,因為他們剛剛從市場獲得最好的檢驗,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獲得的贏利,自然不會像經歷著痛苦的教訓那麼讓人珍惜。這個現象部分是因為成功的經歷強化了我們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信念,結果,我們就不可能對自己的投資或交易情況產生疑問,甚至子在新的相反的證據出現在面前時也是一樣。然而,要改變一種既成的投資行為不是一墩而就的,因為這涉及到改變習慣,而這種習慣是在過去長時期內不斷重複和強化而形成的。我們的一些習慣是根深蒂固的情緒模式,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模式建立得非常早。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除非我們不斷做出努力,否則,這些習慣模式很難發生改變。

第四章 避免外部影響堅持獨立思考在投資或投機活動中,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避免外部的影響。在實際的市場交易活動中,當我們面臨買賣抉擇的時候,恐懼和貪婪往往會不召即致,無形之中就會干擾心理的平衡。來自我們自身的經驗以及外部的影響都會使我們的判斷失真,因此,為了達成客觀性,我們必須對來自內部、外部的兩種力量做出正確的評估。外部的因素會對投資人的情緒產生不良影響,簡單的解決方法是移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避免與媒體接觸。來自外部的影響使投資人的心理噪音超過允許的範圍,以致干擾了正常的思維與判斷,因此,要達到客觀性的目標就要求投資人有意識地過濾掉儘可能多的不良影響。成功的投資人對此有深刻的體會。據說,美國華爾街歷史上著名的投機家李維摩爾為了避免受到外部影響,通常都是自己一個人在辦公室里,過著一種離群索居似的生活。他認為,一旦與人接觸,話題就不免會涉及到股票市場,就會讓他聽到各種各樣的市場傳聞、小道消息等等。而獨處可以使他的心理活動免受這些外部因素的干擾,以保持獨立思考的功能。李維摩爾也是這樣一個投資理念的信奉者,即真正的消息總是隱藏在報刊標題的背後。他認為,要在證券市場中獲得成功,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仔細地研究分析特定公司的情況,而不是根據個人一時的情緒,譬如,在好消息公布時買進,在壞消息出現時賣出。

一、大眾媒體每當市場風雲變幻,漲跌難以預期之際,投資人對傳媒的依賴性和敏感性都會大大提高。有所謂尋求支援和認同排斥的說法,這反映了大眾對傳媒的基本態度。當我們傾向於某種態度時,就會試圖在傳媒提供的信息中尋求支援,對哪些與自己的立場相同或相似的觀點,我們會更樂於接受;對那些與自己的立場對立的觀點,我們會試圖加以排斥,甚至予以有意無意的忽視。在人際關係心理學中有一個說法:「我們總是傾心於那些同意我們觀點的人」。說的是類似的道理。傳媒對投資人的投資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可以更加具體地從以下幾方面分析:1.趨同心理投資人往往在相同的時刻,收聽同樣的廣播,收看同樣的電視,接受同一個股評家的評論,在這樣一種認知趨同的作用下,投資人的買賣行為出現一致性自然是不足為奇的。2.定勢心理在心理學上,定勢心理是指人們由於過去的經驗作用,而在心理和行為上出現固定化的傾向。在投資心理上,常常表現為投資人對某一類股票格外鍾情,對某種操作手法十分偏好,即使情形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會利用原先的一套作法。二、市場傳聞與小道消息三、專家與權威的意見根據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觀點,人的天性是趨樂避苦的。反映在市場中,對於成功的經驗人們會津津樂道,而失敗的教訓卻常常被遺忘。對於專家來說也是如此,關於成功的神話會常被提起,而挫折則留給他們自己。四、綠色草坪效應當我們遙看遠處的草地時,常常會有一種錯覺產生,好像那裡的草地比起身邊的這一塊來顯得格外的綠意蔥蔥,可是,當我們真的跑向前去,綠意卻大為遜色,就像一句著名的唐詩所說: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一現象稱之為「綠色草坪效應」。比如,我們經常聽人說起「老婆是別人的好」之類的戲語。而「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情形相信是很多人都會有的經驗。在股票投資中,同樣存在著類似的心理效應。投資人購買了一種股票,自然是非常看好它的漲勢,可是市場彷彿有意與他作對似的,自從他買了這隻股票之後,偏偏就不再上漲了,甚至更經常發生的是,這隻股票反而開始下挫。於是投資人的心態容易變得浮躁起來,從而失去客觀性。

第五章 滿招損謙受益本章將討論這樣幾種投資心態:偏見、教條主義、過度自信以及克服之法。通常,在不斷取得成功之後,投資人難免會感到有幾分得意,心裡會沾沾自喜,他會覺得自己是不可戰勝的,然而,市場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總有方法找到人們的弱點,經常發生的是在你獲得些許的成功之後,在一瞬間就會讓你好不容易積累的利潤一掃而光。正像彼得?林奇所說的「你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賠錢,但得花很長的時間賺錢。」因為過分的自信和熱情引起的粗心終將導致市場判斷失誤,並引發更頻繁的交易,人的本性就在於成功之後會更多的進行冒險。傲慢的偏見以及妄自尊大都緣於過分自信,本來,自信是一個必備的心理素質。但是,太相信自己對行情的研判能力,因而陷人過分自信的心理陷阱。當市場出現意料之外的走勢時,他們往往不會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而是一味埋怨市場。他們忘記了「市場永遠是對的,錯的只能是自己」這句格言。在人際心理學中有一種「基本歸因錯誤」。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指出其性質或推論其原因的過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為或自己的行為的原因加以解釋和推測。如某天股市上漲了,就有人會對其原因加以推測。歸因使得人們對事物有所預見,它使我們對周圍世界和自己有一個相對固定、前後一致的看法,使得我們能夠適應世界。所謂「基本歸因錯誤」是說我們在對別人的行為原因進行分析時,傾向於誇大個人特性的作用,而貶低外部情境的影響。而對自己的行為原因的分析正好相反。因此,如果事情成功了,那一定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要是失敗了,那肯定是別人的錯誤。在日常生活中,像這樣過分自信的人也是隨處可見的。譬如,在觀看球類比賽時,經常會聽到一些觀眾指手劃腳地對比賽加以評論,彷彿場上的球員、教練都不如他,甚至有的人會說:我要在場上就會如何如何之類。有一項以球員為對象的研究顯示,如果球隊贏了,球員多半會認為,原因是超水平發揮、平時練習刻苦,或作戰計劃周密奏效的緣故。如果球隊輸了,則必然是他們心理有障礙、不夠專心、沒有發揮出水平,不僅只是因為對手較強。輸贏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影響比賽結果的唯一因素——輸了球是別人的錯,贏了球則歸功於自己的努力。為什麼有人會如此強調自己,而忽略別人的貢獻或他們應該分擔的責任?一個原因是我們對自己的經驗、行為和思想最熟悉,自然會據以上評估做預側,結果形成根深蒂固的偏見,高估自己卻看不清別人的作用和貢獻。另一個原因是清楚自己付出多少時間、精力,又飽受多少苦難,對自己的貢獻自然常記在心,而忽略別人努力的結果。於是我們經常抱怨工作有多辛苦、任務有多困難,而別人的工作又多容易。這種誤解往往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怨恨和衝突,而這在我們的周圍不難發現。唯有靠良好的溝通、開放的心胸及設身處地的去理解他人,才有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總之,我們對未來的預測常常懷有偏見。而情緒上的波動,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以及是否訴諸個人經驗,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能否精確地描繪出藍圖,往往決定我們的預測如何。我們必須多注意「真正」的事實、多對自己的看法存疑、多接受相對的觀點。要克服這些偏見有個好方法:凡事從相反的立場來看,從未來展望評估目前的局勢。在股票市場上,絕不可妄自尊大,相反的意見格外重要,你聽到相反的意見時,不僅不應排斥,而且應帶著感激的心理去研究它。一般說來,志得意滿者常常也是固執己見的人,要他承認錯誤簡直比登天還難。證券市場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地方,在人們覺得最為穩定,以為一切都如所料之時,也許風暴會悄然而至。因此,在市場中搏擊的人們需要具有隨機應變的心理素質。在人生許多的冒險事業中,傲慢的偏見和固執的態度往往構成達成目標的障礙;在投機領域,教條主義正是導致災難的秘方。投資人的偏見會使他教條式的堅持既定的立場,即使在市場的條件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其實,在市場的條件發生變化時,一個人是否有能力修正自己的觀點,這是決定他能否在市場中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因為證券市場永遠處於變動不居的狀態,沒有確定無疑的東西,一切都是相對的.一個總是在充滿矛盾現象的市場之中抱有極端意見的人註定會遭遇麻煩。沒有理由期望一個沒有受過大量訓練、沒有經驗的人,能在證券交易中持續獲勝。富於才智、經驗和金錢的人們所做的就是如何從普通的投資人身上拿走更多的錢。市場似乎也遵循不能付出就不能得到的法則,正如有一位專家所說的:「市場提供了主要的報酬,既有金錢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而只有那些懷著謙遜之心、充滿求知慾和願意付出努力的人才能得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總是自我感覺非常好,這是投資人過度自信的又一種表現。比如,明明自己的書法很一般,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卻認為大可與書法家相比。古語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對自己有一種正確的評價是可取的,而自我感覺良好則有可能構成一個心理陷阱。在股票市場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有的投資人埋怨說,某支股票業績如何優良,題材多多,股價偏低卻無人光顧,大有一種孤芳自賞的味道。這正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種反映。所以,現代西方著名經濟學家,也是股票投資專家凱恩斯說:「股票投資好比是選美投票。」投資人必須把自己的喜好放在次要的地位,首先要考慮的反倒是大眾的看法,唯有獲得大眾喜歡的才有可能當選。股票投資也是一樣,希望購買的人愈多,股價就會上漲,希望購買的人愈少,股價就會下跌。想購買的人多,顯示股票受人歡迎。因此,在選擇股票時,應特別注意這一點,要留意哪些股票受到投資大眾的青睞。在投資股票的時候,千萬不可憑自己的喜好,必須了解大眾的看法。這就是股票投資的「選美理論」。在面對證期市場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時,謹慎小心無大錯。然而,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在做困難而重大的決定時.過度自信卻是最典型的表現。譬如,一個較普遍的事實是:日常生活中為買一件物品人們常常會貨比三家才做出選擇,但在進行股票投資時,卻顯得非常盲目。可見,過度自信的傾向,並不因任務變得困難而減低,面對困難的任務,人們的過度自信反而會隨之增加。這一點在股票市場表現得尤為明顯。造成這種情況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股票市場價格的變化是如此頻繁,買進賣出是如此容易,這使投資人很方便的就可以做出一項決定。了解到這一點,投資人就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在沒有充分了解相關信息之前,不匆忙做出一項決策。對此,有的投資專家建議,要在市場之外做出投資決定,這是有道理的。在進行投機之時,多一分警覺,也就多了一分成功的可能。偏見代表了一種教條主義的看法,其結果常常是當原先的一些條件已經發生變化時還抱定原來的立場,不知道要採取變通的方法。在教條主義者的個人詞典里,只有「按部就班」,沒有「隨機應變」。他們要是看多,就會盲目的樂觀,一心做多頭;要是看空,就變得悲觀絕望,以為股價將會跌到底。偏見這種東西在每個投資人身上多少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要克服這個投資障礙,首要的一步就是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特別應該對自己那些引致失敗的交易活動加以認真地評估,仔細分析當時的心理狀態、思想情況等。由於在人的記憶中總是傾向於保持美好的東西,而忘掉那些令人不偷快的事物。所以,對失敗的交易或投資進行檢討就顯得格外有意義。從失敗中,聰明的投資人可以學會許多東西。成功往往會讓人更得意,而失敗則會教人謹慎小心。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道理十分簡單,真正能加以實行的人卻不多見。克服偏見的第二步就是建立某些可以稱為安全閥門的措施,以減少投資人再次掉進同樣的陷阱的機會。在進行一項投資或交易時,不要問自己期望賺多少錢。儘管在此時,投資人總是相信獲利的機會將大於風險,否則,他是根本不會投身市場的。但是,與此相反,我們應該問問自己,在正常情況下什麼是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換句話說,在潛在的利潤之前先考慮風險。這個過程可達到兩個目標:第一,它說明了風險與獲利的關係。第二.有助於投資人事先有所戒備,想到自己可能會犯錯誤。更進一步地,投資人有必要考慮在什麼條件下,將會放棄原先的投資立場。這一步決定的做出,有賴於投資人抱持什麼樣的投資理念或投資哲學。如果投資人欣賞技術分析,那麼這涉及到建立一個支持水準,如在那些條件滿足之時就買進或賣出。如果投資人主要依賴基本面的分析,那麼可能會把宏觀經濟方面的一些變化作為決策的依據,特別是像利率水平的高低將會作為一個引發點。具體運用哪一種分析方法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投資人如何理解和活用,一旦原先確定的條件得到滿足就要毫不猶豫地付諸實施。有些投資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成功的交易活動之後,常常會產生過分自信的感覺,以致在市場出現明顯的頭部特徵時也會傲慢地加以忽視。這實際上是一種更精緻的偏見。投資人需要記住:任何人要年復一年一致地取得優良的成績幾乎是不可能的。快速的獲利,更多的可能是由於機遇的成份。防範這種自大症的一個安全措施是事先確定一個確切的獲利百分比,一旦達到這個百分比就立即清倉,抽出資金,把錢投向債券市場或其它一些相對安全的地方。這是一種常被國外商品金融期貨公司所採用的典型技術。他們非常了解,當他們的老總們獲得大量利潤之後就會變得粗心和自大,所以,這些公司的經營者作為一種防範措施的慣例,要把錢從賬戶中轉移到另外一些地方。有些公司則在贏利一旦達到一個確定的量之後要求他們的經理停止交易,或給他們一個短暫的假期,讓心情好好放個假,這樣,當他們重新開始交易時,從心理上說,他們必須從頭開始,因而會變得更加謹慎小心。同樣,這些公司也有一些規定,一旦損失達到某個確定的水平就要迫使經理們關閉賬戶,暫停交易。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給他們的交易者一段時間,讓他們思考自己所犯的錯誤。一些經常發生賬戶虧損的經理被要求寫一份書面報告,以反省其交易,試圖確定什麼地方發生了錯誤。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冷處理之後,這些經理得以重新「充電」,恢復心理平衡,他才可以允許繼續交易。以上一些對資金經理們十分有效的做法,作為個人投資者也可以加以採納。

第六章 耐心是獲利之本證券市場是一個高效率的市場,每天的價格波動十分頻繁,這給一些投資人造成一種幻覺,似乎只要迅速投人市場就可以讓人獲利,這正是在投資人中普遍存在的快速致富的心理陷阱。在這些投資人的眼中,證券市場好像是一個鈔票滿天飛的地方,他們只要伸手就可以大撈一把。由於這種快速致富的心態,投資人很難靜下心來,仔細的考慮和計劃被擱置一旁,而代之以沒有耐心和衝動。這種誘惑不可避免地導致這樣的情形:使市場參與者還不會走就想飛。而且,在這種心態左右之下做出的投資決定,往往會與投資人原先的想法相反。沒有其它的商業冒險會像證券市場那樣使大多數的參與者變得如此沒有耐心,這或許是快速致富的思想成了許多投資人的推動力,對他們來說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同樣是非常容易的。時間將會沖淡一切,日復一日的失敗也很難改變投資人中的這種幻覺,甚至會更加激起投資人一種急於求成的心理。華爾街著名的投機客在其談到這種現象時說「時間因素對成功的投機而言比起其它任何商業交易更不能被忽視」。很多人所犯的一個主要錯誤就是:他們試圖抓住每一次市場機會,這種策略很少能獲得成功。因為這樣做不僅使我們失去對敏銳的洞察力,而且,會使許多人陷人一種輸贏交替的循環運作之中。欲抓住每一次趨勢變化的企圖,也會使我們失去客觀性、失去對市場的觸覺,很容易導致心理不平衡。同時,這也使我們更傾向於根據衝動而不是事實採取行動。投資決定的做出更多依賴一時的可能性而不是冷靜的思考和反省。因此,在市場中,謹慎遠比試圖抓住每次市場機會的想法給我們帶來更多成功的可能。彼得?林奇在《戰勝華爾街》一書中把任何因為股價的升降而買賣股票的人都稱為市場的投機者。他說:「市場的投機者試圖對股價的短期波動進行預測,希望獲取快速的利潤。但極少有人能以這種方式賺錢。」他還指出:「試圖跟隨市場節奏你會發現自己總是在市場底部即將反轉時退出市場,而在市場升到頂部即將反轉時進人市場。人們會認為碰到這樣的事是因為自己不走運,實際上,這只是因為他們想入非非。」值得永遠記住的一點是:即使現在失掉一次機會,永遠還有另外一次。這就像在城市裡打的,錯過一輛,很快就會來下一輛。只有在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才是最好的投資決定。也只有當一個人用冷靜的、不同的眼光(這常常需要避免天天泡在市場中)來評估投資可能性時,他成功的可能性才會大大增加。分清自己的需要是保持投資人耐心的一個條件。大多數人來到證券市場的主要目標就是獲利,但純粹以獲利為目標的投資人卻很難在市場立足。原因很簡單,這樣的目標極易使投資人失掉理性。金錢是這麼奇怪的一種東西,人一旦為其所困,就會變得十分感性。在投資界,追逐利潤是人們的首要目標,但見利就追的急躁冒進者,往往會勞神費力,一無所獲,或者投人市場的陷阱之中而不能自拔。而另有一些投資人看似輕輕鬆鬆,並不以一時的得失為動搖,卻往往能在股市中贏利。所以,我們說進入證券市場的人們,追求的是同一個目標―利潤,得到的卻是兩種結果——輸或贏。也許我們需要想一想戰爭中的所謂「游擊戰」的策略。為什麼游擊隊能打勝仗?一個原因是游擊隊總是在作戰中集中自己的優勢兵力打擊敵人,因此,在遭遇敵人時他們往往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而且,游擊隊通常是由自己來選擇作戰的時機和地點。假如游擊隊對每一個遭遇之敵都與之作戰的話,他們就有可能冒大的風險,因為在開放性的戰鬥中敵人也許會佔據優勢。這個「游擊原則」同樣適用於市場投資或投機人士。游擊隊是極有耐心的,市場的參與者也應該如此。耐心的程度與市場參與者的時間界限有關,對於短線投機人來說,其耐心只要求幾天到幾周的時間;對於中長期的投資人來說,其時間界限從幾個月到幾年。當然,時間界限並不是十分重要的,這裡的關鍵之處在於,投資或投機人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鴨子歸隊」,畢竟,心急吃不得熱豆腐。在最佳時機從市場中獲利的困難之處在於:應該由投資人自己而不是市場來決定什麼時候進行交易。長線投資人通常是根據基本分析做出投資決策的,這就需要等待市場價值被低枯的時機。一個十分有用的衡量方法就是市盈率水平。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低於十倍的市盈率是比較少見的,一旦這樣的時機出現,無疑就是一個絕好的投資機會。譬如,前幾年,上海股市中的四川長虹這支股票,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其市盈率在十倍以內,實踐表明,那時買進這支股票的投資人都能獲得巨額利潤。當然,在對市場價值做出評價時也要考慮其它技術指標的狀況,在這一點上,分析方法與時間框架並不矛盾,重要的是要確定,根據自己獨特的分析系統和時間界限是否有足夠的耐心期待一個低風險切入點的出現。沒有任何一本關於投資的書籍能告訴人們,什麼時候應該進行投資,什麼時候應該進行投機,或許內心的衝動會鼓勵人們投入,但理智卻要剋制這種衝動,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基於情緒而是要根據自己的頭腦做出投資決定。因此,耐心的一個首要原則就是:要有耐心不急於投入。即使出現大多數的技術指標或條件都與市場的底部特徵相關時,也並不意味者就是最好的人市時機。當然,這個所謂的底部恃征,完全是依據投資人的時間界限而言的,因為對一個長線投資人來說,可能這種情況只出現在一年中的某一個時間,而對中短期投資人來說,這種情況可能在每周、每月都會出現。一名優秀的獵手也是一個極具耐心的人。在獵物沒有出現之前,他們決不會過早暴露自己,也不會濫放空槍。而一旦獵物出現,他們就會立刻出擊,絕不會有絲毫的猶豫。股市投資人也需要具備獵手的這種優良品質,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投資機會出現。當沒有機會時,寧願多休息,不急於投入。生活的哲理告訴我們,只有懂得休息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樂趣。同樣,只有懂得讓錢休息的投資人,才能得到利潤穩步增長的快樂。當機會出現在面前,則絕不猶豫,如獵鷹捕食一樣投入。投資人的耐心是千百次成敗得失中修鍊出來的結果,也是理性判斷與實踐操作的產物。通常需要具備這樣幾個條件:(1)心態穩定,不患得患失。(2)獨立判斷,相信自己。(3)具有大局觀,不為一時的波動所迷惑。(4)洞悉人性與股性。投資人的耐心往往在股市的漲漲跌跌之中,最能表現出來。在市場下跌之時,如果已有一定幅度,許多投資人往往心癢難耐,唯恐失掉低點買進時機,於是伸手攔腰接住,結果下跌勢頭不止,不是割肉就是套牢。買賣只在漲跌不在價位之高低。大勢下跌之中,炒股者尤其需要耐心,要冷靜研究大勢走向及個股特性,擯棄那種捕捉「黑馬」的幻想,耐心等待時機,順勢而為。在漲勢中,耐心同樣是捕捉勝機的重要因素。有時在漲勢中我們買了一隻股票,隨後股票卻不漲反跌,進入調整,眼看著別的股票都在上漲,而自己持有的股票卻老在原地踏步,甚至還略有下挫,這時投資人的耐心和信心都面臨嚴峻地考驗。如果投資人抱定「總有一天等到你」的信念,以充分的耐心等待價格的回升,也許不久之後,股價真的會上漲,因為在一輪上升行情中,大多數股票都會有平均的上漲幅度;但實際經常看到的是,買進一支行情看好的股票,期待價格漲升後脫手。可是,等了幾天還不見動靜,甚至市價不升反跌,就往往沉不住氣了,於是,在股價剛要啟動的前一刻,反而喪失了「抗戰到底」的信念,而發生一賣掉就出現大漲的悲劇。可以說,忍耐的功夫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資本。投資收益,很大程度上正是忍耐與等待的報酬。除非能做到恰到好處的判斷,且運氣極佳,否則是很少能立刻獲利的。因此,不論是持股待漲,還是打算在股價下跌後買進,都必須經歷一段忍耐、等待的時間。我們可以把一支股票的買賣與其它商業交易做一比較。例如.某人也許租了一家商店,隨後卻發現經營狀況並不如所設想的那麼好,但是他想退出卻不容易。商店不是一種易買賣的東西,不是隨時都會有人待購的,因此,他只有耐心等待;然而,在股票市場,情形卻大不相同,投資人買了一支股票,不幸價格下跌,如果他願意承擔損失,他是隨時可以拋掉的,因為市場上總有出價與要價,所以,我們的資產能夠十分容易的變現。這種易於變現的特性也許正是證券投資遠較其它商業活動更具吸引力的一個重要理由。不幸的是,證券市場這種價格易變現的機制也有其缺陷。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可以十分方便地隨時了解股票行情。每時每刻都可以讓投資人明白自己投資的價值是多少,看到價格上升,自然很高興;看到價格下跌,自然很沮喪。這樣持續不斷地貼近價格機制使投資人變得十分情緒化。我們不得不為每天的股價漲落而操心,讓情緒隨股票的波動而波動,一天下來,投資人往往會感到精疲力竭。真是心隨股票一起動,愈動愈擔心。而且.既然在價格暫時下跌之際,變現是十分容易的,而且並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因此,投資人難免不受其誘惑做出賣出舉動,以期在繼續下跌之後再補回來。這種衝動是如此的強烈,以致使投資人只對價格的波動做出情緒化的反應,而不是根據市場條件的變化採取行動。市場直接是對投資人耐心的試驗場。有一個觀點認為,要想成功就需要不斷地貼近市場,了解各種消息。這是錯誤的,正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太貼近市場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在其它領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也許是對的,但在證券市場卻並非如此。市場不關心投資人所付出的成本。特別是有一些經歷了短線操作的痛苦而下定決心要做長期投資的投資者,一旦股價又開始下跌,他的決心便要面臨真正的考驗。當熊市真的來臨,投資人擔心股票價格會跌得一錢不值,而他們的投資將血本無歸,他們決定挽救剩下的錢,於是他們拋售股票,即使賠本一也在所不惜。他們會對自己說,拿回一部分總比什麼也拿不到要好。就是在這個時候,人們突然間變成了短期投資者,雖然他們曾信誓旦旦宣稱自己要做一個長期投資者。他們被情控制,並且忘記了當初買股票的理由——在好公司里擁有股份,他們陷人恐慌,因為股價很低。他們不是等待股價回升,相反卻以低價拋出股票。「沒有人強迫他們這樣做,他們自己急著要賠錢」。長期耐心的投資意味著獲利。正如彼得?林奇所說的:「時間,時間在股市中會創造奇蹟」,「時間能夠賺錢」。(《戰勝華爾街》)。如果投資人懷著一種樂觀的、堅定的觀點進行一項投資,那麼,機會就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投資人對每一個消息和價格的變化都做出反應,那麼,他也許能賺點小錢,但有更多的機會虧錢。對股票市場的長期獲利能力,我國的投資人可能還缺乏足夠的認識,畢竟我國股市的發展只有短短的兒年時間。長期投資理念的確立還需要一個過程。但從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運作和投資情形來看,長期投資確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懷著十二分的耐心進行投資,根據市場的條件而不是情緒的變化做出決策——這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唯其如此,投資成功的可能性才會大大提高。這裡的關鍵是要有一個立足於長期投資的計劃,彼得?林奇的建議是以20年為期,其實,結合我國股票市場波動性比較大的特徵,一個長期投資計劃也許改為一至五年就會產生效果了。長期投資可以使人避免為每天的價格波動而操心,你不用擔心市場明天可能會如何,換言之.投資人只要做好自己的家庭作業,其餘的由市場去做。時間就是金錢!讓時間和金錢去工作吧,我們只要坐下來等待結果。關於長期投資,彼得?林奇的說法對投資人應不無啟迪。他把股票投資看作是一種婚姻―金錢與投資的婚姻。他說,投資人不必在分析該買哪種股票方面是個天才,但是如果沒有耐心和勇氣去長期持有股票,那只是一個投機者。區分投資者好壞的標準並不總是頭腦,而通常是紀律。盯住你的股票不管其他,不理睬所有「精明的忠告」,像木偶一樣行事。人們總是到處尋找在華爾街獲勝的秘訣,長久以來真正的秘訣就是一條:買進有盈利能力企業的股票,在沒有極好的理由時不要拋掉。甚至於,股價下跌也不是賣出的好理由。在《戰勝華爾街》一書中,彼得?林奇勸告人們說:「如果你想獲得股市的最大收益,尤其是在你還年輕,時間站在你一邊的時候,最好的選擇是把儘可能多的錢拿來買股,然後任憑它在股市裡沉浮。在股市跌的日子裡你會承受痛苦,但只要你不拋售股票你就不會真正的損失。如果你充分投資,你就會充分享受股市魔術般不可預測的變動帶給你的好處。」

第七章 遵守紀律堅持原則許多成功的投資人在談到他們獲得成功的經驗時,都強調遵守紀律,堅持原則這樣的投資理念。的確,在投資和交易活動中做到這些是十分重要的。在證券市場,誘惑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一個沒有自律精神的投資人是很容易被市場牽著鼻子走的。通常,在經歷一連串的損失之後,當投資人再次進人市場時,他會想:「這一次我一定要堅持我的計劃,不受其它雜念於擾。」可是,一旦市場的運行與投資人的預期相反,他們便又會為自己找到改變初衷的理由。根據某個特別的方法進行一項投資或做出一項交易決定,並堅持這個計劃,這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十分簡單的事情。然而,實際上,要做到這一點卻是非常難。由於心理上的障礙以及人性所固有的弱點.許多投資人一開始滿懷美好的設想,卻常常發現自己中途改變了計劃,最終失掉本來會為我們帶來贏利的投資或交易。堅持投資方向是重要的,但是,保持足夠的靈活性,在條件發生變化時能夠及時改變原定的投資方向同樣也是必要的。這看起來有些矛盾,實際上,這需要具有相當靈敏的感覺。市場運動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投資方向的確定本來就是依據市場的條件做出的,既然條件發生了變化,投資人除了調整自己的投資方向,以適應市場之外,並無他法。當然,這要求投資人對市場的看法具有辯證的特徵,需要記住的是,市場永遠處在變動之中,而且,一切皆相對。由於市場的這種永動性,因此,如何透過漲漲跌跌的表象,認清市場運動的本質,對於我們大多數投資人來說始終是一個難題。我們往往是遵循一個計劃開始,不久,由於一個出乎意料的事件發生,甚至於受到別人一句話的暗示就改變這個計劃。於是,我們會忘掉或者故意視而不見―基本的條件根本就沒有發生變化。事實上,這種改變不過是我們的一種心理變化而已,並非由於外部事件影響到我們的投資理念,而是似乎可能發生的事情影響了我們的知覺,並不是實際情況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可以來看看在投資及交易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情形。假定一個投資人在初期階段就很幸運地確認這是一輪牛市的開始,於是,他決定採取持股策略,並且抱定主意,不到一個理想的贏利水平絕不放棄。在初期階段,市場的運作的確符合他的看法,也確實表現出一輪牛市的特徵。然而,不久以後,這些特徵似乎發生了變化,市場出乎意料地反向運動,其幅度之大足以讓投資人擔心是否行情開始逆轉,於是,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特別是當股價的波動接近其投資成本時,對於可能會招致虧損的擔心,已經遠遠超過了原先對市場所做的預期。終於,投資人不顧一切做出拋售股票的決定。影響投資人做出拋售決定的因素中,也許還需要提到我們在前面曾經討論過的市場的易於變現性,它讓投資人覺得,先拋出股票再到低位撿回來是十分容易的。但不幸的是,市場好像總是要和這些投資人作對似的,一旦投資人做出決定,市場卻又朝著相反的方向運作了。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是不大可能立即改變主意返回到市場中來的,這或許是人的一種慣性作用。對一般的投資大眾而言,要改變一種態度不是十分迅速的,多空的轉換需要一個過程,但股市卻是一個需要經常轉變觀點和立場的地方。如果投資人能夠堅守其原先的立場,不管市場的波動繼續執行其計劃,那是可以獲利的。正如股市諺語所說:多頭和空頭都能賺錢,唯優柔寡斷者否。但是,經常發生的卻是,人們懷著遵守某一個美好的投資計劃的設想投身於市場之中,卻常常會自己憑空設想一些可能性,從而推翻原先的計劃。伴隨著市場漲跌循環,投資人也總是不斷地制定計劃,又改變它,周而復始做著賠本的生意。促使投資人改變計劃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對計劃執行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尤其是對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情況缺乏準備,因而,導致不必要的損失。當市場經受利空消息的打擊,股價一步步走低時,投資人頭腦中的本能反應就是退出,而這恰恰可能是一個最糟糕的時機。因為在投資人普遍感到恐慌,不敢買股票的時候,往往也是股票價格最低的時機。正如彼得?林奇所說,在陰影籠罩股市的日子,正是買進廉價股票的好機會。「人們認為,在股市大跌或回調時投資股票是很危險的。其實此時只有賣出股票才是危險的,他們忘了另一種危險——踏空的危險,即在股市飛漲的時候手中卻沒有股票。」所以.在這個時候,投資人堅持自己的投資計劃不動搖就顯得難能可貴。這需要有一種「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氣概。「股市的下跌並不是驚人的事件,它是一個循環事件。」春去春會來,花謝花還會再開,即使發生了最大的股災,股票的價格總會漲回來。投資人如果能夠執行一個確定的投資計劃,不理睬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就定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如果在大多數投資者恐慌性拋售的時候追加投資,將會得到更加豐厚的回報。任何一個市場的參與者都會認識到這一點,不能堅持原定的投資路線是一種定期襲擊人們的相當普遍的錯誤類型。多少次我們看到一些介紹投資書籍或軟體程序等的廣告,也許會為其所吹噓的效果所迷惑,不過,我們也不排除其中確實有一些是作者獨特經驗的.總結和發現。問題在於,又有多少投資人曾經嚴格按照這些書籍或程序所指示的去實踐?真實的情況可能是,滿懷希望的投資人一開始也許懷有最好的企圖,卻極少能堅持他們的計劃,他們眼見這此系統或軟體運作良好,卻沒有耐心和紀律遵守這些規則。這樣的現象似乎並不限於證券市場,例如,許多運動迷,購買了一些昂貴的運動器材,試圖利用它們增強體質,然而,通常是在開始一陣熱情過去之後,他們也就失去了興趣,將器械棄置一邊。這似乎是人類的好奇心易於轉移的一個例證。因此,了解怎麼做是一回事,把認識付諸於行動是另一回事。正如道?瓊斯理論所指出的,通常在一輪主要的牛市中,也會被一些作為次要的反向循環波動所中斷。一個主要的上升趨勢總是由一系列的上升高點和低點組成的,因此,即使一個投資者在一個循環高點買進了股票,這種錯誤也只是暫時的,因為上升趨勢最終會讓投資人「解套」。但在熊市中則正好相反.此時,股票價格的運行是一波比一波低,高點不斷下移,而低點不斷被刷新,這樣,投資人即使在一個循環低點購進了股票,如果不能及時出手的話,那麼,他就可能面臨虧損的結局。對一個自律的投資人來說,在一輪牛市中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著自己手中的股票升值;而在一輪熊市中同樣要求投資人遵守紀律,不急於搶反彈,耐心等待一個真正的底部出現。不能堅持原定的投資立場的一個比較普遍的錯誤在於,投資人往往會有一種「這一次也許不一樣」的錯覺。通常在市場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一些技術指標紛紛顯示超買,投資大眾仍會想像著更高的價格出現,傳媒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極力鼓噪所謂「大牛市」的到來。於是,投資大眾充滿著樂觀氣氛,差不多人人都在期待著創新高。希望取代了事實,狂熱含著夢幻的觀念緊緊抓住了公眾的想像,他們偏離了常軌,欣喜地接受這樣一個虛幻的觀念:一個新時代已經到來!既然如此,投資人會認為,這一次或許真的不同。原先的立場被拋在腦後,相反,看著價格持續攀升,彷彿再也不會掉下來,甚至一些已經早一步退出的投資人也會耐不住,又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重新人市,忘掉了所有那些早先曾讓他們退出市場的原則。自然,依靠幻覺是無法支撐的,市場一如既往地發現人性所固有的弱點。每一次的上升或下跌,情形雖然會有所不同,但本質卻十分一致。正如沿著同一條路登山,上去和下來都是同一條軌跡,股市的運行與此類似。投資人的結局卻如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那一位倒霉的西西弗斯,每天要推動巨石上山、一到山頂石頭就會滾下來,於是可憐的西西弗斯又得重新來過。如果說西西弗斯的命運是由於宙斯大帝懲罰的結果,那麼,投資人的命運則完全是由白己的抉擇所致。總之,我們身邊的一些事件和每天的新聞報道都易使人們步人歧途,市場出乎意料的價格波動會刺激著投資人敏感的神經,還有許多的事物會使我們分心,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自律精神,的確很難遵循自己的投資路線。其實,從市場本身的運行規律來看,一旦形成一個主要的趨勢就不會隨意改變,期間雖然會有相反的走勢出現,但那不過是一些小的波動而已。一隻燕子的到來並不意味著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個孤立的利好消息並不能改變熊市的趨勢,一個突發的利空也不會影響牛市的運行。在投資中。我們必須學會分清樹木與森林!如果我們遵循某個特別的方法或投資哲學,不論是一種交易系統還是更長期的基本理念,堅持原則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會喪失掉投資決策的基礎。

第八章 投資人情緒的調節與控制由於人的情緒是與其對外部環境的認知分不開的,因此,外部環境的細微變化都會對情緒發生影響。置身於證券市場中的人們,他們的情緒往往會隨著市場價格的跌宕起伏而波動。據說,摩根在有一次被問到明天的市場行情會如何時,他只是簡單地回答說:股市會繼續波動。這句簡短的話道出了股票市場的真諦。當股票價格漲漲跌跌之際,投資人的心情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一會兒是刺激興奮,滿懷期待;一會兒是焦慮不安,滿臉沮喪。只有在一天的交易結束之後,投資人的情緒才會稍微平靜一些。投資人常常是在各種情緒衝動之下做出投資決策,並為此付出代價,而且,經常會為他們自己的行為後悔不已。要想在證券投資中獲得成功,需要冷靜和理智,避免受到情緒的困擾。這要求投資人對自己的情緒要適時進行調節與控制。為此,在本章和下一章,我們將討論恐懼與貪婪之外的一些不良情緒的影響,然後,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談情緒的調節與控制問題。一、焦慮過度市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但人心卻總是不斷尋求確定性。在現實中,人們力圖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規律,而不是雜亂無章。當不確定的情形出現時,我們的內心會感到慌亂,會出現一種惶惶不安的心理。比如,當一個人匆匆忙忙追趕一趟火車,卻又不知道準確的時間,他會非常緊張,擔心不能及時趕到,也許胃病會發作,胸中透不過氣,雙肩緊繃,汗珠直淌。有意思的是,假如這個人知道那趟火車已經開走了,他反而會定下神來,只是品嘗著後悔。心理學指出,人們往往在事情發生時,反倒不是很在意,而在事情可能發生的階段最為焦慮。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一些「套牢」在一個股票上,最後忍痛「割肉」的投資人身上。投資於股票市場,在購進一隻股票之後不漲反跌,這對於投資人來說都是經常發生的,面對這種情形怎麼辦?有許多投資人不願意承認損失,況且,最初的損失因為金額不大還是可以忍受的,於是持股不拋,期待後市反彈,但股票市場彷彿是專門與這些人作對似的,反彈只是曇花一現,這樣投資人愈來愈深地被股票套牢,投資人的情緒遭受痛苦的折磨,懊惱後悔,悲觀失望,以致惶惶不可終日,最終,當投資人下定決心忍痛「割肉」,虧損成了定局,這時反倒使投資人心理變得安定起來。有人把這種情形稱為證券投資焦慮症,由於證券市場的波動起伏是不可預知的,因此,投資股票常常需要面對這種不確定性,這就好像把賭注下在一個不確定的結果上,因而產生令人焦慮的情緒。經歷著焦慮折磨的投資人心理會變得過度緊張,他們更容易被突然的股價波動所嚇倒,我們曾經看到過報道,有老年投資人在劇烈波動的行情中,尤其是在猛烈下跌市道中引發心臟病的新聞消息。股票市場被人形容成「一個顫抖著雙膝的老太婆」是很有道理的。焦慮常造成許多投資者對股市的不正常的過度反應,對理性的投資者而言,記住一件事對他們是有好處的:人們通常會對股市做出過度的反應,因為他們總是擔心隨時發生的事件,會比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都糟。股票市場時常在所謂的「利空消息」披露之後,股價反而上漲,雖然每次情況會有所不同。人們對於焦慮的反應會如此強烈,是因為它是一種讓人特別厭惡的情緒。既然股市總是常常波動,所以下一步如何變化幾乎是無法確定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種不確定性正是投資股市最有利可圖之處,因為如果是穩定而沒有任何風險的話,回報的可能性也因此大為減少。投資股票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焦慮,重要的是如何適度控制它,而且不讓它影響投資人的判斷力。過度的焦慮通常會妨礙我們的判斷和決定,你不妨回想一下以前的經驗,看看是否曾在非常焦慮的壓力下做決定。那時候的你真是坐立不安!每次都犯相同的毛病癒是緊張,愈是難於專心各方面的信息。你如果是一味的擔心股市,那麼,對每個經濟事件都會感到緊張。當焦慮到極限時,你不僅難以做出簡單的決策,而且會衝動地做出錯誤的決定。從另一方面來說,你可能因此「凍結」了自己下決心的能力,而無法做任何決策。但是,股市卻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它並不會因此而停止和你作對,過度焦慮的結果只能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損失。二、固執己見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說的是人的個性、許多觀念一旦形成,是根深蒂固難以改變的。其實,在股票市場奉行的是機會主義,是一定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和勇氣的。有一點要記住,在股市中應有不同的選擇。但困難在於我們許多人被某種立場限制住,而失去了選擇的自由。一旦自己被某種立場限制住,就很難改變成見。要盡量發揮想像力,假想自己在不同立場、持不同的觀念,再選擇一種讓自己感覺最好的立場——通常這個立場能使你做出最佳判斷。投資者的重點應放在事實和可以獲得的利潤上,而不是死守原則或只看到自己的損失。三、杞人憂天四、拒絕承認事實心態的平和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許多人的情緒易於走極端,在市場趨於樂觀時,他們會盲目看好;在市場顯得悲觀時,他們又格外看淡。有時候,明明有一些證據出現在面前,但因為與自己的立場相反,這些投資人也會拒絕承認事實。如一位投資人在1997年4月,以每股48元的價格買進深發展,預期不久會上漲到60元。不幸的是,他買進之後,股價持續下跌,於是,在45元時,他又繼續買進,股價仍然持續下跌,當每股跌至40元時,他用最後剩餘資金再繼續買進深發展。然而,深發展的股價仍然沒有止跌,在隨後的幾個月時間裡,深發展的股價一直沒能回升到40元之上。這位投資者由於過分看好深發展,從而忽視了反面的一些因素。在深發展見頂回落,股價連連下滑之際,拒絕承認這個事實,反而用向下攤平的做法,結果是屢買屢套,最終被深度套牢。每個人都有拒絕承認事實的心理現象。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防衛機制,它普遍地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這種心理使我們看不到一些顯明的事實,甚至於在事實面前還會拒絕承認,採取鴕鳥式的處理方式。例如,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投資人玉在看到下跌的事實之後,在每股45元時如果不是買進而是賣出的話,那麼情形就會大不相同。這也提示我們:在股市投資中通常所謂「割肉」的做法的確有其可取之處。有人說在股市中投資或投機理的不會「割肉」的股民不是一個成熟的投資人。這話是有道理的。

第九章 投資人情緒的調節與控制(續)。人的情緒與健康的關係,對於在證券市場進行投資的人們不無啟示。由於證券市場的獨特性,股票行情的每一次波動都會牽動投資人的神經,尤其是一些中短線投資者,時時刻刻會關心股票的價格。買進一支股票,上漲了,會擔心是否漲到頭,需要抓住時機拋出;下跌了,則備受套牢之苦,經受「割肉」還是「不割肉」的折磨。真是所謂漲亦憂,跌更憂。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證券憂鬱症」,其根源就在於,投資人對股票價格的過分敏感,甚至於常常會憑空想像自己所處的境地。相信這種癥狀在許多投資人身上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這也正是投資人的情緒困擾所致。如何避免這種不良情緒的影響?要求投資人做到:寵辱不驚,贏不失態,輸也要輸得起,並且樹立信心,決不盲從。在股市市場,表面上看來是金錢問題,其實是對投資人心態的考驗,所謂鬥智斗勇斗心態,正是如此。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說:「專業投資這種遊戲,對於一點賭性都沒有的人來說,實在是既無聊又繁瑣的了。至於有賭性而對投資又有興趣的人,想要以此為嗜好,則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具體地說,投資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設定目標首先要確立自己的投資目標。再細分出來不同的小目標;小目標訂得愈具體愈好,對你投資做決定及安排時間愈有幫助。2.制定行動步驟3.確立投資策略在進人股市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明確制定出一套買進、賣出的投資策略。因為這時還沒有受到貪心、恐懼等情緒的影響。4.培養良好的投資習慣,持之以恆按照計划去實行。很多人視投資計劃為可有可無。經常可以看到投資人忙忙碌碌、頻繁進出,其行動完全依據個人對市場的感覺,他們不斷地在市場中進行投資或投機,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表面上看來是隨機應變,實際上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必須有紀律地遵守自己制訂的投資計劃。這是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受情緒影響的一個有效方法。

第十章 投資人的個性問題心理學中有一句話:性格即命運。一個人的性格是他的生活經歷的反映和記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正如沒有任何兩片樹葉是完全一樣的,世界上也沒有任何兩個人的性格會是完全一樣的,即使是雙胞胎,他們的性格也存在著差異。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徵,性格既是個人生活的烙印,又對個人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事業能否取得成功。優柔寡斷優柔寡斷常常使投資人在股價波動之際拿不定主意,左右搖擺。例如,很多人在來到證券市場之前,也許已經制訂了一份計劃,確定了投資策略,並對未來可能的行情發展有了明確的判斷,但到市場面臨操作時,卻很容易受當時盤面和市場環境變化以及大眾心理的影響,而改變主意。比如.事前看好某支股票會上漲到30元,但當該股票升至25元時,市場行情左右搖擺,一些投資人紛紛拋售,於是,這個投資人也往往情緒波動,加入拋售行列。有些投資人明明感覺自己手中股票價格已高,並決定賣掉,但到市場,聽到一些人說市場還可看好,股價仍會上漲,持股人便又改變主意,結果往往錯失良機。在股價下跌之時,優柔寡斷這種性格上的弱點,再加上人心固有的恐懼心理,也常常使投資人錯失機會。比如,我們非常看好某支股票,卻因為價格太高一直沒有機會,終於,因所謂利空消息影響,該股票的價格開始下挫,在開始階段,投資人還可以保持良好心態,但隨著大多數股票紛紛下跌,投資人的恐懼心理發揮作用了,雖然心裡很想趁低價買進該股票,卻因為害怕而躊躇不前。因此,決定以等待的方式處理內心的矛盾,並為自己的決定找到借口:「也許股價會跌得更低一點,那時候再買也不遲。」然而,股市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正當投資人猶豫不決之時,股價卻止跌回穩,既然在價格很低的時候沒有買進該股票,投資人決定再等待,心裡期望著價格會再次回落。但股市彷彿是故意要和投資人做對似的,股價不僅不再下跌,反而放量上漲,猶豫不決的投資人更不敢去追漲,於是,一個絕好的獲利機會就這樣和投資人擦肩滋過。可笑的是,面對這種情況,一些投資人往往會以「我本來準備等它跌得更低再買進」作為借口,進行自我安慰。其實這只不過是自愚的行為。實際上,投資入並不是真的認為股價還會下跌。但在股價上漲後,卻把它當作沒有採取行動的理由,這樣也許覺得心理會舒服一點,因為一方面我們仍然可以裝作自己的觀點正確,另一方面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也可籍此消除自己內心的焦慮感。一、賭性+足投資和投機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有時是很難做出區分的。不論是投資者還是投機客,都同樣要面對不確定的情形,而當人們在處理不確定的情形時,賭性就會發揮其作用。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說過:「對於一個完全沒有賭性的人來說,投資這碗飯實在是費神而又單調乏味,但是相反,有賭性的人投資時,則必須為他的賭性付出相當的代價。」二、完美主義四、抑鬱心理五、得意忘形得意忘形之輩對市場盲目樂觀,忘乎所以。另一個表現是:自我感覺過於良好。

第十一章 股票投資中的社會心理效應

一、從眾效應從眾效應是群體心理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心理效應,它是指居於群體中的個人往往會受到群體的影響和壓力,從而表現出在知覺、判斷及行為上與群體多數人相一致的現象。譬如,股票市場就是由各式各樣投資人所組成的一個大眾聚集場所,由於股市充滿著不確定性,投資人在做出投資決策時常常會以他人的行為作為一種社會參照。這就為從眾效應的產生提供了溫床。在股市中,投資大眾的心態與行為往往對投資個體產生影響,有時候,這種影響甚至表現為一種無形的壓力,使人不由自主地改變或動搖自己原有的想法與行為,屈從於群體的壓力。當股市行情看好時,大家都被「傳染」得一片樂觀情緒,紛紛搶進籌碼;在行情疲軟的時候,整個市場又被「傳染」成一派悲觀氣氛,以致引發恐慌性拋售,甚至一些原來不想賣股票的人,由於眼看著電子屏幕上的數字頻頻下跳,耳聽到的是一片賣出的喧嚷聲,於是也受了感染,忍不住拋售一空。這正是股市中從眾效應的一種表現。正因為股市是一個不確定性很大的市場,因此,其價位的高低往往由人的心理預期決定,而不存在一個能夠實現帕累托效率的均衡點。這就使得置身於其中的人們常常會受市場走勢的左右,而失去主見。一旦被股市的波動牽著鼻子走,投資人往往會表現為一種從眾心理,有些人甚至會盲目肯定要跌,盲目跟進,而不以自己的腦子獨立思考。造成我國股市中經常發生從眾現象的群體行為基礎是與中國人的性格以及長期形成的消費觀念(習慣)有關的。一方面,在國人的性格中有急功近利的一面,突出表現為社會上群眾的集郵熱、氣功熱、君子蘭熱、呼拉圈熱、經商熱等等,熱浪一個接一個。急功近利使得人們只看重眼前利益,不注重明天的收益,在股市投資中就表現重視短期效益,這大概是我國股市投資中,無論機構大戶還是散兵游勇大多為「短線客」的心理因由。另一方面從中國人的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來看我們如果把中西方人的消費行為做一番比較,可以說歐美人的消費型成為菱形,即任何一種新的消費方式出台,總是先由少數人發展到從數人,最後又減少為數人,最後一刀切結束。中國人的消費型則是正方形,即一下子展開,延續一段時間,雙一下子結束。也許正是這種正方形消費方式,影響了人們的投資行為。從近年來國內出現的炒股票熱、炒房地產熱、炒期貨熱中,人們不難發現,國人一哄而起,一鬨而散的消費習性,這反映在股市中就是一種從眾跟風行為。縱觀世界股市歷史,引發幾次大的暴跌行情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投資大眾在極度恐慌心理狀態下出現一致性的拋售行為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譬如,1929年10月28日,席捲紐約、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等世界幾大金融中心的股市大暴跌;1987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股市的大暴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股市中的從眾效應反而更加經常地表現出來。由於股市投資人,不論實力大小,常常會在同一時刻注視電子屏幕上股票的即時行情和即時走勢圖.因此,當計算機機械地發生買人或賣出的信號時,就好象給廣大投資人下達一個相同指令。於是投資人採取步調一致的行動,也就可以想見了。這種由計算機所導演的趨同行為,在許多盲目相信所謂「技術分析」的投資人群中更是常見。據說,美國診盯年lo月的股市大跌,就是計算機所引導帶領大家採取同一行動所造成的,以致在10月22日華爾街當局不得不限制使用電腦程式控制進行交易,並從23日起接連在三個營業日每天提前兩小時收盤,以阻止股價繼續直跌。二、時狂現象社會心理學中所說的時狂現象是一種大眾激奮方式,一種令人亢奮不已的大眾投入狀態,也是一種幾近狂熱而無理性的狀態。早在1852年,有一位叫麥琪的作者出版了一本講述市場經濟中投機行為和其他脫離理智行為的書,名為《非同尋常的大眾幻覺和群眾性瘋狂》,記載了1636年荷蘭的「鬱金香瘋狂」,1720年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國的「南海泡沫」等歷史事件中的金融欺詐和群眾顛狂行為。以荷蘭「鬱金香狂潮」事件為例,作為一種花卉,鬱金香是頗為單調和短壽的,不過,鬱金香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其莖能以自然或人工方式「迸裂」而變種,所得「異種」的花葉形狀和色澤與眾不同,因此價值不菲。當年荷蘭人為之瘋狂的就是這種「異種」鬱金香。據考證,鬱金香狂潮源於1594年,荷蘭著名的植物學家沙爾?戴列克留北憑著好奇心從土耳其帶回幾個鬱金香鱗莖在萊頓大學的藥材種植園裡。之後,園裡盛開的鬱金香引起了轟動,引起了許許多多的愛慕者。但戴列克留北只願把此花用作研究,拒絕出售,最後他的鬱金香只能被悄悄地「拿走了」,並在荷蘭全國範圍內開始了商業性栽培,以致引發一場鬱金香狂潮。1634年初,隨著一些業餘炒家人市,鬱金香價格被炒上了天。在1637年一個鱗莖可賣到一萬荷蘭盾,而在那時這個價格可以在首都阿姆斯特丹的運河旁買一幢私人住宅。一時間,許多荷蘭人,不論窮人或富人都不從事生產,以高價買賣鬱金香為榮。鬱金香狂潮完全是因為人們對「異種」鬱金香的狂熱喜愛,盲目追逐所引發,自然也隨著人們對這種狂熱的降溫而陷人低潮。自1637年2月起,鬱金香價格開始大幅度下跌,人們競相拋售,為此而招致破產者數不勝數,上至王公巨賈,下至販夫走卒,投身於這場狂潮者莫不全軍覆沒。這場投機狂潮的慘烈情況不難想像,以致後來政府不得不出面千預、國會也為此頒布了禁止投機買賣鬱金香的法令,但收穫甚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17世紀荷蘭鬱金香狂潮,它被後來許多群眾投機心理的專家作為一個經典範例。由於證券市場所特有的投機性,也由於置身於其中的投資大眾為追逐暴利而常常喪失理性,因此,證券市場的歷史發展中可以找到許多典型事例。在投資學上有名的著作,如特列明的《股市心理學》就以鬱金香價格分析廣大投資人的心理.他認為正常人都知道以購買一間房屋的價格購一個球莖是荒唐之舉,但參與其事者則完全沒有這種感覺,相反,他們預期的是日後賣出球莖所得可購數間房屋。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所指出的,在股票市場上,真正起作用的並不是人們對股票公司投資前景的展望,而只是他們對股票在下一期出售時能賣出高價錢的短期考慮。這種情況下,股市投機者的行為受投機幻覺的支配。雖然投機幻覺遲早是會破滅的,但是不利用這一幻覺似乎又是愚蠢的。於是,股市上就演出一幕幕從勃然暴富到忽而破產的活劇。後來人們提出的股市投資中「博傻理論」也是從鬱金香狂潮等一系列時狂現象中所獲得的啟示。回顧中國股市,在短短几年的發展過程中,也曾數次發生極具戲劇性的「博傻」遊戲。如1993年的「寶延風波」,曾使上海股市中的延中股票,在短短几天之內價格從八九元狂升到四十元!在1995年著名的「5.18井噴」行情中由於受到5月17日晚中國證會關於關閉國債期市消息的影響,上海股市指數5月18日從前一日的580點跳高到760點開盤,當日以763點收盤,上升幅度30%,此後連續兩天,股市繼續狂升到928點,累計漲幅達60%!在三天的狂熱之中,大小投資人唯恐買不到股票,紛紛爭相入市搶籌碼,致使大盤連連出現頗為壯觀的搶盤現象,絕妙的是,在經歷三天的狂潮之後,5月22日,因為證監會發布將發行95年、96年度55億元新股的消息,5月23日一開盤滬深股市巨幅下跌,上海股市從前日897跳低100點以789點開盤,報收750點,此後兩天又連續下跌,至5月乃日,滬指收盤為696點,三天之內暴跌300點!這種多空之間的突然轉換,固然有新興股市政策方面影響頗大的因素,但廣大投資大眾的博傻心理也可以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1995年8月,滬深股市興起的狂炒所謂「外資控股板塊」,也是在一些主力機構的人為操縱之下,吸引廣大投資人追逐時狂、博傻的又一個例證。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股價原本只有二三元錢,被股民稱為「垃圾股」的股票,在所謂「外資參股」的傳聞之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瘋狂炒作,價格翻幾番。在這些股的炒作過程中,投資人根本不考慮這些公司的業績如何。完全是一種博傻遊戲!三、暗示流言的作用暗示是社會影響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指人或環境以含蓄、間接的方式向他人發出某種信息,以此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具體表現為使人不知不覺之中毫無抵抗力地接受某種意見、觀點,從而表現出相應的心理和行為。股票市場中出現的暗示現象,主要是一種社會暗示,它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通過人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實現的。股票市場是一個高風險市場,置身於其中的人們對信息十分敏感,信息在股市中的流動又十分快捷。在這裡,每時每刻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消息,紛紛揚揚,傳入投資者的耳中、從而對投資行為產生影響,這些往往是通過暗示作用實現的。有時候,投資者之間不經意說過的一句話,也有可能對他人產生強烈的暗示作用。有關群眾心理的易受暗示性,在十九世紀末一些早期社會心理學家的著作巾已經有所論及。法國學者黎朋認為,暗示是一種類似於催眠的現象,其結果導致了群眾中的個人喪失其個人身份(去個性化)。另一個法國學者塔爾德在《模仿律》(1989年)一書中則指出:「暗示——模仿過程的作用起始於某個具有獨一無二的觀念或行為的始作俑者,他將這一觀念或行為的複本傳遞給周圍的一個又一個人,以致無窮。」這種現象具體表現在股市上,就是各種題材、概念的炒作。在不同的時間裡,股市中會興起炒作某種概念的風氣。所謂「概念或題材」,往往是首先由一些機構主力發掘,加上一些股市分析家的大肆鼓吹渲染,經由各種媒介而流傳於股市。在滬深股市中,就有許多這樣那樣的概念。比如「浦東概念」、「收購概念」、「三峽溉念」、「外資購併概念」、「九七回歸概念」、「高科技概念」、「資產重組概念」等等,這些概念常常出現在各種股評文章里,也流行於投資者口頭傳播之間。這似乎向投資人做出一種暗示,只要投資於蘊含這些概念的股票,就能抓住市場的炒作熱點,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流言是社會影響的又一重要形式。作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流言在股票市場中表現得尤為淋漓盡致。它所傳布消息的真實性往往難以確定,這使流言在股市這樣一個即時波動的風險市場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其所引起的連鎖反應也極為迅速。一般就來,流言對股市波動和影響,主要是表現為兩種情況,即所謂「利多傳言」與「利空傳言」。由於股市中信息傳遞具有不對稱性的特點,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千差萬別。某些機構主力為了做行情,有時候也故意會製造一些流言,以達到操縱股市的目的。在股市層出不窮的投機風潮中,流言所扮演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同一時刻,傳入人們耳中的流言常常是真假莫辨,亦幻亦真,除了極少數了解真相的「內幕人,,之外,一般的中小投資人往往會無所適從。流言在傳播過程中其內容會發生變化、甚至歪曲。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流言的內容在傳播過程中,由於經過多次傳播之後變得簡明扼要,甚至會遺漏許多具體細節,失去一些信息;接受傳言的人由於對其中有的內容較易引起注意和興趣,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經他再次傳播時,就會強調其印象深刻的部分。而且,流言的接受者常常以自己的知識經驗、立場態度等主觀因素來理解流言的內容,凡是他認為合乎邏輯的部分就接受下來,同時憑自己的想像對它做進一步的加工。因此,流言在傳播中過程中往往會失真。這種情形在股市中表現的尤甚。本來只是一條小小的消息,一旦成為流言在股民中傳播開來,經過多人的「添油加醋」.就可能演變成為一條大消息,成為重大利多或利空。由於證券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對消息極度敏感的場所,常常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起股民的關注,進而造成股市價格變動。目前,我國滬深股市的投資人數已近四千萬,其中既有一些中小型機構投資者,更多是廣大中小散戶。在股市交易時間,遍佈於各大中小城市的證券交易網點裡,眾多投資人不僅翹首觀望股市即時行情,還須耳聽八方,及時捕捉來自各方面的消息,判斷傳聞的真假。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市場對消息、甚至對流言的吸收消化,前後並不一致,往往具有超前性,這與流言傳播過程中的S型特點是相符的。有關研究表明,流言傳播的速度開始時較為緩慢,隨後不斷加快,當達到高潮時,將近飽和狀態―人人皆知時,又變得緩慢起來。這時,它的作用已經不再象初期的那麼大,實際上,在股票市場,一條人人皆知的新聞就不再是新聞,當投資大眾反應出現鈍化,就可能會引起相反的效應。因此實際情況常常是,一旦利好傳言得到證實,離下跌也就不遠了,而一旦利空傳言被大眾所了解,也就孕育了上漲的機會。三、感染效應這是股票市場的又一種群體心理效應。根據情緒衝動而不是理性判斷所做出投資決策常常只會導致失敗。心理學上所說的感染效應是指個人情緒反應受到他人或群體的影響,個體對他人或群體的某種心理狀態的無意識、不自在的遵從。這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證券市場,這通常表現為投資大眾心理與操縱手法的相互傳染。感染效應在股市中的作用表現出以下幾個特徵:其一,這種群體效應的實現並不是一定要使受感染者接受某種信息或行為模式,而是通過傳播某種情緒狀態來實現的。行情看好時置身於其中的投資者們也會傳染為一片樂觀情緒,甚至一些原來並不怎麼看好的投資人,在看到大家都一致認為看漲之時,也會轉而改變自己的觀點,而投人到做多行列。同樣,當一些投資者由於某個利空傳聞做出賣出反應時,恐怕的情緒也會使更多的人相信這個消息的可靠性,結果,難於擺脫大眾的恐慌情緒和看法,也加人到拋售的行列。儘管投資立場的轉變通常也與個人的人格特徵有關,但市場中的情緒感染作用不容忽視。其二,股票市場中的情緒感染效應導源於投資大眾心理。歷史上,無數次投機狂潮的掀起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群體感染效應的影響,人們相互之間的情感影響經歷著多次的相互強化,這一現象稱之為「循環反應」或「鏈鎖反應」。這是一個由他人的情緒在自己身上引發同樣情緒的過程。

第十二章從眾與反從眾:何時持相反意見(上)

相反理論的基本思想是:由於人類的樂群性,以及對偏離大多數人的恐懼,當人們處於主流之中時,心理上會感到最安全。因此,極易形成一致的意見,他們會相互強化其信念,並拒絕接受其他觀點。這種行為常常導致市場頂部的過度樂觀情緒,以及市場臨近底部時的悲觀氣氛,該理論指出,在證期市場上,群眾意見高度一致時,市場即將轉向,應採取截然相反的方式行動。隨著一個觀念或理論的普及,常常一些基本的東西反而會受到歪曲,相反意見理論在投資人中的流行也同樣不能逃脫這個「怪圈」。既然在主要的市場轉折點上,投資大眾往往會犯錯誤,因此,人人都在試圖成為一個「相反者」,甚至於每天或每周的交易中都在尋找相反意見。於是,在投資界,追隨大眾幾乎被認為是一樁可怕的罪行。但是,正如相反意見理論的首創者指出的,實際上,投資大眾通常在大多數時間裡,特別是在市場波動的主要趨勢上是正確的,但在市場的轉折關頭投資大眾卻常常會發生錯誤。在市場中,當大部分人看好時,市勢會因為這些看好情緒變成實質購買力而上升。這個現象有可能維持很久,直至所有人看好.情緒趨於一致時,他們都會看錯。「當群眾認同某個觀念,他們往往會由於衝動而立刻改變自己的觀點,當人們不能順利地思考,在做出決策時就會十分相似。當每一個人都有相同的想法時,每一個人都可能會錯。」因此投資人不能機械地得出結論「我抱持熊市觀點,因為人人都牛勁十足。」相反意見理論並非暗示只要大部分人看好就要看淡,或大眾看淡時要看好。相反意見理論著眼於這些看好看淡的比例的「趨勢」,它是一個動態的理論。該理論從實際市場研究之中,發現真正賺錢的人只佔百分之五,其餘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輸家。要做市場的贏家,就需要與群眾的思想相反,而不可同流合污。相反意見理論的基本依據就是在市場行將轉勢,由牛市轉人熊市前一刻,每一個人都看好,都會覺得股票價格會再上升,大家都有這個共識時,就會盡量購買.以致消耗了多方的力量,直至想買入的人都已經買入了,而後續資金卻無以為繼,這樣,牛市就會在所有人的看好聲中結束。相反,在熊市轉入牛市時,市場一片清淡,人們急於拋售股票,直至該賣的都已賣掉,空方能量消耗殆盡,市場就會在人們悲觀絕望之際到達谷底。了解相反意見理論的思想是一回事,如何在實際操作中運用又是另一回事。為此,我們有必要了解群眾的一般心理和意見,並以此作為運用相反意見理論的依據。以下幾點通常可以作為投資人的參考:1.大眾媒體。大眾媒體通常是群眾意見的集中體現。大眾媒介(典型地表現在所謂「封面故事症候群」)的表現可以作為了解群眾意見的重要依據。2.專家意見。大多數的所謂專家,在市場面臨轉折時,通常也是盲目的投資大眾最希望得到專家指點之時,專家的意見卻最容易出現錯誤。3.投資基金持有比率4.融資餘額的趨勢與額度。5.市場人氣相反理論提示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實行與一般群眾心理相違的反向操作。在群眾的一片樂觀聲中,應該保持警惕;在群眾一片悲觀時要勇於承接。因為群眾大都是「追漲殺跌」的,通常,股價愈漲,風險愈大,然而群眾卻愈有信心,股價愈跌.風險愈小,但一般的投資者卻愈來愈擔心。正因為如此,對投資者而言,如何在投機狂潮高漲時,保持一份理性的判斷力,多一分冷靜,以及在群眾恐懼害怕,拋售成風之時,仍保持足夠的信心。事實上,市場的大主力也往往會採取與一般群眾心理相反的操作方式。他們常常是在各項技術指標紛紛走壞,股指連連下滑,群眾一片悲觀而拋售股票之時,大量買進;而在股價不斷上揚,技術指標紛紛顯示強勢,輿論大都對後市看好,群眾一片樂觀而搶進股票時,大量拋售。為什麼市場中群眾的意見通常是錯誤的?答案就在於,當每個人都在市場中確立自己的立場時,正是某個方向的頂端,沒有人會再去進一步地推動這種趨勢,接下來只有朝向一個相反的趨勢運動。由此,根據相反意見理論,投資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做努力:(l)深思熟慮,不要被他人所影響,要自己獨立判斷。(2)要向傳統智慧挑戰,群眾所想所做未必是對的,即使是投資專家說的,也要用懷疑的態度去看待處理。(3)凡事物發展,並非如其表面現象所示,市場尤其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我們要高瞻遠矚,看得遠,看得深,才會獲得勝利。(4)一定要控制個人情緒。如恐懼與貪婪。周圍的人的情緒會影響到你,你反而要因此加倍冷靜。在其他人因恐懼而離市而去時,有可能就是機會來臨之際。在一窩蜂的爭著在市場上買人期貨、股票時,你要考慮市勢是否很快就會見頂而轉人熊市。(5)當事實和我們的希望不符時,就要勇於承認錯誤。由於受群集本能所驅使,人們總是傾向於從眾。相反意見理論要求我們做的正是反對我們的自然本能。什麼時候應該持有相反意見?什麼時候應該採取反向的操作,投資人卻容易失去主見。在牛市中,過早的拋空,會使本來可能的獲利大為減少;在熊市末期,過早的投人,則會使投資人的成本提高,還要忍受心理上的擔憂。從根本上說,這涉及到如何克服恐懼與貪婪這兩個人類的本性問題。從操作上說,這是一個買入與賣出的時機選擇問題。但是,無論如何,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我們能夠相當準確地評估大眾群體所持的立場,這種認識仍然可能遭受挫折,因為在一個重要的市場轉折關頭,群眾常常會變得好走極端。在1928年——華爾街股市1929年大暴跌前夕,已經有許多人認識到情形並不美妙,他們地得出正確結論:價值已被高估,將來必會大打折扣,但下結論的時間顯得早了些。很不幸地許多投資人正是在這最後致命的頭部投人股海。這種情形也表明,經濟趨勢的轉變常常是緩慢的,然而,市場價格卻並不僅僅是理性價值的體現,更多的時候、甚至表現出非理性的狀態。

第十三章 從眾與反從眾:何時持相反意見(中)

理論總是灰色的,為了更好地理解相反意見理論在實際中的運用,讓我們先來考察投資歷史上著名的群眾性狂熱的實際例子。其中,荷蘭鬱金香狂潮,已在前面做過介紹,這裡著重談另外兩個例子。一、美國:佛羅里達地產泡沫佛羅里達地產泡沫始於1920年代初期,那時正是美國人開始步入一個長期繁榮之際。多年來,美國東北部的富人們習慣於在冬天到佛羅里達度假,因為那裡有著充滿陽光的海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中西部的農場主和北部的工廠主們也紛紛加人這個行列。到1920年代初期,去陽光地帶度假的潮流幾乎波及到每一個人。起初,佛羅里達被認為是一個「天堂」。那裡,生活方式極為徽散,遊人們終日沉浸在陽光之中,而此時,他們在北方的鄰居們也許正在冬天嘈雜的條件下繁忙勞作呢。佛羅里達的土地價格顯然要比全國的平均水平低,所以,對許多人來說,在那兒買些土地是容易做出的一項決定,它既可以作為一個永久性的安居之地,也可以用作潛在的第二家鄉。自然,隨著需求的增加,土地的價格上升。當然,土地的突然興旺還是有其堅實的基礎的,因為價格還能反映其良好的價值。特別是與別的地方相比較更是如此,大量未開發的土地能夠補充後來的地產股票。在1923-1926年間,佛羅里達的人口增長達到1290350人,增長率為25%,地產價格增長更為迅速。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這種情況,土地價格開始更加迅速的增長。1921年,在邁阿密海灘花800美元買下的一塊土地,幾年後(1924年)再轉手賣時達到150000美元。另一塊坐落在邁阿密附近的土地,1896年買時只花了區區25美元,但在1925年可以125000美元出售。正如在這種情形里通常發生的那樣,快速致富和資本迅速增殖的故事得到廣泛的傳播。畢竟,對土地的經濟觀點總的來說是有利的,而且,土地價格並不很高。於是,大批的開發商紛紛擁入從帕馬海灘到珊瑚山寬約100英里的地方,計劃一個接著一個出籠,管道和新的道路得到迅速的建設。一時間,佛羅里達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造成這種情形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於美國坐落在亞熱帶地區的土地資源有限。這種稀缺性既增加了土地的價值,也產生了極大的情緒性的誘惑力。這種情緒衝動最終導致土地價格達到異想不到的水平。稀缺性也是使投資狂潮覺得可信以及能夠抓住人們想像力的一個關鍵因素。衡量土地泡沫的一個確定性信號是房地產代理商人數達到一個極不真實的數字。在1929年,邁阿密擁有25000經紀人和2000餘名辦公人員,而那時,整個邁阿密的常住人口估計只有75000人,這意味著每三個居民當中就有一個經紀商。這個經紀商與居民的比率是土地價格不能持續攀升的信號之一,其它一些信號還有鐵路、輪船等基礎設施負擔過重。到1926年,泡沫開始破滅,價格開始下跌,然而,瘋狂卻還在繼續。曾報道,一個人在一周以內使他投資在海灘正面的一塊土地的錢增長了四倍。這是一種房地產投資中典型的投機行為,通常的做法是低進高出,人們買進房產但並不真的想開發、建設或居住,而且,房地產可以以低於10%的保證金進行買賣。這是運用購進期權的一種,可以讓購買者立即售出房地產,這種類型的投機活動不可能永久持續。在這種情形中,價格升到如此高度以致沒有更多的土地能被合理的吸收,而只是受市場的推動,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1980年銅價泡沫效應的末期。當銅價達到30美元時,連普通人都紛紛將其銅器熔化掉投入市場之中,顯然,價格已經完全失去了其真實性。然而,對任何人來說,面對這樣一個瘋狂的場面要保持客觀思考的確是相當困難的。特別是當一些最受人尊敬的金融專家們也未能意識到即將到來的危險時,情況就更糟糕了。一家基金的首席經理和評論家,公開宣布土地泡沫是堅實的。還有其他一些成功的投機家也抱著同樣樂觀的看法。隨著土地價格的上升,人們的信心也在上升。這種信心上升的效應典型地表現在貸款的保證金形式上。初期,經紀人趨向於相當謹慎.但是,隨著價格增長,他們的信心似乎也同步增長。以致到後來,許多經紀人會在根據所持股票貸款歸還可能性較小的情況下也紛紛放貸。當然,這個過程也會以其它方式出現。因為隨著價格走高,借貸款拖欠的可能性也越大,經紀人也會對競爭壓力失去控制。如果他們不願意提供金錢,那麼,他的競爭對手幾乎肯定會十分願意提供。所以,經紀人普遍受到圍繞其周圍的瘋狂氣氛的影響,准許越來越多的隨機風險貸款。這也是他們介人土地泡沫的一個入日。像佛羅里達上地泡沫這樣的瘋狂最終引起價格上揚,導致越來越多的邊際供給.遲早會使承受著更多更重的槓桿利率的投資者變得不穩定,因此,市場的供應量得以不斷擴大。我們必須記得,人們只是對價格朝向一個方向運動有所準備。一旦價格開始下跌,隨著價格落在一些抵押品的價值之下,對銀行家們來說10%的安全保證金一夜之間就可能化為烏有。在泡沫期間,人人都意識到牛氣十足,這種觀念已被普遍接受,這意味著,一旦趨勢反轉,簡直就沒有新的買家敢於承接。因而,只好任由價格下跌。瘋狂的特點之一,特別是在最後階段,通常總是充滿欺詐。在佛羅里達事例中,這種欺詐形式就是各種虛假的廣告,還有其它一些形式。隨著泡沫的破滅,這些不實的欺詐被不斷揭穿,更演變成為價格螺旋下跌的推動力。其它如,1960年代後期出現的新泡沫遊戲ponzi計劃是與一個互助基金公司有關的;1980年代後期出現的LBO瘋狂則是與不名譽的內幕交易活動有關的。二、英國:南海泡沫任何一種金融狂熱所要求的條件之一就是能夠提出一些極富蠱惑性的觀念、概念和題材,這些東西讓人感到似乎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並具有快速而容易獲利的可能性。我們已在佛羅里達土地泡沫中看到了這一點。其中,美國亞熱帶地區土地資源的有限性這個觀念從根本上抓住了每個人的想像。一個與此類似的狂潮也曾在18世紀早期席捲英國,這就是投機歷史上著名的「南海泡沫」。18世紀初期,人們一般都相信與南美及南太平洋地區進行貿易是最富成長性的一個領域。1711年,南海公司成立,該公司被准許享有英國與南美和南太平洋上的西班牙殖民地進行貿易的特權。這家公司股票的購買者不僅可以參與到具有無限成長性的市場之中,而且被認為在市場中具有壟斷性。因此,毫不奇怪,許多人都願意成為這家公司的贊助者。作為對這些貿易權的回報,南海公司承諾支付一部分英國的國債。實際上,它只是買下了進行貿易的權利,但實際的許可權沒有參與者設想的那麼有吸引力。西班牙控制了範圍廣大而富有的領土.而且幾乎不允許和外國人進行貿易。結果南海公司只被允許做每年一船的奴隸販賣交易,即使如此,利潤還需與西班牙人分成。在兩次成功地嘗試了這種創造性的金融方法之後,參與者試圖提議用國債餘額交換更多的公司股票,為了這種操作能夠成功,必須推動股價不斷創出新高。既然利潤增長有限,因此,只有一種方法可能獲得成功,那就是通過介紹一些新的特許權。於是,謠言工廠現在開始發揮作用了,諸如,西班牙願意給南海公司一些秘魯的主要基地,人們想像著金銀財寶從此會源源不斷地從南美流人南海公司的金庫。到1720年,南海公司的股價已達到1000先令,在六個月內增長八倍。價格的快速挺升總是會引起金融界的注意力,但是這次多少有些不同。人們都在談論南海泡沫,以致達到如此狂熱的地步,好像不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就不合時宜了。於是,全社會以及金融界都被迫去追隨南海計劃。在佛羅里達土地泡沫中,任何一個能夠跳出大眾的影響而獨立觀察的人都能從一個簡單的統計數字,即經紀人與當地居民的比率中看到事情已經達到一個極不真實的地步了。在南海泡沫中,同樣的事情也發生了。在瘋狂的巔峰時期,公司股票的價值等於不僅是英國而是整個歐洲可用現金的五倍!從客觀立場來看,這顯然是極不真實的。然而,對於被那樣一種情緒泛濫所困擾的投資人來說.要讓他們變得冷靜客觀卻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他們繼續被越來越高的價格導向錯誤能夠正確認識到這種泡沫的一些有識之士,在開始的階段,常常也能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後來價格以瘋狂的方式達到其頂點時,好像是對他們做了嘲笑,反而沉默了。對此,群眾心理的早期研究者,象法國的黎朋等曾經注意到這樣一種關係:即在瘋狂所能發展的程度與有能力反觀瘋狂及其一些事實的距離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對一些顯而易見的事情,人們憑藉個人經驗就不難加以區分.但對一些不那麼容易根據個人經驗分辨的事情,我們也難保不會上當受騙。比如,像南海公司的成長性之類.就是令人難以驗證的。因此,當我們看到許多投資人都在紛紛購入某種股票,市場又正流傳著種種利好消息,股價持續上揚,處在這種情形之中,我們的確很難抵檔住購進的誘惑。然而,當問題演變成為:不是價格是否會上升,而是什麼時候,上升多少的時候,也正是最需要客觀反省和思考的時候。隨著南海公司股價的上揚,人們對其未來的美好信念也開始增長。因此,增發新股票,以誘使投資人進一步上鉤那是很自然的。貪婪,是從來沒有什麼限度的,由於迅速而容易獲利變得更加令人沉迷。為此,南海公司制定了一些計劃,如搞了一個排水工程,從西班牙進口一批公驢,做些人頭貿易等等。當其它一些基金和其它地方的一些股票發行時,公眾因為已經看到南海公司火箭般.上升的股價,所以擔心不要錯過下一個投資泡沫。這也正是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許多市場上看到過的供求遊戲規則。南海公司股價的上升,也提高了一般公司的股價。這使其它公司推向市場時處於一個有利的地位。當倫敦一個印刷者決定籌建一家公司以便為投資者提供一個「獲大利」的機會,這個時候,投資或投機狂潮看來達到了頂峰。儘管沒有一個人實際上知道這家公司做些什麼,但這家公司的股票,竟然在六個小時之內升到2000先令。那時,這是一筆很大的數目。這個印刷業者隨後很快離開歐洲,再也沒有人聽說過他。欺詐的增多是一個金融瘋狂後期階段的典型特徵,公眾似乎越來越容易被欺騙。這種欺詐並不限於小範圍的操作者,而且,現在擴展到南海公司內部的一些董事身上,他們賄賂一些公眾人物,以獲取所需的特許權。但現在這種方式顯然會激怒那些新成立的公司,它們也要多吸收金錢,否則,它們就不再支持南海公司的股價。而且,他們也會採取步驟公開一些欺詐行為。一個月之內,勢態很快走向反面,人們開始懷疑西班牙人是否願意提供特許權。正面的謠言被反面的所取代,股價開始直線下跌。在9月末期,達到每股20先令,成千上萬的投資者破產。而且,政府調查發現存在範圍廣泛的欺詐行為。許多銀行是根據南海公司提供的股票作為抵押而放出貸款的,當股票下跌時,就沒有多少抵押價值了,因此,許多銀行被迫關閉,甚至象英格蘭銀行自身都幾乎難逃金融危機。從投資歷史來看,每一次群眾性投機狂潮的出現固然都有其特定的根源,但從最基本的形式上看,我們仍然可以總結出一些共同的方面。大致說來,一個投機狂潮從興起到破滅要經過兩個階段:泡沫膨脹期與泡沫破滅期。三、泡沫膨脹期:在這個時期,有如下一些特點:(1)一個令人可以相信的概念或題材被提出,這為人們提供了快速致富的心理預期。(2)資金寬裕而缺乏投資機會,因而,眾多的有錢人會受到價格上揚的激發,並立刻吸引人們的注意。這也正是能產生廣泛的情緒性感染的一個條件。(3)所提出的觀念並不能由事實即刻駁倒,而且顯得很複雜,對弓:一般的投資大眾來說,往往需要詢間別人的意見以證實其有效性。(4)一旦瘋狂開始,這種觀念有極大的力量,當群眾尋求模仿其領導人時,這種力量就會推動這個觀念從少數人向多數人擴散。(5)價格波動從一個較為正常的水平達到一個全新的地步。(6)新的價格水平受到一些被公眾視為權威的專家或領頭人物的首肯,因為泡沫提供了正式的通行證。(7)由於害怕錯失機會,因此,引發泡沫效應的那個最基本的觀念、概念題材或公司被複制和繁殖,在股市中.則會出現所謂板塊運動。這對那些沒有在開始時介人的投資者來說更為突出。(8)銀行和其它一些金融機構的借貸活動、由於許多不加選擇的貸款而趨於惡化。一個易崩潰的金字塔型的貸款體系,對於最終引發泡沫的破滅是一種必備的催化劑。(9)有一個崇拜人物出現,這是泡沫的象徵,在1920年代,如著名的華爾街股票操作者Jesselivemore,在1960年末期,Bemiecomfield象徵著所謂互助基金「重炮手」。(10)由於黑幕交易和欺詐活動的猖撅,甚至營造出一個迅速而容易獲利的氣氛。例如,1980年代的LBO瘋狂是與內幕醜聞有關的,在佛羅里達土地泡沫和南海泡沫中,我們也已經看到了欺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11)在泡沫的巔峰時期,大多數抱持客觀立場的人,都能很容易地看出一些統計數據,可以作為瘋狂不能維持的證明。在1920年代的佛羅里達泡沫中,這個數據就是經紀人與當地居民的比率;在南海泡沫中是其股票市值相當於當時全歐洲可用現金的總額;在股票市場,這個數據通常可用市盈率指標來衡量,如東京股市在達到1990年頂點前夕,其市盈率達到了歷史性的高度。四、泡沫破滅期:這個時期所表現出來的特點是:(l)價格上升刺激著大量新公司的股票發行。隨著這些新公司的不斷推出,對股市構成衝擊。而實際上,在這個階段,似乎降低資本標準是可能的,因為易受蒙蔽的公眾也急切地需要新的投資工具以便讓他們快速致富。一個略有不同的例子是,1980年世界銅市泡沫的高峰期。在這個例子中,銅的供應量增加是由於一般的老百姓都發現銅價過於離譜而有極大的誘惑力,使人們紛紛變賣家裡的銅器,甚至熔化成銅錠再賣個更高的價錢。(2)價格不是在下跌,而是崩潰。一些概念股的真相暴露―因為它們僅僅是「概念」而已。(3)貸款在一夜之間就可能變得血本無歸,銀行家們不僅僅是不再願意為新的冒險貸款,而是試圖保護自己放出去的貸款的安全性。結果就是每個人都在同一時刻爭先恐後想出局而使價格螺旋下跌。(4)不可避免地,一些欺詐與內幕交易活動被揭露出來,這些東西常常正是構成信貸金字塔的一塊塊基石,它們的鬆動是價格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引發一般信心水平反作用的因素。(5)在這個階段,政府或其它准政府機構偶爾會介人市場,試圖堅定投資人的信心。但是,這種活動通常只是為冷靜的投資人提供一個在更瘋狂的價格下跌來臨之前卸掉包袱的機會。在1929年11月,當財團領袖摩根試圖挽救市場時,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點。在最近,由泰國率先引發的一場波及東南亞地區的貨幣和股市危機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種情況。從上述討論中,我們不難看到群眾心理在投機狂潮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在實踐運用相反意見理論時,我們有必要注意有關群眾心理的一般規則,然後把我們自己的思想建立在一個堅定的立場上,以反抗群眾的意見。在其經典著作《相反思維的藝術》一書中,耐爾曾把群眾心理的一般規則總結為以下幾條,了解這些,對投資人是不無裨益的。其一、在群眾活動中,人們易受本能支配,而在個別活動時不會如此。其二、人們常常會在不知不覺中服從群眾的衝動。其三、由於感染和模仿作用,個體往往易受別人的暗示、需求、習慣和情緒的影響。其四、當聚集成一個團體時,人們極少運用理性,而是盲目地、情緒化地受團體的暗示並服從之。譬如,必要對報刊雜誌的「封面故事症候群」等標題新聞表示懷疑,必須努力辨別隱藏在其背後的原因。如果某一天,我們看到一條新聞「某公司董事長被免職,股票價格下挫」。其實,這是值得仔細分析的,市場把董事長被免職看作是公司經營不良的表示,也許股價會下跌;但從另一方面,這個事件也許正向人們發出一個信號,公司需要大力整頓,最終會有更大發展。因此,我們不能因為消息看起來是壞的及價格下跌就採取消極立場,也許這個觀點將得到證實,但是,人們至少應該在採取行動之前考慮一下反面情形。事實上,突發性的消息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往往是暫時的,消息過後,價格仍會沿著自身的方向運動。當然,在一個看起來還很穩定的市場情形中採取相反的觀點是十分困難的,因為這時新的相反趨勢的證據還沒有為我們所認識,如價格趨勢的變化形式、一些可能影響價格的事實等。牢記這一點是有用的,在最壞的預期之中,投資大眾己經紛紛拋出手中的股票,所以,在市場轉折信號明顯出現之前,賣出已不會持續太久。市場就象一個優秀的反向操作者,預期什麼就會發生什麼。更經常發生的情形可能是,儘管預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僅憑這種預期而立刻採取行動卻是非常困難的。人們總是要在事情明確無誤地發生以後,才會放心地採取相應的行動,看到股市在幾天時間裡連續上漲才會相信價格已經開始反轉。有時候,甚至是在我們明知應該搶先一步以更有利的價格買進的情況下,仍然要等到最後一刻才會行動。這種「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心理,在瞬息萬變的股票市場,卻常常會教人失去投資機會。採取相反立場的另一個困難之處在於,雖然投資人形成了一個相反意見,但這個觀點在得到主宰之前常常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因為投資人會擔心自己的意見沒有基礎,需要尋找更多的證據,以強化自己的信念,因為人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心理學家詹姆斯在一篇題為「習慣」的文章中指出「一個廣泛承認的事實是,任何連續的心理活動經常加以重複就有一種成為永久性活動的趨勢,因此,我們發現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有意的目的或對結果的預期,就會自動而迅速地思考、感覺和做那些我們習慣去思考、感覺和做的事情。」耐爾指出,「習慣把我們的心理推向常規之中,因此,需要花費相當的精力和時間擺脫常規。」所以,如果希望與眾不同的思想,就需要發展一種機制以防止掉入不良的習慣之中。

第十四章 從眾與反從眾:何時持相反意見(下)我們有必要了解相反意見理論在市場中的實際運用。我們將進一步討論,運用相反意見理論的一些原則。通常,當群眾的意見被證明錯誤時.並沒有絕對安全的方法可以確定群眾何時將會出錯。市場價格的確定涉及到人們的各種態度,他們在市場中進進出出,這些人的希望、恐懼、期望,以及他們對期望所持的態度都是影響價格的因素,並且,由此構成市場中人們心理態度的趨勢。群眾心理的運動超出通常的限度,會有越來越多的參與者被其所吸引,一種觀點會變得日益牢固。幸運的是,這些極端情形,在通常的價值水平和理性之下終會被推翻,並不會經常發生。美國1920年代的牛市和日本1980年代的股票泡沫是兩個經常被人們提起的市場狂熱現象。在這兩個事例中,很早就有人對可能到來的下跌提出過警告。然而,早期那些理性的勸告被人們所拋棄,市場在不可避免的崩潰來臨之前仍以自身方式運行了一段時間。由此我們也看到相反意見者可能面對的一個問題——即常常會過早就從某個立場退出。在市場的底部,由於價格較穩定,而且很快就反轉,這個問題顯得不那麼關鍵。在空頭觀點十分牢固時,人們傾向於不管什麼價格都會拋售股票,而且,價格的大幅下跌也妨礙了人們的自我思索能力,越來越低的價格驅使那些利用「透支」進行交易的投資人迅速清倉離場,否則,他們的損失會加大。在人的本性中,恐懼是比貪婪更強烈的一種動機。相反理論並沒有明確告訴人們什麼時候應該進行反向操作,因此應把相反理論和其它分析方法結合起來。其中,投資人的一致性程度可作為判斷短期或長期轉勢的一個標準。譬如,通常人們運用市盈率高低來衡量股票的投資價值,但在牛市裡,大多數股票的市盈率都會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而在熊市裡,則大多數股票的市盈率也會降至較低水準。在任何一種市場情形里,總有樂觀的多頭和悲觀的空頭,這些人對某一個方向總有一種永久性的偏見。不管經濟方面的情形是好是壞,他們似乎抱定一個立場不動搖。相反理論要求投資人具有反向思維能力,但這種能力只有通過長期有意識的訓練才可能為投資人所掌握。以下幾個方面就是對反向思維的要求:一、變通性在考慮和權衡別人的話時,不是盲目的接受,而是想一想是否有可替代之處,問一問改變看法可能會發生什麼,甚至對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也可以加以考慮。通過這種富於變通性的思維方式的訓練,能夠認識到哪一種情形更可能發生。生活中疏于思考的人總是居多數,因此,一個善於從多方面考慮問題的投資人,自然更容易發現被人們所忽略的一些基本線索,為自己形成相反意見找到更堅實的證據。二、對未來不要妄加猜測對於市場轉折關頭的預測過程,涉及到一個問題是,什麼時候佔優勢的價格趨勢將開始反轉。大多數投資人隨著價格的上揚會變得越來越有信心,這不僅因為投資人的賬面利潤大大增加,堅定了他們的立場,而且也是因為價格的上升無疑是對投資人判斷正確性的一個明顯證據。另外,既然在上升過程中市場對利好消息往往打了折扣,牛市趨勢持續的時間越長,新聞輿論也就越樂觀,這使預期的轉折變得更難。因為我們都是從現有條件來推測未來的,許多市場分析人士,或局限於某個模型,或是根據過去經驗,或是運用一套特定的分析框架,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人們總是從佔據優勢的條件中得出對市場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某一個時刻所發生的事情的無意識的影響。大眾媒體很少做出努力報道能夠引起未來變化的事情,而總是跟在市場走勢的後面。經常看到的是,在一個出乎意料的價格大幅下跌之後,媒體才會去尋找原因,當然,造成下跌的原因總是能夠順利找到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報道,「昨日股市下跌,投資者擔心利率上調。」三、未來是由事件本身決定,而不是個人所能控制從根本上說,未來趨勢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股票價格隨時在發生變化,人們的心理也在即時產生波動。人的心理因素是最難把握也是最難控制的。其實,股市的趨勢是由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面對如此眾多的因素,人們根本沒有辦法做出精確的分析和判斷,唯有由市場本身才能決定其未來的走向,個人因素根本無法左右它。群眾心理分析大師,法國學者黎朋曾經說過,「大量的歷史事件經常被誤解……因為我們總是試圖從邏輯角度加以解釋,而實際上,在事件開始的時候這些東西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人們習慣於把理性看作是人的表徵,然而,確定的理性卻極少在社會趨勢中發揮作用。同樣,在塑造一個人的命運的過程中,人的有意識的思想也只起著極少的作用。在人類行為的那一刻差不多永遠不變的是對本能的服從,這就象動物。只有在行動停止之後,人的意識才會有所反映。既然事件控制著個人和群體的行為態度,因此,要從事件本身尋找導致其朝向反面運作的證據,以及對投資大眾觀點、感受、活動的分析。四、一致性意見如何形成一致性意見往往在價格的快速上揚或下跌之後,由一些有心人製造散布、慢慢擴散開來。因該利用這種情形關注投資大眾的意見,及時把握公眾的想像力。五、歷史會重複,但相反意見者卻要認真對待對以往的市場經驗的研究表明,歷史會不斷重複,但極少是完全一致的。必須顧及事實是否已經發生變化,而不是一味地依據過去的經驗採取行動。同時,面對驚人相似的歷史,會讓有些人產生「這一次不一樣」的想法。這種情況常常在一些緊要轉折關頭出現,以致錯失時機。六、濫用相反意見理論同樣會走向反面「既然人人都看空,所以我看多」像這樣簡單教條地和大多數人的意見相反,是機械理解和運用,不是以事實為依據的做法。形成一個相反意見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真正的相反意見理論不可能成為廣泛的實踐,因為這涉及到創造性的思維。更多的人,當他們面臨選擇時,他們總是寧願追隨和模仿別人,而不是進行反思。因為這要比自己費力地思索來得容易。因此,相反理論將永遠不會成為一種廣泛大眾化的理論,大眾化只會破壞其作用。

第十五章 突發消息獲利良機消息與市場不匹配的情形,說明市場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其原因是市場的參與者總是對消息做出提前的預期和反應。在任何一個市場中,要徹底避免內幕交易都是十分困難的,同時有一些先知先覺的投資人,他們就象一隻訓練有素的獵犬,價格的波動逃不脫他們靈敏的嗅覺,任何一條與市場有關的消息,都會在價格中體現出來。如果消息是好的,賣出好像總有點傻,然而,這種做法常常是正確的選擇。1、一個人人皆知的消息是需要打折扣的一、我們如何通過分析市場對消息的反應而獲利從正式消息的公布中獲利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消息差不多都已對價格發生了影響。但是,有一些新聞事件,如自然災害、領導人遭暗殺或去逝以及其它一些偶然發生的事件,這是人們無法預測的,因而,市場不會打折扣。如果一個好消息不能引起股價上揚,應該作為「熊性」信號;另一方面,利空消息並沒有導致下跌,或者雖然下跌但很快又恢復過來,這是市道強勁的信號。1991年l月16日爆發波斯灣戰爭,通常,戰爭並不總是可預測的,伊拉克被要求在l月15日之前撤出科威特,然而,伊拉克人沒有這樣做,所以人們可以預測到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當戰爭真的爆發時,股票市場出現了與大多數人所預期不同的反應方式。為什麼會如此呢?原因就在於,投資人對於戰爭這一事件的分析和理解。戰爭的可能性是提前就可預期的,以華爾街股票市場來說,市場實際的底部出現在1990年10月。隨著對伊拉克撤軍期限的臨近,在1991年的最初幾周,許多投資人還是決定賣掉股票,因而使股市繼續下跌。不僅僅從不確定性的一般意義上講,而且,通常的職業性智慧那時也預期在戰爭爆發時會進一步下跌100至150個指數點。結果,市場為投資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買進機會。問題在於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觀點,這樣相反意見理論發揮了作用,在戰爭爆發時,市場卻以相當不同的方式做出了反應。不過,在這個例子時,市場沒有象預期的那樣做出反應的一個原因是戰爭發生在夜裡,那時紐約正閉市。其實,在日本市場上,最初的反應正像人們所預期的一樣,即開始大量的拋售,隨後企穩反彈。等到紐約股票交易所開市之時,全球股市的拋售之風已隨著歐洲市場開始出現的爆發性行情而出現瘋狂的搶購,因此,對於美國的投資人來講,除了加入搶購之外,已經沒有其它選擇了值得注意的是,在l月15日以前,市場一直被悲觀氣氛所籠罩,結果,交易者有大量的空頭頭寸,被迫在l月16日開市之後加以回補。當人們形成一致的看法,認為恐怕沒有機會以更合理的價格補回來了,於是,投資人的立場驟然發生了變化。人們更有理由相信,美國會在戰爭中獲勝,這強烈地支持著價格上揚,而且遠超出技術走勢。波斯灣戰爭對股市的影響也應驗了華爾街的一句古老的格言:市場很少會對同一件事情打兩次折扣。實際上,市場在1990年8月—10月之間有足夠的時間抵消戰爭的消極影響。當戰爭最後爆發時,市場參與者的注意力已轉向其它事情上了。如果想一想大多數人對於可預測的事情是如何做出反應和考慮的,那麼,對此就不會感到驚奇。心理學指出,當人們面對一件可預期的事情,比如考試之類,隨著時間的推移,擔心和焦慮會日甚一日,在考試即將到來的那一刻達到高峰。可是,當考試真的開始時,心理反倒坦然了。股票市場上一再發生的事件,也遵循著同樣的模式。比如,市場對於任何一種所謂利空消息或事件,總是通過價格的提前下跌做出反應,投資者紛紛採取賣出的防範措施,以致當事件真的發生時,人們就會擔心失去機會.於是又紛紛買回。一般說來,市場對一個新聞事件做出反應的方式,與市場處在上升還是下跌之中有關係。如果事件發生之時,市場已經經歷了一個上升或下降趨勢,那麼,這通常是市場即將逆轉的一個警告性信號。如果市場已經接近相反方向,那麼這種事件的出現,正說明趨勢可能反轉。一個新聞事件,只是一個指標,但無疑也是一個在某個特別的時間進入市場的一個告誡。通常,這也正是投資人採取反主流趨勢的一個好時機。特別是當一些新聞報道中出現「幾年來最低或最高」之類詞語的時候,投資人就更要多一份警覺。在股票市場,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公司在公布不良業績的報告之後,只是在最初引起一陣拋售,而最終價格反而上揚,並常常伴以大成交量。原因就在於,投資人對這個壞消息早已有所預期,該拋的早就拋售了。當然,由於這種預期這些公司的價格會受到壓制,而投資人也一直等著這個消息的公布。一旦消息出來,大有一種利空出盡的感覺,投資人反而放心購買,於是趨勢發生了反轉。伴隨著一個重要消息的宣布,股票的價格將發生變化,這是經常發生的。在其它一些金融市場也同樣如此。當一個市場突然以反向方式運動,一個不知情的觀察者可以預期市場一定已經受到一個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影響,一個新的價格趨勢也許已經開始,至於這個趨勢將會持續多少時間那是另一回事。另一方面,市場可能對一個利空消息有所預期,但實際上,出現一個更糟糕的消息。在這種情況下,可能發生兩種情形:或者價格將繼續下跌,這通過技術指標也許可以有所提示,因為這時價格的反作用是以完全符合邏輯的方式進行的;或者消息很快被消化,甚至於出現「消息後的新價格」,這可以說明一個十分強勁的技術特徵,我們完全可以預期更高的價格將會出現。這就是我們在肯尼迪總統遭暗殺等事件中看到的情況,這裡,市場的參與者往往置短期的利空於不顧,而代之以對長期牛市的展望。與此類似,當市場對許多想像中的利好消息做出反向反應時,我們就可么把這看作是技術上處於弱勢的信號。因為這往往意味著,投資人已經提前預期了下一個衰退期的來臨,而不管現在的消息多好都不願意持有股票。二、投資人的獨特選擇——醜聞投資當消息不好或非常糟糕的時候,常常正是進行證券投資的最為有利的時機。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實際執行起來卻非常困難。19世紀歐洲著名的銀行家羅特希爾德有一句流傳至今的投資忠告:「收買大炮的轟鳴聲」。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股市。那麼,為什麼在利空消息出現,價格紛紛下跌,市場中廉價股票遍地都是,而投資人反而不敢購買了呢?根本的原因,仍然在於人性的基本弱點——恐俱。在一個下跌的市場,人們看到的是股票的價值在迅速貶值,他們擔心,如果此時去購買股票,將同樣面臨被貶值的命運。於是,人們選擇了迴避的投資策略。結果自然是錯過投資的好時機。有鑒於此,我們在此提出一個獨特的投資策略即―醜聞投資。所謂醜聞投資,就是在一些股票公司傳出不好的消息,價格連連下跌之時,投資人要對這些公司特別注意,敢於在低位承接。這個投資策略還緣於這樣一個假設,即消息對股票價格所造成的影響是短暫的,一旦消息公布或傳聞獲得澄清,價格依然會沿著其原先的軌跡運行。因此.醜聞投資策略尤其對一些正沿著所謂上升趨勢的股票最為有效,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突發的利空消息會使其價格急促下跌,但要不了多久,價格就會很快反彈回來,對於投資人來說,利用這一點就可能獲利。

第十六章 成功投資者的心理歸因味在證券市場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也沒有什麼快速致富之道。那麼,導致一些投資者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者說,成功的投資者有什麼秘訣?我們將討論成功者所具有的心理素質,其中每一個成功的故事都是獨特的,這些故事常被人們作為神話與傳說。通常,我們大多數人總是將金錢作為滿足內在需要的一種媒介物,但實際上,金錢並不能提供這種安慰。金錢也許可以作為一種短期的解毒藥,卻不能永遠緩解不安全感、孤獨感以及其它形式的心理依賴。如果人們不了解究竟要從金錢中獲得些什麼.那麼,試圖達成某個金錢方面的目標就顯得不大可能。如果人們要效模擬正偉大的投資者的行為,那麼,他們就必須改變自己的習慣和態度,否則,就會永遠停留在人門處。我們中國人有句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在一些成功的投資人身上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特徵。市場中的奇才怪傑往往是這樣一些人:他們對別人知之甚多,但更有自知之明;他們有能力了解他人,但更善於控制自己。他們並非完人,也會像其他人一樣犯錯誤,區別在於,他們的錯誤只要付出很少的代價,因為他們明白低風險的觀念,一旦發現結果不如所料,就會很快加以改正。在《金錢主人》一書中,作者約翰?特里恩反覆強調的一個觀點是,在市場中獲得成功沒有什麼秘密,然而,有兩個投資態度對於成功的投資者來說卻十分顯著。他指出,成功的投資者「在關鍵的時刻會相當仔細的進行研究,甚至可以想像是在顯微管下加以研究,通常他們把投資工作看作是一項需要謹慎對待的未來學的實踐活動。他們常常比群眾更少迷惑」。特里恩一也反駁了認為他們的成功可以歸之於運氣的說法。他指出,在某個正確的時機採取行動可以使一些投機者獲得成功,這當然是真的。但是,在長時間裡保持這種情形則只有通過努力工作、大量研究和一致的表現才能獲得成功。勤奮努力的工作與有效的工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不是簡單的說「勤奮」與「瀟洒」兩個詞之間存在著差異。在《頂尖好手》一書中,查爾斯?加菲爾得通過採訪300餘名在商業、體育、文藝和教育領域獲得成功的人士,他發現,在典型的「工作狂」只知沉迷於活動與一個「頂尖好手」―對結果做出承諾,這兩者之間有著極大的差異。他列出了六個基本因素以解釋普通個體與頂尖好手們的差別。這六個因素是:對一項職責的承諾、以現實的態度達成目標、自我控制管理、建立群體的作用、修正錯誤、善於應變。最後,加菲爾得把其結論概括為,推動個體實現其才能的是一種強烈的對價值所承擔的責任。他說「這些價值——具有古老的和現實的屬性——構成一個人或組織的特徵,成為追求卓越的整個內部衝動的支撐點,將所承擔的使命納人其軌道。」心理學家范?夏普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高成就者的心理,對於在證券市場中的一些成功的交易者的心理也有廣泛的發現。他首先對這些高成就者進行心理測試,以確定在他們的成功與特殊的人格特徵之間是否存在相關。夏普的研究工作包括三個方面:心理學、管理方式和決策過程。結果發現,成功的交易者在其心理構成中顯示出;完整的個人生活、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一種賺錢動機、內部衝突很少、勇於為結果承擔責任。在管理方式中,風險控制和耐心是兩個關鍵的因素。而在正確的決策過程中,成功者對技術因素及市場有一個很好的理解,有能力做出無偏見的選擇,有能力獨立思考。夏普的研究也發現失敗的交易員普遍具有的一些恃點。比如,這些交易者常常表現得非常緊張,有一種妨礙他們做出正確決策能力的特質,他們也往往有悲觀主義的傾向,常常體驗著人格衝突,一旦事情趨壞時,總是責怪別人。另外.這些交易員也趨於隨大流,一遇到挫折就會變得灰心喪氣。極少建立一套必須遵循的規則。心理學家們強調說,一個失敗的交易者勿需具備所有這些特點,只要有一個或兩個就夠了。從上述一些研究總結出成功的投資者往往具有如下的信念:金錢本身並不重要。交易或投資只是一種遊戲.一種愛好,熱愛勝過一切。「遊戲」市場中,虧錢是可以接受的。心理預演有助於預期所有可能的結果。高水平的自信心使他們相信在「遊戲」開始之前,他們已經獲勝」。通過對一些成功的投資人的心理歸因分析發現,在他們身上往往存在一些以下共同的特點:第一,每一個成功的投資人都對市場及其運作非常感興趣。而且,這份熱愛並非僅僅因為市場提供了發財致富的機會,而是因為對工作的執迷以及由此而來的挑戰。成功的投資者或投機者的操作方式與一般商人的做法非常相似,他們也要準確地預期某種商品的未來需求,買進並耐心等待能讓他獲利的時機。正如,著名投資人利弗摩爾所說:「關於成功,並沒有什麼神秘之處,除非他能了解每種商品的條件和基本的經濟知識,否則,沒有人能夠成功十分明顯的一點是,如果投資人純粹為贏利而進行交易,那麼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反而大為降低。事實上,任何一個過分強調賺錢的人,極可能被這種慾望所毀滅。這種強烈的情緒必將蓋過一切維持客觀性的企圖。第二,差不多所有成功的投資人都是一個孤獨者。這是市場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為成功的投資人總是要求採取與大多數人相反的立場。同時是一個富於創造性、具有想像力的獨立思考者,不能追隨大眾。經常需要推測:為什麼群眾可能會犯錯誤,什麼是可能出現的結果。成功的投資人是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因此,他們有能力和技巧以證明他們的相反意見,有信心持有自己的立場,並逆大眾意見潮流而行。第三,所有成功的投資人或交易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資理念。不論採用哪一種方法,只要運行良好,感覺使用方便就可以。第四,自律和耐心,這是成功者所具有的兩個突出的心理品質。對於一般的投資大眾來說,自律和耐心也是重要的,但在實際中卻難以做到。自律,意味著在不斷變化的市場面前,仍能堅持自己的投資原則。在短期內做到這一點是容易的,難的是在充滿變數的市場中,能夠始終進行自我控制.不為一時的誘惑所動搖。自律也意味著減少情緒衝動,不會盲目地在市場中追漲殺跌。成功的投資人也是一個極有耐心的人,這就象一個捕獵者,他會很耐心等待獵物出現,一旦時機成熟,便會立即加以捕獲。成功的市場投資者不會為交易而交易,為投資而投資,也不會僅僅為錢而進行投資。他們常常是把更多的時間用於研究而不是交易,在沒有出現理想時機的情況下,他們能夠極富耐心地等待,一旦時機合適,就會立即採取行動。農民種地強調一個播種時機.太早或太晚,對於農作物的成長都是不利的。在證券市場中投資或投機也是一樣,人市和出市的時機把握對於投資人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市場雖然時時刻刻充滿著機會,但大多數的機會往往是轉瞬即逝的,唯有富於耐心的投資者,才能有效抓住它。然而,往往在市場的風險加大時,投資人反而會失去耐心。原因在於,市場風險增加時,價格的變動會比平常更為頻繁和劇烈,這使投資人產生一個錯覺,以為時機已經來臨,於是,耐心被丟到一邊。這時,如果投資人多想一想在一個不恰當的時機採取行動的危險性,也許就會變得理性一點,以等待一個更加合適的時機出現。成功的投資人對這種危險性有深刻的認識,而這一點,正是他們與一般投資大眾的不同之處。第五,成功的投資人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當市場條件發生了變化,支持原先立場的理由不再存在,就要很快認識到這一點,並迅速改變立場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如果一味堅持原先立場,就有可能導致損失和痛苦。真正是「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也意味著,投資人要嚴格遵循「儘可能減少損失」的交易原則。對於大多數投資人來說,當一項投資真的變了味時,卻不能勇於承認,他們會堅持抱著一個虛假的希望,以為事情將會變好。現實主義者的另一個表現在於,他們信奉「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的格言,因為機會往往是稍縱即逝,而煮熟的鴨子又飛掉了——這是多麼經常發生的事情。第六,所有成功的市場投資者似乎都有一種超前思維及預測的能力。他們具有一種非凡的第六感官,能夠在事情發生之前,在心理上進行預演。關於成功的投資人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品質,一些著名的投資或投機專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驗,提出了很有價值的觀點。在此,我們扼要列出幾個。一、沃倫?巴菲特沃倫?巴菲特,被稱為「投資人的投資人」,作為一個十分重視股票自身價值的長期投資人,巴菲特把資本的安全性列為優先考慮的基本投資目標。在解釋他的投資原則時,巴非特提到這樣兩點:(l)我們的投資是根據基本價值做出選擇,而不是熱門與否。(2)我們的運行模式將力圖把長期的資本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而不是短期的行情變化所致的損失)。巴菲特認為,成功的投資人所必須具備的品質有六項:(l)在投資過程中,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控制貪婪和狂熱。因為投資人一旦被過度的貪婪所控制,就會損壞其投資動機。(2)必須有耐心。巴菲特的投資時間框架比一般的投資人長得多。他認為,要買的是值得永久持有的公司股票,而不是因為這個股票價格將上揚。他相信,如果選對了一個公司,並在一個合理的價位買進,那麼投資人一定會看到股票上漲。(3)獨立思考。巴菲特認為,如果一個投資人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決定,那麼,就根本不應該做任何決定。他引用基本分析大師本傑明?格蘭哈姆的話說:「事實上,如果別人都不同意你的意見,而使你不知對錯時,只要得到的事實和推理是正確的,那麼你就可能是對的。」(4)投資人的自信心來自於他的學識,而不是主觀的期望。巴菲特告誡人們,如果不加認真思考就匆忙做出決定,那麼,一旦價格發生與預期相反的波動,就會讓投資人失去信心,不知所措。(5)每一個投資人都應該承認,市場中總有些事情是自己所不了解的。(6)靈活運用資本,但永遠不要讓你的付出超過其所值。巴菲特還認為,一項健全的投資行為需要具備11個特點:(l)具有良好的回報。(2)需了解其獲利是否以現金支付。(3)投資對象是否可以被了解。(4)所投資的公司是否擁有某種特權,因而可以自主確定價格。(5)由什麼樣的人在經營。(6)盈利水平可以預測。(7)從管理上說,不應該只有一個普通的目標。(8)低資產,但資產的周轉率很高。(9)主營業務鮮明。(10)給全體投資者都有良好的回報率。(11)本身資本雖不大,但成長性卻很高。二、約翰?特姆勃萊頓特姆勃萊頓是一家成長型基金的管理人,從1958至1978年期間,他所管理的基金增長了20倍。這使他成為華爾街投資界的著名人物。其投資哲學基於這樣一個前提:只買那些被別人丟棄的股票,並且平均持有四年。他對投資人的建議是,要在市場中尋找那些以其實際價值的最少部分出售的公司,而這些公司只有在那些完全被市場人士忽略的公司中才能找到。特姆勃萊頓的成功還有這樣幾個心理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保持客觀性。為了做到這一點,他盡量避免街談巷議的干擾,也力圖不受到經紀人的擺布。他甚至把自己的住所安排在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地方。其二是靈活性。在其投資過程中,從來不受一些清規戒律的制約。他是在全球股票市場中最先選擇當時價值被低枯的日本股市進行投資的人。在特里恩的《金錢主人》一書中,他總結了特姆勃萊頓等人獲得成功的一些因素,他把這些致勝策略總結為以下11點:(l)買你了解得比較多的股票。換言之,只有在你對一家公司做過許多研究,對其價格有所了解的情況下才進行投資。(2)當一些股票沒有什麼人關注,尤其是出現問題時勇敢買入。(3)要有耐心,不要為市場波動而急急忙忙採取行動。(4)投資,但不要做猜測。(5)高收益常常是一個陷阱。成長型公司往往需要現金以作為再投資。高比例分紅送股,必然剝奪這些公司的成長機會。(6)買進那些暫時價格很便宜,而成長性很高的公司。(7)如果一般的股票價格都很貴,那就應該迴避。(8)特別注意那些精明的基金管理人在做些什麼。(9)如果投資人覺得對公司做分析太難,那麼應該考慮花些錢買些投資分析報告或諮詢之類。(10)選擇一種合適的投資策略,並堅持下去。(11)保持足夠的靈活性。

第十九章投資者需具備的心理素質市場總是有能力發現人們身上存在的心理弱點,如果投資人不能有效地對自己的情緒衝動加以控制,那麼他就很容易陷入各種市場陷阱之中。因此,市場的投資者或投機客,有必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心理修養。一、投資前的心理準備:1.正確認識自己孫子兵法中強調「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投資者必須把自己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投資者才能夠在證券市場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確定相應的投資策略、方法,採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賺錢。2.自我約束自我約束是一種能力,由於在證券市場中時時刻刻存在著誘惑,如果沒有自我約束能力,投資者是很容易被市場牽著鼻子走的。許多人在股市裡一再犯錯誤,其原因就在於缺乏這種能力,因而,很容易被市場的一些假象所迷惑,最終落得一敗塗地。自我約束能力,可以幫助投資者抵禦市場氛圍的影響,在別人不敢投資時仍有勇氣買進,在大家企盼更高價來臨時賣出,從而有助於投資者去除恐懼與貪婪心理。3.謙遜、不自負投資者進行投資或投機需要有謙遜、不自負的精神,時刻記著做一個新手,對市場始終保持一份熱情和好奇心。所有市場的表現都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古希臘的哲人說「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市場中的行情都是不同的。不要過於自負,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能了解任何事情。事實上,對於任何股票,沒有人能夠徹底地了解。任何價格的決定,都依賴於千百萬投資者的實際買賣行為,並且都會反映到市場中。必須牢記的一點是;在市場中,沒有絕對的贏家,也沒有百分之百的輸家。4.平常心必須不斷勸告自己,一定要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市場的波動,修鍊出一份「不以漲喜.不以跌悲」的心態。保持心理的平和,有助於維持精神以及大腦的良好狀態,從而使判斷更加準確。三、辯證的思維證券市場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地方,投資者要想在市場中獲利,其思維方式十分重要。特別是對於一些以搞中短線操作為主的投資者來說,由於市場的熱點層出不窮,而且變換很快,要想追隨市場是十分困難的。有一句廣告語說「抓住每一個熱點,把握每一個機會」,這在實際上幾乎是很難實現的,試圖追隨市場熱點的結果只能是徒勞無益。辯證思維是最符合市場特性的一種思維方式。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從行情的研判,到實際的操作,投資者都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避免以偏概全。有一句投資格言說「市場低迷時,仍應保持五分樂觀;市場熱鬧時,則需具有七分警覺」。這正是辯證思維的具體體現。儘管市場的價格漲漲跌跌,循環往複,但是,從來沒有隻跌不漲的證券,也不會有永遠只漲不跌的證券。市場下跌,自然存在促跌的基本因素,然而跌過頭的行情,往住是由於投資者受恐懼心理作用的結果。如果能在市場低迷,大眾普遍悲觀失望的時候,保持五分樂觀,既能夠避免廉價拋售,又可以把握良機,大量吃進品質優良的便宜貨。同樣,市場上揚,自然也存在一定的基本促漲因素,價格也往往由於投資者的盲目樂觀情緒而漲得太猛,更加上市場主力為達到順利出局的目的,而有意拉抬,製造熱絡的市場假象,以誘惑普通投資人爭相追逐。這些現象,往往也是一輪行情即將結束的特徵。對此,投資者不可不防。正如一句西方的諺語所說:「即使一套西裝配有兩條褲子,你也得有上衣隨時會被燒掉的心理準備。」辯證的思維與我們在前面討論的反向思維是不相同的,辯證思維要求投資者在考慮問題時,要從多方面著眼,而不只是從某一個方面。而反向思維往往只強調從相反的立場出發考慮問題。四、必備的心理素質在證券市場中真正的敵人就是投資人自己的心魔。要戰勝自己,就必須不斷地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的風雲變幻中穩如泰山,適時做出明智的選擇。在所應具備的心理素質當中,以下的幾個方面的值得重視的:1.自信心投資者的自信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投資者要對自己的判斷與決策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分析能力。一旦做出決策,就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標去辦,絕不動搖,也不見異思遷。另一方面,投資者要對證券市場的發展有信心。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反常現象,那是正常的。投資人誰也無法在市場中常勝不衰,千萬不要因為暫時的挫折而喪失鬥志。當然,投資者的自信心,是建立在一定的投資交易經驗和個人的能力基礎之上的。只有當一個投資者在操作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對市場的運作有深刻的理解,能夠掌握充分的市場資料,並且具備較高的分析判斷能力,投資者的自信心才是有意義的。如果投資者只是毫無根據的作出判斷、決策,並且固執己見,一意孤行,那意味著蠻幹,並不是有自信心的表現。2.耐心忍耐本身就是一種資本,投資的報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忍耐等待的報酬。市場行情的升降起落,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多頭市場的形成是這樣,空頭市場的形成也是如此。因此,當一個市場的主要趨勢沒有形成之前,不可輕舉妄動,也不應該為一點點的利潤而動心,以避免在殺進殺出中作出衝動性的操作。耐心是一種忍耐功夫,也是小不忍則亂大謀,退一步則海闊天空。3.決斷力成功的投資在於決斷。有時候,一個「莽撞」的操作甚至比優柔寡斷要好,其道理就在於,市場中的機會往往是轉瞬即逝的,投資者如果不能及時抓住時機,等待他的不是懊悔,就是虧損。通常,在經過對市場行情的研判後,能夠發現較好的買入或賣出的時機。這時,有沒有決斷力就成為投資成敗的關鍵。4.冷靜細心冷靜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正確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的必要條件。在遇到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時,在需要做出決斷時,一定要結合客觀的形勢分析,綜合把握各種市場內外的因素,進行周密地思考,既非一味地隨波逐流,也能不斷地根據市場的變化而修正自己的觀點,及時改變自己的投資立場。5.克服貪心恐懼與貪婪是人性的兩個弱點,在證期市場,這兩個弱點更是具有淋漓盡致的表現。為了克服恐懼心理,投資者需要有信心飛決心和忍耐力。為了克服貪心,投資者有必要對自我有一個深刻的了解。表面上看,投資者是在與別人競爭和「作戰」,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與自己的貪慾做鬥爭。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限度,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市場中我們常常能見到有些證券持有者,在價格持續上漲時仍待價而沽,總盼望能再漲一些,再多賺一點兒;也總有一些投資者,在價格暴跌已成定局時,仍抱有幻想,不肯面對現實。歸根結底,這都是一個「貪」字在作怪。據說,水田裡有一種魚叫骼鮑,一看到餌料就跳上去想吃,這次沒釣到,下次還會再來,很快就會被人家釣回去煮了。一個追漲的投資者就類似這種魚,很容易地就會被市場主力把錢釣走。6.特立獨行證券投資是一種風險投資,輸贏常在一瞬間。而市場是由各式各樣的投資大眾組成的.他人的言行往往對個人投資者有很大影響。一些剛人市的投資者常常對別人的買賣十分在意,特別是當自己虧損時,看到別人賺錢更是羨慕不已,衝動之下,往往會不考慮當時的行情就跟著買賣,然而,跟著「瞎子」的後面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俗話說:別人的補品,往往是自己的毒藥。別入再怎麼成功、獲利,那也是別人的。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想做贏家,需要有一種特立獨行的精神。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的買賣,而應該首先了解如何憑藉自己的能力去投資交易。要記住的是:在股市中求人不如求己,路總要靠自己去走。特立獨行,就是要求有自己的見解,做別人不敢做的決定,並有一種敢於逆大眾而行的勇氣。

第十八章 投資交易的一些心理策略一、確立投資目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為在市場中一切皆相對,幾乎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確定無疑的,從投身市場的那一天起,投資者就有必要不斷告誡自己,對任何一起買賣行為都儘可能事先定出計劃,以避免在市場中,受情緒的衝動做出決定。在制定計劃之前,投資人有必要確立自己的目標。否則心理會經受著種種慾望的衝突。二、確立投資理念人們關心具體的操作方法,而不去考慮投資的方法論——投資理念,這是一個認識誤區。其實,投資理念是相當重要的。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為通常是受他的思想支配。抱有什麼樣的投資理念,往往決定了他在市場中將會採取的立場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一個相信股票投資無異於賭博的人,他在股市中的表現往往是賭性十足,他不太會相信什麼技術分析,基本分析之類的東西,他只會相信運氣——因為賭博主要是依靠運氣的。而一個相信市場的運行是有規律可循的投資者,總是試圖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或方法,探尋這種運行規律,并力圖通過對規律的把握而獲利;與此相反,投資者如果認為市場就是市場,其運行並無確定的規律,那麼,他對市場的看法就是隨機漫步。如果說確立投資目標就是要幫助投資人明白他要達到的最終狀態,那麼,投資理念的確立就是要解決投資人依靠什麼達到目標的問題。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宗教,每一種宗教都聲稱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尋找到人世間的真理。市場上也同樣有各種各樣的理論和方法,每一種理論和方法都試圖告訴人們如何在市場中獲利,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保證投資者永遠獲利。事實上,任何一種投資理論和方法,不論被吹得如何神乎其神,都存在著缺陷。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所需要做的不是要發現一種最好的方法,而只是需要選擇其中一種能夠讓你感到使用方便、證明有效的方法。一個投資者運用什麼樣的分析方法,通常取決於他所持有的投資理念。但不論選用哪種方法,以下這幾點都是值得考慮的:首先,對自己所用的方法的有效性要有信心。當一種方法給出的信號需要採取行動時,投資者也許不會立刻這樣去做。例如,投資者也許想拋售一支低市盈率的股票,但是,如果投資者不是全心全意地相信一種投資方法,那麼,即使所有購買股票的條件都具備時,他也許會尋找一個理由不買這個股票。通常一個市場底部的實質就在於,它並不需要表現出大量的理由或原因,因此,投資者對於自己所用的方法必須有完全的信心,否則,他就很難克服投資道路上的心理障礙。其次,確定自己的投資理念或所用的方法是與個人的性情氣質相一致。任何一種方法的實質就在於發展出一種低風險觀念。只有當投資者能夠清楚地了解市場將為他提供的贏虧機會時,他投資成功的可能性才會大大提高。三、確立投資計劃投資計劃對成功投資的重要性。如彼得?林奇指出的「如果執行一個固定的投資計劃,不理睬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會得到豐厚的回報。」確立投資計劃的最大好處在於,它可以使投資者擴大客觀性,減少清緒性,從而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不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投資理念。為此,投資者最好是制定一個書面計劃,因為這可以使你更加精確。一旦寫出計劃,投資者就很容易評估各方面的情況,譬如,是否符合市場的邏輯,是否存在個人的偏見,在出乎意料時採取什麼步驟等等。為了制定一個完備的市場投資或投機計劃,一個叫做范?夏普的市場心理學專家提出了以下七個步驟:1.自我分析作用在於讓投資者對自己各方面的情況有一個比較透徹的了解。2.心理預演心理預演,曾經被許多優秀的運動員所實踐。他們常常在正式的比賽之前,對自己的動作以及比賽的可能情形在心理加以演示,這種做法既可以讓運動員的心理集中在比賽本身上,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成功的機會。投資者也可以嘗試運用這種方法。3.發展一種低風險觀念4.投資時機的選擇5.行動市場中出現的最佳買賣時點是轉瞬即逝的,記住:即使一個投資機會從身邊錯過,總會有其它機的作戰方式會存在。投機的機會,就好象是在城市裡乘坐計程車,錯過一輛,很快下一輛就會來。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讓即刻的情緒衝動影響一個深思熟慮而富於邏輯的計劃。6.監控自滿得意是投資者很容易出現的一個心理陷阱。當開始的投資立場確定以後,市場經常會有一種誘惑,讓投資人改變這個立場。監控這一步驟就是為了避免投資者隨意改變計劃,並進行自我監督。在進行監控的過程中,要時時了解市場所處的背景,當一些影響市場運行的事件發生之後,更需要與原先自己的計划進行比較,並確定其意義。7.出局這個過程涉及到兩個方面:停損和讓獲利變成現實。首先,任何一項交易或投資項目的首要目標就是保證資本金的安全。風險資本的運用只有在低風險、高收益的機會確實來臨之時才是值得考慮的。其次,原先進行的交易或投資的理由已不再存在。影響決定「出局」的另一個因素是不確定性。有一句古老的交易格言說:「存有疑慮時要出局」,就是針對這種情況總之,在制定和實行投資計劃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確定一個現實的目標,並不斷努力地實現這個目標。這意味著投資者既要有耐心堅持這個計劃,同時也要有充分的靈活性,在市場情形發生變化時對計劃加以修正。四、確立投資評估方法主要目標是:確定投資者是否忠實地按照原先的計划行事,還要看是否需要加以修正。要找出自己在執行計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加以改正。堅持一種「向前看」的方針,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後悔葯是永遠吃不完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對投資計劃以及投資理念本身做出評估。任何一個投資計劃都不可能預期未來的所有情形。一個現實可行的計劃總是要比一個「可能更好但並不確定」的計劃更為理想。

第十九章 投資交易的十二條原則一、心理調控原則1、存有疑問,不要行動在市場中投資或投機,就象乘坐出租汽車,錯過一輛,很快會來下一輛。市場永遠有其它機會等待著投資人。原則2永遠不要根據希望進行交易或投資原則3根據自己的判斷.而不是別人的意見採取行動原則4弱勢中買進,強勢中賣出通常,隨著價格的上揚,人的信心也隨之增加,消息面也會趨於樂觀,於是,會感到更加放心,然而,市場的風險卻在提高。另一方面,當價格不斷下跌,人的恐懼感會愈益增大,投資人反而會更加擔憂,其實,這時市場風險已大為釋放。這是人與市場之間的一個悖論,掌握其中的奧妙是投資人獲得成功的關鍵。但是,在市場看起來牛氣十足之際,敢於拋售股票;在市場熊氣漫漫之時,勇於承接股票,的確需要非凡的勇氣和信心。原則5不要過度交易原則6在成功交易之後,最好給自己放個假原則7定期檢查自己的交易情況原則8不斷分析自己犯的錯誤當獲得成功時,總是傾向於把這個過程歸之於工作的努力或者自己的良好判斷力,很少把成功歸之於適時適地的機會或運氣。而當事情與我們的預期相反,常常又會把自己的挫折歸之於運氣或其它方便的「替罪羊」。原則9不要過早介入交易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市場的影響而變得衝動,往往看到一個可能的機會就急不可待地試圖介入其中。原則10不要試圖抓住市場的每一個機會如果我們試圖猜測每一次價格波動的轉機,那麼,不僅會導致挫折,而且會讓我們喪失對市場的洞察力。二、資金管理原則11當風險和收益難以確定時,永遠不要投入一項交易投資人可以參考的風險與收益的相對比率,可以大致確定為3比1。原則12損失要立刻中止,獲利則讓其繼續當市場價格跌至停損點位時,這無疑是犯下錯誤的一個警告。另一方面,當市場正沿著投資人所預期的方向運動,那正是對投資人的信心投了一票,因此,投資人應該堅持原先的立場,讓利潤延續。有一個著名的說法:「趨勢是投資人的朋友」正是如此。市場的運行趨勢一旦形成,就會有一種慣性。儘管人們可以通過一些媒體,認識到市場的趨勢將如何,但是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測一個趨勢的規模和持續的時間。只要投資人的分析或方法表明,市場趨勢繼續朝著所希望的方向運動,那麼,投資人就沒有理由賣出一支股票。除非為了鎖定部分贏利才可以這樣做。通常,在一個趨勢形成之前,市場總是要花費許多時間來來回回盤整,這似乎也是對投資人耐心的一種磨礪,因為這時候進行交易往往是無利可圖的,這樣一來,也會使一些沒有耐心的人被淘汰出局。許多人在有所獲利時總是想落袋為安,其理由正是基於這樣一句古訓「兩鳥在林,總不如一鳥在手」。如果投資人在獲得一筆利潤之後,就再也不進行交易了,那麼,落袋為安的策略無疑是正確的。不幸的是,如果投資人仍要投身於市場,那麼,遭受損失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悖論:在能夠讓他獲利之際卻不樂意承受一點兒風險,而在損失屆臨之時卻要企求風險。看來,人們寧願接受少一些但確定的利潤,而不願意為更大的利潤下一個聰明的賭注。他們更情願為更大而不確定的損失冒風險投人資金,而不是為肯定比較小的損失冒一點點風險。事實上,在已能獲利的情況下,投資人已無風險可言.如果說有風險也只是獲利多少的問題。但在遭受損失的情況下,投資人已面臨著風險。人們不願意為前一種情況再冒一點點風險,反在落袋為安心理驅使下早早了結利潤。而在後一種情況下,卻死死抱著價格也許會回升的幻想,甘願冒更大的鳳險。這也許就是一些投資人敢於賠大錢,卻只能賺小錢的一個心理因由。


推薦閱讀:

劫財陽刃八字分析
《神峰通考》中八字分析(十七)
屬羊人2015年運勢分析
部分名人八字死因分析

TAG:投資 | 股票 | 心理 | 心理分析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