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與梁實秋:一生知己非尋常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冰心與同時代的很多作家有君子之交的好友情分,比如老舍、巴金、沙汀、蕭乾,比如梁實秋。梁實秋曾在冰心的筆下屢屢出現,兩位文壇名宿之間,實是有著「不比尋常」的友誼。梁實秋去世後,冰心曾不勝悲痛,連續寫了兩篇悼念文章,一篇為《悼念梁實秋先生》,一篇為《憶實秋》,這兩篇文章冰心均是和淚而作。而後當梁實秋的遺孀韓菁清女士到北京拜訪冰心時,冰心在悲痛中說:「實秋是我的一生知己。」現摘選周明所撰「從此秋郎是路人 ——冰心與梁實秋的世紀友情」一文,與讀者共饗。

冰心 & 梁實秋:一生知己非尋常

周明

梁實秋先生1987年10月3日在台灣病逝的消息,震驚了大陸文壇。在北京,我曾有幸接觸過梁先生的長女梁文茜,她是北京一位出色的律師。1949年後,海峽兩岸信息隔斷,父女天各一方,思念情深,痛苦異常。後來,情況稍有鬆動,1971年夏天,父女二人便急切相約在美國會面。梁文茜給父親捎去了北京東城內務部街梁先生故居四合院里棗樹上的大紅棗。先生愛不釋手,老淚縱橫。事後梁實秋先生將這顆紅棗帶回台灣,浸泡於玻璃杯中,供奉案頭,足見其思鄉之情深!我還見到過一幀照片,梁先生在他台灣的寓中昂首站在一幅北京故居圖畫之前,遙望著遠方,寄託他對故都,對北京,對諸多昔日友好的思念。

他的突然去世,不僅使台北的親友們,更使遠在北京的親友們悲痛惋惜。

冰心便是這痛惜者中的一位。這位當時已是87歲高齡的老人,由於痛失老友,竟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連續寫了兩篇悼念文字:一篇是《悼念梁實秋先生》,發表在《人民日報》;一篇是《憶實秋》,刊登在上海《文匯報》。看得出,兩篇文章冰心均是和淚而作。

冰心老人第二篇文章脫稿時,我正好去看望她,因而我成為這篇文章的第一個讀者。我被這兩位文學前輩的友情深深感動。許是冰心老人剛剛完成這篇悼念文字,許多往事湧上心頭,她給我詳盡講述了她和梁實秋先生的相遇、相交到相知的漫長的故事……

梁實秋是吳文藻在清華學校的同班同學。

1923年,在赴美留學的途中,梁實秋與冰心在傑克遜總統號的甲板上不期而遇,介紹人是作家許地山。當時,兩人寒暄一陣之後,梁實秋問冰心:

「您到美國修習什麼?」

冰心答曰:「文學。」

「您修習什麼?」她反問。

梁實秋答:「文學批評。」

就在這之前,冰心的新詩《繁星》、《春水》在北京《晨報》副刊發表後,風靡一時。梁實秋在《創造周報》第102期(1923年)上剛好寫過一篇文章:《繁星與春水》。那時兩人尚未謀面,不想如今碰巧在船上相遇。在海船上搖晃了十幾天,許地山、顧一樵、梁實秋、謝冰心幾個都不暈船,便興緻勃勃在船上辦了一份文學壁報叫《海嘯》,張貼在客艙入口處,招來了不少旅客觀看,後來他們選了14篇作品,作為《海嘯》專輯,發表在《小說月報》第11期上,其中有冰心的詩三首:《鄉愁》、《惆悵》、《紙船》。

到美國後,冰心入威爾斯利女子大學。一年之後,梁實秋轉到哈佛大學。因為同在波士頓地區,相距一個多小時火車的路程,他們常常見面。每月一次的「湖社」討論會期間,他們還常常一起泛舟美麗的諾論畢加湖。後來,波士頓一帶的中國留學生在當地的「美術劇院」演出了《琵琶記》,劇本是顧一樵改寫的,由梁實秋譯成英文,用英語演出。梁實秋飾蔡中郎,謝文秋飾趙五娘,顧一樵演宰相,冰心演宰相之女,演出在當地頗為轟動。後來許地山專門從英國給顧一樵寫信說:「實秋真有福,先在舞台上做了嬌婿。」冰心也調侃梁實秋說:「朱門一入深似海,從此秋郎是路人。」說到此,冰心老人說:這些青年時代留學生之間彼此戲謔的話,我本是從來不說的,如今許地山和梁實秋都已先後作古,我自己也老了,回憶起來,覺得這都是一種令人回味的幽默。

冰心老人說,梁實秋很重感情,很戀家。在傑克遜總統號輪船上時,他就對冰心說:我在上海上船以前,同我的女朋友話別時,曾大哭了一場。這個女朋友就是他後來的夫人程季淑女士。

1926年,梁實秋與冰心先後回國。冰心同吳文藻先生結婚後,就住在任教的母校———燕京大學校園內。梁實秋回國後在北京編《自由評論》,冰心替他寫過「一句話」的詩,也譯過斯諾夫人海倫的長詩《古老的北京》。這些詩作她都沒有留底稿,還是細心的梁實秋好多年後撿出底稿寄還給她。

冰心還清楚地記得,1929年她和吳文藻結婚不久,有天梁實秋和聞一多到了他們的燕南園的新居,樓上樓下走了一遭,環視一番之後,忽然兩人同時站起,笑著說:我們出去一會兒就來。不料,他們回來時,手裡拿著一包香煙,戲笑說,你們屋子內外一切布置都不錯,就是缺少待客的煙和茶。因為冰心夫婦都不抽煙,招待他們喝的又是白開水。冰心說,虧得他們的提醒,此後我們隨時都在茶几上準備了待客的煙和茶。

大約在1930年,梁實秋應青島大學之邀去了青島,一住4年。梁實秋知道冰心從小隨從海軍服役的父親在煙台海邊長大,喜歡海,和海洋有不解之緣,便幾次三番地寫信約冰心去青島。信中告訴冰心,他怎樣陪同太太帶著孩子到海邊捉螃蟹、掘沙土、撿水母、聽燈塔嗚嗚叫、看海船冒煙在天邊逝去……冰心也真的動了心,打算去,可惜後來因病未能成行。倒是吳文藻利用去山東鄒平開會之便,到梁實秋處盤桓了幾天。

他們過從甚密,接觸比較頻繁,乃是40年代初在大後方。當時冰心一家借住在重慶郊外的歌樂山;梁實秋因為夫人程季淑病居北平,就在北碚和吳景超、龔業雅夫婦住在一所建在半山上的小屋。

如果要造訪梁實秋,必須爬上幾十層的台階。為方便送信的郵差,梁實秋在山下豎立一塊牌子,名曰:雅舍。這雅舍的惠名,他一直用到了台灣。那時,梁實秋因懷念夫人,獨居無聊,便拚命寫文章。這個時期他發表的文章最多,大多數是刊登在清華同學劉英士編的《時代評論》上。

有一次,冰心去看梁實秋時,曾為雅舍題詞說:「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人、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實秋最像一朵花……」

抗戰勝利後,冰心和吳文藻到了日本。梁實秋先是回北平,後於1949年6月去了台灣,先在「國立編譯館」任職,後任「國立師範大學」教授。這期間他們也常相通信。冰心在她日本高島屋的寓所里,還掛著梁實秋送她的一幅字。

1951年,吳文藻和冰心夫婦回到祖國,定居北京。與梁實秋之間,雖然不像在海外時通信那麼方便了,但依舊相互關注。

冰心曾寫信託人從美國轉給梁實秋。冰心在信中說希望梁實秋回來看看,看看他們兩人(當時吳文藻先生還健在)的實際生活,看看他自己的兒女和冰心的兒女們工作和生活的情況。她告訴他:北京大變樣了!他愛吃的東西,依然可以吃到;他玩過的或沒有玩過的地方,都更美好了。總之百聞不如一見,眼見為實。大家都是80歲以上的人了,回來暢談暢遊一下,如何?最後冰心還深情地說:我們和你的兒女們都在等你!

結果等來的不是離開家園40年的風雨故人,而是梁實秋先生不幸逝世的噩耗。且正是先生決定歸來之時,這更使人感到痛心和遺憾。

冰心得知梁實秋不幸逝世的消息後,十分難過。消息是梁先生在北京的女兒梁文茜當日告知冰心的。感慨萬端的冰心說:「梁實秋先生是著名作家和翻譯家,是文藻的同班同學,也是我們的好朋友。他原籍浙江,出生在北京,對北京很有感情。我們希望他回來,聽說他也想回來,就在他要做出歸計之前,突然逝世了,我聽了很難過,也為他感到遺憾。」

據梁先生遺言:如若此生他真的不能再返故里,希望夫人韓菁清替他去北京看看,看看他的兒女們,看看他的老朋友,看看那座四合院……

果然,在梁先生逝世不久,韓菁清衝破一切阻力,帶著先生的遺願,飛到了北京。她替梁先生看了一切他希望看的。在北京的兩位梁先生的摯友———謝冰心女士和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是她此行重點要拜望的。

那天,韓菁清女士拜訪冰心時我在座。陪同她來的是梁實秋先生在大陸的女兒梁文茜。韓菁清一再熱情表達了梁實秋對老朋友冰心的思念。平日,梁實秋向她講述了許多關於冰心、老舍和他之間有趣的故事。她說,梁實秋最早寫評論冰心的文章時,他說他曾誤認為《繁星》和《春水》的作者「不是一個熱情奔放的詩人,而是一個冷雋的說理的人」。「初識冰心的人,都覺得她不是一個容易令人親近的人,冷冰冰的好像要拒人於千里之外。」但是接觸多了,漸漸熟悉了,就會覺得「她不是恃才傲物的人,不過對人有幾分矜持,至於她的胸襟之高超、感覺之敏銳、性情之細膩,均非一般人所可企及」。梁實秋說這就是他最初時對冰心的一個認識過程,往後就是愈是認識到一個了不起的真正的冰心。

梁實秋還告訴韓菁清說,冰心的名篇《寄小讀者》大部分是在醫院病床上寫出來的。因為冰心到美國不久便吐血,有時上氣不接下氣的,健康情形一直不好。然而正是一種毅力和精神支配著她,才能在病中寫出這樣有影響的作品!

冰心聽了韓菁清這些話之後,說:哪裡,哪裡。我和實秋闊別幾十年,我在祖國的北京,他在寶島台灣,隔海相望,雖說不得相見,可彼此心裡都有。我也常常想念他,想起我們的以往。實秋身體一直很好,不像我那麼多病。想不到他「走」到了我的前頭。最使我難過的,就是他竟然會在決定回來看看的前一天突然去世,這真太使我遺憾了!

韓菁清將兩件禮物鄭重贈送冰心老人:一件是一盒精裝美國花旗西洋參——她說這是梁實秋生前常服用的;一件是她本人的幾盒代表作——聲樂磁帶。冰心回贈她自己的幾本新著,並親筆簽名。韓菁清說:這是最寶貴的禮物,我要帶回台灣,和實秋的書珍藏一起。

握別時,冰心深情地說:實秋是我一生知己,一生知己……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 原名梁治華,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雅舍小品》等。

本文節選自《〈縱橫〉30年典藏1983-2012》,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中國文史出版社

ID:wspress1980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本書

推薦閱讀:

求知己
夜色掩隱:新紅顏知己
在大學找不到知心朋友怎麼辦?
《下輩子還要做女人》之「女人與知己」
[轉] 擁有一個異性知己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TAG:知己 | 梁實秋 | 冰心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