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我的這一生可以給大家做個修福、壽的榜樣
摘自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501集2017年10月30日 講於 香港
點擊此處觀看視頻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每個人都想多福、多壽,福、壽該怎麼修?請看《大經科注》第一0八九頁第四行。
【解】種修福善,即修善種福。本經廣勸舍惡行善。
這一句很重要,而且很現實!每個人都想自己多福、多壽(長壽)。長壽也是福。善福從哪裡來的?要修。所以善有善根,從根本上去修,佛教導我們「十善業道」。容易記,不難,要常常放在心上,不能中斷,沒有福的人、沒有壽的人可以得大福報,可以有很長的壽命。所以你要曉得福的根在哪裡、善的根在哪裡。
【解】本經廣勸舍惡行善。
這樁事情這部經典從頭到尾講了多少遍,可以說是這四十八品每一品都提醒我們、希望我們:全經記不住,這重要的經文一定要記住,我們才真正能把握到菩薩道上的一帆風順。
一定要記住:做不到「凈業三福」不會往生極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解】《觀經》勸修三福。經雲,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這是凈宗福善的大根大本,這個三條。「經雲,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沒有這三種福不能往生,一定要記住,佛說話不是開玩笑,不是隨便說的。彌陀、釋迦都非常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所以為我們說的句句是真實話,特別是這部經、這一次的講演。
認清楚「凈業三福」是「福善」的大根大本,「經雲,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經雲。」釋迦牟尼佛說的。你想往生極樂世界,這三種福一定要修。
「孝親尊師」是大福、大善之根本,修行就從這個根本下功夫【解】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我們有沒有做到?中年以前(四五十歲),很多父母都還在,對父母有沒有盡到孝養?這個裡頭「孝」特別重要。
第二個「奉事師長」,尊師重道,老師對我們的恩德跟父母養育之恩可以相提並論。
對父母講一個「孝」字;對老師講一個「敬」字。「孝、敬」,中國五千年傳統方化的大根大本就這兩個字。所以「孝親尊師」是大根大本,「大福之根、大善之本」,這兩個做不到,其他的就不必說了;修行要從根本上下功夫。
五千年來中國這個族群接受了儒家跟佛陀的教誨,「儒、佛」的「福善根本」完全相同。儒家從小教小孩重視「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三歲就開始教,父母給他做榜樣。那個時候孩子的祖父母還都在,孩子親眼看到父母是怎樣對他的父母,所以你能孝親,你的兒女長大了懂得孝順你;你對父母不孝,小孩看慣了,縱然怎麼教他,他沒有信心,他說你們沒有做到,我也不必做到。
今天這個世界滿清亡國之後,民國成立了,對於這八個字疏忽了,向外國人看齊。外國人沒有「孝、敬」這個念頭,中國文化裡頭有,外國文化裡頭沒有。所以我們今天生在這個動亂的社會,遭受許許多多的苦難不是沒有原因,把「孝」跟「敬」丟掉了,這是真因。我們不能不知道。
如果我們要想自己日子過得好一點,將來還能夠往生凈土,《無量壽經》上的經訓、教誨就應當重視,不能隨便看過,字字句句我們要落實,變成生活、變成起心動念、變成自己的言語造作,這就有救了,這一生肯定不會白過。
上上的利益就是往生凈土,跟阿彌陀佛同樣是無量壽,接受阿彌陀佛教誨,接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教化。你做得到,你有能力分身,像佛一樣分無量無邊身去十方世界禮佛,十方世界去拜佛去。拜佛是「奉事師長」,我們拜佛是「福」,佛為我們說法是「慧」,所以「福慧雙修」。這麼說起來,老師比父母更重要!事實如此,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後要掌握機會,這個世界、這個地區還有哪些是善知識?真正認識,有善知識要親近,要聽善知道教誨,依教奉行,得大善大福。
抓到「十善」戒律功德就圓滿,「十善」要是破了戒律就沒有了後面還有兩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養自己的大慈悲心,慈悲是真心、是自性第一德,大德大能就是慈心。
修「十善業」,把佛家的根本大戒說出來了——「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十善裡頭第一條對的是身體。
第二,「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惡口」是說出來的音聲、語言叫人聽起來很難受;「兩舌」是挑撥是非;「妄語」是欺騙人,不老實。「口業」四條,「口」最容易造業了。
末後,「意業」(起心動念)——「不貪,不嗔,不痴」。凡夫起心動念「貪、嗔、痴」。
我們自己每一天都要認真的反省,就這十條,哪幾條沒做到、哪幾條又犯了。必須要改過自新,要真正懺悔,斷惡修善。
「十惡」的反面就是「十善」,「殺盜淫」是惡、「貪嗔痴」是惡、「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是惡,斷惡修善。
【解】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皈」,我們在講經之前,都把「三皈」恭恭敬敬念一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頭;「依」是依靠。佛弟子要依靠佛。佛教導我們要以「佛法僧」為師,所以教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不在了,「法」還在,還有很多認真修行的出家人,代表佛來傳法度眾生,這樣有修有證的大德,可以做我們的依靠,可以做我們的老師,我們應當恭敬,像恭敬佛一樣,並不是老師要我們恭敬。
而「孝敬」可以吸收智慧德能。沒有孝心、沒有恭敬心,遇到再好的老師也是枉然,所以「孝」跟「敬」這兩個字是根、根之根,根本的根本,絕不能小看了。絕不能在這一生當中錯過這個機緣——修「孝」、修「敬」的這個緣分,自己才能得真實利益。
「具足眾戒。」佛制定的戒律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十善」,剛才講的「十善業」。所有戒律都離不開「十善」,所以「十善」是所有戒律的總綱領。能抓到「十善」,戒律功德就圓滿,「十善」要是破了,戒律就沒有了。不能不知道。「威儀」是規矩、是禮貌。到哪一家,他們家有些規矩要遵守,不能犯過失。特別是宗教,每個宗教都有它不同的規矩,這叫「威儀」,都應當遵守,這「三福」裡頭的第二條。
「種修福善」不能不深知,不是淺知【解】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前面兩福修的是根本,第三把它擴大,我們不做小乘,我們不學羅漢,我們學菩薩。
菩薩怎麼樣?菩薩「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菩提心」,「菩提」是覺悟。「發菩提心」,就像禪宗裡面所說的開悟了,小悟、大悟、大徹大悟。悟了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通了、明白了;明白之後幫助眾生、教化眾生,讓一切眾生都能開悟。
所以「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與我有相同喜好的人,喜歡讀書、喜歡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
「身、語、意」三業的行為怎麼修?依照「十善業道」的標準:「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不貪,不嗔,不痴。我們自己真做到,就是勸進別人;我們自己沒做到,勸別人,別人就認為我騙他。真的是騙他,他怎麼會接受?所以勸別人先勸自己,自己沒做到的不必說。要真干,為什麼?真得福得善。你要不要福善?如果你要福善,要福要善,你就得真修。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他們有大福德,從哪裡來的?生生世世修積得來的。
「福善」,每個人自性裡面是圓滿的,不是從外來的。為什麼不能現出來,自己有而不得受用?原因就是被煩惱習氣障礙住了。
煩惱習氣是什麼?就是「十善」反過來「十惡」,身喜歡殺、盜、淫;口喜歡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喜歡貪、嗔、痴。這樣一來,你福沒了,你的善業也沒了,所以「種修福善」不能不深知,不是淺知,深深的明了,知道凈業三福,前面所念的,這凈業三福菩薩修的,開發性德,性德里是大善大福,只要你肯做,不怕沒有。
我的這一生可以給大家做個榜樣我這一生可以給大家做個榜樣。我命裡頭沒有福、沒有善,所以這一生活得非常辛苦,艱難困苦當中煎熬出來的。還好就是很小的時候受過父母的教訓,有一點孝心,對老師會恭敬,改變了我後半生。
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是重大的一個轉變,從哲學裡面認識了佛法。
遇到章嘉大師,我跟他三年,佛法的根是他給我扎的。
最後在李炳南老居士會下,學經教十年,命運轉變了。正如甘珠活佛告訴我的,他說:你的命轉過來了,壽命只有四十五歲,過去了,將來的壽命很長、福報很大,到什麼時候才看見?到九十歲才看見。二十六歲開始轉,九十歲效果才看出來,現在幹什麼事情都很順利,我知道,這是得祖宗保佑、三寶加持。知道感恩,祖宗恩、佛菩薩的恩、一切眾生恩。
所以「發菩提心」很重要!「深信因果」,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讀誦大乘」,每天不能離開經本,不能忘記佛恩,要努力精進,遇到有緣眾生能接受佛法的、能接受傳統教育的,要幫助他,要勸導他、要幫助他。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學佛放不下,就不能成就(反省「放下」的功夫)
※口業(凈空老和尚開示2016/5/15)
※凈空法師:為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四0一卷——第四一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