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騁縱橫英雄氣(下)
【PDF版】 □薛君 有人說,英雄是孤獨的。但楊根思的身後,挺立著第20集團軍90多年光榮創建和戰鬥歷程中的一座座英雄群塑。 2010年仲夏,我有幸調到第20集團軍工作,心情特別不同尋常。這一年的11月29日,恰逢楊根思犧牲60周年。在慶典儀式上,許多即將退伍的老兵,面對營院廣場前由著名雕塑家仇世森創作的英雄楊根思雕像,在寒風中流下了熱淚。那是一種不舍和繼承。不舍的是軍旅時光,繼承的是老連長的精神。而我無限敬仰地望著老連長楊根思怒目圓睜、懷抱炸藥包縱身躍入敵陣的姿態,更覺得與楊根思的距離是那樣接近,從來就沒有遙遠。 楊根思犧牲時才28歲,卻被紀念了60年,而且還會永遠被紀念下去。無論是新四軍、志願軍、解放軍,楊根思的英雄精神始終沒有改變過,沒有屈服,沒有困難,沒有退縮,只有衝鋒,只有向前向前向前,只有勝利。 有人說,英雄是孤獨的。但楊根思的身後,挺立著第20集團軍90多年光榮創建和戰鬥歷程中的一座座英雄群塑:「紅色耶穌」凌福順,在偵察敵情時被敵保安團包圍,為掩護戰友,他把敵人引向自己,最後受傷被俘。面對敵人嚴刑拷打,他不肯說出黨的秘密,被敵人釘在十字架上施以凌遲酷刑,犧牲前高聲吶喊:「我凌福順會絕代,但是革命永遠不會絕代!」「畲族雄鷹」蘭阿嫩,閩東霞浦縣畲族人,南征北戰,機智多謀,先後經歷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參加了血戰黃土塘、夜襲滸墅關、火燒虹橋機場等許多戰鬥,1948年,不幸犧牲於淮海戰役中,時任華東野戰軍一縱一師一團副團長,堪稱英勇善戰之模範。「獨臂將軍」廖政國,在給部隊講解手榴彈的構造原理和爆炸威力時,手榴彈突然引燃,為保護聽課的幹部戰士,他失去右手成了「獨膀子」。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他先後8次負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翻開該部的英模譜,在全軍有名的戰鬥英雄就有170多人。愛兵模範黃志江、一級戰鬥英雄於泮宮……一個個閃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穿越時空的火炬,傳遞著一支部隊的火種。 在該部旅史館中,一段史料因發生在我的家鄉,讓我駐足良久:1947年7月2日至7日,該部前身——華野一縱一師參加了魯南費縣戰役,全殲敵三十八旅6000餘人。 我記得小時候聽奶奶講過,在費縣戰役最激烈的日子裡,她與姐妹們連續三天三夜給解放軍烙煎餅沒合眼,這成了她一生中最驕傲的記憶,以至於多年以後,她仍然印象深刻:「那些南蠻子兵,說話俺聽不懂,早上起來還用牙粉刷牙,開始吃不慣咱們的煎餅,後來就吃慣了。他們人很好,一有空就幫著鄉親們挑水、掃院子。」 南蠻子兵,應該就是當年華野一縱的官兵,大多來自江浙地區,保留著吃大米的飲食習慣。如果我的奶奶還活著,她已經是百歲高齡的老人了。雖然目不識丁,可她一生的經歷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一句「人很好」就廓清了敵友。 還有1936年,「江南抗日游擊縱隊」向西轉移時,在陽澄湖畔的蘆葦叢中留下了36名傷病員。當地百姓冒著生命危險與敵周旋,有的被捕後不肯說出傷員下落,被殘酷殺害。36名傷病員康復後,參加了江南抗日義勇軍,令日寇聞風喪膽。後來根據這段故事改編的京劇《沙家浜》家喻戶曉。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的戰役中,部隊進入市區後,嚴守紀律,被群眾稱讚為仁義之師。他們露宿街頭的照片在各大報刊上登出來後,連美國人都感嘆,「蔣介石再也回不來了」。 很多人知道《沙家浜》,卻不知道36名傷病員是第20軍某部的前身「江南抗日游擊縱隊」留下的,更不知道這36名傷病員後來會漸漸壯大成一個師,至今還保留著「沙家浜連」的榮譽連隊;很多人都被解放軍露宿上海街頭的照片所震撼,卻不知道這些戰士的名字,更不會知道該部為了落實群眾紀律,沒有一個傷病員敲響上海居民家的大門。 也許,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不是因為他離戰火最近,而是因為他與人民最親。 2005年5月,朝鮮戰爭時期的美軍文員、後來曾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博士,走進楊根思連。在連隊榮譽室內,認真聽完介紹後,他手拂那面鮮紅的連旗,沉思良久,揮毫抒懷:希望中美兩軍永遠不要兵戎相見。 在今天的第20集團軍部隊,英雄文化已經植入了官兵血脈,英雄氣概正在每一個人身上得到激揚,匯聚起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力量。 我自豪,因為我成為楊根思部隊的一員! (本文作者為陸軍第20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出版文學作品多部)
推薦閱讀:
※金瓶梅札記:英雄本色,七星聚義
※史上死的最冤的英雄不是岳飛,而是此人,他被冤殺連兇手都找不到
※王者榮耀遊戲中,為什麼英雄一死就廢了?
※如何看待陸秀夫墓被毀?
※英雄也有思鄉時,你願衣錦還鄉嗎?
TAG: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