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訂製》:迎合觀眾是喜是悲

《私人訂製》:迎合觀眾是喜是悲胡 祥 《 光明日報 》( 2014年01月06日 14 版)

從《甲方乙方》開始,馮小剛一直與賀歲檔緊緊聯繫在一起。馮氏喜劇的成功為其贏得了更大的創作空間,當他涉足古裝題材、戰爭題材電影時也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然而他傾注極大個人理想與熱情的《一九四二》卻遭遇票房的滑鐵盧,第一次破了馮氏電影從不虧本的神話。從這個背景來考量近日公映的馮氏電影《私人訂製》,或許能更好地理解這部電影。

《私人訂製》重新聚齊了王朔、馮小剛、葛優這組黃金搭檔,這對於製作方來說是一個非常保險的陣容。果然,該片票房連破多項紀錄,一掃《一九四二》票房失利的陰霾。但是從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來看,《私人訂製》更像是《甲方乙方》的續集,難言新意。我們也能從其中看到更早的《頑主》的影子,那部改編自王朔小說的電影同樣由葛優主演,可以說是馮氏喜劇的重要源頭。

《私人訂製》的核心依然是造夢與圓夢。16年前,《甲方乙方》橫空出世,它討巧的分段結構、荒誕戲謔的反諷已經成為一個經典文本。時至今日,《私人訂製》原封不動地複製這個經典文本,算是高調的自我致敬。如果將這種現象放在當下的電影環境中來看,借用已有經典文本進行再創作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如《西遊·降魔篇》之於《大話西遊》;《最強喜事》之於《家有喜事》系列,原作的知名度與觀眾群體能保證基本的票房,這算是電影市場的一種商業規則,但也無疑是原創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如果說《一九四二》是馮小剛對電影藝術深刻理解之後的感悟之作,那麼《私人訂製》則是馮小剛對大眾的一種迎合。《甲方乙方》中圓夢情境相對來說比較純粹,觀眾可以帶著距離去看馮小剛揭開懸念的過程,是一種溫和的諷刺主義。《私人訂製》卻對現實有著深切關注乃至替大眾找到了憤怒發泄的路徑。比如范偉的「清官夢」是三個故事中看起來最尖銳的黑色幽默,是典型的反映現實。當觀眾隨著范偉將「賄賂」他的一捆捆鈔票砸在「行賄者」身上的時候,觀眾也找到了痛快的感覺,觀眾舒服了,票房也上去了。至於第二個故事「一腔俗血」,則是馮小剛通過自我諷刺來取悅觀眾的另一種手段,就像私人訂製公司的口號,馮小剛也對觀眾實踐了一回「成全別人,噁心自己」的精神。第三個故事同樣是為觀眾所設計的情境——一夜暴富幾乎是每個人的夢想,在荒誕中加入人文關懷,這樣的迎合也為觀眾造了一場白日夢。看一個底層婦女數錢數到手軟,某種程度也在觀眾中激發了更廣泛的觀賞慾望,想必一定有節衣縮食來「體驗」這個情境的基層觀眾。從這個角度看,《私人訂製》沒有票房不高的道理。該片直白地揭開了當下俗世的慾望——做官與發財,其中有許多大家熟悉的「貪官」的段子,不能不說揭露了現實、不能不說代替觀眾排泄了私憤,真正做到了迎合市場。但是,該片所採用的手法卻是十幾年前的結構、樣式,甚至更加小品化,相聲化,這讓期待較高的觀眾多少有些失望。

影片的結尾是四位造夢師對山川河流的道歉,是環保主義者的心聲。這就超出了喜劇範圍,而是針砭時弊的批判現實主義,實際上是創作者借主人公的嘴說自己的話,在電影中顯得有些突兀。事實上,從《非誠勿擾2》開始,馮小剛和王朔就開始在電影中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悟,比如對生命、友情的態度。如果說這些都是小牢騷與小抒發,《一九四二》則是一次大爆發,是對歷史情感和民族經驗講述的執著,那才是馮小剛最核心的創作衝動,也一定是他心中的藝術表達。然而,《一九四二》這部傾注巨大心血的作品並不被大眾所認可,藝術追求屢屢受挫,這或許讓馮小剛顯得無奈,所以才會有《私人訂製》中「一腔俗血」這樣的段子出現。「馮小剛」們也在發泄,因為他們實現藝術夢想的道路很是艱難。對「雅」的堅守幾乎葬送了片中李成儒的命,那是不是暗諷今天的電影市場呢?《私人訂製》是導演從個人抒發轉向擁抱市場、迎合大眾的回歸之作,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方式迅速、成功地被大眾所接受了。但對於馮小剛而言,享受票房成就的時候,是否還會想起當初嘔心瀝血的誠意之作被忽視的尷尬呢。《私人定製》迎合市場是馮小剛的悲哀,也是電影發展中值得思考的話題。

推薦閱讀:

馮小剛:中國垃圾電影太多 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
關婷娜是如何得到觀眾的認可的?
馮小剛痛斥影評人差評:別腆著臉引領觀眾 丟人|影評人|馮小剛
觀眾
《無底洞》贏得觀眾喜愛 9月檔期國產黑馬

TAG:觀眾 | 私人訂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