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脾升胃降的說法

【原創】脾升胃降的說法

升降小議脾升胃降的說法作者 從峰太陰升清陽,陽明降濁陰。此乃天地之正道矣!倘若有違,則陰陽大綱亂矣!脾氣升,胃氣降,此乃前人李氏東垣的《脾胃論》之焦點。然而脾胃居中焦,經日:土能升金,亦能克水爾。可謂五臟生克之淵源,肺得脾之津而氣旺,水若范溢則腎虧,命門火衰。故此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出入運動的樞紐。前人多有指教。今我也論脾胃,笑也,非也,這其中的奧妙,實實難論,升升降降,降降升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其妙難料,還望杏林同道提出寶貴經驗,以免吾等再進呼。首先說臟腑氣機運動的基本規律。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升降出入現象,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在人體內部,氣機的運行,經洛的貫輸,胃腸的出入,清濁的分泌,精液的輸布,無不以升降的形式存在運動,氣的這種升降運動是人體運動的根本。因此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人體的生命活動就終止。在生命活動中「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升降出入是事物運動的表現。臟腑氣機升降運動體現在升其清陽,降其濁陰,攝取營養,排其所棄。各臟腑組織在這種運動中完成各自的生理活動,而且各臟腑組織之間,氣機升降又互相配合。相互聯繫,降中有升,升中有降。出入不已,升降不止,組成一個整體。這種升降運動維護了人體的運態平衡,使生命活動有序進行。例如心肺在上,在上者易降;如肺之肅降,心火下降。肝腎在下,在下者易升;如肝之升發,腎水上升。肝之升發能制約肺之清肅下降,心火下降以溫腎臟。腎陰不斷上升養心陰以制心火,使心腎相交,水火互濟,脾胃居中,通連上下,有升有降,但又需心陽的溫煦,脾胃得心陽之溫,方能納運結合,升降相宜,化升氣血,補充心血而養全身,這些生理活動的完成都是肌體進行新陳代謝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過程,也可以看出一切物質的轉化,都是在五臟氣機升降出入過程中完成的。再論脾臟升降在全身氣機升降運動的作用脾胃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脾胃功能的升降運動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環節,也具體的體現了氣的升降運動和樞紐作用。「食氣入胃,散精入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經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和「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這就是說脾胃既是人體氣血生化之場所,又是人體升降的樞紐,為 「人體的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臟腑經絡之根」。臟象學說中,以脾升胃降來概括整個消化系統的生理功能。脾胃同居中焦,具有升清降濁作用。脾主運化,飲食入胃後,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是由胃和小腸進行的。吸其清者,降其濁者,但是必須依賴脾的運化功能,將胃受納腐熟消化後所吸收精微的物質「灌溉四旁」布散全身。脾在運化水谷精微的同時還把人體需要的水液運化到全身稱作「運化水濕」,是指對水液的吸收,轉輸和布散作用,又將代謝的水液下送於腎和膀胱排出體外。此為脾的升中之降。脾氣的運動特點是以上升為主,具有「升清」作用。把水谷精微之氣上歸於肺,通過肺朝百脈的作用,以營養全身。胃主通降,以降為和,胃受鈉腐熟水谷而降濁,使糟粕之物下降大腸而排出體外。故胃氣宜降不宜升,脾氣宜升不宜降。構成了脾胃的消化運動,這一過程即受納又排泄,一升一降,升降相宜,互為因果,以取得相對的平衡與協調使人體氣機生生不息。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濁,共同完成機體對飲食物的消化輸布和排泄過程。脾胃升降正常。則 「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湊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這種陰陽相配,納運結合升降相宜,協調平衡是維持人體臟腑相對平衡的重要因素。臟腑氣機的升降運動「升則賴脾氣之左旋,降則賴胃氣之右旋」。「脾為倉廩之本,故升降之機又在脾氣之健運」。以胃鈉脾運為中心的生理活動,推動著心肺肝腎的生理活動,因此說,脾胃是整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具體的說,脾胃升降失調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脾胃在生理功能上的關係十分密切,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脾胃氣機升降在人體生理與病理上起著重要作用。李東恆創《脾胃論》認為脾胃是元氣之本,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胃升降浮沉的變化體現了「天地陰陽生殺之理」。李氏云:「元氣之充足皆由脾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養元氣……,脾胃之氣即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如脾胃氣虛,脾胃之氣不足,升清降濁無力,胃的受納和脾的運化功能障礙。因而為出現食欲不振納食減少,食後腹脹,四肢睏倦無力,大便糖瀉等。如脾胃氣滯,則會導致胃的升清降濁活動不能順利進行而出現嘔惡厭食,脘腹脹滿而痛,肢體困重等癥狀。脾虛下陷也稱中氣下陷,是指臟腑之氣應升而下陷,脾的升舉功能降低不能輸布水谷精微和生托內臟,出現久瀉脫肛、內臟下垂、氣短乏力、自汗、頭暈、目眩、腹部下墜。胃氣上逆是指臟腑氣機升降太過。胃氣以和降為順,若因六淫七情,飲食勞倦或外邪直傷胃脘使胃氣升降失常不能和降而上逆,就會出現嘔吐、噁心、噯氣、呃逆、反胃等癥狀。「精氣在下則生殘泄,濁氣在上,則生撐脹.」這就是脾胃升降失常的道理。清氣不升,必導致濁氣不降,濁氣不降也會使清氣不升。兩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所以在病變過程中脾胃升降失常的癥狀會並見。最後我想說一下脾胃升降理論在辨證論治中的應用因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故在治療脾胃病時應從調理脾胃升降入手。首先應該升清降濁,根據脾胃的功能來考慮處方用藥。脾為臟,主升發,運化。故脾病多由於「陽氣不足」。脾陽不升,病多虛多濕。胃為腑,主受納腐熟以通為順,故胃病多實。所以在治療上應升脾清陽之氣,降胃之濁陰之氣,則是治療脾胃病的基本原則。經雲「高者抑之,下者舉之」。臨床上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脾陽的不升有密切的關係,故在治療上,李氏就特別重視生髮脾胃之氣,而且也運用四氣五味、升降浮沉之藥性來治療脾胃氣機升降失常,他在《脾胃論》中,對處方、立法就特彆強調升降機理,例如常用升麻、柴胡生髮清陽,黃芪、丹參、白朮、甘草益脾胃中氣,在昇陽益氣的同時又加黃苓、黃連之類苔寒降火。下陷性疾病,久深久痢脫肛陰遙等症用升麻、葛根、木香、白朮,氣厚味薄之類具有生浮之性的藥物升舉陽氣,而運之。胃氣上近之噯氣呃逆噁心嘔吐,需要旋X花、黃連、柿蒂、竹茹、澱粉等氣薄味厚降沉之品和胃降逆。李東恆云:味薄者升而生,氣薄者降而收。就是說,味薄者生是昇陽,氣薄者降是降氣,升浮藥物為上行向外;深降藥物為向行向內。實脾飲,參苓白朮散、理中湯、補中益氣湯等等都是在李東恆《脾胃論》的基礎上創立的。神X、升麻、柴胡升舉中氣,在臨床上廣泛運用於治療脾陽不足。此乃中氣下陷之法也。「元腑以通為用」的理論和胃喜柔潤的生理特點,臨床常用的方子!脾胃同病,則採用健脾和胃的治療方法,脾胃升降失調,則根據不同的表現而採用不同的方法。如和胃降逆法,法上溫下法,溫脾散塞法,都是從調整脾胃氣機升降而立法制方的。故此臨床上掌握脾胃升降理論,能更好的運用藥物性味與升降浮沉,據大法選方用藥,這對提高治療效果極為重要。綜上所述,脾胃運動的規律是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脾胃居中有升有降,升者升清陽,降者降濁陰,是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脾胃升降有序,則是人體氣機升降的重要條件。脾胃病徵的特點往往是升降失調,所以調整脾胃神升降是治療脾胃病的基本大法。本人才疏學淺,65年開始學中醫中藥(家傳);74年五 七大學衛生專業中醫班畢業;89年畢業於安徽中醫學院。為此本人很感祖國醫學深奧。毛澤東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衷心渴望杏林同道再助學生努力奮進,為祖國的醫藥學開掘做出更大的貢獻。

推薦閱讀:

男人本色原創:歲月滄桑,將淡然按放
被偷走的時光 27
第二十一章 水冰心
[原創]用心,貴人無處不在!
【原創】奧巴馬的妻子

TAG: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