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理財十大記憶
金融危機和「去槓桿化」
林純潔
雖然說動蕩才能讓人領會到專業的價值,但一番陣痛仍難以避免,對沖基金、私人銀行和私人股權投資基金都不例外。
對沖基金在過去20年中都表現強勁。從1990年初到今年的10月底,全球股市的平均回報率為57.3%,而HFRI基金中的基金回報率高達348.9%;不論是「俄羅斯危機及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遭遇困境」、「2000年4月到2003年3月的股票熊市」以及本輪的「次貸危機」,後者的表現都要強於前者。
不過這並不能阻擋投資者從這個行業中撤出資金。Man Investments的首席執行官Peter Clarke說對沖基金行業規模將從今年年中的2萬億美元縮減到明年年中的1萬億美元。贖回的並不僅僅是驚慌失措的散戶,事實上Clarke認為私人投資者的投資還是比較穩定的,大幅贖回的壓力恰恰來自於機構投資者。
監管部門將開始更加關注這個行業,主要的焦點將集中於什麼是對沖基金、誰去監管以及是否應該限制賣空。
「去槓桿化」對對沖基金也構成了傷害,並影響了此類基金的獲利能力。
私人股權基金同樣感受到了這方面的壓力,但是他們還有新的問題。Clarke說,一般而言,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的回報率更高,但同時他們持有的資產的流動性也更差。
疲弱的融資市場將對私人股權投資基金行業帶來沉重的打擊。「我們手頭有好的公司,而且價格合理,但是在這樣的市場中我們不能變現,利用收購的公司發債同樣代價極高。」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更重要的是之前我們的槓桿比例確實過高。」
不過對這個行業來說也不全是壞消息。瑞士銀行投資銀行部新加坡地區主管兼行政總裁陳志聰說,對於這個行業目前的情況是好壞參半,好處是市場的下跌已經讓公司更便宜了。
私人銀行也沒有成為避風港。「金融危機讓客戶原有的資產縮水,而經濟危機影響了新資金的流入。」一位私人銀行家表示,「一句話,我們正在萎縮。」
該業務在新興市場國家正受到的衝擊,而在過去幾年這個區域是發展最快的地方。
「經濟惡化正影響到所有的方面,我們正在縮減所有非主業的投資,我相信地產、股票都會受到影響,」一位浙江的民營企業家表示,「當然我們再也沒有錢給私人銀行家了。」
與歐美那些超級富豪不同,很多新興市場的有錢人還是第一代或者是第二代的企業家,他們更容易受到經濟危機的衝擊。德勤中國全國客戶及市場主管合伙人顏漏有說,現在企業需要去優化資產組合,回到核心業務上,對企業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生存。
而另外一位私人銀行家則表示:「當投資的資產縮水了50%,你的客戶一定會對你大吵大鬧,你需要心平氣和地和他們去解釋,大部分只是為了發泄憤怒,但確實有一些人會撤走資金。」
債基俏 股基「賣不掉」
王斌
從基金的銷售狀況便可知一年冷暖。前兩年迅猛膨脹的偏股型基金在2008年遭到了冷遇,而債券型基金則備受追捧。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12月18日,今年新發行的債券型基金的合計份額高達885.87億份,較今年新發行的偏股型基金的合計份額559.916億份多325.954億份,多出份額58.21%。平均每隻2008年新發的債券型基金份額達到了18.84億份,而偏股型基金則僅有13.66億份。
特別在今年下半年,諾德主題靈活配置、景順長城公司治理、天弘永定價值成長3隻偏股型基金僅募得不到3億份,和去年動輒一日便募得幾百億份的盛況相比,實在慘淡得很。
和去年年末相比,部分偏股型基金份額大幅減少,其中中郵核心成長去年末的份額高達423.08億份,截止到第三季度末則減少為376.08億份,減少了11.1%。相比之下,部分債券型基金份額則在不斷膨脹,去年末兩市存有的31隻債券型基金中有16隻份額獲得增加,其中嘉實超短債份額由去年末的3.53億份猛增至41.97億份。
偏股型基金髮行難的背後,是今年凈值的虧損。在股市持續下跌之下,偏股型基金今年凈值全部下跌,跌幅在50%以上的多達83隻。相比之下,債券型基金則表現穩健,華夏債券等今年以來收益已超過10%。
某券商負責零售業務的負責人表示,即使是其公司參股的基金,今年也遇到了發行難的問題,債券型基金今年幾乎和去年一樣熱銷,而偏股型基金的銷售即使是極力推銷也較難打動客戶。主要仍是由於債券市場今年表現活躍,債券基金受貨幣政策鬆動影響大幅走強,而股票型基金則由於A股大幅下跌損失慘重,投資者對比之下轉向債券型基金所致。
一位債券基金人士也表示,今年債券型基金由於宏觀政策的轉向在下半年出現火爆,不僅僅是銷售較好,大量熱錢也希望能夠大幅申購進來分一杯羹。
顯然基金公司也把握到了這一方向,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止到目前,今年成立的108隻新基金中,保本型的有2隻,股票型的有41隻,混合型的有18隻,剩餘的全部是債券型基金,達到了47隻,而2008年以前成立的債券型基金一共僅有34隻,今年新成立的債券型基金是以前所有年份的1.38倍。
上述基金人士表示,債券型基金今年的火爆完全是「出人意料」,突如其來的債券牛市刺激了債券基金牛市的同時也提醒市場不能完全倚重於股票型基金,畢竟在牛市能取得超高受益的同時也可能在熊市遭遇巨虧。事實上,從長期收益來看債券型基金的回報率並不遜色於股票型基金。債券基金遭遇牛市,基金公司同時也要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贖回,因為目前債券市場出現了一定過高預期,短期漲幅較大,未來一旦出現回調,基金將遭遇巨大壓力。猶如股票型基金火爆時,部分基金人士沒有預料到目前的壓力一樣。
銀行業反思 理財產品回歸「穩健」
王春霞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經過兩年多的起起落落,何時才能等來真正屬於自己的「春天」?
回望2008年,「穩健」成為貫穿銀行理財的一條主線。隨著股市的走熊,前兩年行情火爆的「打新」類產品和掛鉤股票的產品漸漸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掛鉤各類債項投資品種的理財產品。
一位資深從業人士總結稱,今年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總體開展情況還是不錯的。
據他介紹,今年前三季度,一共發售銀行理財產品2萬億元,去年全年7000多億元,所以從規模上來說要比去年大很多。
其次,總體來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的比重非常低。從收益情況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三類,分別是:保本且保證收益的產品、浮動收益的保本產品、浮動收益的非保本類產品。從產品數量上看,這三類產品各佔三分之一的比重。
「也就是說,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有三分之二都是保本的。而在非保本的產品中,我們有個統計,本金實際產生虧損的比例是9%,這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中有超過96%的產品都實現了保本且有正收益。」上述資深人士還表示,即使是這4%虧損的產品,就虧損幅度來說,也比其他投資品種要好。
今年市場環境風雲變幻,而明年的經濟形勢不確定性更強,銀行理財產品又將面臨新的市場考驗。信貸類理財產品因其「低風險、固定收益」的特性成為了今年銀行理財市場的最大亮點,但隨著降息預期的進一步加強,信貸類理財產品出現拐點,已經有多款產品無法達到預期的收益率水平。
近幾個月以來,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發行量一直呈逐月遞減的趨勢。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銀行QDII理財產品和結構性理財產品首當其衝受到衝擊,銀行也大幅減少了這兩種產品的發行,這在中資銀行表現得更為明顯。
「明年的經濟環境對銀行理財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昨日,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分管副行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們明年準備大做理財業務。」
他預計,明年「打新」類產品可能會重新成為市場的熱點。「我們準備在明年三四月份推出一些打新的產品。」
根據北京銀聯信信息諮詢中心(下稱「銀聯信」)介紹,從銀行發行的各種理財產品來看,大多數產品同質化嚴重,而結構性產品恰恰是技術含量最高的、最能夠展現商業銀行理財的實力,差異化地填補現有理財市場。
「我們認為,如果銀行想在理財市場取得較好的市場地位,對結構性產品和QDII的研發以及市場、品牌的培育是不可或缺的。」銀聯信表示。
上述資深人士指出,商業銀行在不斷提升專業水平的同時,更加不能忽視的是做好合規營銷和投資者教育。
「銀行在銷售產品的時候必須對客戶的財務狀況進行評估,進而判斷產品和客戶的適合性,同時必須做好風險揭示。」
「老期貨」重新理解強制平倉
李俊
對於是先生而言,2008年的期貨市場讓他記憶最深刻的不是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而是因為對期貨交易規則的理解有些偏差而出現了本不應該有的虧損。
1994年,是先生大學畢業,就投身期貨市場,對於這樣的一個「老期貨」而言,不熟悉交易規則簡直有些天方夜譚。可是,2008年10月,是先生就因為沒有完全理解交易規則,而導致了近2萬元的損失。
讓是先生這樣一個「老期貨」都無法理解的交易規則並不是期貨交易所新制定的,而是交易所在過去幾年內經常使用的風險化解手段——三板強制減倉制度。
按照交易所的規定,如果某期貨合約連續三個交易日出現同方向漲(跌)停板單邊無連續報價的情況,交易所將在第三個交易日以漲(跌)停板價申報的未成交平倉報單,以當日漲(跌)停板價與該合約凈持倉盈利客戶按持倉比例自動撮合成交。從字面來看,這樣的規定很清楚,按照絕大多數投資者的理解,連續三天出現漲停或者跌停,那麼交易所就會啟動強制減倉措施。
可是,是先生遇到的問題卻不是這樣的。10月10日,他的1手大連商品交易所塑料0810合約被強制平倉,而之前的三個交易日,該合約價格始終維持在同一個交割水平——12200元/噸。一開始,是先生認為是交易所在執行強制減倉的時候執行了錯誤的操作,所以才將它的持倉平掉,後來在經過交易所的「教育」之後,他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對規則理解有誤。
對於「漲(跌)停板單邊無連續報價」,投資者一般的理解就是一個合約期價大幅波動後,在收盤前5分鐘內,期價封於漲(跌)停板上面。是先生也作這樣的理解。但是,按照交易所風險管理辦法的定義,如果某一個合約在某一個交易日沒有成交,卻有在停板位置的買入(賣出)申報,那麼這被視為「漲(跌)停板單邊無連續報價」。
在通常情況下,如果多頭願意以跌停板的價格掛單平倉,空頭多半會與之形成交易,從而使得「跌停板單邊無連續報價」與真實的跌停板對應起來。不過,在今年10月的極端行情中,多頭就算願意在跌停板賣出平倉,空頭也不想急著將手中的頭寸平掉,因為在整個市場暴跌的情況下,空頭的盈利預期也相應提高了。
在10月8日至10日之間,是先生持有的塑料0810合約每天都有多頭在跌停板位置平倉,這自然符合了強制平倉的規定。是先生那一手空單是一筆套利單,他手中握有5噸塑料現貨,本來打算最終參與交割,結果在被強制減倉後,他被迫在後續的合約拋出,最後轉拋到11月合約上,拋出價格相對於0810合約低了近5000元/噸,他因為強制減倉所出現的虧損超過2萬元。
在過去幾年內,雖然國內部分品種也常常出現連續三個交易日漲(跌)停的狀況,交易所也時常採取三板強制減倉的措施來化解風險,不過投資者因為這個規則出現虧損的情況很少。然而,今年國慶後,市場極端的狀況卻把以前投資者忽視的一些問題暴露了出來,並在制度上有了進一步完善。
張衛星之囧:「死多頭」黃金期貨爆倉
郝志梅
38歲的張衛星成名於股權分置改革,固威於率先預測國際金融市場黃金大牛市的到來,名聲大噪於2008年炒黃金期貨爆倉。
對股權分置這一資本市場頑症的剖析、解決方案的提出體現了張衛星的奇異洞察力和超常想像力,而頂住當時市場的百般質疑和壓力以一腔熱情勇於推動股權分置改革,則體現了張衛星「認定便執著到底」的個性。張衛星有次笑談之為:「怎麼證監會也沒人給我發個股改的獎,呵呵。」
對國際黃金市場的預測判斷,張衛星同樣展現了奇異的洞察力,他率先在2005年看到美元貶值趨勢和黃金升值趨勢,公開提出並宣揚國家黃金儲備的重要性、藏金於民的必要性。張衛星的個性,決定了他不會低調,這樣他成為國際黃金市場上的死多頭,底牌暴露無遺。
張衛星不能像金融經濟學科班出身國際投行的經濟學家那樣,拿出一整套模型來印證自己的判斷,他的優勢在於敏銳的直覺。以直覺而不是數據分析來預測和下判斷,往往會被經濟學科班出身的人嘲笑,但貌似狂妄的直覺和異想天開的獨創力才可能是偉大理論的起源之處。
直覺還是理性?因為處於對正統經濟學的尊重而在市場上照此操作,還是聆聽內心的「異想天開」?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的《凱恩斯傳》寫到,一般人都認為凱恩斯屬於那種「最有直覺」的人,超出理性之外的某種東西。
凱恩斯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他還是一個貌似患上「金融多動症」的投資者,當然他多次投資失敗,但他不失為一個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他投資股票、債券、大宗商品,並預測了1929年的大蕭條。沒有在金融市場「異想天開」的投資實驗,未必會有凱恩斯經濟學理論的超越性誕生。
張衛星投資生涯也有多次失敗,黃金期貨爆倉是最新的一次,但他沒有倉皇出逃。成功預測黃金大牛市的到來,但折戟於黃金牛市的考驗期,張衛星及其爆倉事件被網路和一些媒體推為2008年金融市場十大囧人囧事之首。
今年年中美元的出奇回升,導致張衛星爆倉,他的預測與美元的陡然走強恰恰相反,他認為7、8、9月份美國有大量的金融票據要回收,美元應走弱,黃金應回漲。
一位資深的黃金投資者認為,8月份有媒體報道中國有關部門向國務院提議增收黃金企業生產加工增值稅17%,這客觀上給了國際打壓黃金陣營一個清洗黃金期貨和現貨保證金交易的多頭勢力的機會。張衛星也認為有莫名的國際黃金勢力暗算中國新生黃金多頭。
張衛星成立高德黃金公司聚集客戶進行黃金交易被認為是變相的非法期貨活動,張衛星以「現金訂貨延遲交易」為名而試圖解釋其遊走在法律監管的空白地帶,表明他擅長走黃燈。
監管部門相繼表示此區域屬於三不管地帶,但後來央行出面公開表示「地下炒金」是變相期貨交易。
「股神」巴菲特又一次遭受質疑
徐磊
2008年對「股神」巴菲特來說,註定將是「失意」的一年。
從年初重倉股的一路猛跌,到本周原定收購的群星能源轉投他人;從伯克希爾創13年最差業績,到抄底高盛通用電氣遭深套;從對賭股指期貨的巨額減記,到伯克希爾債券的信用違約互換保費飆升,巴菲特2008年可謂「全線潰敗」。伴隨而來的,則是投資者此起彼伏的質疑聲——「股神」已廉頗老矣?
「所有你能看到的重創其他公司的事情,最終都會落到伯克希爾的頭上。我並不是說伯克希爾做得不夠好,但即便是再好的公司在嚴重的經濟衰退面前也難逃衝擊。」《即使巴菲特也不完美》(Even Buffett Isn』t Perfect)一書的作者Vahan Janjigian說。
或許巴菲特自己也已意識到,時隔10年後他再次遭遇了信任危機。上世紀90年代初的那場互聯網泡沫曾讓「股神」備受質疑,堅決袖手旁觀的巴菲特那幾年也幾乎毫無亮點。1999年,標普500指數大漲21%,伯克希爾的賬麵價值卻原地踏步。
之後的一切,相信每個投資者都將奉為經典。互聯網泡沫破裂後,在市場一片風聲鶴唳中,毫髮無損的巴菲特開始發威,1999年之後的8年中,伯克希爾有6年的收益率將標普500指數遠遠拋在腦後,前幾年沒賺到的錢連本帶利地都回來了。
然而,時過境遷,2008年未能倖免的巴菲特是否仍有否極泰來的可能?當然,現在一切還是未知數。不過,「股神」今年一系列「苦澀事件」背後的細節,似乎透出了些什麼。
截至本周四,巴菲特手上的重倉股,包括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康菲石油、寶潔、富國銀行等,今年以來股價表現的確不佳,除富國銀行稍有上漲外,其餘全線下跌,最高的美國運通跌去了60%以上。但從平均跌幅來看,-26%還是低於標普500指數同期的-37.5%。
即便是連續四個季度利潤下滑、創下至少13年內最差業績的旗艦龍頭伯克希爾,在11月跌至74100美元的5年股價新低後,至本周四也已「悄悄」回到了10萬美元附近,今年以來29%的跌幅還是跑贏了標普500指數。
再來看讓不少投資者為之「詬病」的抄底高盛和通用電氣。巴菲特9月底10月初分別斥資50億美元和30億美元入股高盛及增持通用電氣。儘管現在來看,巴菲特「抄底」時機仍嫌太早,兩家公司股價迄今分別較其入股時下跌了37%和29%。但別忘了巴菲特買的可是永久性優先股,其在高盛每年10%的紅利連美國財政部都享受不了。
至於伯克希爾面臨的370億美元股指期貨賠付風險和公司債券信用違約互換保費的飆升,前者的到期結算日要到2019年以後,距今尚有10年之久;而對後者伯克希爾也無需緊張,即便公司丟掉了3A的信用評級,也只需支付名義上的額外擔保,金額將遠遠小於公司總資產的1%。
而最近收購群星能源功敗垂成,巴菲特更只是輸了臉面而已,群星能源須賠付5.93億美元現金,並向其發行9.9%的股份。此外,先前巴菲特10億美元購買的群星能源優先股將轉化為年息14%的貸款,由後者一年內還清。
「巴菲特的思路要比別人領先10年,即便伯克希爾因全球經濟衰退也難逃盈利大幅下滑,但別忘了巴菲特手上的這些公司仍是賺錢的,而且幾乎肯定將繼續盈利下去。」T2 Partners對沖基金執行合伙人Whitney Tilson說。
無疑,巴菲特的2008年是失意的,但最重要的是在別人已經傷筋動骨的時候,「股神」為自己備好了足夠的子彈(334億美元現金)和來年豐收的種子。廉頗老矣?78歲的巴菲特或讓世人再跌眼鏡!
長期股指能夠預測嗎
楊宇東
新年將至,又到了指數預測滿天飛的時候。
在昨天上午的第一財經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白賓和嘉賓聊起了這麼一個話題,如何看待國內投行近期紛紛出爐的2009年股市走勢預測?為什麼沒有一家投行準確預測2007年的大牛市,更沒有一家投行準確預測到了2008年的大熊市?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如果能夠從討論中得到一些普遍性的規律,對於投資者來講,應該有所幫助,因為他們可以因此知道,從今以後是否還需要去認真地對待這些鋪天蓋地的長期預測。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文討論的預測是指對於股市長期走勢的預測,就像投行對於下一年股市走勢和指數最高最低點的預測。這類預測很熱,一來是因為全民炒股時代的到來,股市受關注度急劇提高,媒體自然不願意放棄這麼一個熱點話題,特別是經過了一番大熊大牛之後;二來這也是新興市場的特點,投資者迅速增加,投行的市場份額都在不斷地變動之中,投行為了更吸引客戶的眼球,或者說提供更多的一個賣點或者服務的內容,我們很少看到成熟市場的那些大投行們每年年底都要預測一下明年的指數。
其實回想一下中國股市不算長的歷史,在我的記憶中,除去那些指數在狹窄區間震蕩的年份,投行能夠說對下一年大盤走勢的真可謂鳳毛麟角,對於千點以上的行情,幾乎都是失算,大家有空可以翻翻十來年的舊報紙,看看年終的那些版面。但我並不會因此而批評或者苛求那些投行們,因為大部分人說不準是正常的,大部分人都說得准,這個市場也就失靈了。如果在美國股市,投行們大部分都能預測到道指今年會跌破一萬點,我相信金融危機也就不會發生了。如果在A股市場,投行們大部分都預測到上證綜指今年竟然會跌破2000點,那些公募基金們也會早在五六千點時聽取高見後逃之夭夭了,可惜連看到4000點下方的都一個沒有。這其實也是投資市場的魅力所在,否則,大家都做做股指期貨就可以穩賺不賠了,股市只有少數人可以賺錢的規律也就消失了。
這種長期預測普遍失準的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就是因為股票市場的敏感性、複雜性、高流動性,使得人們難以對其作出長期的準確預測,現實社會中任何一種風吹草動,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股票市場,從經濟到政治,到天災,小到一場礦難或者罷工,都會反映在股票價格上面。隨著金融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的資金吞吐量不僅遠遠超出實體經濟,而且資金來去都在瞬間完成,資金來源極度多元和複雜;再加上全球化已使得各大經濟體緊密相連,「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所指的「城」和「池」也早已有了新的所指,兩者可能相隔萬水千山。在這種意義上,我們也因此會發現,預測一些宏觀經濟數據的準確度會遠高於股票指數,特別像GDP之類,影響因素比較有跡可循,大概算對了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總能八九不離十。但需要提醒的是,正是因為當下中國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人們普遍關注與財產有關的話題,也因此滋生了各種各樣的經濟預言家,有正規研究機構的,靠著專業能力做一些宏觀、金融市場和行業上的預測,也有很多山寨版的,不依靠理論和模型,卻總喜歡把中國乃至於全球經濟都預測個遍,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如此,2007年預測了10個竟然全部錯誤,2008年照樣預測。投資者對於這樣的預測,基本也可以採取看投行預測股指的態度,茶餘飯後,多個談資,切不可當真。
當然,我並不是全盤否定投行們的長期預測,他們關於股市短、中期走勢,以及關於宏觀、關於行業的預測還是值得投資者去仔細揣摩一下的,事實也證明,其中有些判斷對於選股還是大有裨益的。
分散風險偏遇海嘯 投QDII最多虧損超60%
周小雍
生不逢時的QDII基金,註定要成為2008年投資者心中難以抹去的痛。
「本來是想分散風險而買QDII的,結果卻虧得更多。」俞先生年近30歲,主要的投資都在A股中,今年年初買了些南方的QDII南方全球精選。他買入南方QDII的原因有二,一是當時看好香港等市場,QDII是投資境外比較方便和規範的做法,另一個是買QDII可以分散投資風險。
「我的買入價在0.91元,比申購價還低,當時還以為抄到底了。」不過,隨後境外市場一如A股般下跌,首批的4隻QDII都在虧錢。之後,在金融危機拖累下,南方QDII最低到過0.474元,虧損幅度接近50%。「還好買的是混合型的QDII,其他有跌破4毛的,虧損更多。」
現在,俞先生依然持有QDII。「國際經濟形勢確實出乎意料,誰想到會遇上金融危機呢?」他說,有過這次教訓後,以後在投資時會更謹慎,思考更多。
「QDII基金主要是看境外股票市場的情況,而境外股票市場的狀況和經濟走勢的相關度還是比較高的。」東方證券宏觀策略研究員毛楠表示,惡劣的境外市場大環境,使得在資產配置中偏重股票型的QDII基金受到嚴重衝擊。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除南方全球精選外,其餘4隻QDII基金的股票市值占資產凈值比例在50%以上,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更高達90%;而到了今年三季度末,上半年倉位過高的嘉實海外中國和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才明顯調低了股票配置,股票投資比例降至73.5%和81%。
而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9隻披露凈值的QDII基金沒有一家取得正收益。4隻在2008年下半年成立的QDII基金,自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均在-40%以上,其中上投摩根亞太優勢的凈值損失更高達57.42%,份額凈值僅剩0.381元。而從去年成立以來虧損則超過60%。華夏全球和南方全球相對表現稍好,但今年以來凈值損失也分別達41.53%和43.88%。
有分析人士認為,除了時機把握之外,QDII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其配置策略上的問題,如在區域配置上對香港股市側重過多,行業配置策略還不夠靈活等。
經過折戟海外的血雨腥風的洗禮,目前QDII在發行上謹慎了很多。繼8月15日交銀環球精選基金結束募集以來,國內目前再無QDII基金髮行。
「目前看來,在經濟形勢還不看好的情況下,境外市場要出現一個趨勢性的上漲可能是會比較難的。因此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我認為QDII未來的表現可能不會太好。」毛楠評價道。
股市空倉為王:比誰醒得快 跑得快黃婷
「沒有人逼你擊球。如果你不擊球,除了錯過機會之外,你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這是巴菲特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著名的「擊球論」。
無獨有偶。在回顧2008年股市的時候,許多私募人士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忍耐力」最強的投資者就是最成功的投資者:忍耐著不抄底,忍耐著空倉。
2008年1月2日,2008年中國股市的第一個交易日。當天,上證指數開盤報5265點,收於5272.81點。但從1月14日起,A股就開始了非常猛烈的單邊下跌,截至12月19日收盤,跌幅已經達到61.64%。
暴跌的導火索,許多股民當時都將其歸之於巨量融資的中國平安(601318.SH)。
1月21日,中國平安公告了1200億元的公開增發和400億元可轉債的再融資方案。當天起平安連續2個交易日放出巨量跌停,隨後短短21個交易日股價縮水33%,到目前跌幅已經超過80%。
之後,兩大股指跌破年線並屢創新低,此後接連而來的「大小非」減持擔憂、上市公司利潤下滑等重挫投資者信心,由此,A股進入漫漫熊途。
無論是散戶、私募抑或機構投資者,在這突如其來的暴跌中,都措手不及。
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統計,從2007年年底至2008年11月28日,兩市總市值共蒸發20萬億元,兩市流通市值蒸發逾5萬億元。若以0.6億人參與股市計算,人均損失至少在8萬元。
天天基金網基金排行顯示,在年初前已成立運作的119隻股票型基金中,其中虧損幅度不到50%的有49隻,虧損50%至60%的有58隻,虧損60%以上的有12隻,其中虧損幅度最大的一隻指數型基金,高於同期滬指跌幅,達到64.67%。
操作較為靈活的私募也難逃一劫。第一財經陽光私募排行榜顯示,75隻可統計的陽光私募今年前11個月取得正回報的只有5隻,凈值總折損在50%以上的產品達到17隻。
市場人士紛紛開始意識到,在今年的市場中,誰逃得最快,保存了最多的果實,誰就是勝利者。
而趙丹陽就是少數能夠在這輪熊市中全身而退的投資者之一,他的秘訣就是——空倉。
在2008年第一個交易日,趙丹陽宣布清盤。清盤時,其「赤子之心香港」過去五年累計升幅約為541%,「深國投·赤子之心(中國)集合資金信託」過去四年累計升幅約371%。在當時的牛市中,這個數字在很多人看來不值一提,但若在今天將此前四五年中的業績做個回顧,趙丹陽無疑是中國私募界的王者。
深圳私募吳國平說,趙丹陽的清盤,其實是隱形收益,當下一輪行情到來的時候,他有充足的實力可以捲土重來。能在這輪熊市中生存下來,就是最大的成功。
但並非人人都能像趙丹陽那麼瀟洒。今年空倉的私募不在少數,但能堅持不再進場、不抄底的,卻寥寥無幾。
吳國平也在5000點的時候逐漸淡出,但他表示,自己還是沒能忍耐住抄底的衝動,在4000點、3000點附近以及幾次反彈中,他也屢屢進場。「教訓還是大於收益。」他說。
亮麗一年 國債排隊買一日售罄
程亮亮
股市大跌,基金凈值大幅縮水,回首即將結束的2008年金融市場,充斥著廣大投資者的抱怨。而債券市場卻儼然是萬綠叢中一點紅,愣是風風火火了一整年。
「早起的鳥兒也不一定有蟲吃啊!」一位自稱自今年以來一直投資債券市場的投資者老曾如此幽默地跟記者描述其早起排隊購買國債的情況,「只有起得足夠早,還要有運氣,才會有可能找到一條或兩條『蟲子』呀!」
這位老曾所說的「蟲子」就是今年以來備受追捧的憑證式國債。今年發行了五期憑證式國債,因為利率高,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
在前面幾期憑證式國債中,3年期收益率達到5.74%,5年期的達到6.34%。即使在今年10月20日發行的第五期憑證式國債,3年期利率仍達到了5.53%。
步入2008年以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的日益嚴重,全球資本市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挫。而隨著危機的深入各國政府為保經濟紛紛降息,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不斷下調,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曾經相對較低的收益率在這個「紛亂的時代」里就顯得十分可觀了。
「在當前股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債券的收益率比較高,而且相對股票或者基金回報比較穩定,」老曾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情況看,我依舊看好將來的債券市場。」然而已經火了一年的債券市場真的還會繼續這種火爆嗎?
強烈的降息預期使得債券牛市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此輪債券牛市也已經開始顯現一些隱憂了。記者採訪的多位人士均對記者如此表示。
今年以來債券市場的牛市行情火爆,尤其是在9月份之後,更是波瀾壯闊。經過這一波上漲之後,債券的收益率也開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農銀匯理基金固定收益負責人陳加榮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就表示,明年上半年存在一定通縮壓力和較大的降息空間,在這樣的環境中,債券還應有一個比較好的表現。
國投瑞銀穩定增利債券基金經理韓海平也認為目前債市還沒有達到「泡沫」的程度,不過個人投資者在選擇債券或者債基時,也要特別注意風險防範。
陳加榮在表明了其對債券牛市樂觀的同時,亦對記者表示,儘管債券牛市格局相當長時間內不會改變,但是債券市場的迅速擴容也會對牛市造成一定的衝擊。他表示,預計2009年債券市場會繼續擴容,但是債券市場資金容量是否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債券擴容計劃,所以流動性將成為明年債券牛市能否繼續的關鍵因素。
推薦閱讀:
※創客金融:剛獲得億元B輪融資,實際業務如何呢?
※家庭理財熟記五要點
※如何在前端識別投資理財裡面的「坑」
※縱橫理財:成立不到半年的新平台。
※投資領域,你的勤奮暴露了你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