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秋分】節氣養生要點

「秋分,八月中。解見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節 氣 來 歷

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節 氣 物 候【秋分第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第二候:蟄蟲坯戶】「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秋分第三候:水始涸】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節 氣 養 生秋分坐功

具體方法:每天一~ 五時之間,盤坐,兩手掩耳,十指向後相對,上體向左側傾,至極而止。再慢慢向右側傾。左右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十五次。然後,叩齒、咽津、吐納,方法同前。可治:風濕積滯,腹大水腫,膝臏腫痛,膺乳氣沖,股脛外側痛,遺尿,腹脹,消谷善飲,胃寒喘滿。

秋分叩齒

叩齒咽津長壽功:每日清晨刷牙後,先叩門齒30-50次,然後叩臼齒30-50次,強度中等,先弱後強,共3-5遍。在叩齒時,舌尖舔上顎,口內逐漸分泌唾液,當一遍叩齒間歇時,即將口內唾液鼓漱有聲36次,然後將滿口唾液分三次咽下。

秋分起居

秋分以後,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起居.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另外.孫思邈曾說:「夜卧常習閉口。」目的也在於使精氣內存不散。因此,秋季睡眠盡量不要張口呼吸,以助秋季養收之道。秋分養生要點

1、秋分可葯補

在秋分節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肺脾腎三臟養護,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是很有效的辦法。

党參、芡實、白朮、蒼朮、茯苓能補脾祛濕止瀉;芡實可防病延年;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固澀止帶,養心安神;蓮子和人蔘黃芪大棗茯苓同用,可補脾益氣;蓮子、芡實、酸棗仁、五味子有益腎氣,寧心安神治失眠;百合性偏涼,胃腸功能差者應少吃。

另外,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無病就不需要進補,進補時則要對症服藥,否則將適得其反。

2、適當「秋凍」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秋天有「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不過對於體質虛弱者或老人兒童,夜間入睡後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受涼,誘發各種疾病。

3、常笑宣肺

在精神方面,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這時,應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

4、運動「三防」免傷身

秋季運動,必須注意「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二防運動損傷。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三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節氣食譜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

山藥百合大棗粥

材料:山藥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適量。做法:將山藥、百合、大棗、薏仁、大米洗凈煮粥,每日2次服用。

功效:山藥具備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有滋陰養胃的作用。

秋分到,開心笑。一笑豐收胃口好,二笑氣順煩惱少,三笑輕鬆掙鈔票,四笑夜長睡好覺,五笑登山步步高,六笑健康常擁抱,七笑家和幸福找,八笑吉星隨身照,九笑為官政顯要,十笑長壽不會老。願你十全十美百般好,人生得意樂逍遙!

秋高氣爽笑開顏,秋風徐徐送芬芳。秋雨滴滴潤心房,帶來快樂無限量。秋景一片雙眼亮,祝福送來好運長。秋分到了,願你開開心心每一天!


推薦閱讀:

春天是補血養生好時機,這7種食物,能讓氣色更紅潤
溫脾潤肺始蓄能——白露節氣養生提要
養生就是養我們的生機Ⅱ

TAG:養生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