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探原與道德經的修養觀 @ 一貫道光明世界─天堂裡的小孩 慈覺賢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三易探原與道德經的修養觀-【道氣象】三層次-1

壹、前言

一貫道第十五代祖「北海老人」所著之《三易探原》、其中所分析的「理、氣、象」三界理論,實為我「一貫道」的教義,故「一貫道總會」所印行的《一貫道簡介》[1]一書中,在「一貫道教義」一篇,即述及道義是「理氣象三天論」,曰:「宇宙間不外乎理、氣、象三者,理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為天地萬物之根源……。」故所述及的宇宙「三界」理論,實源於「北海老人」之《三易探原》與《一貫探原》[2]等著作。若能以祖師所證悟之道理精華,來印證三教經典,可收「直入頓悟」之效;若僅是以經再來印經,可能轉不出來,所悟亦是有限,而且曠日費時中,亦落入經藏的「法執」當中、而不自知。故本文先略為闡述十五代祖「北海老人」之《三易探原》《一貫探原》等理論,再嘗試以「三界論」、分析《道德經》之「道(理)、氣、象」三界,就教於前賢大德。

老子之《道德經》是一部博大精深之書,是我國古老文明的智慧結晶,對我國古代的哲學、政治、宗教等各方面,發生了深遠的影響。《道德經》內容包羅萬象。它以罕見的深度、廣度和精度,而著稱於世。

古今中外,研究和注釋《老子》的人汗牛充棟難以計數,各述己見,莫衷一是。在現代、則有從西方哲學與科學和管理等方面研究和注釋的,眾說紛紜。「道」是渾全之樸,從某一側面來理解,把它當成某一局部的東西,是盲人摸象,有「見樹不見林」之弊,顯然是片面不是完整的。

在中西文化融合,老莊研究成為熱門,其哲理風靡世界的今天,用道家自己的觀點、配合天道的「理、氣、象」,(即《易經》的不易、變易、交易等三易)、對道德經作以原本意義的闡釋,把其中精華陳列歸納出來,或許能對道德經另有一番全盤整體的認識,對修養亦有門徑可入[3],能【修之於身,其德乃真】[4],蓋經典不僅只是用來理論的。

貳、三易探原~三界

《易經》說卦傳第一章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只此三句,函蓋整個聖學之要[5]。「窮理」即儒學八條目中格物致知之「道問學」。先格無極之理、窮天地之大源;次格兩儀太極之氣、研究萬物之父母;再格陰陽天地相交之象、分動靜之由來。「北海老人」所著《三易探原》曰:「易之為書:不易、變易、交易之義明;而理學、數學、象學之法備」。故把宇宙分為「三界」來論述,可以完整究竟,即:不易(理)、變易(氣)、交易(象)。

一、 不易~理

《三易探原》曰:「何為不易?河圖是也;何為變易?洛書是也;何為交易,日月為易是也。河圖者理也。理主五常,常則恆久不變。在天謂之天理,在地謂之地理,在人謂之性理。」故「不易」的說法源出於河圖,「變易」源出於洛書,「交易」則是日月、天地相交而生出的卦象是也。

河圖者是「理」,理主五常「仁義禮智信」。「常」則恆久不變;其在天謂之天理,在地謂之地理,在人謂之性理,一本散萬殊,萬殊皆含有一理。理本超乎氣象,無形無相,天現河圖以象形之,故河圖乃理之微妙者。

「師尊」所著《道義疑問解答》<卷下第二十九條>曰:「何為理氣象三天?理天,就是真空,沒有形色,沒有聲臭,只是一團虛靈。潛的時候,至虛至靈,寂然不動,大無不包;現的時候,至神至靈,感而遂通,無微不入;雖是沒有形色,而能生育形形色色;雖是沒有聲臭,而能主宰聲聲臭臭;雖是視之弗見,聽之弗聞,卻是體物不遺。沒有生他的,他也不死不滅,他是永遠靈明,永遠存在,並且永作萬類的根本。無論氣體物體,都沒有脫離他的可能。萬物生存,他固然生存,萬物消滅,他仍然存在。《心經》上說:『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那就是說他的本體。」

《一貫探原》曰:「不動之理,至妙至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無為而成;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穿金透石而無礙。『理』,即周子[6]所謂『無極之真』也。當二五之精,妙和之際,無極之真,即與之妙合而凝。二五之精,生有形之身;無極之真,作神妙無形之性。

此『性』乃人生而靜之性,性善之性,恆性之性;亦即中庸所謂『天賦之命,本然之性』。虞廷所謂『惟微之道心』。西竺所謂『涅槃之妙心』,太上所謂『穀神不死,真常之性』。」[7]

故:無極之理,形象、聲音、臭味全無,為天地之本始,性命之大源,可以意會,難尋蹤跡,無終無始,靜而能應;無思無為,有感必通,苟非升堂入室,默契神化者,未可輕與之議也。

斯「理」也,在天謂之天理,在地謂之地理、在人謂之性理、在物謂之物理、在事謂之事理,故窮理然後盡性。理天者,其分於萬物,則成萬物統體之至善;理性者、其分於物物,則成物物各具之至善。

故天失理,則星斗亂度;地失理、則山崩川溢;人無理、則倫常乖戾;文無理、則行之不遠;道無理、則修之難成。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得理則善,失理則亂」。

無極理天,五常具備;無極理性,五德兼該;故理之微妙,盡性至命;理之顯相,三綱五常,此歷萬古而「不易」而為之「常」者也。

無形之理,貫乎慾界、色界、無色界之中。上理河漢星斗、五行得之而順布;下理十殿諸司、九幽得之而秩序;中理山河大地、萬姓億兆,飛潛動植、世間、有情無情品類、得之而各得其所(此各得其一者)。

此理又超乎欲界、色界、無色界而外,為無極理天、最上之理、無為真靈,人得之而終古逍遙,萬劫常存。

理者無所不理,各得其理、故謂之至理,此即「降衷之維皇」、「賦性之上天」、「無極之至真」也。

故《三易探原》曰:「在三界之中,此理則不離乎氣,含於氣中,但亦不雜乎氣。在三界之外,則又離氣而獨立。自子會開天,至戍亥二會,天地終窮之期,欲界、色界、無色界、咸歸無有,而此理可以復生天地,故中華稱之曰:『上帝』;西方尊之曰:『天主』,合而言之曰:『道』、曰:『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三教傳心,即傳此『真宰之心』,真宰萬劫常存,此心亦萬劫常存。修此心則與真宰同壽,迷此心則入生死輪迴。此『不易』之理。不易知、不易言,而為大道之淵源。

故道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孔子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佛曰:『光明寂照、無所不通、不動道場,遍周沙界。』

(註解[8])」

此三教聖人所言,皆深究不易之體,皆能知悉不易之用,也把不易之體用,全盤托出、顯現出來。

人世不待衰極之世,上天則先機而動、仙佛則應機而生。堯舜道統首開、三教則相繼而出、各化於一方。佛傳『真空』、道傳『妙有』,儒則掃除聲色之化民,乃窮至『無聲無臭』而後已,聲臭全無、離氣而至於「無極之理」矣。

人之生得無極之理性,賢者不加、愚者不減,人人本有而不知其有,乃待真師傳授,講透言明,實得於心,然後遵陸子格除物慾之格(即盡性)。先格富貴財色、昏性之物,以制其外:再格除淫邪之念、雜妄之念,以安其內,自然天理純全。

二、變易~氣

無極一動生太極,太極分陰陽兩儀,陽升陰降,一氣流行,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陰陽未相交,是為變易之氣。以天氣寒暑代謝,動而有跡可尋者,是為「四季」;一元則為十二運,在午運陽極而轉陰;一天則為十二時,在午時陽極而轉陰,可由此類推之。

人之所得於氣天者:人之未生以前在母胎中,不須口鼻之氣而自生,乃無極真理、靜用之妙也[9]。迨自有生而後,太極之氣,由口鼻而入,從此呼吸往來,賴此生存。當分氣之際,正當其宿某度,則斯人得某宿某度之氣而生。星之吉凶、度之正偏、四柱之傷或扶、則命為「氣數之命」,性曰:「氣質之性」,心曰:「人心」,神曰:「識神」,作七情之領袖,而後起之欲有其根矣!

人自有生而後,天理之性,拘於氣稟;氣質之性,再牽於物累。即《清靜經》所說:「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故始則不知有天,再則不知有性,繼則不知有身,惟縱於嗜慾,惟受外物之誘引,迷惑愈深,去道愈遠,離鬼禽之關愈近,而忘賢關聖域之高明,則四生六道輪迴矣!

自大道既隱而後,不惟性出之天,未有知也,即本性天君之真正主人,亦未有識者,蓋因降生之時,後天之氣,從而入之,識神人心用事,氣顯理隱,而理性,元神之道心迷昧矣。

大學之道,必須真師指點:理天、氣天、象天之源;理性、氣性、質性之分。然後知得之理天者,乃惟微之道心;得之氣天者,為惟危之人心;得之象天者,為血肉之心。道心者,無極之真也,真心不隨死無,不因生有。物慾格盡,自然天理純全,能意誠心正則身修矣。

昔曾子得一貫,以「忠恕」為修持,忠者「盡己之心」「不二心」;恕者「其德用如中之心」「推己及人」「如如不動之心」,即「致中和」也。顏子得一貫之道以「克己復禮」為仁之修持,只此一句,體用、顯微兼具。[10]

氣之隱,運會升降;氣之顯,世道變遷。

天氣周流,高下不同、清濁各異,而其行度之遲速,亦參差不齊,故可分為「九重天」。其他如「元會運世」「氣中之神」,皆屬「變易」之氣[11]。

《道義疑問解答》曰:「宇宙間的氣體。普通也稱為天,因為氣體,輕清的,是天;重濁的,是地。輕清屬陽、重濁屬陰。陰陽對待,即稱為乾坤。乾為天,坤為地,我們曾說『天地萬物』。這個天就是氣天。如果沒有這個天,而地就不能支持,人物也不能生長,日月星辰也不能懸掛,並且一切有形色的物件,都不能存在。所以他的功用,就是流行升降,默運四時,終始萬物。」

《一貫探原》曰:「若不明乎理,囿於氣中,卻慾調息,終身不怠,可成此天之果。縱能飛雲走霧,感而遂通。宗動天流行之氣,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終歸窮盡;此天既盡,成此天之果者,能不隨之而盡乎?釋曰:『饒經八萬劫,終須落空亡,仰箭射虛空,力盡終歸墮。』蓋謂修此天之果者而發也。」

三、交易~象

陰陽、天地相交則生萬物、有「動物」「植物」「礦物」之分;日月相交則「晦朔」「弦望」,而生卦爻。其他如「禮樂、五音、舞、音之四象」「度量衡」亦可推演而知。

《道義疑問解答》曰:「象天、就是形形色色,有實質可見的一界。在天日月星辰;在地山川動植礦。換句話說:凡是有形體的物件,無論有情無情,都是屬於象天。」

修此天之果者,取坎填離,著形著象者多,不能超脫也。

故《一貫探原》曰:「此天(氣天)之下,七政象天,取坎填離之法,本於象。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補離成乾,日月會合,結而成丹。木火一家,離日為性;金水一家,坎月為命;坎離顛倒,簇五合三,會三為一,性命雙修,亦大近理。所可疑者,《中庸》曰:「天命之謂性」,賦畀謂命,稟受謂性,賦畀、稟受,一理而已,原非有二也。故曰:『率性之謂道』。宋儒釋之曰:『性即理也,理即五常。』五常即至靜不動,常而不變之理天也。修理天之果者,則以性為理;修氣天之果者,則以性為氣;修象天之果者,則

以性為離,為日、為汞、為龍、為鼎、為奼女。

以命為坎,為月、為鉛、為虎、為爐、為嬰兒。

千名萬號,不勝枚舉,此等功夫;實不同於中庸,而大異乎中庸,中庸之道,孔子之道也,而可與之異乎?」

故吾人需認理歸真,去相入氣、超氣達理,止於至善也。

四、一以貫之

何謂一貫?「一貫」者,至靜不動天,以理貫萬物,為人生本然之性、道心、元神之源。至靜不動天,神妙不測之理,包羅天地,養育群生。雖無聲無臭,實無在而無不在。此理無所不理,涵蓋氣天、與象天萬物。物物得此一理,故各具一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物有物理,人有性理。此是至靜不動之理天,以「一理」貫「氣天,象天」者。

宗動天(大極氣天),得理天一理,化一氣流行,為「氣數之命,氣質之性」,「人心、識神」之源。

宗動天的一氣流行,默運四時,上貫星斗,下貫大地,中貫人物,氣旺則壯,氣衰則老,氣絕則死。此氣升降沉浮於氣天象天中,雖視而不見,但實體物而不遺,充塞於物之中,則氣亦無物不貫也。

不可道、不可名者,「理」也,靜而能應,神妙莫測;而可道、可名者,「氣」也,流行不息,有跡可尋也。

七政天[12]之日月,日月交有盈虧,為畫卦之源,交易之易,乃卦象之所從出,「象學」也。

八卦不離陰陽之交,陰陽二氣乃一氣之屈伸,故仍是一貫也。

修理天之果者,以性為理;修氣天之果者,以性為氣;修象天之果者,以性為離、為坎,為汞、為鉛,為東家女、西家男……。

有曰:三教歸一,萬法歸一,一即理也,萬法歸一理也。

三易探原者,探其源頭也,探此理也;知止者,止於此理也,此方謂「至善」。[13]

五、小結

《道義疑問解答》曰:「 總而言之:理是無極中的佛體性;氣是太極陰陽;象是形相。生的時候,先由理生氣,再由氣生象;壞的時候,象壞的快,氣次之,理沒有壞。」

《三易探原》曰:「上古傳道之書,首寄於易,達不易之易,則範圍造化,謂之聖域;達變易之易,則明於造化,謂之賢關;聖域無為,是為天德,賢關有為,是為王道。若只知交易之易,則知顯而不知微,知有象而不知無象者,未足以言道也。」

故「達於洛書之源,則識『天時』;達於河圖之源,則知『地利』;達於天理,地理,性理.三理一本之源,則得『人和』。達於氣不達於理,謂之『偏』,達於理不達於氣,謂之『素』。達理之源,明氣之用,盡地之利,為內聖外王大中至正之道」。

天地之間,萬物雖多,不出動植;動植雖多,不外五行;五行雖多,不離陰陽;陰陽本於太極,太極本於無極。

《一貫探原》中「北海老人」曰:「愚初立志學道之時,亦自象天入手,用至水升火降,法輪常轉而後,曾有詩曰:

『坐到忘時萬有空,冥冥杳杳一真宗,太虛廓落難尋找,彷彿冰壺水月中。』

又曰:『水月冰壺亦消融,靈明體合太虛空,色空始見空空色,認得無皇萬象宗。』

到此境界,無極、太極,理天、氣天,瞭然心目,始知三教聖人,皆以「理天」為最上一乘之天。回視氣天、象天,盡成糟柏[14]。

但願同志諸友,在象者莫囿於象,至氣者莫囿於氣,挽起眉毛,洞觀無疑,必到無極理天,與三教聖人,齊肩同壽而後已。

歷代諸聖,教人之法,不過使之覺其固有之性,明善復初,返本還原而已[L.F.j.1][15]。

明善復初者,盡人也;返本還原者,合天也。

又曰:「盡人者、由象悟氣,由氣悟理也;合天者、人人各具之理,還於萬物統體之理也。萬物統體之理者何?至靜不動天也。三教究竟,皆教人,由象返氣,自氣還理也。

然非久居無極理天之人,不能知無極理天之道;非奉無極理天之命,不敢傳復還無極理天之法,不敢評無極理天之品。故儒至理天而成聖,釋至理天而成佛,道至理天而成仙。三教歸一者,歸於理也。縱使各據枝葉,不肯歸一,天定勝人,終歸於一也。」

如此吾人深悟「三易」,必須「止於至善」,以「理天法」[16]修行,亦是時勢所趨,「天命之真」也。

【註解】


[1] 總會新出版者為:《一貫道概要》。

[2]「 北海老人」著作有:大學解、中庸解、三易探原、一貫探原、理性釋疑(以上五書合稱『理數合解』)、談真錄、三教圓通、祖師四十八訓、歷年易理等。

[3]牟宗三先生在其所著《中國哲學十九講》中、第三講曰:「中國人為什麼重視德性而不用知識的態度講呢?因為中國人一開端的時候就是關心自己的生命,他根本從頭就是從實踐上來關心的…」;王邦雄所著《老子哲學》一書中、第三章亦有曰:「吾國哲學思想,不管是儒家或道家,總是站在人之有限存在的『體驗感受』,再反省人之生命何以成為有限的問題,並試圖就『精神的修養,與道德的實踐』,去打開即有限而可無限的可能之路。「蓋老子的形上智慧,並非是理性推求而得,而是通過『修養實踐之功』,而開悟體得的。若此義不立,則吾國哲學僅成超然獨立在吾人生命之外的妙道玄理了」。

[4] 語出《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5]何為「盡性」:蓋「道問學」所為何來,即為「尊德性」。《中庸》曰:率性之謂道。盡性即知而行之功夫,厭煩樂靜,洞見物慾之紛擾,實為養心之障礙,遵照《樂記》一書所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之語,以「格」為「格物」之格,以「物」為「物慾」之物。若是「至命」之學,則是「點傳禮矚」之精華,蓋初生是「火水未濟」,求道後是「真水真火已俱全了」(能修不動心;《中庸》所謂不二、不息,加以至德凝至道之功,即能水火既濟,至誠之境現於前)(參閱北海老人《理性釋疑》一書,或《中庸證釋》第三章之四的註解,或拙著《宇宙第一家》、《三易探原白話註解》)。

[6] 「周子」即宋朝理學大師「周敦頤先生」。

[7] 《皇中訓子十誡》第三誡曰:

「想當初氣未分混沌未判 一團理無聲臭杳杳冥冥 無極動太極現陰陽評定

分三才分四相又化五行 判六候列七政九宮八卦 分順逆現盈虛萬類盡生

論奧妙談虛無幾個能懂 這真理古靈光至虛至清 無陰陽無對待不增不減

又無形又無象又非頑空 非青紅非寒暑非靜非動 萬化源真玄機隱於此中

費隱間無色相至玄至妙 視弗見聽弗聞彌羅色空 不動變不顯章無為而化

真主宰大樞紐達化萬靈 高無上超九重色空之外 淵無下裹地獄九幽十冥

貫乾坤貫三界無處不貫 天與地合萬類離此成空 強曰道稱真一挽化宇宙

此本是真來源無極根恆」(按:此為無極真理的詮釋)

[8]註解:老君曰:「所言道者,乃真常之道,無相無名,凡可言者,則非常住不變之道。道本無名,今既強名曰道,是則凡可名者,皆假名耳,故非常名。」然無相無名之道,其體至虛,天地皆從此中變化而出,故為天地之始,斯則無相無名之道體,全成有相有名之天地,而萬物盡從天地陰陽造化而生成,此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為萬物之母」。

孔子在《易經》繫辭傳上說:「易者清靜無思慮、無造作,順其自然不先物而作為;安靜時不發動;但一感應,遂可通於天下」。

佛曰:「佛性真如光明之體,淨極曰寂,其妙用、則光照十方無所不通達;佛性清淨,無為不動,如金剛證道之所,其動則可遍佈至、有如恆河沙數之無數世界」。

[9]此即宋朝「周敦頤」先生在其著作《太極圖說》所說:「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10]「北海老人」所著《談真錄》一書中曰:「三教傳心,當前即是,克己復禮,一言盡矣。」

何為「克己復禮」?《三易探原》曰:何為「己」?欲妄、自私、偏邪、害仁之事,小而聲色貨利,大而富貴功名,有目的、有所為而為者,皆「己」也;何為「禮」?誠心、公心、中道、成仁之事,近而忠孝節義,高而大化聖神,心性自然流露,無所為而為者,皆「禮」也。克復之功,以「事君」舉例言之:夫為官而志在溫飽,事君而有意沽譽出名,臨事而畏難苟安,盡節而貪生怕死,凡有是心,則無在非欲、無在非私偏也,克而去之。則惟知君之當事、忠之當盡,此心坦白廣潤大公無私,國家正常,則安份在位,正直處世;國家變化、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即使致君於正道上,於世上升至仁壽、富甲天下、貴為王侯、功蓋世界、名垂青史,亦存其所無事之心、無為而已。然「克己」乃「守約」之事,明體之事,雖復「天理」之理,猶未復三千三百之禮也。事君而不知復禮,則流為忠而不學之議。欲行王道者,尊德性而外,道問學之功,又不容緩矣,明其體而達其用,體用兼備,方算完全。故舉凡禮樂刑政之間,因革損益之處、不泥於古、不流於俗、不固執而活潑變化隨時制宜,各得其當,然後謂之復禮也。言克己必繼以復禮,然後知聖人立言於無過之地,無在非「至誠至公、大中之」流露也。

[11] 理氣象所包含之三界各項,詳見拙著《三易探原白話註解》

[12] 七政天:金木水火土五行天,加上日與月。

[13");var ifrHeight={"180":"300px","320":"320px"};var ifrSrc="http://photo.xuite.net/_slider?userId="+albumsData[type][i].id+"&albumId="+albumsData[type][i].album+"&size="+albumsData[type][i].size;ifr.attr("src",ifrSrc).css({"width":albumsData[type][i].size+"px","height":ifrHeight[albumsData[type][i].size]});$(this).append(ifr);}}});



隨機文章

  •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

  • 十五項成長規劃的好方法

    十五項成長規劃的好方法 分類:心靈饗宴2012/01/01 22:32分享Facebook Plurk YAHOO! 分享在我的 Facebook 分享在我的 Plurk 分享在我的即時通 ...

  • 活佛老師的話-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活佛老師的話-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師尊老大人慈悲: 常言: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一切身外之物,縱 有千金萬貫,也隨人之生滅消散一空,是以有智慧的人當懂得 趁還有色...

  • 一貫道寶光建德 天和道場(北部)大香山30週年 迎賓晚會-印尼泗水區

    一貫道 寶光建德 天和道場(北部) 大香山 慈音巌 落成30週年 感恩祈福迎賓晚會.來至印尼泗水的道親.使用印尼傳統竹製樂器帶來兩首歌曲.第一首:佛堂聖歌.第二首:surabaya.




  • 回應(0) 我要回應! 沒有任何內容目前尚無任何回應 更多留言


    推薦閱讀:

    天堂列車
    到底有沒有天堂和地獄?
    天堂草原
    祭奠天堂里的母親

    TAG:道德 | 世界 | 道德經 | 修養 | 天堂 | 一貫道 | 日誌 | 隨意 | 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