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解讀:「被愛」比「愛」更幸福 777777

一、愛的內涵:

1、弗羅姆在他的人道主義理論中,愛佔有核心地位。 他 認為,愛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人性的重要方面,人之愛是確立人道的人際關係和人道社會的途徑。那麼,什麼是愛?弗羅姆認為,「愛是指熱烈地肯定人的本質,積極的建立與他人的關係,是指在雙方各自保持獨立與完整性基礎上的相互結合。」愛包含兩個相反的方面:它既是出於克服孤獨的需要,追求與他人結合,趨向合群;又是要各方維護自我,保持個性,不把自身消融於他人之中。也就是說,愛是一種活動,一種人際關係,是建立在雙方平等、各自獨立、相互肯定基礎上的人與人的結合,人與他人的和諧相融。「沒有愛,人類一天也不可能生存。」他認為,愛是一種積極的力量,包括:愛是給而不是得,愛是關心的體現,愛是責任心,愛是尊重,愛是認識的途徑五個方面。在他的《愛的藝術》一書中還指出:要懂得如何去愛,需要像研習音樂、繪畫一樣去行動。因為愛是純個人的體驗,只有通過自己的主動行為方能獲得親身體驗。學會愛的藝術需要兩個步驟,一是掌握理論,二是掌握實踐。此外,還有四個要求;紀律、專心、耐心和全力以赴。

2、馬斯洛認為:愛是兩人之間一種健康的、親熱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兩個人相互依賴,相互欣賞。愛的需要涉及給予愛和接受愛。我們必須懂得愛,創造愛,預測愛。

3、 有學者認為, 愛是對所愛對象生命和成長的積極關心,它包括給予、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愛的本質是創造和培養。它是自由之子,永遠不會是支配別人的產物。

二、多元視野中的幸福理論:

1、經濟學視野中的幸福研究:

『幸福本身是比經濟學的決策效用更寬泛的概念,不僅包括偏好,還包括經歷以及過程。鑒於傳統經濟學強調對「客觀」決策效用,而直接對人們的主觀幸福感進行測量則將經濟學帶入一個新的領域幸福測量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進展,幸福不僅能夠被進行測量,而且其中眾多決定性的因素都被確認。這與經濟學家曾經高度重視的很多概念形成區別。在幸福研究中,除了從收入、價格數據推論效用,還可以直接向人們詢問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對幸福功能的經濟測量提供了研究決定生活滿意度因素的新視野。那種簡單的認為幸福或者社會福利功能能夠實現最大化是不對的。

2、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研究:

心理學家將幸福看作一種人性特徵。從心理學角度看,幸福是人類個體認識到自身需要得到滿足以及理想得到實現時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是由需要(包括動機、慾望、興趣)、認知、情感等心理因素與外部誘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種複雜的多層次的心理狀態。「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幸福是現時生活中主要但絕非唯一的因素」,幸福可被理解為「對整個生活的一種持續、全面而公正的滿意程度。」

傳統意義上,心理學家並不太關注於如何通過積極的行為讓人們的生活更幸福、更滿足、更互信,而是更多的關注於焦慮、緊張等心理問題的解決。因此,從心理學發展的角度,心理學家正擴大研究視野,探索如何幫助人們過上更加有回報、有質量的生活。儘管什麼才是美好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將因文化、民族而異。但有一些因素,譬如親密關係、社會責任感、享受生活等對人類而言是一致的。由美國開始的積極心理學運動極大的拓展了傳統心理學研究和實踐的領域,不僅只強調社會問題和社會偏離,還強調如何幫助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體驗更多的幸福感。幫助人們如何主動地從婚姻、家庭、工作和互動、友情中獲得更大的幸福感,而不僅僅是被動的解決問題。

心理學對幸福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傳統,心理學的幸福,也被叫做主觀幸福感,能夠用具有代表性的調查進行測量,並由此發展出一系列的測量方法。與主觀幸福感相關的調查資料和文獻十分豐富,比如,幸福量表中最常見的一個個人問題是:「你對生活的整體滿意程度是怎樣的?」被調查者可以在3—11條之間進行答案選擇。現代心理學充分發展了這類主觀滿意度的研究方法和技術。

3、社會學視野中的幸福研究: 社會學中蘊涵了豐富的幸福思想,社會學對於幸福的理解不同於其他學科,與一般意義上將幸福作為某種純粹個人現象和心理現象不同,社會學家更傾向於將幸福看作一種社會產物,將個人的幸福狀態置於一定的社會背景中進行研究。社會學的幸福是一種大眾的幸福。古典社會學的奠基者孔德認為,幸福的獲得取決於我們對所生活的世界有著系統而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特別是對那些人類可以左右或改變的東西。孔德強調社會學是一門實證主義學科,實證主義對幸福研究的貢獻在於,它創造了追求幸福所必需了解有關人類生存法則的科學知識。實證主義者的樂觀主義態度同樣也影響了人們對幸福的認識和追求:即一旦克服了當前的困難和危機,樂觀主義者將視未來為「幸福年代」。

社會學認為影響社會普遍幸福感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社會失范與幸福。社會學家迪爾凱姆認為社會失范達到一定程度會降低社會幸福感。他通過研究表明,失范將提高社會自殺率。他將現代社會中失范的增加歸因為社會流動和社會變革日益增強,由其導致的必然使人們感到不幸福甚至於自殺。他強調激進的社會變革有可能降低社會幸福感,而現代和反現代將會有助於增加幸福感,但經驗數據顯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感到更大的幸福。多項調查均表明,最發達最現代的國家往往是社會幸福感最強的國家,並且這種幸福感在過去的數十年里還有了輕微增長。另一方面,人們日益認識到工業化、現代化的積極作用在未來將越來越有限,人們從社會變革的兩大基本動力,即經濟增長與政治民主化中獲得社會感將越來越小。

個人主義與幸福。社會學家齊美爾認為:社會制度塑造的人的個性將影響到主觀幸福感的形成。幸福與個性緊密相連,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個性的張揚。幸福是一種相對目標,人類需要充分發展個性以獲得幸福,但絕對的個人主義又將導致社會的不穩定性。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更傾向於自治、自由和自立。

科學技術與幸福。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越發達,其社會幸福感整體評估將越高。但這種相關性並不能證明科學技術是增進幸福感的唯一因素。雖然現代醫學發展提高了人們的預期壽命,但就幸福產生而言,應該還存在眾多社會因素的影響。

經濟增長與幸福。工業化與現代化進程推動人類社會財富的迅速增長與極大豐富,社會條件的改善深刻影響到社會普遍的幸福水平以及對幸福的評價標準。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無疑是影響社會幸福感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根據邊際效益遞減原理,隨著工業化程度提高,經濟增長對社會幸福的貢獻力卻相對降低。

同時,社會學家斯賓塞從人類社會性的角度論述了幸福最大化問題。他在《社會靜力》學一書中指出,幸福是一種社會構成,「最大幸福」源自社會本身,幸福的標準將因時代、民族以及階級的不同而變化。「最大幸福」或者說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取得一致在理論上難以達到。個人的幸福既意味著儘可能地享受當前生活中的快樂,也包括對未來美好生活的預期,並取決於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

三、心理學中用主觀幸福感來衡量幸福。

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分為「主觀範疇的人格因素,如外向性、神經質、開放性、有愛心、認真,及屬於客觀範疇的社會因素,如社會關係、經濟水平、健康狀況等。」

1、影響幸福感的主觀因素:

(1)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 艾里克森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即: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懷疑的衝突;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衝突;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衝突;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註的衝突;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個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階段理論。每一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

心理學特彆強調人格的統合性和功能性作用。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有時甚至是一個人的命運。當人格正常發揮其功能時,表現為健康而有力,支配著一個人的生活和成敗。而當人格功能失調時,就會表現出軟弱、無力、失控甚至變態。同時,人格是多種成分構成的有機整體,具有內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當一個人的人格結構各方面彼此和諧一致時,人們就會呈現出健康的人格特徵;否則,就會使人發生心理衝突,產生各種生活適應困難,甚至出現「分裂人格」。

鑒於此,艾里克森指出:幼兒期(一般指1—1.5歲)是個體人格形成和建立安全感、幸福感最重要的時期。雖然這一時期的孩子還不完全具備愛的能力,但他被愛的程度卻直接影響他的人格發展和主觀幸福感。因為此時的孩子正處於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衝突階段。不要認為他們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動物,他們開始認識人了,當孩子哭或者是餓時,父母是否出現則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問題。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而這種信任感是建立在他們出生以後是否被愛的基礎上的。心理學研究證實:幼兒階段充分被愛的孩子,他更能建立安全感,其人格發展將更完善,也更容易獲得主管幸福感,也才更具備愛人的能力。反之,從小被忽視、冷漠、缺乏幸福感的孩子,會導致人格障礙,使其對社會產生仇視,引發各種失范行為。據調查:家長對未成年人的放任自流,缺乏關愛,成長中「重要他人」的缺失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因素。有數據顯示:

(2)社會動機理論: 社會動機理論指出:人的任何行為都是由其預期目的性的。尋求幸福,尋求被愛是人的正常需要,我們從被愛中獲得尊重、認可和自信。故世間沒有絕對無私的愛,但無私的對立面絕非自私。付出愛的人期待得到回饋是正當要求。當人付出愛時,他所體會的幸福是基於合理的價值目的性的引導,是觀念性的未來的實存。只有當他得到被愛方某種方式的回饋時,這種虛幻的預期的無法掌控的幸福才能轉化成真實存在的、長久的滿滿的幸福體驗。

人的動機是一個動態過程,是連續不斷、無休止的。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態。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講人的動機闡述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個體從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中,他的生理需要首先必須得到滿足,這種滿足來自於社會不同群體給予他的愛,在被愛中她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並得到自尊和他人的尊重。從而,在社會的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人格發展與完善中實現自身的價值。被愛的缺乏就像缺乏維生素一樣,會抑制人的健康成長,影響人的潛力發展。

從被愛的主體分析,它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具體指向的,如:親情、愛情、友情。當母親付出愛時,她期待孩子感知接受這份愛並通過孝順、尊敬、理解等方式回報母親。只有這種渴望變成現實,母親才會體會到作為母親的意義和真實的幸福感。因為幸福本身是一個關於人的存在及其意義的範疇,它隱含著深刻的以平衡為基礎的社會性關係。一類是無具體指向的,如愛心捐贈。首先,愛心本身就是幸福的產物,有愛心的人可能做出愛的行為,這源於他一直被愛著。因為它懂得人對愛的渴望。其次,雖然他們不求回報,但不可否認,他們對捐贈對象和結果施以積極關注。只有當捐贈對象因此而得到生活的改善,學業的繼續,施愛者才能體會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幸福是對人生價值的自我直接肯定,這是一種主觀的然而又是真實的自我價值肯定。然而對被愛者而言,被愛包圍著的幸福感以及因此帶來的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對人生美好的美好展望將成為他一生的財富。

(3)社會交換理論: 在社會交換理論看來,人際交往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人們之間的所有活動都是交換,是一種准經濟交易。當你與他人交往時,你希望獲取一定的利益作為回報。他準備給予他人某種東西,他人也是如此。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指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過程。我們在交往中總是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或者是情感,或者是信息及其他。交換關係中每個個體都會評估自己和他人在貢獻和收益兩方面的相對大小。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投入獲得了大致相等的回報,他們就會認為這種關係是公平的。有學者指出,公平性的關係是比較穩定和愉快的關係。當關係中存在不公平時,雙方都可能感到不舒服,產生恢復公平的動機。

社會交換理論有5個命題,即:成功命題、刺激命題、價值命題、剝奪—滿足命題。其中每一個命題都強調在人際交往中,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在交換中期待回報的。愛和被愛作為社會交換關係中的一種,不僅具有情感性,更具有社會性施愛者在內心都有對被愛者某種回饋的期待。這種期待或強或弱,或直接或間接。只有當被愛者因此而獲得某種價值收益並或多或少回饋給施愛者時,這種社會關係才是正常的,公平的,才更能促進人們之間的良性互動。此時,施愛者和被愛者都會因不同程度的被愛而感到更幸福。

2、影響幸福感的客觀因素: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於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心理學中用幸福指數的各項具體量化的指標對個人主觀幸福感進行衡量。

「幸福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那麼何謂「幸福指數」,學術界有一個比較一致的界定,即:衡量這種主觀幸福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其指標分為三類:A類指標涉及認知範疇的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B類指標涉及情感範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程度,包括對人際交往的滿意程度、身份認同,以及個人幸福與社會和城市發展之間的關係。

幸福指數中指出:影響幸福感的客觀因素有就業、收入、社會保障、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而國家一系列惠民政策,如:九年義務教育、合作醫療、年租房等的實施,讓民眾切實感受到了社會和政府的愛。沐浴著這種愛,我們倍感幸福。這這種幸福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在不同的環境里,在各自的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價值,也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著力量。

四、總結:

我們的生命是因為愛而存在的,當我們把自己的愛獻給他人,獻給社會時,我們同樣期待能獲得他人、社會對我們的愛。人總是在追求幸福的,只有在合理的價值目的性的引導下,人的這種幸福追求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才能有一種真實的人生價值及其實現的幸福感受。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有意識的,具有主觀能動性。通過與不同個體和社會群體的互動與融合,感受著被愛的幸福,並將這種幸福內聚成一種人格力量,以不同的愛的符號和行為,給予他人和社會。人們便在這種「被愛—愛—被愛」的無限循環中規範和約束自我,體現著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實現了人的社會化。而社會也因此充滿生機和力量,促使其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


推薦閱讀:

幸福在即
屬龍、馬、羊人必看,下周運勢360°大轉變,生活幸福美滿!
什麼人晚婚更幸福?
看面相尋真愛,姑娘,嫁給這10種男人你絕對是最幸福的
幸福婚姻需要將錯就錯

TAG:心理學 | 心理 | 幸福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