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理測試會讓人越做越上癮?
再牛逼的心理測試,測的內容也超不出這十二個字: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會怎樣?
再牛逼的心理測試,測的也無非就是這三件事:
我,TA,我們。
不信你瞧:
測你的愛情電場有多強大?→我是怎樣的
測你的偽裝是否足夠完美?→我是怎樣的
測你能否直面內心的恐懼?→我是怎樣的
測你的女人味為啥越來越少了?→我為什麼是這樣的
權力的遊戲中,你靠啥才能勝出?→我該怎麼辦
測測看今夏你能甩掉幾斤肉?→我會怎樣
男友睡前習慣透視他的內心世界→TA是怎樣的
塔羅測試:暗戀對象對你的真實想法?→TA是怎樣的
他為什麼會對你說謊?→TA為什麼是這樣的
和你相處,他會把什麼隱藏起來?→TA會怎樣
測測看你們之間愛情基石還在嗎?→我們是怎樣的
你倆因為什麼而分手?→我們為什麼是這樣的
「分手」一詞,對你們感情傷害有多大?→我們會怎樣
有些人會覺得心理測試越做越上癮,原因就在這兒了:
A. 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戀。每個人都渴望被看到。
而在做心理測試的時候,那一句句問話,就像是一個人帶著謙卑的神情來到你的面前,完全中立地,像好奇寶寶一般地,不帶評判地,不厭其煩地,樂此不疲地問了你一連串關於你的問題:你是這樣的嗎?是那樣的嗎?或者你是不是這樣的呢?
即使TA問得有些不搭邊,你也會隱約覺得有一種安心的感覺。因為好像有一個人,就在那些問題背後,溫情脈脈地看著你。即便TA沒能百分百做到,但是你能感覺到TA在盡全力呢。
或者,有些時候你覺得那些問題好像在和你捉迷藏——「好奇怪,為什麼要這樣問呢?這能看到我的什麼?」,你有一些害怕,又有一些期待。你知道TA在看著你,但又知道TA不會害你,你是安全的。
於是,就在TA看著你的時候,你也好像看到了自己。
現代人每天在工作和瑣事之餘,究竟有多少時間,是和自己在一起的呢?
但在做測試的時候,看著一個一個的問題,叩問自己的內心。
你平穩地呼吸,感受著內心的小小波瀾。
你分辨著每一個小小波瀾的模樣,就像是用手指輕輕地觸摸它們。然後你輕點滑鼠,做出了一個選擇。
在這一個小小的時刻,我們是和自己在一起的。
B. 每個人想知道未來會怎樣,可每個人都無法完全預測未來的模樣。
生活中,處處潛伏著不確定。
不確定撩撥著人的不安全感,讓人心癢難耐。
未來到底會怎樣啊,到底會怎樣啊,想知道啊……
但是,看不到啊……
所以怎麼辦?
所以就預測。
命理學有命理學的預測辦法,人們相信性格決定命運,所以認為心理學也有預測方法。
遺憾的是,沒有。
但是測試可以試著給出一些可能性。
沒有人能真的知道未來怎麼樣,但是在這份不安之中,還有測試陪伴著你,一起去面對這樣的不確定。
C. 每個人都想給自己找到一個出口,但我們有時也會懷疑自己的判斷是不是正確,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正確的決定。
當我們被問題困住,我們的心裡,有著很多很多的「為什麼」,例如:
為什麼我是這樣的人,為什麼我會那樣行事,為什麼他們這麼看待我,為什麼我無法做成某事……
我們迫切地想知道為什麼。
也許我們只是想要一個說法。好像在得到這個說法之後,就能夠放下一些什麼。好像在得到這個說法之後,就更容易做一些決定,或者作出一些改變。
所以我們自己思索原因,又去向測試尋求確認。
有時我們這麼迫切地想知道為什麼,是因為我們更想知道怎麼辦。
有時當你明白了究竟是為什麼的時候,自然就會知道怎麼辦。
但有時我們急於找到一個方法。
沒關係,測試照樣接下話茬,給出一個方法,並把這麼做的理由娓娓道來,供我們自己去甄別。
測試就像個耐心的陪伴著,陪我們一起去尋找生活的出口。
D. 每個人都活在關係之中,然而每個人對自己的關係是好是壞,都會有些擔心。
當我們活在關係之中,不管是情感上的重要他人,還是利益相關之人,都讓我們如此掛心。我們太想知道自己喜歡的那個TA是怎樣的人,想要知道和TA的關係會有怎樣的發展,想知道TA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想知道你們的關係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要讓關係更好,自己又該怎麼做;
對於那些利益相關的人,我們出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打算,想要摸清對方是怎樣的人,以及怎麼處理和TA的關係比較好。
還很想知道別人是怎麼看待自己,想知道別人為什麼會這麼看待自己,想知道,如果想要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應該怎麼做。
正因對關係的重視,我們會非常擔心,非常小心。我們想知道更多,想要做出更好的判斷,想要做出最好的決定。當自己不確定的時候,我們想聽聽別人的建議,這時心理測試的結果就試圖給到我們一些。
如此可見,做測試會上癮,是因為測試用它自己的方式,給予了測試玩家心理關懷,但是,作為心理行業觀察者的心靈咖啡網,會有這樣的反思:
同樣的心理關懷,其實心理諮詢比心理測試做得更深入,更精準,更到位,為何有很多人做心理測試,卻沒有更多的人去做心理諮詢呢?
心靈咖啡網的看法是:
1. 心理諮詢不能給來訪者建議,而心理測試能
2. 心理測試簡單快捷,而心理諮詢卻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3. 心理測試不要錢,而心理諮詢好貴
4. 做心理測試可以說它只是玩,但去做諮詢,會激發病恥感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儘管很多測試都不準,但我們卻願意繼續做下去。
因為儘管測試結果並非完全準確,但我們偶爾還是會被其中某句話觸動到,然後產生更多的體悟。也許是加強了自我認同感,覺得「哦,沒錯,我的確是這樣」,也許是更確信了某個判斷,「哦,跟我想得一樣」,也許是更堅定了某個決定,「是啊,就該這麼做」。在這種體悟中,有些東西得到釋放了,有些事情悄然轉變了——而正是這個過程,它是妙不可言的。
我們做心理行業的有時會覺得,大眾做多了心理測試,怕是沒得到多少好處,反而被誤導出不少毛病,所以希望大眾能直接來做心理諮詢。
但反思過後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很典型的「何不食肉糜」心態。
有時這些潛在的來訪者,只是希望從隻言片語中得到滿足。儘管可能有些廉價與劣質,但畢竟還是負擔得起的心理支持。
在這個國民自體匱乏的國度,讓這些潛在的來訪者藉由測試的語言,展開一場與自戀有關的浪漫幻想,又有什麼不好呢?
推薦閱讀:
※超准心理測試:圖中的四個人,你會選擇先幫誰?
※心理測試:你的婚姻經營得如何?
※專欄 | 聰明的父母,這樣幫孩子提高EQ:七道問題,助你了解自己情商
※經典心理測試八: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嗎?
※超準的心理測試:你覺得哪一隻是鵝?測出你獨一無二的人格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