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大福報?佛法告訴你真相,不可思議的「福慧雙修」

「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一食知知足,二修業匆怠,三當先儲積,以擬於空乏,四耕田商賈,澤地而置牧,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財寶日滋長,如海吞眾流。」---《善生經》

可以看出對於世間財富之獲得,釋迦牟尼佛建議用一種合理合法、勤懇積極的態度與方式(智慧)去獲得財富。所以,我們無論是創造人間的幸福謀得榮華富貴或是追求生命上的解脫,福德與智慧,都是不可或缺的。

今天與各位討論的題目,是『福慧雙修』。因為福德與智慧,都是創造人生快樂幸福的主要條件,亦是覺悟成道的基本因素。

首先要了解甚麼是福? 有幾種福德呢!

福德的內容,包括人間有漏之福及聖人的無漏之福。

世間有漏之福,除了富貴,長壽,健康之外,還要好德,考終命。即是說:一個有福氣的人,除了擁有無量的財富,享用如意,加以地位高貴,受人尊重之外,還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子孫滿堂,最後壽終正寢,無疾而終,才是真正的幸福。

所以,一般人都認為,好命的人,必須具備富貴、長壽、康寧、加以好德、善終命等五福,所謂:『五福臨門』,才是人間真正的幸福。

但在佛眼看來,世間的幸福,亦不過是短暫的佔有,既是無常,又非永恆,所以,我們如果希望,獲得永恆的幸福,非進一步追求出世間的福報不可。

所以學佛人,不應該熱衷於世間的名利財富,而應該寡慾知足,積極進取出世間的七聖財。

甚麼是七聖財呢?

一是信財:因為信受佛法,能夠長養一切善根,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可以說:信是佛道的基金。

二是進財:精進辦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積聚功德,作為成佛的資糧。

三是戒財:戒能防非止惡,我們受持佛戒,止惡行善,進德修業,自然可以獲得解脫的財富。

四是慚愧:心懷慚愧,悟己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從此取消一切不良心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正是開發功德法財的資源。

五是聞財:多聞佛法,啟發智慧,明白事理,如說修行,終必成佛。

六是舍財:學習佛法,以慈悲心、平等心,實行財施,法施,無畏施,內財外財,隨求給予,心不恪惜,以增益佛道的財富。

七是定慧財:學佛人,修習禪定,廣學般若,止觀雙修,止觀不二;不僅攝心不亂,同時照見五蘊皆空,離相度生,無住布施,如是悲智雙運,就可以速成菩提,證得佛道無量功德。

得道聖人,擁有以上七種財富,由戒定慧的力量,斷除見思煩惱,超出三界,遠離生死,享受生命寧靜、輕安、而且永恆的快樂,是以名為出世間無漏之福。

福德的內容,無論是世間的福或是無上的佛道之福,都是人們想要追求的,可普通人,卻不知道如何去修福,種福,和惜福。既不耕耘,何來收穫呢?

所以佛陀勸導我們,如要享福,就要先努力修福,還要種福,惜福,不斷散播幸福的種子,然後才有幸福的收穫。

何謂修福?修福,是指我們受持五戒,奉行十善,以及修學六度四攝,四無量心等大乘法門,所得的福報。

因為我們受持五戒,不殺生而仁慈愛物,固然是修福,不偷盜而義利群眾亦是修福,不邪淫而禮節是修福,不妄語而守信用也是修福,不飲酒保持頭腦清醒,提高理智,處世做事,自他兼利,當然是在修福。

而身不殺、不盜、不淫,是身修福;口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是口修福;心及不貪、不嗔、不痴,是心修福。

若能運用清凈的身心,實踐六度萬行,自覺覺他,利已利人,更是修福。

何謂種福呢?種是種植,例如農夫,將植物種子,種在田地上,經過一番耕耘,必有一定的收穫。同樣,種福也是如此。甚麼是幸福的種子?福田又是甚麼?

答案是:『布施』就是幸福種子;『三寶』就是福田。我們將布施的福德種子,種在三寶福田中,生生世世,必定福報隨身。因為布施是眾善之門,六度之首,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福報,皆從布施中來。

布施的種類很多,用自己的財物與眾人分享,是財布施;用知識技能教導他人,或演講真理正法,教化眾生,是法布施;見義勇為,保障他人生命財產的安全,是無畏施。

只要我們發心,隨時隨地,都可以用自己的心力,體力,智力,財力,物力實行布施。我們將布施的福德種子,播種在福田中,再灌以慈悲水,就會開幸福的花,結幸福的果,這就是種福。

如何惜福?惜福,是珍惜自己,由修行與布施所得的福,既要小心保護,不可隨便浪費已經擁有的福報,還要不斷播種,繼續努力,以免福盡還墮。

所以,我們除了修福、種福、惜福之外,還要修慧。因為有智慧,才懂得運用金錢來修福,種福,更懂得惜福。

再來看下什麼是正法智慧,與世間的聰明才智又有什麼區別呢?

佛教所講的智慧,並不是世間一般人的聰明才智,而是包括二乘聖人的一切智,菩薩的道種智,以及諸佛的一切種智。因為世間一般人的聰明小智,只能認識世間一切事物的現象,不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體;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被現象界迷惑,發生錯覺,導致見解不正。

而諸佛智慧,能透視事物現象,深入諸法本體,既知事物總相的真空理;又知事物差別相的俗諦理;更能究盡諸法實相的中道理。世出世間,無過其上者,故佛的一切種智,又名出世間上上智。

我們如何證得佛道的最上等智慧呢?應該從聞、思、修三慧下手。由於多聞佛法,啟發智慧,是聞慧;由思惟佛法,心生慧解,是思慧;由如法修行,親證真理所得的智慧,名修慧。

聞慧是用耳朵去聽,思慧是用心去想,修慧則由行動去實踐。

如是謂:『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自然證得佛道無上的智慧。

從前有兩位師兄弟,同時出家修行,大師兄沉默寡言,喜歡研究經典,專心修習禪定,非常用功,不久即斷見思煩惱,證得阿羅漢道。可惜平日很少與人結緣,又不布施修福,所以雖證聖道,卻很少人供養,出外乞食,多數空手而還。小師弟則個性好動,喜歡布施修福,廣結善緣;由於追逐名利,高扳顯貴,常受國王大臣們供養。可是戒行不凈,又不肯多聞佛法,修習禪定,信施難消,結果死後投胎畜道,供給王宮作為坐騎,以還宿債。但是由於生前喜歡布施修福,故貴為象王,身披纓絡,珠光寶氣,莊嚴其身。

有一天,大師兄出門乞食,又空缽而還,途中巧遇象王,被國王坐騎出外遊行,不禁感慨萬千的說:『我不如你,你不如我。』意思是說:我不修福,常乞食不到,所以福報不如你;但你不修慧,又因破戒墮落,不如我解脫生死,得證聖道。這就是不能福慧雙修的結果。

古人說:『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纓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所以修行的人,一定要福慧雙修,特別是出家人,更要福慧雙修。如果修慧不修福,窮釋子一名,生來寒酸相,雖有智慧,可以弘人揚佛法,廣作佛事,利益眾生,可惜缺乏福報與助緣,無法滿其所願。反之,修福不修慧,生來福相,名成利就,財富億萬,身為富僧,雄視同倫。可是沒有智慧,弘經演教,廣度眾生,續佛慧命;加以信施難消,臨終之時,財富帶不去,業力卻隨身,業果報應降臨,將悔之巳晚,不可不慎。

因此,無論在家持善,或出家修行,非福慧雙修不可,願與大家共勉。


推薦閱讀:

用佛法怎麼解釋暗物質?
念佛機念佛,功德在我、念佛機、賣家、念誦者?
地藏經里提到不孝順父母就要墮無間地獄,這裡的孝順是絕對的嗎?
無記和禪定的區別?無記和禪定的感受?
佛法修學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技能訓練?

TAG:真相 | 佛法 | 不可思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