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人寫詩那麼美,而現代人感覺寫的像打油詩?

青鸞驚鴻 文化問答達人 11-10 23:28 30贊

古時候的詩歌,是講究平仄押韻的,很多時候是填詞用來歌唱的。但是今人寫詩,哪想那麼多,能夠押韻就不錯了,沒怎麼考慮過平仄。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代文體多元化,詩歌也有了現代詩歌,人們對於古詩的研究也就少了,而在古代,人們相對來說接觸的文體少,就詩詞歌賦,所以很多人潛心研究這些文體,字斟句酌,自然不乏優美與絕好的詩句和篇章,比如一些傳唱悠久的賦,膾炙人口的詩歌,讀起來,內容悲傷的你不自覺的動容,想哭,內容愉悅的你不自覺就會揚起嘴角,微笑大笑甚至驚嘆。

而我們現在,快餐文學,網路文字,把什麼都弄得有些變味,一些堅守純文學的作者,要麼是落寞的,要麼是工作之餘修身養性的,如果再想達到古詩詞歌賦那種高度,難說。

當然,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古詩作為一種舊的詩歌體裁,她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台,取代她的是新的詩歌,是現代人的詩歌,如果非要去深究古詩的對仗平仄押韻這些,她就是一門學問了。這也是我們現代人寫古詩就像打油詩的原因。

不可否認,現在潛心研究古詩的人,也可以寫出一些詩來,意境和遣詞造句也算是不錯,但真正要達到唐朝那個時候的高峰,卻又是不可能了,畢竟,我們生活的環境不再是那個時候,我們所經歷的也不再是那個時候人們所經歷的。

作為文學,總是在歷史長河裡不斷進步的,這一點,我們任何人都不可否認。

感謝邀請,我是青鸞驚鴻。

32評論

大峰上雨 11-10 12:11 18贊

先謝謝大家欣賞!大家看看我寫的詩詞是打油詩還是打水詩?古人很有名氣的詩詞都是一看就明白的主:相反看了半天都不明白,那就是胡扯;因為他自己都說不清楚對不對?一個成年人明白人,能話都說不清嗎?真正有學問的學者他說話別人一聽就明白;詩詞也是一樣一樣的;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春夜喜雨》、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李煜的《虞美人》、陸遊的《釵頭鳳紅酥手》、馬致遠的《秋思》等等等等,哪個不是一看就懂的直白話呀?所以真正的大家宗師級的詩詞都是簡單明了的詩詞作品。我再強調一點:我的詩詞是給老百姓看的;不要不懂還裝明白人來瞎掰,那樣我就不客氣了,我會讓他無地自容的。另外說我詩詞寫的不好有錯誤你指出在哪裡哪首詩詞哪句話,不要胡說八道的亂說一氣呀?歡迎有誠心的詩人或者愛好者一起探討中國詩詞。內行人說話大家都能看明白對不對?再一次謝謝大家欣賞!

37評論

黃山130690703 11-10 20:22 38贊

我覺得古詩詞語言凝練含蓄,樸實無華,清新自然,雄渾奔放,婉約細膩,絢麗飄逸,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朗朗上口;

古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唯美,意象分明清晰;

古人的慢生活也決定了他們寫的詩詞,都要經這數遍甚至數月修改和推敲,當然細活出精品,又加上古詞的簡潔含蓄,讀之自然覺得非常完美。

現代詩基本上是白話文,大白話肯定沒有讀古文那樣:抑揚頓挫、含蓄凝練、音韻和諧、琅琅上口;

現代詩引進西方的寫法,基本散文化了,不講究對仗平仄押韻,讀起來再沒有那種意境,反而拗口;

現代詩引用太多的意象,由眾多意象剖析其中的意蘊,又加上不常用的修辭格,怪誕、變形、弔詭、通感、隱喻等的引用,簡直讓人一頭霧水,這哪是欣賞詩,這是讓你神經錯亂;

白話文與生俱來的缺陷,太直白,不能很好地含蓄朦朧地表達詩的意境美,只能通過眾多的意象疊加來產生所謂的朦朦美,但還是達不到古詩自然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當然時代不同了,只要勇於創新,融合古詩的優點,接合現代自由詩的特點,加以在內容與形上的大膽嘗試和革新,肯定能開闢詩歌王國中的新天地!

10評論

文藝筱簡 情感達人 7小時前 2贊

最重要的還是大環境所致。

古人喜歡研究詩詞歌賦,而且所有的考試也都把能文寫詩當做考試的必看項目。

據說在古詩旺盛的唐代,基本走在路上的每個人都會說兩句詩。

因為國家政策的大力推薦,還有從古時流行的士農工商的等級制,所以讓文藝,在那一刻的華夏,在世界發出了璀璨的光輝。

而如今,時代變革,每個人都在忙於生計,忙於柴米油鹽醬醋茶,忙於買車買房,所以多掙錢就成了大多數人的追求。

想想也是,就算也掙不了多少錢,因為真正寫得好的詩,能讀懂的人才幾個。

再加上現在的人追求使用價值,還有考試製度的改變,所以現在的人不會寫詩,寫得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

環境使然嘛。

評論

beikemama貝殼媽媽 11-10 10:22 7贊

靈魂在高處,而詩在遠方。

為什麼小時候,我們吃上一頓肉都象是過年?為什麼那時候過年我們大人小孩都那麼高興和隆重?為什麼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而幸福感卻越來越淡泊?為什麼那時侯兄弟姐妹一大群而饑寒交迫現在天天好吃好喝卻越來越孤單無助?為什麼?是誰改變了我們?我們又改變了什麼?_?

我們要快節奏,我們要戰勝自然,我們要改造自然,我們要創新世界。我們要日行千里,我們要光秒速度。

我們在鋼筋水泥里享受與迷失,我們在多姿多彩里懷念與想念。

當然,我們也不可避免的流與浮淺與平淡,甚至平庸。

賈島·《題詩後》

二句三年得?

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

歸卧故山秋。

為了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詩,詩人賈島苦思冥想整三年。甚至為了這兩句詩又吟詩一首做加註釋。意思是,這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雙淚長流。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懂得我的詩的人如不賞識,我將隱跡故山,以度殘年,再不作詩了。

而現在,可能嗎?我們可能做到嗎?

記得小時侯的夏天,傍晚,我們都聚在碾麥場上乘涼,深藍的夜空浩瀚無比,月光如水,星光點點,大地寂靜,夜蟲淺吟低唱,偶爾,一顆流星划過,拖著長長的尾巴 引起一陣陣驚呼,看,流星,流星!

那時候,快樂多簡單,生活多富詩意@,詩意就在生活里。

古詩那麼美,美在意境與出處。現代詩多打油,油在時間與速度。

功到極致,美到極致。靈魂在高處,詩在遠方。

1評論

狼子84499923 11-11 18:42 26贊

不邀自來

古人的詩中有的是寫愁。像納蘭他失去了妻子寫的大多都是凄涼的。現代人無憂無慮的玩嗨皮。哪裡來的愁苦。像岑參他天天在邊塞上打仗又是讀書。自然就有感而發。毛主席不是古代人。他卻能寫出那麼多好詩詞。也是他平時讀書多來換來的,七律長征,沁園春雪,也是最有靈感。李煜身為唐朝後主,他深知知道自己的唐朝要亡了。經常喝酒。一醉就寫詩。李白。讀書讀的也不少。也愛喝酒。將進酒。在他和朋友會酒時寫的。好多都是有感而發。再加上自己本身有的才華。

但是也有個別的杜甫,是李白的終極粉絲"不見李生久,狂半真可哀"。前人的詩多為靈感而湧出。現代人又看的少,又是沒有自身的體會。沒有靈感。哪裡會寫出古代人的佳作。覆詩一首

命中凌聊

青山如今無忠骨,但願一生記紅雲

回首江南更絕艷,芬黎無意枯長葉

長歌笑暮山,何處不日落

千杯具水還,已到黃河邊

大夢出顏紫藍色,風畔安

欲琢鴉雀鳴不起,聊言行論堪淡聞

處處風景不應答,明朝留月折鳥恐

欲水今來停,去年剛好回

心起身難行足去,別陽早

一生來得陽幕里,棄別百愁喚身安

評論

姚立兵的詩詞 11-11 21:58 2贊

我覺得原因可能有這麼幾條:

1作詩的人學識不夠。古代寫詩且其作品能流傳至今的,有幾個沒讀書?有幾個不是曾經刻苦讀書的?現在又有多少詩人根本沒學問,根本沒有見識,卻在那兒大肆作詩!我不反對任何人作詩,但我堅持認為作詩還是有門檻的,不是任何人都作得來。

2古代流傳下來的作品,大多經過了大浪淘沙,知名的作品當然是優秀的,而我們接觸最多的也正是這一類古詩。

3與古代流傳下來的作品相反,今人作的詩太多,並沒有經過時間的沉澱,遇到較差詩的概率太大太大。相應的,遇到好詩的概率就太小了。

4讀者的學識不夠,分不清好壞。千里馬需要伯樂。本人多次發現,有的詩只是寫景漂亮一點兒,文字漂亮一點兒,沒有什麼內涵,卻被很多人點贊。

5真的好詩傳播得不夠。有的人說現在傳媒特別發達,怎麼會傳播不夠呢?其實這不難理解。今天是一個多元社會,佔據人們眼球的事物何其多,好詩得不到傳播一點也不希奇!

6現代人寫的好詩還是有一些的。雖然要超過古人的精華並不容易,但達到甚至超過古人並非完全不可能,事在人為。

附一首本人作品

《向誰訴》 作者:姚立兵

一日復一日,日日閑無事。

一事復一事,事事無成事。

嘗將常心付長空,長空雁過無影蹤。

亦寄怡情與明月,明月圓娥易明滅。

回首見韶光,四十年激越染秋霜,飄零繁華里。

前路萬里長,荒草伴斜陽,曲流能否達汪洋?

看天外,宇宙如絲,萬物競生生滅滅織此網。

五十億年日失珥,億億年後星光稀。

人在何處?向誰傾訴!

[1]纖維絲網結構是目前宇宙模型最大的已知結構。[2]太陽的周圍鑲著一個紅色的環圈,上面跳動著鮮紅的火舌,這種火舌狀物體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像是太陽面的「耳環」一樣。太陽是一顆普通的恆星,其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50億歲,未來還有50億年的壽命。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星光主要是恆星的光。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發光體,其發光發熱是由於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經過億億年的時間,宇宙中的聚變原料會燃燒殆盡,恆星也就紛紛毀滅。

評論

大雪2006 11小時前 2贊

文學是一種歷史現象,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是那個時代的文化土壤誕生的產物。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是那麼時代的人,恐難超越。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魯迅做為文化大家,必然思考自己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他選擇雜文,結果成為民國的獨特文化現象,無人超越。當然,魯迅小說也寫的極其深刻精彩,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都達到無人超越的程度,與魯迅比肩的,沒有幾人,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均在魯迅之下。而魯迅小說,無法超越三國演義,寫出一個百年時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唯物辮證法,寫出數十個代表中國乃至人類性格的形象,人間百態寫全了。寫出人類各種各樣智慧謀略,無人超越。它的忠義主題,影響和造就中華民族的性格,成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培養出一代一代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三國的每個故事,都是精典,戲劇源泉,這豈是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那些外國人能比的?三國演義是人類最高最奇特的文學成就,人類奇葩。再說詩歌,單論別人,也有趕上甚至超過古人的詩,例如毛主席,但不是社會潮流。當代社會,百花齊放,文化快餐,反撲古詩,反覺不新鮮。文化人要有出息,一定要寫出貼近生活,貼近民眾,具有民族風格的作品。我們的文化本來是最優秀的,為什麼要學蠻夷的垃圾?不要把外國的臭腳布當領帶扎在脖子上,向國人招瑤!這是我們文學脫離人民和民族的根本原因。所以,民眾就不買你的賬。只得自我欣賞,趨向衰落!

評論

殘垣草 6小時前 1贊

關於現代人寫不出好詩,即便寫了也多為打油詩,只要弄清幾個關健問題,就不解找到答案了,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全社會積極主動地摒棄了傳統文化,極為引進西方文化,西方的詩歌形式擠兌了民族傳說詩歌形式,西方文化的浸入,詩歌當了急先鋒,並且成功了,緊接著是英語,到英美等國家留過學的,都知道荷馬史詩是必修課,而來中國留著學的,未必都必讀唐詩宋詞,由於我們很長一段時間通俗化成社會主流,甚至到某企業應聘簡歷用繁體字書寫也不合格,某個時期的羊羔體大行其道,於是乎全民都成了詩人,就連哪一屆評選近代十位詩人,毛主席居然落選,原因是不會寫現代詩,何其荒唐?不是詩人和狗屁詩人也當上了詩人,我不禁要問:道底是傳統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傳統?不管是唐詩還是宋詞,都離不開肥沃的土壤,沒有了土壤任何生命都會枯竭,我曾填了一首卜運算元.《踏春》:

獨游不思歸,

清風拂柳梢,

繁花放處猶自寒,

百鳥林中鬧;

眾里覓芳蹤,

崖上聽松濤,

鶯歌飄過舟行遠,

伊人回眸笑!

雖是胡亂湊合,但周圍沒一個願意一顧,也沒有人指出其中不足處,理由很簡單,值幾個錢呀!因此我相民間有不少真正能寫的就這樣被淹沒了

我不否認還有不少酷受傳統文化的,比如頭條就湧現了不少,雖也寫不出古詩那種韻味,但也使人欣慰,畢竟我們還沒有與傳統完全割裂,只要還有土壤,必能生根發芽,中華傳統必將復興,成為主流並非難事,!

1評論

sunjin72976689 16小時前 2贊

其實地上並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它便成了路,魯迅先生如是說。中國古人的詩為什麼那麼美?因為古人的詩留傳於世時間久了,經過了歷代人的欣賞品評,讓人很熟悉了解了,人們在印象中,這些詩就是優美的像征;另外,古體詩是古人詩歌,在秦漢以前寫詩是不講究什麼平仄壓韻的,體格自由,沒什麼要求,就像現在的新詩歌體裁一樣,只要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處的意境,所表現的內容就好。如《詩經》、《楚辭》、《漢樂府》等,只是秦漢以後,人們欣賞傾慕於前人詩歌的精美,學著以前詩歌的格式,來寫境舒情,才有了不同的韻律格詩、詞牌名。正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仿製之作終有做作之嫌,不能像古人那樣盡情表情達意,自然寫出來的東西要遜古人一籌。再者,今人用白話文體已久,能很好看懂理解並熟練掌握文言文、古詩詞的人少之又少,那些所謂的叫獸磚家,也只能誇誇而談而已,讓今人寫古詩來表情達意,確有難言之隱,能弄成打油詩也已很不錯了,更別談精美了。但是也不能以古全非今,現代也有很多寫得很美的詩,只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罷了。以今視古,也猶以後視今,社會是發展的,歷史是前進的,我們且不可妄自菲薄,當有「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的自信!

評論
推薦閱讀:

古人為失戀寫過那些詩詞?
古人桌子上為什麼放香爐?不刺鼻嗎?
品讀:古人追星更瘋狂
80%墓埋下不久被盜,古人為何迷信挖祖墳?「陰招」斷龍脈真相
古人為何喜歡「挖祖墳、破地脈」,一個朝代滅亡和這有關係嗎?

TAG:中國 | 古人 | 感覺 | 現代 | 現代人 | 打油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