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佛的感悟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我很久以來就對佛有著很深地敬意。佛學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清凈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七十九歲圓寂(去世),到現在已三千多年了。也就是說,佛學是在三千多年前創立的。有了這個時間概念,你在學習或體會佛學時,就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偉大和精深。早在周朝時期,佛就陸續傳入中國,但屬於民間行為。漢朝時正式傳入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漢朝時期,政府各部委稱寺,如外交部稱為「鴻臚寺」。專門管理佛教的叫「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第一個寺,沿用至今。幾千年來,人們早已習慣把佛學稱為佛教。我覺得更應稱為佛學或佛家。我一直把當作佛學來學習。佛在初期,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教育。那時候沒有學校,兒童到了上學的年齡,就短時間出家到佛院(寺)學習文化,過幾年再還俗。在我國的雲南西雙版納,與緬甸交界的許多地方至今仍是這樣。佛院(寺)不僅學習文化,更重要的是探討人生和大千世界。每個月佛院(寺)之間都會展開辯論會,就一個題目展開辯論,看哪個佛院(寺)對問題的看法正確。誰辯論獲勝,誰就會名氣大增。佛學分三個等級,最高一級為佛。釋迦牟尼是佛祖,也稱佛陀。佛是「無上的正等正覺」,即對任何事物,對人生乃至整個宇宙都徹底地大徹大悟。具有徹底地大智慧大覺悟。第二級是菩薩。是「正等正覺」,即對任何事物,對人生有著大徹大悟,有著大智慧大覺悟,但不是最徹底的,比佛要差一級。第三級是羅漢。是真正的「正覺」,但不是「正等」。他已經可以做到正而不邪、覺而不迷、凈而不染。相傳有八百羅漢,現在可能有更多。因此,不論是佛,還是菩薩、羅漢,其實是一種文化素質高低的身份。他代表著學識、覺悟、智慧,當然也有仁慈和善良。這是僧人一生的最高追求。所以許多佛寺起名多有「覺、悟、智、慧、慈」等字眼。為了能夠幫助向佛的人獲得「正果」,佛學規定了許許多多的清規戒律,以此來約束僧人。為了普及佛學,佛學還規定不論任何人都可以向佛。對俗人(老百姓)來說,如果你想向佛,有十善(或叫十戒)要尊守:一是不殺生,二是不偷盜,三是不邪淫。這三戒是根本戒。四是不妄語,五是不兩舌,六是不惡口,七是不綺語(欺騙),八是不慳貪,九是不嗔恨,十是不愚痴。由此可知,佛學是教人向善的。如果我們都能做到這十善,人們將會更加和諧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世界那麼大,我卻沒有力量去任何地方
人生的感悟--生活·婚姻·愛情
客官, 請慢走! ——快與慢的人生哲學
狠話,對準生活!你 感悟了 嗎?
在紅塵中修行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在紅塵中修行?修得的是什麼?

TAG: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