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202))——新加坡
圖為新加坡魚尾獅塑像在新加坡,華人占居民的絕大多數,通行中文簡體字,講中國普通話,其禮節、習俗,與中國人多有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而馬來族和印度族居民也保持著各自的習俗。穿戴講究新加坡是時尚之都,人們對穿戴很講究。流行西裝,民族服裝也有一定地位。馬來族男子頭戴無邊帽,上穿無領、袖寬的上衣,下穿長及足踝的紗籠;女子上衣寬大如袍,下穿紗籠。「娘惹」服飾對華人影響較大。娘惹是早年華人與馬來人通婚生下的女兒的稱謂。娘惹裝是在馬來傳統服裝基礎上,改造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式服裝,而其花邊修飾以及點綴圖案卻具有中國傳統風格,如富於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等圖案是不可少的。華人婦女也愛穿旗袍。見面禮節新加坡人在社交場合慣用握手禮,但與東方人相見時,也行鞠躬禮。男女之間可握手,但應等女士先伸手。馬來人常用雙手與對方相握,然後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人們習慣稱呼姓或頭銜,而不直接稱呼名字。坐姿講究端正規矩,站立時雙手不可叉腰。社交聊天,忌談種族磨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況等。公開表露幽默感的人比較少見,在相互不太了解之前,應盡量少開玩笑。餐飲喜好新加坡被譽為「亞洲美食第一城」。飲食行業監督嚴格,食品安全有保證。當地人口味喜清淡、微甜。主食以大米為主,也喜歡吃中式包子,但不愛吃饅頭。偏愛中國廣東菜,當然其他中國菜,如川菜、東北菜等也能在當地餐廳找到,但是為了適應當地人口味,已與中國內地菜系風格不完全一致。水果以桃子、荔枝、梨為主。飲茶是當地人的普遍愛好。馬來人遵從伊斯蘭教規,不飲酒。馬來族和印度族人常用右手代替筷子,用芭蕉葉代替盤子。華人就餐則用筷子和瓷匙。在華人餐館,客人如能使用筷子,會被認為是恭敬的表現。由於受當地人進食習慣的影響,在華人餐館就餐時也可用右手代替筷子進食。孝順重禮新加坡人重視法制和禮儀文明。街頭文明禮貌的宣傳畫製作精美、引人注目,夜晚五顏六色的公益幻燈不停閃動,常見口號有:「處世待人,講究禮貌」、「人人講禮貌,生活更美好」、「真誠微笑,處世之道」等。內閣部長和議員們也常到群眾中去宣講文明禮貌的重要性。新加坡重視孝道教育,贍養父母列入立法。新加坡國家小,多民族之間相處融洽、和諧,鄰里見面必互相問候。商店店員對顧客親切相待,服務周到,即使警察對違反交規者進行處罰,也不會冷面相向。注意禁忌在電梯、電影院、公共交通工具及政府辦公大樓內,法律規定嚴禁吸煙。馬路邊吐痰、隨地亂扔廢棄物品或者如廁之後不沖馬桶等,決不是生活小事,可能是犯法行為,且處罰相當嚴厲,弄不好甚至會吃官司、被鞭打。政府禁止收取小費;禁止進口、販賣或食用口香糖;喜慶活動或過年過節,嚴禁燃放煙花爆竹。新加坡人喜歡紅、綠、藍色,而黑、白、黃、紫為禁忌色。喜歡紅雙喜、大象、蝙蝠等圖案,忌諱豬、烏龜圖案。認為數字3表示「升」,6表示「順」,8表示「發」,9表示「久」,都是吉祥數字,但忌7、13、37和69等數字。中國流行的祝賀語「恭喜發財」,在新加坡卻是犯禁。那裡的人們將「財」理解為「橫財」、「不義之財」或「為富不仁」,因而此類祝願往往被認為是對他人的侮辱和嘲罵,是對社會有害的行為,無異於煽動他人去損人肥己。在地鐵等場所不可吃東西,甚至喝水、喝飲料也是非禮之舉。公共場合不可擁抱或親吻,吹口哨也屬違禁的不良舉動。人們討厭男子留長發,對蓄鬍子者也不喜歡。有的公共場所會豎起「長發男子不受歡迎」的告示。對入境的嬉皮士管制相當嚴格,留長發、穿牛仔裝、腳踏拖鞋者,可能會被禁止入境。(作者為外交部禮賓司原參贊)
推薦閱讀:
※稽顙·禮儀
※出國的人越來越多,那麼必然少不了出國禮儀
※【回族禮儀】回族人 的衣、食、住、行文化
※商務禮儀-你知道多少?
※萬萬沒想到,國標舞禮儀原來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