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爸爸更親還是跟媽媽更親?答案在這裡!

  我們總是有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

「 母親和孩子之間有一種特殊的紐帶, 妊娠、荷爾蒙和育兒經驗使得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

父親們對此有著滿肚子的委屈,難道我們就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可是,事實真相真的如此么?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5 日報道,近日,有研究表明,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在嬰兒出生前就已經形成,但孩子不一定和母親更為親近,和父親的情感紐帶也十分強烈,或許父親更適合帶孩子。

  

  母親和孩子之間有一種特殊的紐帶

  人們一直認為母親和孩子之間有一種特殊的紐帶, 也許有人會說母性是女性生理的一部分,但是妊娠、荷爾蒙和育兒經驗真的會加強跟孩子之間的紐帶聯繫嗎?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是如何做出解釋的。一些學者認為在孩子出生前,他們與父母的關係就已經開始形成,尤其是「產前紐帶」,母體中的胎兒和母親聯繫更為緊密。女性在生育和哺乳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荷爾蒙,這就已經建立起嬰兒與母體之間的紐帶。

  父親和孩子更心有靈犀

  雖然體中的胎兒和母親聯繫更為緊密,但這種關係並非直接決定孩子出生後與父母的情感聯繫。母體孕育不能和這種關係直接劃等號。

  

  那麼,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建立起來的?父親在和嬰兒互動時也會產生同等的荷爾蒙,只是二者的方式不同。

  父親會和孩子一起打鬧、玩耍,當父親哭泣時,孩子甚至也會嚎啕大哭,這種情感紐帶十分強烈。在理解孩子的想法方面,父親似乎更勝一籌,而這就確保了日後孩子和父親的關係。

  到目前為止,對於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生理情感要強於父親這一點仍難下定論。 連接孩子和父母情感的紐帶十分複雜,而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對孩子的理解和對其訴求的反應會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

  看來,在荷爾蒙上,爸爸和媽媽都貢獻了。單從一方面來評斷孩子跟父母哪一方親,是不科學的。而後天的發展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孩子對父母的夙求,可能會直接反應孩子會偏向哪一方。

  孩子和誰更親?性格影響是首要,其次看互動

  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孩子的性格,說話方式,氣質,與他人相處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於這三個方面的影響。同時,父母也會因為孩子的性別而影響的方面不同。

  首先是父母和孩子,孩子一生下來第一個接觸到的就是爸爸媽媽,他們是如何相處的,相互之間怎麼說話,是相敬如賓還是大吵大鬧還是家庭暴力,這種影響個人認為對孩子是最大的。因為孩子對家的概念就是從這裡得來的。

  其次是父親對孩子。

  

  對女兒來說,父親是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接觸到的第一個異性。父親對女兒的影響主要是,來自異性的認同,如果一個女兒,得不到父親的讚揚和認同,女兒在信心上有缺失,可能會自卑,會不敢和異性接觸,日後的親密關係也不會太順暢。

  對兒子來說,父親就是男性力量的榜樣,是他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如果父親的形象不那麼正面,比如對家庭不負責,暴力行為,他會否定自我一部分的男性形象,對母親依賴。要麼肯定父親的形象,模仿學習傳承。要麼否定,日後絕對不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第三是母親對孩子。

  

  如果是女兒,母親的性格氣質,對女兒的性格塑造有很大影響。如果一個孩子的媽媽性格大大咧咧,做事豪爽,說話做事都很利落,孩子可能也是個假小子。反之媽媽如果溫柔甜美,孩子可能也是那種討人喜歡的小可愛。

  如果是兒子,同理,也是異性,和母親的相處方式就會影響自己未來選女朋友啊,多少性格脾氣都會和母親相像的。

  總結下,父親對女兒,母親對兒子,主要影響都是親密關係以及和異性的相處方式上。

  父親對兒子,母親對女兒,主要影響就是性格。

  最後,所有的影響都是建立在互動的基礎上的,孩子和誰互動的多,影響比例越大。而影響的方面主要還是看個體,孩子是父母教育成果最真實的反映。

  父母如何做到跟孩子更親?

  1

  溝通上避免過於急躁,目的性太強

  不可「盯緊學習不放」、「哪壺不開提哪壺」,幻想通過正式的一兩次長談,就能解決孩子思想問題。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況且兩代人之間差異大,理解需要過程。家長每每遇到孩子不願意聽取意見的時候不要急躁,可以換這種方式,比如陪孩子做個遊戲,從遊戲中感悟道理。

  2

  親情勝過純粹的說教

  對於平時和父母缺乏交流的孩子來說,最需要的並非學習和思想上的關心,孩子真正缺少的是親情,因此家長不宜將親子時間用於對孩子進行枯燥空洞的說教,而應該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讓孩子在活動過程中感受父母的關心與愛心,以增進親子感情。

  3

  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

  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應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比如孩子希望與父母一起逛街購物,只要孩子的願望合乎情理,即便沒有多大的意義,父母都應該盡量滿足。

  平時聊天時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感情和想法,少批評、少否定,多聽孩子怎麼想,怎麼說,發現他思想的閃光之處表示支持贊同,使孩子感覺被父母接納和認同,這樣他才會不排斥你的觀點和建議。

  4

  讓孩子走進自己的生活

  家長真誠地開放自我,設法讓孩子走進自己的生活。讓孩子跟自己學做飯或其它活動,讓孩子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給孩子講講自己對其寄予的希望,讓孩子明白奮鬥的方向;給孩子講講自己的人生遭際或自己生活、工作中的某些酸甜苦辣,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以便形成相互間的交流與溝通。

  5

  還孩子自由

  給孩子信任,還孩子自由,只要他完成了每天的規定的學習任務,其他時間由他自主安排,不要全天時時刻刻都想操縱孩子。

  總之,家長要適當地轉變角色,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要抓住機會和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並努力和孩子建立起平等、信任的關係。這樣孩子和爸爸媽媽的關係就更親近了哦!


推薦閱讀:

知乎和豆瓣答案質量哪個高?為什麼?
70年後你的房子還屬於你嗎?終於有答案了!
怎樣寫出一個贊同數高的答案?
糖尿病患者經常吃西瓜是好還是壞?養生專家終於說出了明確答案
寂靜除夕夜 閱讀答案

TAG:孩子 | 媽媽 | 答案 | 這裡 | 在這裡 | 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