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敦煌藏經洞早半世紀發現的唐賢寫經,看百年名人雅士如何把它「玩」成尤物

ART一點團隊優質出品 嚴禁複製轉載

每年拍賣會上都會出現好得叫人恨不得跪下來的東西,但像今天這套《唐賢寫經遺墨》般的「寶物」——神秘、風雅、傳奇、集結百年近現代眾多名人雅士題詠題畫,就算是埋在一堆好東西里,也會發出光來。

究竟有多神奇?

寫這篇文字的時候,上網搜了「唐賢寫經遺墨」,意外找到電視劇《白銀谷》的劇本,居然用這件寶貝寫了一段情節,不愧是編劇,就幾段話,但準確又好看。

來看看這段故事:

說是民國有一年,山西富可敵國的晉商康笏南去上海,有人為了巴結他,想盡辦法託人讓他見識稀罕的《唐賢寫經遺墨》。「這件唐人寫經殘頁,為浙江仁和魏稼孫所收藏。那時,敦煌所藏的大量唐寫佛經卷子,還沒有被發現,所以仁和魏氏所藏的這五頁殘經,就很寶貴了。嗜好金石字畫的名士,都想設法一見。康笏南、孫北溟巡遊來滬上時,正趕上魏家後人應友人之邀,攜這件墨寶來滬。孟老幫知道老東家好這一口,四處奔波,終於成全這件美事,叫康笏南高興得什麼似的。」

談起這套冊頁,康笏南說:

「那幾頁殘經,豈是尋常物。那是唐人寫的經卷,雖為無名院手筆跡,可寫得雄渾茂密,八面充盈,很能見出唐時書法氣象,顏魯公、李北海都是這般雄厚氣滿的。即使字寫得不傑出,那也是唐紙、唐墨,在世間安然無恙一千多年!何以能如此?總是沾了佛氣。所以,比之寺院的佛像,神聖不在其下。見了千年佛經,還不算見了佛嗎?」

從此,這個富可敵國的晉商康笏南發誓隔天抄一頁佛經,未曾間斷。

儘管電視劇多是「純屬虛構」,但以《唐賢寫經遺墨》的傳奇和珍貴,我完全相信昔日的上海灘曾上演過相似的一幕。

《唐賢寫經遺墨》

佚名唐賢寫經遺墨並近代諸家詩畫

冊頁(二十一開,另附近人詩畫十八頁)

水墨紙本、金箋尺寸不一

寫經:約 24.5 × 14 cm(每幅)

跋文:約 23.5 × 10.5 cm(每幅)

回到現實中,上世紀90年代,拓曉堂先生在上海第一次見到《唐賢寫經遺墨》時,就好像電視劇里放的那樣神奇——這著名篆刻家方節庵家中當年的鎮宅之寶,被後人牢牢鎖在某銀行保險柜里。

幾經周旋,拓老把它來到了拍場上。

而此時,這本冊頁早已被數以萬計的藝術愛好者所熟知。1983年1月,《唐賢寫經遺墨》完整版印刷品由上海書畫出版社首次出版,風靡一時,被很多人當做枕邊書。當時我才出生不久,所以未曾經歷,但昨天有位杭州藝術家朋友看到這套冊頁即將展出拍賣,在朋友圈曬出了那本發黃的舊帖,說自己當年日日必翻。封底還有他細細密密的小楷:一九八四年八月十七購於北京王府井書店,角落裡是價格:一塊七毛五分錢。

前不久跟老師在嘉德庫房一頁頁看完了整套《唐賢寫經遺墨》,很想嘚瑟一下,發現5月11號起將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公開展出,展三天,所以,千言萬語化為三個字——快。去。看。

全覽

←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

寫經部分

←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

寫經部分

←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


著錄:

1.《許寶衡日記》第三冊,九二九頁,中華書局,二○一○年一月版。

2.《趙之謙年譜》一一二頁,鄒濤編,榮寶齋出版社,二○○三年。

出版:

1.《悲盦剩墨》第六集,一九一八年。(趙之謙題「佛」字和摹隋造像)

2.《唐賢寫經遺墨》,上海書畫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

3.《書法章法》,一一一頁,清華大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趙之謙題「佛」字)

4.《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五二四—五二五頁,中山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宋人寫經一頁)

5.《趙之謙法書集粹》,一六三頁,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一九九○年。(趙之謙題「佛」字)

6.《趙之謙書畫集》,六七一頁,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一年。(趙之謙題「佛」字和摹隋造像)

7.《佛法與書法》,圖二一,三四頁,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寫經一頁)

8.《趙之謙書畫集》,一九一頁,天津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趙之謙題「佛」字)

9.《嘉德五年》,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

10.《嘉德十年精品錄:中國古代書畫·古籍善本》,一八二—一八三頁,文物出版社,二○○三年。

11.《中國書法全集》第七一卷,五九、二一九頁,榮寶齋出版社,二○○四年。(趙之謙題「佛」字)

12.《少字數書法名家作品鑒賞》,六三頁,重慶出版社,二○○五年。(趙之謙題「佛」字)

13.《趙之謙書畫編年圖目》(上),四五頁,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五年。(趙之謙題「佛」字和摹隋造像)

14.《趙之謙研究》(上),一三四頁,榮寶齋出版社,二○○八年。(趙之謙題「佛」字和摹隋造像)

15.《古籍春秋——中國古籍善本鑒賞與收藏》,五○—五一頁,新世界出版社,二○○九年。

16.《嘉德二十年精品錄·古籍善本卷》,一九二—一九三頁,故宮出版社,二○一四年。


下面,一起來細細看。

《唐賢寫經遺墨》是一套冊頁,被盛放在一個特製木匣中,全冊共60頁,一部分裝成冊,也有一部分散頁。其中,12頁唐宋人寫經,其餘為近現代數十位名家畫佛題跋。從唐到上世紀4,50年代,跨越一千多年。

題盒:唐賢寫經遺墨。諸名家畫佛寫經題詠,附遐菴敬署。鈐印:遐翁

題籤一:唐賢寫經遺墨。仁和魏稼孫舊藏,後歸泉唐陳伏廬,今為永嘉方節庵所得。乙酉(1945年)秋馬公愚題記。 鈐印:公愚書畫、冷翁

翻開冊頁,首先出現的是五頁唐宋人寫經。1863年,當時著名的收藏家、金石學家魏稼孫收藏了這五頁唐宋人寫經,《唐賢寫經遺墨》冊因此而起。

按理說,今天唐人寫經已不算罕見,但我們知道,唐人寫經被大量發現是1900年王道士在敦煌莫高窟發現藏經洞之後,所以,在藏經洞被發現前的半個世紀里,被以為承載著大唐氣象的寫經,幾被視為「神物」,也就一直享受著超規格的珍視和厚待。

經文五頁

此後收藏它的三位名人,分別請來當時最為著名的名家雅士,一一為冊頁畫佛題跋,不斷收入冊中,一場「曠世雅集」,成就了這部一代珍玩。總共涉及的名家雅士有:趙之謙、陸恢、吳讓之,吳昌碩、馬公愚、葉恭綽、唐雲、童大年、許乃釗、金城、王福庵、吳徵、馬敘倫、張大千、陳漢弟、于右任、方介堪、馬一浮、高野侯、沈尹默、鄧散木等約四十位。

冊頁全貌

先是吳讓之為魏稼孫題寫的「唐賢寫經遺墨」,這是冊頁名字的由來。

魏稼孫是金石學家,浙江仁和人,就是今天的杭州人,他嗜印有奇癖,甚至有個號叫「印奴」。所以,他邀請的名士多是金石圈的,比如吳讓之,是趙之謙的前輩,在篆書史中,上接鄧石如,是一個關鍵的中堅人物。

吳讓之:唐賢寫經遺墨。稼孫先生藏。吳讓之題。

此吳江徐君所藏澄心堂紙也。 鈐印:讓之

看這一頁右上角的「此吳江徐君所藏澄心堂紙也。」

「此吳江徐君所藏澄心堂紙也」

澄心堂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宋紙。珍貴到什麼程度呢?「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滑,冠於一時」,從南唐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澄心堂紙質量極高,但傳世極少,後世視為藝術瑰寶。據說,到了董其昌的時候,拿到澄心堂紙時,他已經感慨說「此紙不敢書」了。於是,這套冊頁另外一個極有意思的線索出現了,那就是——中國文人式的「玩」,而且玩得講究、玩得有水準、玩得放鬆,玩得性情,今天真是無法想像了。接下來你會看到,有人得到一張珍貴的宋紙,裁成幾片,送去給幾位名家寫寫畫畫;又有藏家拿到一張明代泥金紙,再裁成幾片,請張大千他們去寫寫畫畫;每一次玩,都有個說法,寫完畫完都收進來,再變成冊頁的一部分,真是太好玩了。接下來的兩頁非常重要,是著名金石學家趙之謙寫的「佛」字與繪的佛,魏稼孫和趙之謙的關係非常密切,這兩件也是趙之謙非常重要的作品,在《悲盦剩墨》中都收錄過,喜歡趙之謙的都認識。

趙之謙(1829-1884):佛。悲庵居士敬篆。同治二年十月。 鈐印:趙

趙之謙(1829-1884):稼孫得唐人書殘經,又得澄心堂紙,乞吳讓之題字。沈均初復以所藏宋紙與之,悲庵居士摹隋造像其上。 鈐印:悲庵

在整個收藏流轉的過程中,當時的文人們也在像福爾摩斯一樣不斷琢磨這套東西,對它的認識也漸漸不一樣了。比如說,後來有人發現,包括今天的學者普遍有共識,魏稼孫當時拿到的這五頁唐人寫經,實際上是宋人寫經,是《金粟山大藏經》的殘本——學者張永強先生幾年前編輯《中國書法》雜誌做過專題的研究,經他的觀察,應該是北宋初期一個民間江南的金粟山廣惠禪院的寫經,很可能是浙江海寧、海鹽廣惠禪寺。

但,清代文人犯這種認知錯誤是情有可原的,因為,當時唐代傳世書法非常罕見,自明代吳門書畫家起,就常將宋人寫經誤以為唐人寫經,由而誤導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這個錯誤的糾正過程,是到敦煌十七號洞和後來敦煌經卷的發現,世人才真正了解到什麼是真正的唐人寫經。所以,當時魏稼孫去找趙之謙題字,趙之謙也犯了錯,在題跋上說:「稼孫得唐人書殘經,又得澄心堂紙,乞吳讓之題字。沈均初復以所藏宋紙與之,悲庵居士摹隨造像其上。」

但恰恰如此,五頁寫經從發現、誤認到正確認知的過程,在百餘年學術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在魏稼孫手裡,他還請譚儀題跋,請許乃釗錄了《心經》。這兩位也都是杭州人,譚儀又名譚獻,是一位詞人、學者,許乃釗則是一位官員,曾任江蘇巡撫,許家在有清一代可稱詩禮之家,在錢塘有口皆碑。從許乃釗的落款里你可以發現,他用的紙叫宋羅紋紙,也很珍貴。

譚儀:右唐人寫經殘葉,所謂經生書也。多有裹筆,以取捷,氣密而筆實,雖庸書人猶有古意,觀者可以證入。稼孫珤之。杭州譚儀就明人尺牘余楮書。鈐印:仲儀、陽

許乃釗(1799—1878):(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文略)同治五年(1866)歲次丙寅夏五月三日錢瑭許乃釗敬書於揚州左衛街庽之毋自欺齋。鈐印:許乃釗、信臣

貞恆居士憂患餘生,深悔聞道之晚,久無意於臨池。稼孫居士甚嗜絀書,劫後又邂逅於維揚,出所藏宋羅紋箋屬書心經。適右臂風疾作惡,勉強為之,擱筆數四始竟,殊愧不成字也。初四日又識。鈐印:己未生

宋羅紋紙細節

《唐賢寫經遺墨》的第一段收藏經歷,至此結束。

然後到了民國初年,《唐賢寫經遺墨》被一個叫陳伏廬的人收藏。伏廬是他的號,名字是陳漢第,也是杭州人,辛亥革命後歷任國務院秘書長,清史館編纂。陳家可謂三代俊彥,尤其是陳漢第,詩詞古文、書畫金石造詣均深厚,出版的《伏廬印存》影響也不小。早在上世紀20年代,他還與北方畫家家陳師曾、金城等發起成立了當時北方最有影響的美術社團「中國畫學研究會」,又曾在杭州參與創辦新式學堂「求是書院」及發起「林社」。陳伏廬也將這套冊頁奉為至寶,他對其最大的貢獻是補入了最最正宗的敦煌唐人寫經。當時,敦煌藏經洞已經被發現了,唐人寫經也流向了市場,學術界已經了解了真正的唐人寫經是什麼樣。

至此,這套冊頁有了兩段不同時期的寫經,一段是魏稼孫收藏時期的宋人寫經,一段是陳漢第時補充進來的唐人寫經。

經文七頁

陳伏廬也學魏稼孫找到了一批很好的舊紙,分給當時書畫界的朋友請他們來畫佛題詠,包括吳昌碩,為這套冊頁補充進來許多著名書畫家作品。

吳昌碩(1844-1927):蔥蒜饞能食,鍾魚聽不聞。經談人木石,佛相古煙雲。行路難如此,青蓮句所云。芒鞵山蹋遍,飯顆孰逢君。維季仁兄北來出此索題,吳昌碩年七十有九,時壬戌(1922)十一月。

金城(1878-1926)壬戌(1922)十一月朔日,佛弟子吳興金城敬繪。

大宋崇文院舊箋

許寶蘅(1875-1961):(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文略)癸亥(1923)正月二十又四日,許寶蘅敬書。鈐印:寶蘅長壽

魏稼生先生所藏《唐賢寫經冊》,副以宋紙,有吳讓之題首,趙叔篆題畫像,吾家中丞公書心經一通。伏廬居士得之,以所藏唐經合裝成冊。亦副以宋紙,倩吳缶叟題篆,金拱北摹象,以羅紋箋屬寫心經,以結一重因緣。中丞公寫經時年六十有八,筆畫猶精整若此,寶蘅何足比數,重違伏廬之命,明日為其五十生日藉以為壽。廿五日識。

吳昌碩(1844-1927):佛。癸亥(1923)元旦沐手謹篆,安吉吳昌碩時年八十。

陸恢(1851-1920):光緒卅一年(1905年)乙巳八月破石佛像主陸恢沐手謹畫。 鈐印:恢、廉夫

陸恢(1851-1920):維大隋仁壽元年歲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皇帝普為一切法界,幽顯生靈,謹於青州蓬山縣勝福寺,奉安舍利,敬造靈塔。願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太子、諸皇子孫等,並內外群官,及民庶、六道三途等,生生世世,值佛聞法,永離苦空,同升妙果。

乙巳(1905)秋八月廿四日,晨起謹書隋石一種,恢記。 鈐印:恢、廉夫

俞宗海(1847-1930):此唐人寫經雄渾茂密,八面充滿,悉合古法。證其時代,當在唐之中葉,蓋元宗於書法最精,臣下如顏魯公、李北海皆雄厚氣滿,故開元之世,四海承平。至元和以後,變為瘦骨峻峭而天下病矣,書道亦關乎世運也。

乙巳(1905年)冬月宗海識。鈐印:俞宗海

童大年(1874-1955):越四十年。乙酉(1945年)良月,童大年年七十三獲觀敬題。鈐印:童大年

陸丹林(1896-1972):民國卅四年(1945年)十一月,三水陸丹林拜觀於上海客次。鈐印:陸丹林之鉨

《唐賢寫經遺墨》的第三任藏家,是著名篆刻家方節庵,他和方介堪是堂兄弟,也是西泠印社早年的參與者之一。方節庵將此冊視為鎮宅之寶,還把自己的畫室命名為「唐經室」。在方節庵手裡,這套冊頁納入的名家字畫題跋是最多的。方節庵也很會玩,挖空心思地找了一些舊紙,比如大宋崇文院的舊箋紙等,邀請王福庵、馬公愚、葉恭綽、唐雲、于右任、方介堪、馬一浮、張大千、沈尹默、鄧散木等題畫題詠。

吳徵(1878—1949):乙酉(1945)秋九月節庵道兄出示此冊,並屬寫佛像。為仿老蓮法應之。褒鋗居士吳徵。

陳運彰(1905-1955):右唐人寫經最五種,第一凡十行,第二凡七行,第三凡八行,第四凡七行,第五凡五十有七(六)行,都八十九行。仁和魏稼孫得其一之四,以清同治元(二)年癸亥始裝成冊,副以澄心之紙、羅紋宋箋,造寶相書洪名。越一周甲,時為中華建國十三年第一癸亥(1923年)歸其邑子陳伏廬,伏廬以別所得唐經卷子五十六行附益之。踵魏氏例,續此莊嚴功德。自唐迄今已逾千祀,裝褫以來亦越八十餘載。歷劫不劘,亦佛力加被矣。唐經生書於敦煌千佛洞未啟以前,叵為難觀。其書手有高下,則精麄有差。此其先所流傳,尤至美善者也。永嘉方君節庵從陳氏得之,永充供養。乙酉(1945)獲觀於上海,歡喜讚歎得未曾有,為記傳受始末作禮而去。十月初四日潮陽陳運彰。鈐印:陳運彰印、蒙庵

第五種實五十有六行,同治二年(1863)癸亥也,七與元皆誤書,檢校附識。鈐印:蒙廠

謝磊明(1884 -1963):(錄《大悲心陀羅尼經》文略)節庵賢倩近得唐人寫經五種,歡喜無極。乙酉(1945)十月三十日,適值三十三齡生辰,敬錄《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卷以為祈福。謝磊明年六十又二。鈐印:長明寫經

王福庵(1880-1960):佛。乙酉(1945)季秋為節庵我兄沐手謹篆於滬,古杭王褆。鈐印:王褆、福庵六十後書

馬公愚:(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文略)節庵鄉兄得魏陳二氏所藏唐人寫經,踵前例屬寫心經一通,以結因緣。乙酉(1945)秋馬公愚。鈐印:公寓書畫、冷翁、書畫傳家三百年

葉恭綽(1881-1968):此魏氏所藏寫經五紙,似與世傳金粟大藏為一脈,而字體尚在其前。前二紙與後三紙復不一致,可斷為非宋後物。張樗寮寫經即全仿此,但加瘦挺耳。伏廬所補數紙,則出自敦煌,一望而知當是唐中葉物。各紙本皆卷子,今改裝成冊,亦頗類儒家典籍之演變也。余往考釋藏源流,頗從事於廣惠法喜之研究,又欲搜輯世存敦煌經籍編為總目,皆未成。僅屬陳爰庵所編北平圖書館八千餘卷之目錄,已經出版。世變方殷,成書無日。而於敦煌最有關係之法人伯希和已於今年十月逝世,復失一商榷之友。余曾有詩悼之,茲拉雜錄之於後,節庵先生其不訝其曼教乎?

驚心文物出遐荒,訪逸相從過曲坊。聯袂四人今剩我,隔鄰聞籧更凄涼。

闡發幽潛會有時,不須苦憾壑舟移。輯存總目編猶待,更向何人借一鴟。

伯希和至北都,余訪之八寶衚衕,羅叔蘊、王扦鄭、蔣伯斧同至,今三人皆沒矣。然三人於敦煌皆有著述,余愧未能也。民國三十四年冬日,遐庵居士葉恭綽。鈐印:遐翁

樓辛壺(1881—1950):青龍在柔兆閹茂(1946)立冬先五日樓辛壺敬觀。

馬敘倫(1885-1970):方君介堪出示令弟節庵所藏唐人寫經殘帖三種,實出吾鄉先生魏稼孫太世丈,復為陳伏廬丈所得,今歸節庵,淵源有自,來世得考矣。寫經咸出院手,實當時流俗之書,顧為今世善書者所不能及,此為得法與否耳。觀此三種,古法已漸凐微,特翻折回鋒尚顯,然可徵三種皆出開天以後,而後者實勝。三十五年一月十八日,敘倫。鈐印:夷初六十以後作、馬敘倫

唐云:丙戌(1946年)五月十三日敬艁,為節庵道兄供養。杭人唐雲。鈐印:竹士

于右任(1879-1964):民國三十五年六月七日,于右任敬觀於上海。鈐印:右任

方介堪(1901-1987):賢者耽內典,遺墨寶皇唐。莊嚴現妙相,筆底有金剛。花雨三千界,片紙留芬芳。洵為眾生福,是處作慈航。今余來海上,劫後話滄桑。何幸開靈覺,滿目驚琳琅。梵音傳鷲嶺,白法探微芒。中興逢泰運,世界回清涼。一切無苦厄,同登七寶妝。纖埃永不染,萬古照佛光。節廠從弟屬,方岩題。鈐印:方介堪、發願

高野侯(1878-1952)題跋一頁:

圓定發明,保持覆護。節庵居士得唐人寫經屬題,高野侯丙戌嘉平。鈐印:高野侯印、光緒戊寅人四遇歲朝春

吳徵(1878-1949)錄雪竇仲興禪師頌一頁:

兔馬有角,牛羊無角。絕毫絕厘,如山如岳。黃金靈骨今猶在,白浪滔天何處著。無處著,雙履西歸曾失卻。雪竇仲興禪師頌一首。節庵道兄屬正。丙戌九秋鷺鷥灣人吳徵書。鈐印:吳徵之印、老鋗

馬一浮(1883-1967)題詩一頁:

豪端舍利涌如珠,恰似黃庭下筆初。末法已無殊勝事,人間唯重瘦金書。方君節庵出唐人寫經屬題,漫贅一絕,丙戌九月,蠲叟。鈐印:蠲叟

張大千畫佛的這一頁里,可以看到陳漢第寫的「此為大宋崇文院舊箋,民國四年得於燕京,裁贈節廠仁兄珍玩,伏廬陳漢第時年七十四。」可見方節庵拿去請名家書畫的宋崇文院紙,是從陳漢第那裡得來的。

張大千(1899-1983)畫佛像一頁:

丙戌十一月佛弟子張大千敬造。鈐印:張爰、大千居士

陳漢第(1874-1949)題:此為大宋崇文院舊箋,民國四年得於燕京,裁贈節廠仁兄珍玩,伏廬陳漢第時年七十四,丁亥(1974)冬。鈐印:陳、漢第

沈尹默(1883-1971)題跋一頁:

此寫經三種,雖是殘卷,然皆精妙。以吳讓之題為唐賢遺墨,後來遂一切因依,不更加別白。其實前二種時代,或竟在唐以前亦未可知,試取釋智果及開皇時人諸葛穎等筆跡審諦對觀,當不以斯言為盡妄也,質之節庵方家以為然否?丁亥孟夏拜觀一過,敬題,尹默。鈐印:吳興沈氏

鄧散木(1898-1963)題詩一頁:

設想開天際,華髮照大千。經生工點筆,朝士解談禪。格自敦皇出,源尋金粟前。堂堂千載下,得見此陳編。已丑(1949)端午後四日,奉題節廠仁兄所藏《唐賢寫經遺墨》,散木書於懷馨室。鈐印:糞翁、楚人、懷馨室

吳載和題跋一頁:

昔賢寫經始於六朝,至唐而盛。敦煌石室內貯寫經最富。在其未出土前,世間流傳甚鮮,凡無年號者大都視為唐物。此寫經殘卷三種,吳讓翁亦署為唐。沈尹默丈謂其前二種或在唐前,並取智果等筆跡為證,其論甚韙重,有清季諸賢題識,尤堪珍貴。節庵先生得此冊持視屬題,爰書數語,以志眼福,已丑(1949)冬十一月,仲坰吳載和識於滬上。鈐印:載和、仲坰

高魚占(1876-1960)題詩一頁:

今粲探源鐘太傅,不傳名氏亦稱賢。寫經妙墨留殘簡,澤古何須較後先。

節廠吾兄秘藏此冊,索繪《唐經寶圖》並屬題句,奉書短章因識,庚寅春三,存道居士時年七十有五。鈐印:存道七十後作、余顓長壽、盤特漁人

姚虞琴(1867-1961)題詩一頁:

一心仰企西來意,千佛名經證夙因。奇絕趙家寫經手,蓮華妙法誦金銀。

予藏有唐人寫《千佛名經》一卷,又有宋人金銀寫《妙法蓮花經》一卷,卷首有金繪佛象。節庵我兄索題經冊。庚寅(1950)立夏,八十四叟姚虞琴草。

屈向邦題詩一頁:

雄深雅重大唐風,寫出藏經並豁蒙。院紙層層圖跋遍,居稽元不異歐公。

奉題節廠道兄所藏《唐賢寫經冊》,庚寅(1950)仲秋,屈向邦。鈐印:屈向邦、沐霖

如果你再仔細看,能看到同一時期、同一種紙的底紋都對得上,可見是從一整張里裁切下來的。最後是八張金箋,是方節庵找來的明末清初的泥金紙,也非常珍貴,裁成數小張請吳徵、樓辛壺、張大千、鄭午昌、張石園、尤小雲、唐雲、高存道繪製了「唐經室圖」八幅,厘於冊後。

吳徵(1878-1949):唐經室圖。節廠先生屬繪,即請有道正之。丙戌(1946年)深秋九月,袌鋗吳徵。 鈐印:吳徵、待秋、春輝外史

鑒藏印:丹霞過眼

樓辛壺(1881-1950):唐經室圖。丙戌立冬先三日,為節庵吾弟寫。辛壺。 鈐印:虛、辛壺、辛壺六十歲後作

張大千(1899-1983):丙戌冬日,節庵三弟囑。張爰。

鈐印:張爰、大千

鑒藏印:丹霞過眼

鄭午昌(1894-1952):唐經室圖。丁亥(1947年)秋九月,鄭午昌寫。

鈐印:午昌、鄭昶、弱龕

張石園(1898-1959):唐經室圖。丁亥仲冬,為節廠仁兄寫。石園。 鈐印:張克和印、石園

尤小雲(1913-1964):唐經室圖。己丑(1949年)夏日仿清湘老人意。節廠道兄雅正。毗陵尤小雲。 鈐印:小雲畫印、秉綬

唐雲(1910-1993):唐經室圖。節廠社兄屬。己丑秋日,杭人唐雲。 鈐印:大石、尺盫

高存道(1876-1960):唐經室圖。節庵仁兄大雅之屬。庚寅(1950年)三月,存道余顓,時年七十有五 鈐印:魚占、存道七十後所作

明金紙

至此,一代珍玩終於煉成,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唐賢寫經遺墨》冊頁。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今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唐賢寫經遺墨》,裝訂次序已經亂了,原因目前並不確鑿,但我們發現,冊頁上有「上海圖書館」的鑒藏印,很有可能是在特殊年代裝訂錯的。

再回過頭來看看《唐賢寫經遺墨》的傳奇之處——集十二頁唐宋人寫經,最早發現於敦煌藏經洞發現前半個世紀;

從1863年到1950年,整整88年,約40位名家題畫題詠,從晚清到民國初再到民國末,整個海上一帶,幾乎大家雲集——趙之謙、陸恢、吳讓之,吳昌碩、馬公愚、葉恭綽、唐雲、童大年、許乃釗、金城、王福庵、吳徵、馬敘倫、張大千、陳漢弟、于右任、方介堪、馬一浮、高野侯、沈尹默、鄧散木等,幾成當時的文化現象;

因寫經珍貴,名家個個不曾怠慢,每件作品都堪稱銘心絕品;

作品用紙之考究,有宋澄心堂紙,大宋崇文院箋紙、宋羅紋紙、宋藏經紙、明尺牘余箋、明金紙等。著名學者范景中先生說,這套冊頁里最多的紙張叫「紅筋羅紋」紙,這種紙張非常少見,吳湖帆曾得到過一整張紅筋羅紋紙,特意把紅筋羅紋如何難得說了一遍。

凡此諸般集於一體,學術價值與藝術價值皆備,再加上佛教信仰的價值,實為罕見寶物。所以,拓曉堂先生最後將這件東西稱為一件「尤物」。最後想說的是,關於這套冊頁的種種考據與細節,都是多年來眾多學者專家們的研究成果,有歷代研究者,也有中國嘉德這次在北京特別召開的《唐宋奇珍》研討會邀請的諸位專家學者,我只是個搬運工。而學者們對這件珍品的探討與研究至今還沒有結束,我們應該一起感謝他們。

中國嘉德2016春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 5月11-13日 拍賣時間: 5月14-18日 展拍地點: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特別鳴謝

中國嘉德

__________

如果你還想看精品

(長按圖片一鍵支持我們)

出品:林梢青

本輯統籌:付玉婷

編輯|製作:付玉婷 鄭施詩

__________

ART一點

專註全球優質藝術展覽體驗

現已開通評論功能

留言分享你的看展感受


推薦閱讀:

名人六柱集錦(六)
名人八字.[壬日干]
理想名人名言名句
9位扮演歷史名人獲奧斯卡獎的演員
東東槍是誰?

TAG:名人 | 發現 | 敦煌 | 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