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要亡我,非戰之罪」,明清遼東大戰,血淚痛史!-

明亡清興,是十七世紀亞洲,乃至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對整個東亞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清朝最終滅亡明朝,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清朝崛起於遼東,最終全據外興安嶺以南的整個東北,卻是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值得我們深入了解,深入反思。  圖零 明初東北形勢

  戰爭,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們先從這三個方面來論述一下雙方。  天時。明朝已經處於王朝末期,期間雖有張居正改革,試圖挽回明朝的氣數,可惜,最終失敗。面對文官集團咄咄逼人的氣勢,萬曆皇帝最終選擇幾十年不上朝來對抗。  另一方面,努爾哈赤十三甲起兵,歷經磨練,最終統一建州女真部,並且通過建立八旗制度鞏固自身實力。  地利。明末遼東,軍屯早已敗壞,軍隊喪失戰鬥力。居民因為壓迫過甚,外加氣候原因,不斷逃亡關內。  而建州女真本身就漁獵民族,有一定的農耕基礎,又因為接近遼東,方便學習先進農耕技術,掠奪漢人奴隸,農業有了較大的發展。  人和。明朝中後期,文官勢力開始崛起,徹底凌駕於皇帝和武官,勛戚集團之上。文官集團,有務實能幹之人,但是,整體上因循守舊,不思進取,以對抗皇帝,求青史留名為榮。  而努爾哈赤十三甲起兵,在建州女真部落內已經擁有巨大聲望,影響力,等統一建州女真,實行八旗制度後,更是做到了上下一心。  天時,地理,人和,三方面都是此消彼長,明朝與建州女真開戰之前已經是先天不足。  圖一 建州女真興起前形勢

  我們再看地緣,戰略,戰術。  地緣上,建州女真西部是蒙古察哈爾部,北部是海西女真部,東部是李氏朝鮮。  察哈爾蒙古與明朝時戰時和,但是,林丹汗即位後,明朝通過貿易與之約和,林丹汗也願意配合明朝一起進攻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與建州女真是世仇,又因為距離明朝較遠,與明朝因為朝貢貿易而關係良好。是明朝的天然盟友。  至於李氏朝鮮,一直是明朝最恭敬的藩屬,明朝對其有延續國祚的大恩,出兵配合義不容辭。  從地緣上看,建州女真是處於明朝極其盟友的包圍圈之內,屬於四戰之地。明朝具有先天優勢。  圖二 建州一統

  但是,因為一系列戰略戰術上的作死興亡。  明朝最終慘敗,丟失整個遼東,喪失對整個東北的影響力。  戰略上,明軍野戰戰鬥力相對薄弱,應該集中兵力與建州女真決戰。明軍卻反其道而行之。薩爾滸之戰,明軍分兵四路,使得努爾哈赤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最終徹底喪失野戰能力,無力進攻。  薩爾滸之戰後,明軍不僅破膽,連援助盟友的膽量也沒有了。坐視察哈爾林丹汗,海西女真被建州女真逐一消滅而不理。  當建州女真徹底消滅海西女真,察哈爾蒙古部後,再無後顧之憂,可以逐步平推,攻取遼東。  圖三 初都瀋陽

  明軍不僅戰略上失誤連連,戰術上也失誤連連。  明軍火器對女真弓騎,有足夠的優勢。可惜,明軍缺乏訓練,使得火器完全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三段式射擊,明朝初年就已經發明,明末明軍居然完全不知道,使得火器亂放一氣,對女真兵的殺傷力可以忽略不計。  此外,戰術上,明軍還不知道積極防守,只知道消極防守,一味龜縮城堡,不肯支援其他方向。導致遼西的衛所一個接著一個失守,最終只能死守山海關。  雖然明軍最終憑藉以山海關為核心的燕山防線勉強擋住了清軍,但是,清軍通過繞道攻入關內證明了這種毫無意義的死守是徹底失敗的。  圖四 一統關外

  可惜,可悲,可嘆,可憐,明亡清興。
推薦閱讀:

作為兩個明朝降清的大臣洪承疇和施琅,為什麼兩人的評價截然相反,一個是大漢奸,另一個是統一台灣的英雄?
上海有一座低調的古鎮,明清建築保留最完整第一街,巷弄如迷魂陣
山東壽光劉家官莊發現明清墓群
明清皇家陵寢
明清作揖禮考辨(下)

TAG:明清 | 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