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四)

目 錄

不依妄念依佛念1

佛弟子應守的四條戒10

修福與修道20

什麼是不起心動念29

信自心是佛38

助念是送人做佛54

災難起於自心67

放生是慈悲與智慧的展現76

學佛入門的重要90

如何知道有沒有往生凈土95

少欲知足專求白法108

真修行假修行122

修行不是在色身上做功夫134

不依妄念依佛念

在夏蓮居老居士的凈語里有一段開示講到,在念佛的時候,不念過去與未來,只念當前這一句,不求一心,不斷妄想,只要字句分明。這是他傳授給大家的念佛訣竅,是他修學凈土的心法。念佛之所以會得力,就是遵照著這方式去念佛。

在念佛號當中,心不要想過去的事情,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如果心再緣著過去,不管是之前的好事或是壞事,都只會讓自己的心更亂。而未來的事情還沒有到,變數很多,無論怎麼想都沒有辦法滿意。

所以,無論是過去的事情或是未來的事情,統統都要放下,不要去想它。只專念現前這一句,現前這一句就是安住當下這句佛號。每個字都要念得清楚、聽得明白。這樣子念下去,念佛才會有一點點基本的定力。在念佛的時候存心很重要,要做到不求一心,不斷妄想。簡單說就是念佛的時候不要想要求一心不亂。妄想起來也不要用佛號壓制它,不要存有用佛號對治它的心!妄想起來就任由它起,不必理會!只要做到四個字「字句分明」,每一聲佛號當中只貴字句分明。這樣子用功下去,這些妄想、煩惱、雜念自然而然就脫落,不會再生起,久而久之,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不用刻意去斷它,也自然就消除了。無始劫來的業障統統都在這一句中除滅了。這是凈土法門非常特別的地方,從有念入無念,從有生巧入無生。都是用眾生現前就會使用的方式。娑婆世界的眾生心很執著,佛教大家用念佛的方法,二六時中執持名號,唯此一念,不去想別的,不要想過去也不要想未來,就安住現前這句佛號。在聲聲佛號當中,每一句出口入耳,自己嘴巴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明明白白的,那念這佛號就有實質的功效。從一念到十念乃至百念千念甚至萬念都如是保持,就會得功夫成片,會得事一心不亂,甚至會破除根本無明,所以,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法門。所以在念佛堂念佛的時候就要專註,按這個方法做。有些同修在繞佛時會喜歡東張西望,或看看有沒有認識的同修,誰今天有沒有來…。這些都是夾雜、都是妄想、都是攀緣、散亂,所以佛堂威儀要求開三分目,就是防止定力不足的人眼睛攀緣。在念佛的時候就是萬緣放下,嘴巴念佛,心裏面想佛,耳朵聽佛號。自然眼睛就不會亂看。這叫攝心專念,真念佛人怎麼會繞佛的時候還會去攀緣。一攀緣就趕快收攝回來,趕緊念佛,安住在佛號上面。這是眾生無始劫以來喜歡攀緣的習氣,攀緣的毛病現前了,到了念佛堂念佛,在繞佛的時間,一定要攝心,不要隨著眼睛攀緣跟妄想跑,要對治它,消除你的攀緣心。

所以念佛的關鍵在於夏蓮居老居士以上的一段開示,相當的好。念佛的人之所以會得力,也都是這樣做過來的。夏老居士活到八十多歲,臨終沒有生病,心不散亂,意不顛倒,坐脫立亡,他看見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他。所以這是他以自己給眾生做榜樣,這在三轉法輪中叫做證轉,自己證明給大家看,用這方式來用功,用這樣的心來念佛絕對可以成就,絕對可以脫離六道輪迴,當然更可以脫離現前、甚至以後的種種苦惱。所以要掌握夏老教給大家在念佛時的心態及重點,這樣用功下去,相信大家在念佛法門上一定能得到相當大的受用。

佛弟子應守的四條戒

佛在經典上教誡弟子,做為一個佛弟子,要怎麼樣愛護自己的國家?佛講了相當重要的四條:

第一條是「不犯國制」,就是要能遵守國家的法律,不鑽法律漏洞,鑽法律漏洞就是增長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必然傷害其他人,所以佛教大家不要毀犯國制,「國制」就是國家的法律、規章…等。到別的國家,也不要去毀犯人家的風俗,要尊重別人的文化,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遵守當地國家的法律。每個人愛護自己的國家,也要愛護別人的家園,這是佛弟子應有的心態。

第二條是「不謗國主」,在現代,有關口業這一條很容易犯,動不動就是批評自己的長官、上司,甚至國家的領導人,無論是講對或是錯,這些話都是在造口業。身為學佛人清凈心最重要,修行擺第一位。以前的古道場裡面,都有一張牌位,上面寫著:「當今皇上萬歲萬萬歲」。所以對一個學佛的人而言,誰當領導人他都很自在,因為他心裡對這世間是放下的,是隨緣的,不會去執著,不會去在意,要是一執著,一在意,那就免不了要造口業,不但要造口業,意念也就不正,身業所做也就不像個學佛人。所以佛教大家不謗國主,這點一定要做到。

第三條是「不漏國稅」,這一條從古到今都有人犯,有些人很喜歡逃漏稅,要知道逃漏國稅是跟這一個國家所有的人結罪,將來是要還的,像在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將來這逃稅的人就要還給這兩千三百萬的人,做牛做馬的還,甚至現世就要還,不必等來世,所以逃漏稅是相當嚴重的,果報都是在三惡道。如果到道場來拿十方的錢財或是恣意使用十方的東西,或是無意的去毀壞到十方的物品,或是盜取,或是不經意的帶走,果報都很嚴重,如果是刻意的,那這罪報就相當的重,尤其有一些居士搞不清楚狀況,拿著道場的東西去給自己做人情,剛才講逃漏一國的稅,將來還的是一個國家人民,要是盜十方的僧物,將來還的是十方的眾生,還不完的,所以佛在經上講,若犯五逆罪佛還能救,盜十方僧物,盜十方常住物,佛沒辦法幫助你,所以要能夠清楚,到道場來一定要守規矩,沒有經過同意絕對不能隨便去動用,不能去拿,甚至做得更嚴格是看都不看,連眼睛都不隨便攀緣,這是第三不逃漏國家的稅。

以上三條大家如果都能做到不犯,就很圓滿了,希望大眾能夠謹遵奉行,不要忘記,這是相當重要的。尤其在起心動念上,舉手投足之間,都要注意。有些人常常有意無意就去毀犯到上面三條,有些還認為自己很聰明,以為自己能夠逃漏稅,能夠罵國主,能夠毀犯國制,而洋洋得意,這是相當不恰當的。

再來第四條是「不做國賊」,「國賊」就是所作所為傷害自己國家人民,這就是國賊,不僅不能傷害自己同一國的人,也不能去傷害其他國家的人,令他們的利益受損。現代的人沒有因果觀念,相當的自私,都沒有想到別人,天天想的就是自己,想的是自己的利益、自己公司的利益、自己集團的利益,為了這些而去損害他人的利益,甚至損害國家,甚至損害全世界。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不會做國賊,很明顯的就是佛弟子不能兩舌,去挑撥讓兩個國家打仗,這也是國賊,或是背叛自己的國家,出賣軍事情報或是商業情報。總體來說,就是不可以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這是佛弟子應該要注意到。

如果這四條都能夠做到,那就能像佛在經上講: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癘不起,國豐民安…。沒有天災人禍,災癘不起,「癘」是瘟疫。這個國家必然豐饒,風調雨順。所以作為一個佛弟子應該要謹記並遵守。

修福與修道

來談談什麼叫修福?什麼叫修道?講到修福,大家都曉得是做善事。可是講修道,一般人就比較不清楚,甚至認為修福就是修道。所以,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說:「迷人修福不修道,以為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這一首偈頌,就是祖師在警醒大家,不要認為做做好事就能除掉心中的惡業,心中的惡業要藉由佛法、藉由修行、藉由觀照,還有藉由念佛來除滅。所以道是清凈心,修行就是把自己的清凈心給顯露出來,這才是修道。

實際上修福跟修道,是沒有辦法分開的,就像慧遠大師的師父道安法師行解過人,在修行上相當精進,在慧解上相當厲害,像經典的經開三分,就是他為大家分判出來,佛門稱為彌天高判,可是他的福報不夠,有天人來告訴他,你要多修福,一樣要造橋鋪路、布施吃的,布施錢財,這樣你的福報才能夠圓滿的具足。所以,修福跟修道這兩個都要有,甚至在修福當中就要會修道,像在做事情的時候,要能觀察得到,自己有沒有起貪瞋痴,在這當中有沒有高下心,有沒有自大貢高的心,希望人家來讚歎,希望人家重視,或是有意、無意的在同修之間傳是非、講閑話。這樣在修福當中,就能修道了,就能斷貪瞋痴,就能將心中的惡業滅掉。如果單修福,不知道如何修行,不知道如何修道,那這個福無法滅除自己的貪瞋痴,即使自己這生福報很大,或是來生福報很大,因為這一生福修得很多,感來世又有福報,可是這畢竟還是在輪迴當中,這一輪迴能不能遇到佛法,那就不一定了,這誰也說不準,所以在修福當中,一定要懂得要怎樣來修行,怎麼來學道。雖然福報修得大,還不一定在人道享受,也可能在畜生道享受,也可能在餓鬼道享受。像台灣很多廟裡的王爺,或是這些廟裡的鬼神,福報都很大,供養的人很多,可是瞋心也很重、習氣很深,生前沒有辦法以慈悲心對待眾生,所以還是在輪迴,等他福享盡了,他這一生造的惡業,一樣要清算。還是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雖然有福,如果說墮畜生道,像現在有的畜生繼承好幾億美金遺產,牠福報也很大,可是沒有智慧,感愚痴報。等福報享完,就又墮落了。所以修福不一定是在三善道享福,如果沒有修行,多半都是下三惡道。所以要福慧雙修,要能夠了解修道跟修福到底差異在哪裡。

修道是在一切的言語行為當中,能夠斷貪瞋痴,要能夠除掉自己的我見、除掉我慢,除掉這些佛在經上講的無量無邊的煩惱,那麼在修福的當中就是修道,甚至大家要更重視修道,因為修道可以了生死。雖然羅漢托空缽,但是畢竟生死已了,要是修福不修道的話,那就是大象掛瓔珞,大象當國王的座騎,滿身的瓔珞,滿身的珠寶,但是墮在畜生道裡面。

究竟福慧圓滿的人就是佛,大家受三皈依,念到:皈依佛,兩足中尊,兩足尊就是福慧二足,福報跟智慧圓滿,佛的心裏面沒有任何的煩惱,沒有人福報比他更大,釋迦牟尼佛講:我兩根毫毛的功德,供養這些末法的出家人,就讓他們受用不盡了。佛的福報有這麼大,兩根白毫的功德就夠了。所以學佛就要學得徹底、學得像。有關於修福跟修道,大家要清楚不要搞混,不要以為修福便是道,現代很多人都是這樣講,以為來做些好事就是修行,那跟祖師大德說的不一樣。祖師大德說:「說這話的人是迷人」,是迷惑顛倒的人,甚至是愚痴的人,所以,要依著古德所教的來修學,真正的修行,契入法性,才能夠把心中的三惡給除滅。

什麼是不起心動念

在講經當中常常說到,念佛念到後來是不起心不動念,大家對不起心不動念,可能還不是理解得很清楚,幾乎以為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心不會動,念頭也不會起了。如果是這樣,那念佛念到後來不就變成跟石頭或木頭一樣?那是錯解了!在佛法裡面講的不起心不動念,是內不起心,心不被貪瞋痴所染。而對境界的時候,心的作用是任運隨緣,該如何表現還是怎麼表現。如果是演父母親,該要教訓小孩的時候,還是得照樣教導他,可是在這當中,自己的心不會被對方轉。在生活中心裡不是被自己的貪瞋痴好樂牽著走,這樣才算有一點點小功夫。所以念佛念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說裡面的貪瞋痴被伏住不起,而不是說對於好壞、是非、善惡都渾然不知,完全不明了。如果是這樣,那心還是在迷,這種境界叫迷悶,是了無所知,所以不是覺悟的狀態,念佛是念念覺悟,時時刻刻覺悟,所以只是心裡沒有自己的好惡、得失,沒有利害,這叫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並不是對於事物懵然無知,連東西好不好吃,有沒有毒,或屬性如何統統都不知不管,這不是不分別,而是分別不出來,真正有功夫是都能清楚分別,但是心裏面絕對不起好惡,譬如說飲食,不會好吃的就多吃一點,不好吃的就厭棄它、舍離它,完全沒有這些念頭,因為這樣都還是起心動念,或是完全不明了,這都不算真正的功夫。所以修學凈土不是念到後來跟個佛獃子一樣,簡單說明不起心不動念的意思是這樣。

實際上人人的真心本性,本來不動本來不起,這一點要能夠去體會明了,而不是靠念佛才讓心念不起,念佛如同葯,除的是病,要把你的貪瞋痴給除掉,等把自性本來沒有的毒除掉之後,真心本性本來就是清凈不動的,就如同鏡子能夠照萬物,照就是它的作用,它能夠了知,不是像木頭一樣無知,又像水沒有一定的形象,在圓則圓,在方則方,該是作用的時候就是這樣應緣接物,該是認真修行的時候,心裡也絲毫不煩不亂,不會沒有耐心,這才是真正的功夫,就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那就現什麼身,現在是國王的身分,就示現做國王,現在在家是扮演父親、在家扮演母親,就示現做父母,對於長輩自己示現做兒女,那就做齣兒女應有的樣子,但心裏面沒有一絲毫的貪染,沒有一絲毫的執著,沒有一絲毫的煩惱,這才是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功夫。不是只在事相上,對於這些境界的放舍,這還沒有從心裡放舍,所以真正看破放下是從心地上去放下。

若從根本來看,也沒有東西可以放,沒有煩惱可破,因為煩惱的當下全部都是真性,所以永嘉大師講:「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這是大乘佛法。又念佛法門是止觀雙運,也就是止觀並用的法門,但不是定死在那裡不動,而是正在念佛的時候,心裡沒有煩惱這是「止」,佛號清楚明白,在一切境界當中,都能不失正念,「不失正念」不是指佛號一直在,而是心不會被境界轉,這才叫不失正念。如果只有佛號在,那只是功夫成片,還沒有達到真正的見性,也就是說還在吃藥,不是真正的病好了。所以不起心不動念是剛才講的,該怎麼樣表現就怎麼樣表現,這就是觀,這就是慧。念佛,是止觀雙運,也就是定慧等持,這點大家要清楚。

信自心是佛

很多人學佛都沒有信心,講到「信心」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是佛,這個信不容易,這個信是學佛的基礎。學佛的基礎不在於這些事相,而在於相不相信自己是佛。《華嚴經》講:「信為道源功德母」。就是要相信自己本來是佛。能信才有解脫的希望,如果天天認為自己是凡夫,是墮落的眾生,經典上講的都是佛菩薩的境界,祖師們是佛菩薩再來。要是這樣認定的話,那自己永遠都不會發心轉變。所以,要常常聽經、常常看大乘經典,可以消除自己對於自性不信的業障。

根本煩惱有六個,從根本煩惱再發出來隨煩惱,隨煩惱裡面有一個叫「不信」,不信就是障礙正信,不信自己是佛,這是最嚴重的業障。一個人如果沒有信心,那雖在修行,菩提道上卻沒有精進力,不但會懈怠,而且還會退轉,越修越沒有動力。如果相信自己是佛,明了自己本來成佛,那修學任何法門就都有基礎。所以菩提涅盤的根本在於相信自性是佛,相信自性本來清凈。

但這個信不是發個心就算是相信,這個信要建立在理解上面,要知道自己本來是佛,為何現前只看到自己有貪瞋痴、有懈怠?既然本來是佛,為什麼現在又是眾生?種種問題從心裏面冒出來,所以總是不能諦信。縱然釋迦牟尼佛出現了告訴大家,看過《楞嚴經》中佛告訴阿難:你的心本來清凈,本來不動搖。阿難回答佛說:「未敢認為本元心地」,是說:我還是不敢認為自己的心本來清凈。阿難善根這麼深厚都還不敢相信。所以佛講了十番顯見,這十次問答,來顯示出眾生真心本自清凈,本自圓滿,而且就在我們現前。所以聽經、聞法是相當的重要,現在有些人,教人家只要讀經就好,不要解經,說萬一解不好會有因果,也不要流通講經,這個說法是邪見。就好像一個醫生,他給你開了葯,你回去只念藥方不吃藥,不知道這個葯什麼時候該吃,什麼時候算是病好了。你不聽經,只讀經不去了解經典的意思,就像我們剛才比喻一樣。所以這種說法,在末法似是而非,他的論點是建立在初果羅漢,不了解二果羅漢的境界,凡夫怎麼能解佛菩薩的境界,凡夫不能解,但是依祖師大德,依有修有證的人來解、來學是不會錯的。所以古人講:「師必事古。」要學佛法一定要依古人的批註、古人的教誡來學、來行,這樣就不會有錯。那為什麼不能依現代人的解釋?其實不是全部不能依,只是他用他自己的妄想分別、顛倒妄見,來臆測如來的境界,這種不能依。必須他所說的跟祖師大德講的完全一樣,跟佛門的一實相印完全相同,如果裡面的內容都是教你斷貪瞋痴、勤修戒定慧,讓你明心見性,那才可以依,可以放心的去學。如果裡面所說的,是教你增長我執我見;增長自己的思想、看法、見解,這個絕對不能學。現在很多地方無論在家出家眾都順眾生習氣,教你去想一想,其實越想煩惱越多,越想我執越重,越想自己的我見越大,到後來還會看不起祖師大德,甚至就像佛經講的:「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最後連如來都看不起了,這就是已經著魔了。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本來是佛,那要怎麼消掉自己這不信的業障?那就要常常讀誦大乘經典,像《華嚴經》、《法華經》、《圓覺經》、《般若經》、《金剛經》、《心經》,這些大乘經典是相當好的。說實話《無量壽經》太深了,乍看之下好像是在說故事,實際上它有它極其深密的義趣在裡面。甚至一部《無量壽經》,幾乎就是一整部的大藏經,隨取一小段的經文,就是一部經典,所以初學人在學,還沒有這麼容易。所以日本道隱法師說:其餘的三藏十二部只是《無量壽經》的序文而已。講這話確實一點都不錯,幾年下來是真有很深的感觸及體會,弘一大師說:初學佛要先讀《華嚴經》做基礎。這是勸導初學,尤其是年輕有體力或是識得字的,多讀《華嚴經》。如果時間不夠,也可以讀《金剛經》、《圓覺經》種種的大乘經典,這些沒有衝突、沒有妨礙。很多人都誤以為,學凈土就讀一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就好,為何還要讀其他的經典?印光大師開示說:如果要真正有成就,那要再兼讀這些經典,開大智慧,消除煩惱,幫助看破、放下,這是印光大師在他的《文鈔》裡面講的。不是說學凈土就只要阿彌陀佛、《無量壽經》就好了,或是讀個《觀經》,那是在修行上專修,斷煩惱用這一門。可是如要開智慧,要證得無生法忍,那要廣學多聞。但也不要誤解廣學多聞的意思,絕不是要你去請一大堆佛書回家看,要有所揀擇,不是拿起來都看過就好,更不能自己看不懂,就去坊間書店亂買幾本今人的白話解回家看,這樣問題就嚴重了,作者沒修證,你又隨便看,最後就會自害害他去講給別人聽,這比什麼都不看不學還嚴重。阿彌陀佛西方凈土也沒有教只讀一部《無量壽經》,它的六塵說法,說法也不是只說一部《無量壽經》。那裡教化的方式,多采多姿,種種的方便,種種的善巧,這在經典上都有看到。說法當依經典而說,佛教四依法,講依法不依人,就是提醒末法眾生,不是哪一位法師我跟他有緣,或他講的內容,讓自己聽得有道理,還滿順耳的自己就依他學習,現在佛門裡面充斥這種現象,這個風氣是錯誤的,絕對不可以。四依法就是要幫助末法眾生真正的破迷開悟,而不是迷信,而不是偶像崇拜。若是崇拜某一個法師,那位法師會老病死,那是生滅法,不是不生不滅法,佛教眾生依四依法,是依不生不滅法。其中第四個,依智不依識,智就是般若智慧,就是不生不滅,你要是依人,每個人有自己的習氣,有他的看法,有他的見解,所以不一定可依。所以學佛要依佛陀的經典,依四依法,不要搞偶像崇拜,這是相當要緊的基礎觀念。

要相信自己的心本來清凈,要用這些大乘經典來消除業障,要多讀,如果讀了還是不能消,就要多禮懺以滅罪。所以修學往生凈土不是只有用念佛一種方式,要是念佛能消,那當然很好,如果念佛不得力,或是有別的障礙,那要多禮佛、讀經,都能增長善根,這個是永明大師教我們的。所以學佛要會學,若死執在一法上,那是執法,那是法執。要是每種法都學,也不知道宗旨,也不知道方向,那叫作散亂,叫邪精進,不是正精進。希望大家能夠記得,能夠去落實。

助念是送人做佛

修學佛法無外乎就是要了生脫死,幫助眾生聽聞正法也是要幫他了生脫死,幫助眾生做佛還有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助念。

助念在凈土宗是一門重要的功課,助念非常重要。助就是幫助,念就是正念。幫助眾生提起正念,這叫做助念。最重要的時機就是在他臨終的時候,將要往生的時候,無論是人道的眾生或是畜生道的眾生,都可以幫助他們。很多人避諱談到助念的問題,甚至學佛人認為講到助念有不吉利的氣氛存在,這觀念是迷信。要知道助念是幫助眾生去做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絕對沒有一絲毫的迷信,也不會因為去幫助人家助念自己的運氣會變不好,相反地,自己的菩提善因會增長,道業會精進,助念是要幫助眾生永脫輪迴。所種的是出世因,所得的自然是出世的果報。助念有很多的細節,最重要的是自己願意送眾生往生凈土,這個發心最重要。至於助念時間,念八個小時、十二個小時是一定要的,能念二十四小時最好,因為神識要脫離這身體,最慢也要十二個小時,所以助念二十四小時是最保險的。但是在助念時,助念者用心非常重要,不可以隨隨便便應付,不可以想:今天輪到自己去幫人家助念,規定非去不可,沒有辦法。若以這種心態幫助眾生助念那是不行的,心不清凈去那裡是擾亂人家,用現在話講:你的思想波,也就是你的心念是不甘願的,去了也不是真誠心的。所以助念最重要的關鍵,是在於自己要發真誠的心,幫助眾生解脫輪迴,往生凈土。很多人去助念,用心並不正確,所以念起來整個現場氣氛都不是很好。真正要幫助眾生是要生歡喜心,又有眾生可以因佛法而得度,娑婆世界少了一位苦惱的眾生,極樂世界多了一位能夠幫助無量眾生的諸佛如來。這麼歡喜的事情大家應當樂意做,用這真誠心幫眾生助念,跟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絕對會感應道交,自己現前用這個心幫助眾生,將來臨終眾生就用這個心來幫助自己,這就是因果循環。現前希望眾生得離惡道,臨終自己必然蒙佛接引,因為自己是真真實實的發心在幫助眾生脫離輪迴。其次才是儀式,最重要的事項,是要幫助將往生者提起正念,不要使其心生雜念,提起正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醒他要念佛,要跟阿彌陀佛往生凈土,無論現什麼相,什麼親朋好友或其他的諸佛如來、菩薩,統統都不要理他,那可能是將往生者的冤親債主所變現的,這些狀況在經典裡面都有說到。這是從發心開始要注意的,最重要的是到現場去提醒亡者念佛,要讓他有正知正見,並且要讓他曉得自己就要臨終了,現在只有念佛這條路可以走。有些人還會解釋有六道輪迴,其實不用講那麼多,就跟他講你只有往生凈土這條路可以走,這樣他就不會想別的,然後就叫他跟著念佛就可以了。極樂世界從心想生,再多跟他講六道輪迴,跟他講有地獄,如果他一想地獄,他就下三惡道去了,所以直接跟他講凈土。所以在《觀經》,佛說眾生在臨終的時候,直接勸他念佛求生凈土,這樣就可以了。這是至關重要的。其他有的助念時會擺蓮花燈,這倒是其次,可以擺也可以不要擺,都無所謂,重點是要讓亡者知道自己要往生了,斷氣以後,助念者的衣袖不能碰到亡者,這是給亡者舒適的環境,讓他安靜的離開。佛在經典上講,人在臨終的時候,四大要分離時如同風刀解體,如同生龜脫殼,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發大慈悲心善護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這也是《無量壽經》賢護菩薩的表法。像海青的袖子要注意,走過去都有風,哪怕是一點點,亡者都覺得好像刀在割一樣,所以一定要小心。還有人臨終助念用繞佛的,那千萬不可以,一旦繞佛就會有風,坐念就好!要繞佛可以到外面去繞,不要接近亡者,這才可以。助念時手機都要關起來,家裡的電話要暫停使用,如要聯絡助念者須將手機改為震動,併到室外去聯絡,甚至會干擾他正念的家親眷屬都要請他離開,更不可以哭泣,這點相當重要。學佛的人,現在就要為這件事情做準備,不然很多時候同修自己有學佛,可是家裡小孩、先生或太太沒有學佛,等要臨終了,家屬一念起執著,把你送去急救,就把自己這一生要成佛的機會給斷掉了。那對家屬是相當不好,對自己也是相當不利的,所以一定要趁現在就跟家人講清楚明白。如果不先說好就很危險,有時候就算先說好,臨終都還會遇到障礙,何況是沒有先說。所以如果真能夠讓家人學佛,能夠讓小孩學佛,那真是莫大的福報。因為這樣從始至終就都能如法,這是相當可貴的。

最後再提醒一次,去助念的人不要心不甘情不願,這會障礙將往生者往生,因為思想不善,是帶瞋恨心、煩惱心在念,所感召的將是惡鬼惡神,不但沒有辦法幫助亡者,還會障礙他。

同修們應當要有正確的觀念,也要發心,不要害怕助念,不要認為是不吉祥的事情,其實全世界沒有比助念再更吉祥的佛事了,因為這是真真實實讓眾生現世得到利益的事。

有人往生的時候,要勸他的家親眷屬七七四十九天內都要幫亡者大修功德,四十九天內一定要素食,不可以再殺生,增長亡者的罪業,這是很重要的。

災難起於自心

現在全世界有很多的天災,佛門講天災是緣自於眾生的心念,從心所現,《楞嚴經》講:「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山河國土大地都是從心所現,這個心本來沒有真妄,就是自己在它作用當中起了一念分別,所以妄有能所,從此真妄對待。

不論是有學佛的或沒有學佛的人,看到災難心裡都會害怕,而學佛的人要以此作為警惕發願求生凈土,如果只是存著這種貪生怕死的心來求生凈土,能不能往生?實際上這一念貪心正是往生障礙,你念佛本來就是放下身心世界,現在因為看到災難,心生害怕表示身心世界沒有通身放下,所以存這種心態在念佛是不能往生的。沒錯,以這念怕怖的心做為念佛的發起根本,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臨終往生的這念心發錯是不行的,往生的關鍵在於「信願持名」,「信」是信有西方極樂世界,「願」就是願意放下身心世界,「行」是一心念佛,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是信願持名,是往生凈土的主要因素,或是在《無量壽經》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菩提心不是害怕的心,如果只是因害怕死亡或是害怕生命財產的損失,來念佛或是發起一些活動趕熱鬧,這心並不真誠。古人講:「人常想死日,則道念自生」想到自己現在就要往生,這是一個方便法,重點在於放下身心世界,不是在於貪生怕死,如果是存這種心態念佛那發的正因不對,要知道災難就是從自己這一念貪心而來,就是從貪瞋痴慢而來,從煩惱習氣感召而來。

一個人為什麼會生病?因素當然很多,其根本關係不外乎就是隨順貪瞋痴,這是相當清楚的,譬如說偏食,喜歡的多吃,不喜歡的永遠不吃,日子久了自然就生病,或是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不該休息的時候他拚命睡,這也都是造成將來生病的原因。所以佛在經上講眾生為什麼會有病痛?世間為什麼會有災難?都是自己造成的,甚至當下到地獄去見到閻羅王,這閻羅王也是自己噁心所變現的。所以心裏面絕不要想貪瞋痴,不要想這些災難的事情,應該想的是凈土,要想的是西方極樂世界。《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心就是現前這一念心,不在別處,現在心想佛心裡就有佛,有佛就是凈土,現在心想災難,想貪瞋痴,貪生怕死,這樣的心就是地獄了,學了佛這觀念要相當清楚,所以發心要純正,看到災相不要錯用心,這是警惕,但絕不是叫自己在這世間生起執著、生起怕怖的心。《法華經》講:「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有人會說災難來的時候要躲去某個地方,但佛已經告訴大家,如果有這個業,是沒有辦法躲得掉的,所謂「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為求活命、避災在這當中造作,那真是古人講的:「小人冤枉做小人」,有造這樣的因,就要去受,只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凈土,如果沒有這個業,活在這世間一天就念一天的佛,用一天的功,就這樣直到自己有功夫為止。現在很多人聽到災難都非常恐慌,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就這一念恐慌,就是起心動念,就是心隨境轉。

念佛人有一百種果報,用貪心念佛、用恐懼心來念佛,那果報是在三惡道,祖師告訴大家要用菩提心來念佛,用「信願持名」來念,這樣念佛才會得力,希望大家能記住。

放生是慈悲與智慧的展現

佛在《大智度論》說到:「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現代很多人反對放生,這觀念是因噎廢食。有人說放生污染環境,難道殺生就不污染環境?殺生不但污染環境,還污染慈悲心,這行為讓人失去慈悲、失去理智、失去人原有的良心,所以不但污染環境,又增長社會不祥和的氣氛,所以放生是必要的。

每個人都有慈悲心,看到有眾生將要被殺,內心很自然的會生起念頭想去救護。這種心不應當被禁止,這是人人本具,原來就有。可是卻有人反對,說這是破壞生態,說有些人拿去亂放生,實際上佛門提倡的放生,不是要破壞生態,那是因為現代的物種太多、太複雜,有些是外來物種,不適合在台灣放生。那大家想想為什麼會有外來的物種?就是人類的口腹之慾,想要吃些稀奇的東西,所以就有商人引進口,才會有外來物種的問題,所以不是放生導致生態破壞,是因為人們殺生破壞了生態,這個觀念要相當的正確、清楚。甚至有人認為:反正放了之後牠一樣會死,那何必去放牠。這個觀念也是相當錯誤,錯在哪裡?就好像一個人被綁架,他年紀很大,大家想,要不要報警?警察要不要救他?如果想:反正救回來沒多久他也是會死,甚至在營救的過程當中,警方也可能會有死傷,難道不去救嗎?所以如果認為去放生,所救回來的物種最後還是會死,這觀念是不應該有的。

佛在經上告訴大家,殺生的罪報非常重,你障礙人家放生,用這些邪見、不正確的想法、說法來污染大眾的慈悲心、大眾的清凈心,這業報不可思議。如果這些人能轉得過來,能夠生起本性具有的慈心,用正知正見來看待吃素放生,那功德將是無量。

眾生都貪愛自己的生命,執著自己的家人,乃至小動物都有牠自己的家庭,都有牠的親戚朋友,你傷害牠們了,牠也會難過,作為一個學佛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具備慈悲心,不要傷害眾生,這是大家應當想得到的,能夠觀察得到的。現在很多人生一些怪病,或是社會上有些奇怪的傳染病,醫生都束手無策。可是在佛門裡面,有佛法就有辦法,佛告訴眾生這些怪病就是從殺生而來,唯一挽救的方式就是吃素、就是放生,這是保命延壽的第一妙法。印光大師在開示裡面有講過,這道理說起來很深,但是做起來非常的簡單,大家將放生這麼容易修的福報放著不去修,還來反對,那隻能懺悔自己福報不夠。現代的這種狀況,佛在《楞嚴經》清凈明誨章裡面說末法有很多的外道會告訴你,要吃肉才會健康、才會強壯,佛說這些是外道見,這些是妖魔鬼怪,是要障礙你出三界、障礙你修行,要讓你去殺生,讓你沒有慈悲心,讓你繼續輪迴,這個要相當的清楚。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看到現代的亂象、現代眾生的邪見,所以一定要依止經典,來落實吃素放生的事情,一定要有正知正見,不能隨便聽人家講一些閑言閑語,說放生是破壞生態,就不肯放生。只要如理如法的放生,放生是不會破壞生態,怎麼如理如法呢?要看所放的物種適不適合在這裡生存,甚至可以找有關單位來給予指導,如理如法來做放生,這就是一個佛弟子的樣子。如果隨意放了,不管牠適不適合,任由牠去,那確實不是放生,而是放死。這是應當要注意的。因為有一些人發好心做放生的事情,但是做得不如法,導致生態破壞,才會有反對放生的言論出現。身為佛弟子要做到不犯國制,不要去違背國家的法令,更要維護自己住的地方,這也是佛教的,你如實的奉行,如教奉行,只會讓生活更好,只會讓身體愈來愈健康,壽命愈來愈長。佛門的諸山長老,都是八十歲、九十歲還在當住持,還能領眾,生活都能自理,非常的健康,他們都是吃素,他們還提倡放生。這是三轉法輪里,長老大德為我們做證轉,證明給我們看,你吃素放生就有如是功德,就有如是利益,而且他們身體非常的健康,每天一樣早上四點起來做早課,大眾站一個小時他就站著,大眾站兩個小時,他也可以跟著站兩個小時的早課,這是不可思議。所以想要健康長壽又不生病,將來能夠了脫生死往生西方,那一定要吃素、要放生,要認真努力的去做。沒有因緣放生的,就把這些影片在網路上轉寄,把放生的正確觀念在網路上流通,在親戚朋友間傳播,這樣也是護生的一種方式。所以放生及護生要一起做,這是很重要的,因為現在的邪見太多,真的是末法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不光只是佛門裡面給的觀念錯誤,甚至包括那些反對吃素的,反對放生的都是邪師。他們擁有辯才,擁有邪知邪見,一般人智慧沒有辦法去明辨,所以被誤導也變成反對救命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為大家說出:「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所以若你不吃素,佛不承認你是佛弟子,你受了三皈也沒用,不放生是做不了菩薩,即使去受了菩薩戒還是沒有用,因為那是假菩薩。菩薩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不殺生是當菩薩的第一步,菩薩要幫助眾生學佛,要幫助眾生成佛,殺眾生就是殺未來佛。《梵網經》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所以你殺害眾生,無論是有意的或是無意的,都要去懺悔。所以當佛弟子,要真正名符其實,不能說受了形式上的三皈、形式上的五戒,就是佛弟子。不能說受了菩薩戒,就是菩薩,要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到學佛的第一步,是不是真正的學佛人。

學佛入門的重要

有人學佛二三十年不一定真入佛門,要自己檢討一下。不是說聽了幾座經,或看了幾片光碟,有做早、晚課,這就叫入門。佛法的入門,是要你轉煩惱習氣、最起碼心裡煩惱起現行你能夠不被它轉,這才算剛入門。為了要達到這樣的基礎功夫,精舍基礎課程內容分為解門跟行門,解門依照「凈宗入門」這本書,讓大家了解為什麼要修學凈土,修學凈土該依靠哪一部經,依什麼道理來修行,要注意些什麼,在修學凈土時會碰到什麼樣的障礙,碰到的時候應該怎麼解決,在課堂上都會講。還搭配了行門,會教靜坐念佛,靜坐是無論什麼宗派,都要學習的一個課題,很多修學凈土宗的人,口念彌陀心裡散亂,祖師講:喊破喉嚨也枉然。因為自己的心從來沒有靜下來。所以在行門上會給大家時間來用功,課程從一個小時加到一個半小時,也就是說基本上會有半個小時的時間給你靜坐念佛,如果在佛法上,有任何的問題都歡迎提出來,這也是給大家問答的時間,課程除了解行,還有威儀,包括在佛門裡面,要怎麼樣表現才是有威儀、譬如進佛堂,要怎樣跟佛菩薩作禮,到了道場要怎麼跟法師問訊,或是同修之間應該如何稱呼才算是如法的,學佛要怎麼存心?平常居家要怎麼樣修行?這在學佛行儀裡面也都會講到,這是行門上的律儀課程,還有教穿搭海青,穿海青怎麼樣穿?收海青怎麼折?有人學佛學了好幾十年海青不會折,這個是不對的,這是最基礎的。穿海青時要怎麼坐拜墊?雖然穿著海青,很多同修拜墊不會坐,坐起來不莊嚴。除了穿海青打坐、還有穿海青禮佛、穿海青繞佛,這種種的威儀都會教。

將來手機也能報名,因為現代人大家都用手機了,甚至要讓法寶用手機下單就可以請到法寶了。佛教要跟得上時代,不能再用以前的方法,現在這個時代要流通正法,要有善巧方便。

如何知道有沒有往生凈土

要怎麼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往生凈土?這個問題大家都很好奇。往生凈土的標準,在《無量壽經》里,常常說到要具足信願,信願行三資糧。一個具足信願行三資糧的人,對這個世間是放下是看破的,「看破」用現代話講是看得開,不會將事都罣礙在心上,這是放下的榜樣,把事情掛在心上,你的臉看起來就是煩惱樣、苦惱樣,憂愁的樣子。一般人沒有神通,縱然有神通,一個人有沒有往生凈土,也不一定看得懂、看得到。因為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有十萬億個佛國土,每一個國土有一百億個日月。以現在的科學技術,尚且沒有辦法達到,阿羅漢從這一個國土到另外一個國土去,都還要經歷非常久的時間,何況是一般的鬼神,我們即使有天眼通,也見不到凈土,所以沒有辦法判定這個人有沒有往生凈土,這是相當清楚的。除了明心見性,真正斷除煩惱習氣,這是真正的功夫,才有辦法知道是否往生極樂。有些明心見性的人,也不一定有神通,阿羅漢也不一定會有神通。所以不能以神通來判定一個人有沒有成就,有神通勉強可以說他的心比一般人清凈,但不能說他已經了斷了煩惱,他已經出離了三界。既然眼睛看不到,也沒有神通可以知道,那就是要看他臨終的時候,是不是真正具足信願,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他告訴你,說阿彌陀佛來接他,他現在要跟佛往生到凈土去,這是相當明確的。不然就是他往生了,回來託夢告訴你,極樂世界的相貌,然後告訴你:他在西方凈土。這就是真的。像黃麗鶯居士注1就是確定往生凈土,她臨終時正念分明,在往生四十九天內也來託夢,所以這是肯定往生凈土的。至於燒不燒得出舍利,又是其次了,舍利一般是有在修持的人,具有戒定慧,所呈現出的瑞相,或是極善之人,他的善心善行非常圓滿,他臨終也會有舍利子,所以不能用有沒有舍利,來判定有沒有往生凈土,大家要有正知正見。

因為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往生凈土,全憑信願之有無,有沒有具足信願。有人說,有舍利就代表有往生凈土,那不一定。可以說他有戒定慧的功夫,但是好到什麼程度也不得而知。舍利裡面又以佛的舍利最為堅固,一般凡夫或是阿羅漢或是得道高僧,他們的舍利都沒有佛舍利堅固,佛的舍利用護法神的金剛杵,都沒有辦法粉碎它。金剛杵是世間極為堅固的。用最堅固的來比擬佛的舍利,金剛杵也會損壞。

三國時代康僧會大師,從西域來到中國南京,現在的南京那時候叫建業。當時孫權不相信佛法以及舍利種種瑞相之事,所以他就找康僧會大師來問,他說:你們佛門真的有舍利嗎?它真的是不壞的嗎?康僧會大師就說,給我七天,我把舍利請出來。剛開始沒有現前,後又多延二七日再回去向佛像禮拜,快到第二十一天的時候,這個舍利出現了。隔天給孫權看,孫權不相信,就命他底下的力士,「力士」就是非常有力的人。拿著鐵鎚用力敲擊舍利,這舍利沒有損傷,鐵鎚卻壞掉了,所以就證明佛的舍利沒有辦法損毀,舍利是絕對有的。大家一定要有正見,不要說舍利是結石,這是胡說八道。不相信佛法的人說舍利是結石,要是一個人身上有這麼多結石,那根本就不符合人身體的運作。而且結石碰到高溫,必然變成白色的粉狀物。舍利是經過高溫的火化呈現出來的,足以證明不是結石。用超音波就可以擊碎結石,而佛的舍利沒有辦法被擊碎。這世間任何的有形之物都沒有辦法摧毀它,這是世尊大慈大悲留下來的身形。以前的聖人,雖說是至聖,但是往生後埋到土裡去就化為烏有,只有佛陀還留有舍利存在,供後世的學佛人做瞻仰。佛在《涅盤經》講:「以勝金剛定,自碎金剛身,不舍於大悲,舍利猶分布。」所以要知道舍利是佛門至寶,如果有因緣遇到,要如同見佛一樣。這是佛弟子應該具有的正知正見。至於有沒有往生凈土,不能用有沒有舍利來做判斷,即使有也不一定代表有往生凈土,有沒有往生凈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或是真正有成就者才會知道。一般的鬼神是沒辦法知道的,鬼神通有時准有時不準。有的能知道三天內的事情,過去三天或未來三天,福報大的或能知道一個月的事情,過去一個月,之後一個月,依此類推。但都只是所謂報得的神通。神通有好幾種,都沒有辦法見到凈土。所以不能聽信這些鬼神的說法。人家有沒有往生凈土,說實在跟自己能不能往生凈土是兩回事。別人即使往生了,自己還在這裡執著輪迴,在這裡墮落,即使知道了也於己事無補。所以不用好奇人家有沒有往生,要看看自己的道業進步了多少,是不是真正進步。

人家有沒有往生跟自己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會想知道,就是是非心不死、偷心不死、攀緣心不滅。真正用功的人,管他往生也好,不往生也罷,心裡都是清凈的,只有一句佛號,正念分明,根本沒有這些分別、妄想。這樣才算有正念,有正知正見。

注1:黃麗鶯居士為 悟顯法師俗家的阿姨。

少欲知足專求白法

彌陀聖誕其實就是凈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因為永明大師正是阿彌陀佛再來這娑婆世界示現做凈土宗的祖師,所以就訂這天作為阿彌陀佛的聖誕。

大家想到佛,是要想佛在因地是怎麼修行的,他過去未成佛的時候他是位國王,他的財富跟權勢是當時候最強盛的,所以人稱「世饒王」。他在世間自在王如來的會下聽經聞法,歡喜開解,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想發心求道、了生脫死,並且幫助眾生。他在因地修行的過程中,他知道眾生習氣難斷、業障難消,所以發了四十八願建立西方凈土,來成就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西方極樂世界。發願以後他認真努力用功行持,修行沒有一絲毫懈怠,到最後極樂世界終於建成。極樂世界的建成不是像這裡蓋房子,而是他煩惱習氣全部放下,他自性本自清凈的國土現前。所以在經典中講他因地修行少欲知足專求白法。現在人修行多欲|不光在世間法多欲,做好事喜歡人家稱讚、喜歡人家恭維,在佛法中也是多知多見、廣學多聞,求彼恭敬,要讓人家認為自己是通家,這些心態都是多欲!

《八大人覺經》講:「多欲為苦,少欲無為,得大自在」。所以不光是世法不能多欲,佛法也不能多欲,在佛法里講的是要除掉你的知見,知見越多越重,就很難成就,看經典是要用來除習氣,不是學來增長知識。現在的人聽經往往不會聽,喜歡增長知見、增加知識,聽過以後也就不再熏習,如果勸他聽經,他就說:那些我都聽過了、我都了解。但是卻不知要反觀自己,看自己的煩惱習氣、自己的業消了多少,是不是真正消掉了?如果是真正的消掉,那可以不用再聽。這世界上不需要聽經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佛。佛可以不用聽經不用修行,其他的眾生都還要再學!大家看經典上講文殊師利法王子、普賢、觀音、勢至、地藏王菩薩這些大菩薩…統統都在聽經、修行,這表示他們學佛不落知見,不落在有相裡面,所以說「專求白法」,他們學不厭,修行不會疲倦,能夠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謂莊嚴妙土不在別處,就是莊嚴自心。

心清凈國土自然就莊嚴。這莊嚴不是有很多裝飾品,是心不起貪瞋痴、身不做殺盜淫、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樣國土就會清凈。說法時不講世間話、沒有戲論,大家可以去看看《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是怎麼成就的,他是自己成就後才來幫助眾生。現在的學佛人很發心,也想幫助眾生,但自已就是個眾生,生死都很難了了,遑論度眾生!大家幾乎都參加過法會,法會中講的那些亡靈是誰?除往生者外還包括我們自己!「亡靈」不單是指死掉的人,還指忘失靈知的人,一旦忘失本性就是亡靈。所以法會也是超度我們自己的,有去參加的人要會做。自己沒有得度,想要先度人,那是無有是處。不光是指度鬼神,包括發心想要幫助眾生、護持正法,那一定要有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又不了解佛法,自己沒有擇法眼也沒辦法修學,也就沒有辦法護持正法。

現在的人以為所謂「護持正法」就是拿錢來,這樣就是護法。要懂得佛教是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臨終的時候交代我們:「以戒為師。」就是要守規矩。來道場守道場的規矩,念佛守念佛堂的規矩。以戒為師,以教誡做為根本。護持戒律就是自己遵守規矩,那就是護持正法,自己就是護法居士。若是知見不正就要聽經,自己想當護法又不願意聽、不願意學,那是沒有辦法做到如法護持的。想護持正法先要知道,什麼是佛法,像經典上的這些護法善神,都是聽完佛講經以後一起發願,不是佛還沒講,就說我要來護持。所以要了解道理,要知道事實真相才來發心。應該這樣來修行來用功,自行化他,護持正法。

今天是彌陀聖誕,彌陀有沒有誕生在你們的心中?還是只是永明大師出生,懂不懂得用心這全在個人。阿彌陀佛有沒有在自己心中誕生,真正誕生就是去照著佛教的去做、去力行,念念不舍、念念不要間斷,要看阿彌陀佛因地是怎麼修行的,怎麼護法的,大家要學習。不容毫分不善夾雜,真的做到少欲知足專求白法。那功夫一定會增進,那這一天就是真供養阿彌陀佛,這一天就具足無量的功德,若明天也繼續這樣做,那就天天彌陀聖誕,時時釋迦出世了。這是在佛法裡面得利益、得大自在,學佛要朝這個方向去學去努力,這樣學佛才有意思,才會感覺到修學佛法是相當有樂趣的,這樂趣不是世間的享樂,這叫法喜充滿。很多人到道場愛說話、講是非,還說:我到道場好法喜喔!為什麼?因為一個人在家裡無聊!來佛堂交朋友,其實是來擾亂道場!他還說自己很「法喜」。你很法喜,可是護法神不法喜!護法神很生氣!這道場里真正想修行的人不法喜啊!所以為什麼道場要講求規矩,大家也都一定要遵守。無論到哪一個道場,不光是來精舍這裡,就算到別的地方去也都能遵守規矩,都能做個清凈的修行人,那走到哪裡都是個菩薩,「菩薩所到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歡喜不光只是讓他高興,讓他得佛法的利益,自己身上會有攝受力,能感化眾生,不光是人道,連畜生道、天道、鬼道都能感化。這才是真實的功德。所以阿彌陀佛因地想的就是惠與眾生真實之利,這才是真實的利益、真實的教誨。

真修行假修行

常聽人說:吃飯睡覺都是修行。但這是祖師大德、諸佛菩薩的境界,一般在新學的凡夫分上,對這段話要善解。所謂吃飯睡覺都是修行,在祖師們沒有妨礙,可是在凡夫分上,吃飯時舌根就開始攀緣味道,心裏面就妄生分別,好吃的就多貪一點,不好吃的心裡就起瞋恨,有種種的分別妄想。一般人睡覺都是大昏沉,心耽著在睡眠里,每天要睡到中午才要起床,現在的上班族,一放假幾乎半天時間都在睡覺,命光都給睡掉了,哪有時間來修行!睡完起來馬上又吃飯,吃完飯馬上忙家裡的事,整天都在做世間的事,要怎麼修行呢?「修行」就事相上,早上要早起讀經、禮佛、念佛、聽經。晚上要有晚課,要有用功的時間,這是最基本的樣子,如果你貪睡、貪吃、貪五欲六塵,這樣是輪迴,怎麼能說是修行,所以根本會錯意了。那你在吃飯用餐時要怎麼用功?這很重要,一天要吃三餐,這三餐,餐餐都在妄想、顛倒,那麼修行就中斷了,如果你在這裡面不要分別,最基本的做到不要挑食,不要分別、不要貪味道,貪吃好吃的多吃些,吃到不好吃的就起煩惱,找看看有沒有順自己口腹之慾的,若素食中沒有,就往葷食找,本來吃肉邊菜,後來吃成菜邊肉,這樣就不是修行了。再這樣子持續下去,到後來還殺害眾生,接著就是退轉,心裏面怨天尤人,說修行沒有效,消不了業障。其實不是!是不曉得自己一直在造業障,不知道自己的心行跟佛菩薩相違背,所以凡夫的境界跟祖師、佛菩薩的境界,雖然同樣在做一件事,但是心態不一樣。凡夫在貪瞋痴的當中,也會告訴你:「我不執著、我很放下。」既然放下為什麼都要選好吃的來吃,順自己意的來做呢?遇有違逆,心就生煩惱,這就是沒有放下,諸佛菩薩是順自己意的也好、逆自己意的也好,心都如如,心都自在。這是真正把煩惱斷掉後的功夫,所以才說穿衣吃飯都是修行,這點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

講到穿衣服,現代人很喜歡打扮,衣服要穿名牌的、香水買名牌的。並不是名牌的物品不能用,是要看場合、要看時節因緣。如果執著一定要用名牌、一定要用好東西,這是生貪愛意,心有罣礙,那就不清凈,那就會非常苦惱,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自在。穿衣服是不是修行,就看你在這裡面會不會用心。甚至在逛市場,很多女眾菩薩去市場都不再是菩薩,就開始講是非、放縱自己的慾望,該買的買,不該買的統統也買了。所以日用平常當中就看自己會不會用功,自己知不知道這個行為、這樣的動作,是貪心起來,那樣的動作是瞋心起來,如果是!趕緊用佛號把它替換掉,不要順著它去,要跟它相違背。佛法跟世法就好像兩匹馬,一個往東、一個往西,是不會走在一起的,要是順著世間法,就往輪迴去,要是順著出世法、順著正念,那就出輪迴,得大自在。凡夫活在這世間永遠都不會自在,很多人對這世間放不下、轉不過來,就告訴人家:這樣也是在修行、也是在用功!明明天天在做世間事,還告訴人家這叫「禪」,其實是纏縛的纏、纏住的纏!與世法纏綿不舍的纏,這樣絕不能了生死。現在的學佛人這問題也相當嚴重,甚至自己都潛藏有這問題,要能覺察,一不小心習氣毛病就起現行了,習氣毛病起現行卻沒有辦法轉過來,那就是生死輪迴一途了。臨終的時候,業障現前、果報現前,所謂強者先牽。如果跟世間的業緣很強,起的是世間心、世間意,那在臨終的時候,就會隨著非常強的業力到六道,無論是三善道或是三惡道去流轉,臨終如果是出離的念頭很強,求生凈土的念頭很強、放下的念頭很強,就隨順著這出世的功德,去往生凈土或是超脫輪迴,所以全在平常能不能用功?看你能不能把你的貪瞋痴、罣礙的,全部放下。不要認為每個人都難免有一點習氣,這話就是懈怠、就是苟且、怠惰的心在升起來,這叫放逸,都屬於噁心所,放逸即失念,失念就是失去正念,失正念那邪念就會起。一般習氣重的修行人,修得不得力就會講這種懈怠墮落的話,他不但自己要墮落,還希望旁人跟他一樣,這樣人家才不會看他過失。所以自己要勇猛精進,不要認為人難免有習氣,所以是眾生,就不是諸佛。學佛不是要學做一個世間人、不是要學當個凡夫,要學當個修行人,學當個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的聖人,這是我們學佛的目的,也是大家所希求的,要希求這樣的果報,你就必須從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來檢點起、來觀照起,這樣用功才會有少分的相應。

修行不是在色身上做功夫

在凡夫分上,對於色身是相當執著,大家在修學佛法,要是生病感冒或是有重病,很難提得起精神去用功。與其無法用功,不如好好注意一下,穿衣服應如何增減,不要以為自己萬緣放下,一切不關心,天氣冷偏穿短袖,或是不保暖的衣服,這不是一种放下的行為,這是另外一種執著的表現。執著一定不怕冷,才叫做有道,這也不算是修道。很多人聽經學佛,認為生病不要看醫生就是對身體放下。其實學佛修行,尤其是學大乘法,一定要隨緣,隨緣才能消業,生病去吃藥看醫生就是消業,就是把業障給消掉。所以不要去分別說一定不看醫生,或是一定不怕冷、一定不怕熱這才叫有道,這種是外道。外道很喜歡勞役自己的身心,佛在經典上喝斥這些行為是無益的苦行。

佛法是教大家明心見性,知道自己有不生不滅的真心,這叫道。但也不可以在這上面做見解、立知見,一旦立了見解、知見,再把這見解當作是自己的,那就是頭上安頭。也就是多此一舉。所以學佛要知道該怎麼修行。有些同修很精進、很用功,可是生病了就逞強不看醫生,以為這是一种放下,這觀念是不對的,佛在世的時候,印度的外道就很喜歡這樣修行,他們認為人身的苦受完,來生就會受樂了,所以他盡量讓自己的身感覺到痛苦,這樣可以把業給消掉。他們不知道業從心生,一切與自性都息息相關,當心在起心動念就在造業,就是迷失自性,一迷失就有苦有樂,都在苦樂對待裡面。所以這個不是修道,不要學佛學成了外道,真要學外道也學得不像,人家可以冬天跳到冰水裡面打坐,在裡面不要呼吸,現代的人沒辦法做到,這是他們外道的苦行哪。晚上睡的床不是彈簧床,他睡的是釘床,是這樣子來修行的。這些行為總是讓身心疲憊,讓這身受到傷害,是沒有辦法見性的。

修行要往心性上走、要往自性上求,不要向心外求,不是折磨這個身或把這個身給滅掉就是修道了。那虛空神、風神都沒有身,他們就應該成佛了,但是他們還是鬼神。

釋迦牟尼佛知道了雪山六年苦行無益。就是要告訴大家什麼叫做修行?什麼叫做成道?不是在這色身上打轉,有的還故意虐待自己,說這樣執著可以放下,當放下了這個執著,另外一邊又起執著,就如永嘉大師講的:「還如避溺而投火」。雖然沒有溺水了,但是又掉到火坑裡面去了,都一樣的意思,統統都是落在有見裡面,落在有無兩邊了,這樣不能成就。今天用釋迦牟尼佛的故事來提醒大眾,佛給後世做示現,做表法,讓大家清楚修行不是在這身體上打轉,說打坐能坐多久,心不動念,石頭放在那裡幾劫都不會動,自性是活潑的、是靈知的、是徹照一切的,不是死的,古德講:「死水不藏龍」,就是你的心死寂一片,就沒有變化了。「龍」是表變化,就沒法運作,那跟土木金石沒什麼兩樣。所以念佛是空有雙行、空有雙照,是活潑的、是止觀雙運,不會死在佛號上。在念佛的時候,心沒有煩惱的,這是空、是「止」;佛號仍歷歷分明,心是靈靈不昧、字字清楚,這是有、是「觀」。不會念佛念到有禪病出現,因此念佛確實是穩當的方式,這個道理希望大家能夠清楚。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讓自己不活在他人的看法里
想請大家來談一談自己是如何修行謙卑心的,以及曾經遇到過哪些問題?
如果一個沒有修行過定功的人擁有了宿命通,能知一切過去事,他會瞬間精神崩潰嗎?
土登翁修堪布:睡覺睡到自然醒 你的人生大夢,到底何時醒來啊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