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醫「治未病」就是生活小常識-今日頭條

作者介紹:名人微博認證,周裕人,中華健康學習網CEO,中國中醫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員,中華國醫聯盟委員,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專家委員,榮獲華夏久康李時珍杯優秀論文獎,2012榮獲世界中醫針灸養生大會科技進步獎特技傳承人獎。

中醫「治未病」的重點是養生,又稱為養性、攝生、治未病。預防的目的是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防病延年。養生的內容很多,如飲食、起居、情志、練功等。但都必須要「和於陰陽,調於四時」,使人體生理節律彼此協調,並與外環境的節律同步。《四時調攝箋》說:「人能順此調攝,神葯頻餐,助以導引之功,慎以宜忌之要,無竟無營,與時消息,則疾病可遠,壽命可延。」說明了養生應四時的重要性。

我來南方不久遇到一位朋友,有幸拜訪這位貴友,他是廣東梅州市名中醫,原二級醫院退休的主任醫師鍾劍鋒。他擅長中醫臨床各科,也精通中醫養生方面,代表中醫館參加社區健康講座,鍾主任研究養生的基礎理論是從「人與自然」的道理論證。鍾主任說:「人要符合四時自然規律才能掌握養生的真正意義。」就是四季養生的自然因素,宋代著名詩人陸遊的《老學庵筆記》卷二談到「靖康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各有各樣的身材衣服,根據春、夏、秋、冬的季節順應四時調節人體經絡氣血變化,大詩人陸遊都知道順應四時季節的變化是非常有講究的。

我根據以下文章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分析

起居應四時

我們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順應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的變化規律,並要持之以恆。傳統養生學認為「精、氣、神」為人生三寶,神為生命的主宰,能夠反映人體的臟腑功能和體現生命的活力,故「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人們起居有常,作息合理,就能保養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神采飛揚。

所以清代名醫張隱庵稱:「起居有常,養其神也」。長期起居無常,身體比較健康。一日的起居經常常是指人體應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意思是安排每天的生活作息時間。一日之內隨著晝夜晨昏陰陽消長的變化,人體經絡的氣血也進行相應的調節而與之相適應。人體的陽氣在白天運行於外,推動著人體的臟腑組織器官進行各種機能活動。夜晚人體的陽氣內斂而趨向於里,則有利於機體休息以便恢復有活力。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人體內的「生物鐘」與自然界的「晝夜」規律相符,按照體內生物鐘的規律休息,可以幫助人體的健康;一年四季具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特點,生物體也相應具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

人體在四季氣候條件下生活,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而適當調節自己的起居規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夏三月,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每個季節氣候變化不同,大家不要深究這個問題只要有個初步的認識就行了。《養老奉親書》也指出:「夏月暑地熱,若檐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涼以防賊風中人。」以上文章充分強調了人們對起居養生順應四時的重要性。

飲食應四時

不僅一日中飲食要定時、定量,還要根據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調配飲食。《內經》要求要「飲食有節」,改變不良生活的習慣,如果長期以往不改變便會導致「半百而衰」到來中年時期就會提早的老了。

四時飲食不節還會導致很多疾病,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膏梁厚味,足生大丁」、「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等論述。《靈樞·師傳》又說,飲食要:「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古代醫家張仲景也說:「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說明飲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四時氣候的變化情況,食物的性味等加以選擇調配,才有益於人體的健康。一日中飲食有一定的要求,唐代孫思邈《千金方》說:「春省酸增甘養脾氣,夏省苦增辛養肺氣,長夏省甘增咸以養腎氣,秋省辛增酸養肝氣,冬省咸增苦以養心氣。」

那麼,四時的人體經絡變化與四時食物的選擇有關係嗎?其實,有密切的關係,還要注意食物寒、熱、溫、涼四性與臟腑經絡的關係。元代忽思慧在《飲膳正要》說:「春氣溫宜多食麥以涼之,」四時食物的選擇除了注意食物的性味外,還要根據身體狀況,調節經絡陰陽的偏盛調配食物則更為合理。

情志應四時

人體經絡與四時情志有一定關係。通過四時經絡的調養,可以使人的情志表現不生氣,不怨恨別人,也可以防止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說到情志應四時的思想理念最早見於《內經》,如《靈樞·本神》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論聖人治身之法說:「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惔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說明聖人治身,首先重精神上的恬惔虛無,清靜無為。《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認為,人的精神活動與四時的節律變化密切相關,要使情志應四時,必須主動地按季節進行調攝。

春天的三個月是生髮季節,天地氣生,萬物榮茂,情志要內守,不能動怒,要有「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的精神狀態,思想形體要舒坦自然、放鬆、活潑、充滿生機,以「使志生」;夏三月是繁榮季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情志要喜悅,切勿急躁發怒,「若所愛在外」,這樣才能讓朋友們體會愉快心情,舒暢的思想感情。

練功應四時

氣功是經絡養生的好方法,增強人體經絡的一種自我鍛練方法,練功的功法,意念和呼吸都必須應從早晚的時間、根據四時陰陽的變化。按早晚的陰陽變化施動,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從子時至巳時為六陽時,從午時至亥時為六陰時。

名老中醫陳禮華就是原武漢氣功推拿協會會長,他擅長用氣功養生調節自己的身體,每天早晚鍛煉一次,他認為:「氣功養生人體經絡是一種靈丹妙藥」甚至比靈丹妙藥都要靈。

氣功經絡的「清氣」為陽時所主,濁氣為陰時所主,所以行服氣法,宜在六陽時為之。《服氣經·秘要口廖》雲「凡服氣皆取陽時。」陽時服氣頗有道理,從現代科學的觀點看,運用服氣以平旦之時最合適不過,因為此時空氣中的氧氣較為充足無污染。

一年四季當中「春夏為陽,秋冬為陰,」練氣功應當按照「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基本道理,使人體經絡陰陽無傷,元氣充足的說法養生。具體說,春夏季節多練靜功,並行「攪海吞津法」或「存思冰雪法」,以滋陰養陽,使肝氣不在體內變化,心氣不在體破壞;秋冬季節宜煉動功,並行「閉氣發熱法」或「存思火熱法」,以生陽養陰,使肺氣不致焦滿,腎氣不致濁沉。這種鍛煉方法調節人體經絡與五臟六腑的養生觀念,而且是人體的能量有增強好幾倍。選自《人體經絡使用手冊》簽約網路電子版書籍

中華健康學習網基本內容

中華健康學習網(簡稱中健網)為全球人類提供最可靠最實用的中醫健康資訊,把中醫文化發揚廣大。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集合醫藥品牌、醫療保健、中醫館、養生會所等作為為全球人類健康學習網站,中國中醫健康教育中心運營,深圳市裕仁健康文化有限公司承辦,中國電子網站新媒體商務平台。

品牌欄目中醫養生相關知識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涉及中醫健康文化方面的新聞媒體內容。有的涉及黨政機關最新動態,一切圍繞人們健康文化話題為出發點,發掘整理基層中醫文化建設總體目標。

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推薦閱讀:

13億中國人,為什麼只有溫州人不仇富?-頭條網
史上最強顏真卿楷書《顏勤禮碑》講解-今日頭條
頭條文章
炎炎夏日皮膚黑應該怎麼穿衣搭配-頭條網
36.8萬起 是時候買輛路虎了!-今日頭條

TAG:生活 | 中醫 | 常識 | 今日頭條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