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白話解12】在線收聽

【提要】本段講根據脈搏跳動有無歇止以及歇止次數的多少,來推斷五臟精氣盛衰的方法和意義。 【注釋】[1]狂生是形容生理功能不正常,精神失於常態,生命已有危險的病理狀態。 [2]代即更代的意思,用以泛指脈無定候,更變無常且時有歇止的脈象。 [3]短期在此指的就是死期。李中梓說短,就是近的意思,即指死期臨近。 【白話解】經脈之氣在一日一夜中周行於人體五十次,以運行五髒的精氣。倘若其運行太過或不及,而不能恰好達到周行五十次的次數,就屬於失常的狀態,稱做狂生。所謂運行五十周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五臟都能夠得到精氣的營養。這種內在的功能健全與否,可以通過切按寸口的脈象,計算其搏動的次數而知曉。如果在切按寸口脈時,脈搏在五十次跳動中,沒有一次歇止,就說明五臟健全,精氣充足,五臟都能夠得到精氣的充養;如果脈搏在四十次跳動中,就有一次歇止,則說明其中已有一臟未能得到精氣的充養而衰敗;如果脈搏在三十次跳動中,就有一次歇止,則說明其中已有兩臟未能得到精氣的充養而衰敗;如果脈搏在二十次跳動中,就有一次歇止,則說明其中已有三臟未能得到精氣的充養而衰敗;如果脈搏在十次跳動中,就有一次歇止,則說明其中已有四臟未能得到精氣的充養而衰敗;如果脈搏在不滿十次的跳動中,就有一次歇止,則說明五臟都已得不到精氣的充養,而五臟之氣也就都已衰敗了。由此,根據脈搏跳動歇止的情況,就可以預測患者的死期,其大要在本經《終始》篇中已有了詳細的闡述。也就是說,脈搏在五十次跳動之內沒有一次歇止的,就是五臟健全、臟氣充盛的正常脈象;倘若出現脈搏跳動有歇止或脈搏跳動出現忽快忽慢而搏動不規則的現象,那麼,就表示病人的死期臨近了。 【原文】黃帝日逆順五體[1]者,言人骨節之大小,肉之堅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濁,氣之滑澀,脈之長短,血之多少,經絡之數,余已知之矣,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愫悍[2]滑利,其刺之徐疾淺深多少,可得同之乎?岐伯答日膏梁菽藿[3]之味,何可同也。氣滑即出疾,其氣澀則出遲,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深則欲留,淺則欲疾。以此觀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氣懍悍滑利也。 【提要】本段闡述了平民百姓與王公貴族在體質上的差別,及其在治療時的差異。 【注釋】[1]逆順五體逆,異於平常的、形氣不相稱的;順,一般或正常的、形氣相稱的。五體,指人的五種形體,代指五種不同類型的人。(詳見《靈樞·陰陽二十五人》) [2]傈悍懍,音飄,迅疾的意思;悍,音旱,勇猛的意思。傈悍,在這裡是形容血氣運行急疾的樣子。 [3]膏梁菽藿膏,就是指肥肉;梁,就是指好的糧食;膏梁,就是指肉食美味。菽,是豆的統稱,又可用來統指粗糧;藿,統指蔬菜。 【白話解】黃帝說一般所說的,人之五種不同形體之間的差別以及正常形體和異常形體之間的差別,是指其骨節有大有小,肌肉有堅有脆,皮膚有厚有薄,血液有清有濁,氣的運行有滑有澀,經脈有長有短,營血有多有少以及經絡的數目等方面來說的,這些我都已經知道了。但這都是對平民百姓等體格強壯的人而言的。而那些地位顯貴的人,他們都是飲食精美、養尊處優的人,其身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的運行也急疾而滑利,和那些辛苦勞作的人在體質狀況和生活情況上都迥然不同,那麼,在給他們進行治療時,針刺手法的快慢、進針的深淺、取穴的多少,也都可以相同的嗎? 岐伯回答說吃肥甘美味的人和吃粗糧豆菜的人所患疾病的治法怎麼能相同呢?一般針刺的原則是氣行滑利的,出針就要早一些;氣行澀滯的,出針要就遲一些。氣行滑利的,針感出現快,所以應該用小針並淺刺;氣行澀滯的,針感出現慢,所以應該用大針並深刺。深刺的需要留針,淺刺的則要儘快出針。根據以上所說的針刺原則來看,針刺平民百姓那一類形體壯實的病人,就要深刺並留針;針刺王公貴族那一類形體柔脆的病人,就適宜用細小的針徐緩輕刺並儘快出針,這都是因為這類人的經氣運行急疾滑利的緣故。 【原文】黃帝日形氣之逆順奈何?岐伯日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瀉之。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急補之。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氣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則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形氣有餘,病氣有餘,此謂陰陽俱有餘也,急瀉其邪,調其虛實。故日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故日刺不知逆順,真邪相搏。滿而補之,則陰陽四溢,腸胃充郭,肝肺內胰,陰陽相錯。虛而瀉之,則經脈空虛,血氣竭枯,腸胃懾辟[1],皮膚薄著,毛腠天瞧,予之死期。 【提要】本段講形氣與病氣有餘不足的意義及其相應的治法,以及誤治的後果。 【注釋】[1]懾辟懾,音社,同"懾(懾)"字,作畏怯、恐懼講;辟,音僻,作邪氣、淫邪講。懾辟,就是形容腸胃正氣不足,運化無力的狀態。 【白話解】黃帝問形體的表現與受病臟腑的功能之表現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對於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區分並加以治療呢? 岐伯說如果外表形體不顯強健,而受病的臟腑卻功能亢進,外似虛而內為實,就說明是邪氣在體內占著優勢,應該毫不猶豫地立即使用瀉法來瀉除邪氣;相應的,如果外表形體魁偉強壯,而受病的臟腑卻功能低下,外似實而內為虛,就應該毫不猶豫地立即使用補法來補益正氣。倘若外表形體不顯強健,而受病的臟腑也功能低下,這就屬於陰陽表裡血氣都已經虛弱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就不可以再用針刺進行治療,如果誤用了針刺,就會導致虛上加虛,虛上加虛就會導致內外陰陽全都衰竭,血氣也都耗盡,五臟精氣空虛,筋骨痿弱、骨髓枯涸。老年人精氣已衰的就會因此由衰而絕、甚至於死亡;壯年人精氣充足的,也會因此耗損嚴重而難以恢復。倘若外表形體強健壯實,而受病的臟腑也功能亢進,這就被稱做陰陽表裡血氣都處於亢盛狀態,應該立即使用瀉法來瀉除邪氣,以達到排除病邪、調整正氣的目的。所以說,病氣有餘的屬於實證,應當用瀉法來治療;病氣不足的,屬於虛證,應當用補法來治療,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施用針刺治病而不懂得形體病氣順逆的意義以及補瀉的作用,就會導致正氣和邪氣相互搏掙。倘若對邪氣滿盛的病證誤用了補法,就會使陰陽各經的血氣滿溢於外,腸胃之氣壅滯不通、充塞腹內而致腹部脹滿,肝肺二髒的臟氣不得宣通而致氣機壅塞於內,陰陽運行失常而發生錯亂。相應的,倘若對正氣虛衰的病證誤用了瀉法,就會使經脈因得不到營養而空虛,血氣因過分耗損而衰竭枯涸,腸胃運化軟弱而無力,皮膚瘦薄而附骨,毛脫髮折,腠理憔悴萎弱,見到這些證候,就可以預測到其死期不遠了。 【按語】"病氣",在此並非指病邪之氣,而是相對於在外的形體表現而言,指在內的受病臟腑的功能表現(亢進或低下)。臟腑功能的亢進(有餘)或低下(不足),都屬病態,故稱其為"病氣"。 【原文】故日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1],合形與氣,使神內藏。故日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故日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審五臟變化之病,五脈之應,經絡之實虛,皮之柔粗,而後取之也。 【提要】本段提出針刺的要領就在於調和陰陽,並強調診察病候的重要性。 【注釋】 [1]精氣乃光"光"字,《甲乙經》中作"充"字,可從。 【白話解】所以說運用針刺治療疾病的要領,就是在於懂得要調和陰陽,使之達到平衡狀態。調和了陰與陽的太過與不及,就可以使精神氣血充沛,形體與神氣內外合一,神氣得以內藏而不散。所以說醫術高明的醫生,就能夠平復不正常的氣血運行;醫術一般的醫生,診斷不夠確切,治療不夠恰當,就往往會擾亂經氣;醫術低劣的醫生,不分虛實,濫施補瀉,就只會耗絕血氣以致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說使用最後那種治療方法的醫術低劣的醫生,在診治病患時是不能不特別謹慎的。 在針刺之前,必需首先審察清楚五臟傳變化生而出現的各種病候,五臟脈的脈象與五臟病候的相應情況,經絡的虛實,皮膚的柔嫩粗糙,然後才可以取用適當的穴位來進行治療。 壽夭剛柔第六 【題解】本篇著重討論了人體陰陽剛柔的不同體質類型,其中包括了形體的緩急、元氣的盛衰、皮膚的厚薄、骨骼的大小、肌肉的堅脆、脈氣的堅大弱小等方面的內容。因為本篇主要從體質形態剛柔來闡述辨別生死、壽天的方法,所以篇名叫做"壽天剛柔"。 【原文】黃帝問於少師日余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願聞其方。 少師答日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於五臟六腑,外合於筋骨皮膚。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故日,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輸[1]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2]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3];病在陰之陽者,刺絡脈州。故日,病在陽者命日風,病在陰者命日痹,陰陽俱病命日風痹。 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日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提要】本段講人體內外的陰陽屬性、相應的病候及其治法。 【注釋】 [1]陰之滎輸指手三陰經和足三陰經的滎穴(屬火)及輸穴(屬土)。 [2]陽之合指手三陽經和足三陽經的合穴(屬土)。 [3]陰之經指手三陰經和足三陰經的經穴(屬金)。 [4]絡脈即十五絡脈,在此代指手三陽經和足三陽經的絡穴。
推薦閱讀:

【靈樞懸解26】在線收聽
【類經17】在線收聽
【類經129】在線收聽
【三字經講解1——人之初】在線收聽

TAG:黃帝 | 白話 | 黃帝內經 | 內經 | 在線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