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心臟病臨床經驗
心臟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統稱,它包括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風濕性心瓣膜病,高血壓病,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等。在中醫學中屬於「心悸」、「怔忡」、「胸痹」的範疇。幾十年來張雲鵬主任悉心研究心臟病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法則,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他認為心臟病的發病原理,雖然與心臟有關,但又不完全限於心臟本身,而與肺、肝、脾、腎諸髒的關係密切。心臟病的臨床表現很多,但可概括歸納為一個基本的辨證要點和治療法則。
心氣虛弱:心悸氣短,疲倦乏力,面色蒼白,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或結或代。本證多見於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治療原則:益氣養心為主,可用自擬益氣養心湯:黃芪10克,党參10克,炙甘草5克,茯苓12克,五味子6克,川芎6克,當歸10克,柏子仁10克,酸棗仁15克,炙遠志6克,淮小麥30克。
心陽不足:心悸甚,胸悶(痛)氣促,畏寒肢冷,頭暈,舌淡而胖,脈沉細或結或代。本證多見於冠心病,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治療原則:溫陽養心為主,可用自擬桂枝甘草新加湯: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黃芪15克,生曬參3克,五味子10克。
心陰虧虛:心悸易警,口咽乾燥,五心煩熱,舌質尖紅苔少,脈細數或促。本證多見於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甲狀腺機能亢進性心臟病。治療原則:養陰補心,可用自擬養陰補心湯:太子參、玄參、丹參、茯苓、柏子仁、酸棗仁、生地黃各15克,五味子、當歸、天冬、麥冬各10克,遠志、桔梗各6克。
心血虧損:心悸怔忡,精神疲乏,頭暈失眠,面色萎黃,口唇色淡,舌質淡白脈細弱或代。本證多見於貧血性心臟病,心律失常。治療原則:補心養血,可用自擬養心補血湯:党參、當歸、熟地、柏子仁各15克,炙黃芪3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
心脈瘀阻:心胸陣痛,如刺如絞,固定不移,入夜為甚,心慌怔忡,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舌下絡脈青紫,脈沉澀或結或代。本證多見於冠心病。治療原則:活血化瘀,可用自擬丹參通脈湯:丹參、黃芪各15克,白檀香6克,砂仁5克,川芎、赤芍各10克。
優郁傷神:神志抑鬱,善太息,心悸煩悶,舌邊尖紅,脈細弦。本證多見於心臟神經官能症,心律失常。治療原則:解郁安神。可用自擬疏肝寧神湯:柴胡、炙遠志各6克,當歸、赤芍、白朮、丹參、生地、制香附各10克,酸棗仁20克。
心肝火旺:頭暈脹,頭痛心悸,煩躁易怒,口乾手麻,呼吸困難,血壓偏高,舌尖較紅或有瘀斑,脈弦或弦澀。本證多見於高血壓性心臟病。治療原則:瀉火活血。可用自擬瀉肝散血湯:天麻、菊花、山梔子、黃芩各10克,鉤藤、夏枯草各30克,龍膽草6克,益母草、丹參各15克。
心肺氣虛:心悸咳喘,氣短乏力,動則尤甚,胸悶,痰液清稀,面色蒼白,頭暈,舌質淡苔白,脈沉弱或結或代。本證多見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治療原則:補肺養心,輕症用鍾乳補肺湯加減:党參12克,五味子、桔梗各5克,款冬花、紫菀、白朮各10克,鐘乳石、白石英、茯苓各15克,淮小麥30克。重症用人蔘蛤蚧散加味:生曬參3克,蛤蚧1對,杏仁、川貝母、桑白皮各10克,茯苓、淮小麥各30克,知母6克。
心脾兩虛:心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不華,倦怠無力,夜寐多夢,舌質淡苔白,脈細弱。本證多見於慢性風濕性心臟病,貧血性心臟病,克山病。治療原則:補心健脾。可用自擬補心益脾湯加減:党參、白朮、茯苓、龍眼肉、陳皮各10克,黃芪、當歸12克,酸棗仁20克,遠志、木香、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
心腎陽虛:胸悶氣喘,唇青,肢冷麵浮,足腫,舌質淡,瘀斑青紫,脈沉細或遲。本證多見於慢性心力衰竭,病狀寶房結綜合症。治療原則:溫腎回陽,可用自擬溫陽利水湯:制附子、乾薑各10克,黃芪、白朮、車前子、丹參各15克,茯苓30克,肉桂6克。
心陽虛脫:煩躁暴喘,面色青紫,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血壓下降,舌質紫暗。本證多見於心源性休克。治療原則:急救回陽,可用回陽救急湯:制附子、白朮各15克,肉桂8克,生曬參、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乾薑12克。
張老認為心臟病的發生,發展是由於心、腎、肝、脾、肺等臟腑功能低下,氣血循環運行障礙以及感受時邪,情志不和,飲食失宜,起居不慎等綜合因素作用,使整個機體不相協調的結果。治療時要分清寒、熱、虛、實,辨證施治。同時在治療期間要盡量避免精神上的刺激,給予良好的安靜環境,充分休息,加強生活護理,對本病恢復也有輔助作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