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中國式民主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們從歷史的比較和現實的感受中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和實踐找到的正確道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在實踐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堅持好、完善好,才能讓中國式民主顯示出更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怎麼看「中國式民主」的實踐成效?
所謂「中國式民主」,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一個概括。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不僅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且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享有的廣泛自由、各種民主權利的保障和政治參與的程度,與30多年前相比,變化之大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少數人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成就顯著,而民主政治幾乎在「原地踏步」。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熟悉政治經濟學的人都明白,經濟與政治緊密相連,沒有政治的進步,經濟也很難發展下去。很難設想,改革開放以來,如果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步相伴隨、相適應、相匹配,中國經濟建設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我們一直堅持兩條腿走路,經濟體制改革每推進一步,政治體制改革也深化一步。由此,中國民主制度不斷健全,民主形式日益豐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30多年來,我們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在實踐中始終得到堅持和完善,對人民的生活影響廣泛而深刻,對中國的發展作用重大而顯著。還有諸如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政府決策民主化、建設司法民主等民主實踐,其成就同樣十分顯著,其影響同樣至為深遠。
應該說,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成就,百姓的感受最為真切,也最有發言權。今天,在中國社會生活每一個細節,人們都能感受到民主形式的豐富和擴展,公民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日益得到保障。越來越多的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途徑影響公共決策與公共管理,表達民主要求,主張民主權利。也正是在這種參與中,中國民主政治的內涵不斷豐富,價值和意義不斷實現,魅力得到更充分展現。
從民主的形式看,選舉、協商等民主形式較為普遍。比如,順應公民對選舉民主的要求,有關投票制度、選舉制度不斷建立和完善,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斷擴大。從農村基層幹部直選情況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農村居民的平均參選率在80%以上,有的地方高達90%以上,全國60多萬個村委會基本上實現了直接選舉。還比如,順應公民對協商民主的要求,建立專家諮詢和論證評估制度、社會聽證和公示制度等,就一些重大決策廣泛聽取和吸納專家和民眾意見。
從民主涉及領域看,凡是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公共決策、公共管理、公共事務,都在積極建立和完善各種制度和形式,支持和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比如全國人大堅持民主立法,這幾年在制定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物權法等過程中,從座談會到論證會,從常委會審議到大會審議,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開門立法」從嘗試逐漸走向制度化。還比如,各級政府建立政務公開制度,相關旁聽制度、信訪制度、信息公開制度也在不斷建立和完善等等。
從民主參與渠道看,除了傳統的面對面、電話等交流溝通方式外,電視、網路、手機等載體被日益廣泛應用。特別是網路,已經成為民眾政治參與的一個重要渠道,成為黨和政府聽取民意的一個重要途徑。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與網民在線交流,各級領導重視網路輿情,紛邀網民「灌水拍磚」……一系列事件反映出,網路民主正成為中國政治文明的新鮮符號。
所以說,「中國式民主」與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合乎中國國情,合乎時代進步潮流,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中國式民主」好在什麼地方?
2009年4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這個計劃提出,國家將繼續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強化行政執法和司法中的人權保障,提高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的保障水平。可以想見,隨著這個計劃的實施,必將進一步賦予「中國式民主」新的豐富內涵。
「中國式民主」,深深紮根於中國大地,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為指導,借鑒了人類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中國特色十分鮮明。
觀點·聲音
◎評判一種民主制度好不好、發展的水平和程度如何,根本鑒別標準就是要看它是否促進、保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成果是否為廣大人民群眾所享用。符合這種標準的民主,就是好制度、好道路,就應總體上肯定。
◎民主還是國產的好,中國的民主模式給世界提供一種新的可能。
◎冷靜地看待西方民主,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制度模式和發展道路,是一個民族走向成熟的標誌。
◎我國決不能搞西方的多黨制,決不能走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錯誤道路,因為那是取亂之道、取禍之道。
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人民民主,這是被歷史證明了的客觀事實。中國人民當家作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實現的。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建的。中國民主政治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根本上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
它是由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在中國,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這就從經濟基礎上決定了中國的民主不受資本的操縱,不是少數人的民主,是最廣大人民的民主。在中國,享有民主權利的人民範圍包括一切不被法律剝奪政治權利的人。
它是以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可靠保障的民主。一方面,在人民內部實行最廣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貪污賄賂和瀆職等各種犯罪行為,維護法律秩序,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
它是以民主集中製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的民主。充分發揚民主,集體議事,使人民的意願和要求得到充分表達和反映,在此基礎上集中正確意見,集體決策,使人民的意願和要求得以落實和滿足,反對無政府主義的「大民主」,反對把個人意志凌駕於集體之上。
正是具備這些特點,使「中國式民主」具有內在優勢,在國家和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在中國的發展進步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它能夠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13億中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都享有民主權利,但是,不同黨派、不同階層、不同團體、不同社會群體,有著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民主需求。「中國式民主」之所以具有十分豐富的民主形式,正是為了適應和滿足這一需求。通過不同形式的民主實踐,各個層面的政治訴求得到充分表達,最廣大人民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得到實現和保障。 它能夠匯聚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實現廣泛的民主權利的同時,正確集中各方意見,協調不同利益,集體行使權力,科學作出決策,保證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實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它既尊重多數,又保護少數,從而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匯聚各個群體的意見、智慧、力量,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集中力量辦大事,形成了共同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合力。
它能夠保持國家長期穩定發展。穩定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條件。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使政權具有高度的穩定性,政策具有明顯的連續性,保證了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得以長期堅持和實施。正如一位美國學者評論的那樣,「中國政體不會出現經常變更而導致經濟、外交、政治、貿易等政策缺乏連貫性,用最低管理成本取得了比其他國家更大的成績。1978年以來的30年取得了年均增長9.8%的發展速度……證明中國政體的『奇妙之處』」。
毋庸諱言,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由於受幾千年封建傳統的影響,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還不夠成熟和完備,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人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當家作主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權利在某些方面還沒有得到充分實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依然存在;官僚主義作風、腐敗現象在一些部門和地方滋生和蔓延;對權力運行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有效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的民主觀念和法律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尚需擴大。中國民主政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通過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各方面制度和體制機制。
為什麼要破除對西方民主的迷信?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講的是「橘」這種水果生在淮南地區就是「橘」,如果移植到淮北地區則變成了「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因為兩地水土的差異。它告訴我們,適合於此時此地的事情,如果不顧客觀條件差異拿到彼時彼地去推行,往往會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
網友提問
網友:有人提出,一方面要堅持黨的領導,一方面又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這兩者是否矛盾?
答:這兩者並不矛盾。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我們黨來自人民,黨和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給的。黨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黨就是要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自身的根本利益。同時,黨只有領導人民創造各種有效的當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鞏固和發展黨的執政地位。正因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原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具有不可比擬的特點和優勢。因此,我們說,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比如,有人認為西方民主就是好,主張把它搬到中國來。那麼這到底能否行得通呢?先不談西方民主是好是壞,如果不顧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硬要「移植」到中國來,會不會水土不服由「橘」變為「枳」,導致結果事與願違呢? 何況,西方民主究竟好不好,不能由西方國家說了算,也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而應該好好考察考察、檢驗檢驗。
說起「民主」的概念,不是今天才有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最初的意思是「人民的統治」,其實這只是奴隸主和自由民的民主,奴隸是不包括在內的。近現代的西方民主,產生於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王權的鬥爭中,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漸進、漫長、曲折的歷程。我們不妨從西方選舉制度來看,普選制是英國最先提出的,但直到1832年,20歲以上的英國居民中只有7%的人享有選舉權。1867年選舉改革降低了財產資格的限制,享有選舉權人數的比例提高到16%。1884年再次降低財產資格,使得比例提高到28%。1918年規定30歲以上的婦女享有選舉權,這一比例才提高到78%,直到1970年才實行18歲以上的男女公民平等地享有選舉權。法國直到1974年,才規定18歲以上的男女平等地享有選舉權。而在美國,達到這一標準是在1971年。由此可見,西方民主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才有今天的樣子。
還要看到,西方民主在不同的國家,具體的模式也是不一樣的。就政治體制形式來說,有的是總統制,有的是議會制,還有的是半議會半總統制。拿「三權分立」來說,在西方主要國家真正實行的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都未實行,立法權與行政權沒有分立,個別的甚至司法權與立法權也沒有分立。拿多黨制來說,號稱實行多黨制,但有的是一黨獨大,有的是多黨競爭傾軋。拿議會制度來說,各國議員的產生辦法、議會的職權、議會的議事程序、議會內部的組織結構都各有特點,而且差異很大。因此,所謂西方民主,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
不可否認,西方民主包含著一些反映歷史進步的內容,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曾起到過積極作用。但從本質上說,它反映和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利益,本身存在種種難以克服的矛盾和弊端。就選舉來說,「一人一票」、「機會均等」等動人辭藻似乎是說每個人都可以競選總統,但實際的參選者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根本不可能登上競選的舞台。比如在美國,即使競選一個州長,沒有數千萬的美元拉選票,也只能望「位」興嘆。美國政治學教授托馬斯·戴伊和哈蒙·齊格勒在《民主的嘲諷》一書中,把美國富人民主的狀況描述為「精英民主」,即「治理美國的是精英,不是民眾」。這些精英「大多出自富裕、受過良好教育、聲望卓著、名流、白人……等等社會集團」。資產階級精英統治下的西方民主,根本背離了民主是多數人的統治的基本原則,是對民主的褻瀆和嘲諷。
事實上,有些發展中國家就曾認為西方民主就是好,極力把它「移植」到本國去,結果非但沒有給人民帶來福祉,反而「水土不服」,使國家陷入了社會動蕩的境地,使人民生活更加貧困。20世紀90年代初蘇東劇變之後,在西方「民主化」思潮影響下,一些非洲國家或主動或被動地充當了西方民主的「實驗品」,不顧國情的照搬不僅沒有帶來繁榮和穩定,反而連續發生軍事政變,使人民遭受摧殘,國民經濟崩潰,社會發生倒退。
歷史和現實反覆告訴我們,對西方民主一定要全面地、歷史地、具體地看。既不能把民主的作用絕對化,更不能把西方民主形式絕對化。如果把西方的「三權分立」、多黨制、直選制度作為唯一的民主形式,這實際上是對西方民主的迷信。我們要發展「中國式民主」,必須破除這種迷信。
走自己的路——這是中國在飽經滄桑、歷經磨難之後的經驗總結,也是中華民族面向未來、不斷發展的方向指南。只要我們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同時借鑒吸收人類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推薦閱讀:
※這首詩告訴你,中國式愛情原來的模樣 | 枕邊讀詩
※中國式出軌背後的真相:沒有性,更沒有愛
※中國式婚禮
※「中國式離婚」時代來臨 婚外情是頭號「殺手」
※走進男人世界——中國式男人的婚姻觀(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