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答問十分 | 孩子的狀態讓人焦心,如何排解?

圖 | Lisk Feng

佛法要教我們對境界做出正確反應,而不是割裂這種關係。母女是緣,一方面,自己不能太過強烈去要求她,期盼她。另一方面,彼此既然互為對境,就能夠相互影響,要通過自己的成長來幫助她成長。

——學誠法師

頂禮師父,弟子一直有個解不開的心結,在那麼多的委屈面前卻說不出口。

網友

學誠法師

都過去了!委屈也好,傷害也好,不要讓過去的事再影響現在,除了從中學會堅強。有人說,寬恕是一座橋,其實橋的兩頭都是自己,跨過它,放下執著與怨恨,這一頭就是一個新的自己。

和尚慈悲,弟子求教。弟子經常有這種情況,有時學這位法師講的戒,有時聽那位法師講的法。這樣聽不同法師講不同的經好嗎?還是一生只需要依止一位法師好?

網友

學誠法師

這是學校里學習知識的方法,不是佛門中依師的方法。依師,是依止活生生的人,不是依止書本、視頻。還有一些人以為自己可以隔空依師,「我的師父是佛菩薩或某位古德」,這都是不懂得真正的佛法,慢心高舉的表現。

法師,前兩年爸爸突然去世,我現在生病,老公要和我離婚,而媽媽五十五歲了也沒有收入,我每天都很抑鬱。讀哪部經能讓心情平靜下來?請法師指點!

網友

學誠法師

經典是佛陀無上智慧的流露,當我們用心去面對它的時候,內心本具的光明就能被開發出來,這就是很多人煩悶時讀一讀經書便能令心平靜下來的原因。但是,由於我們煩惱太深重,無法與經典完全相契相應,所以開發的光明比較微弱,當處於很重的煩惱狀態時,這一點光明是難以抵擋的。

小煩惱時讀一讀經,可以有些幫助;大煩惱時,很多人就讀不下去了,一本經書無法幫助我們止息煩惱。必須要真正領會佛法的內涵,才能在艱難的境界中一點點轉心、靜心。不要把佛法當做解決眼前問題的工具,煩了就拿出來用一用,而不去深入學習,這種做法後患無窮。要真修、實修。

大師,如何忘記心中的怨恨情債?

網友

學誠法師

心要轉頻道,也就是轉移注意力。但普通人轉移注意力,往往是用一個煩惱來取代另一個煩惱,用以執著來接替另一個執著,仍然是不究竟的。修行人把心從煩惱轉到佛法,先執取佛法,然後用佛法來凈化執著,就能慢慢超越。

師父,抱著佛經和冰激凌,賢二的心該如何平靜?感恩您!

網友

學誠法師

讓外境為我所用,而心不隨外境而轉。心不隨境轉的意思是,不跟隨、不黏著、不患得患失。通常我們內心的狀態是,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遇到什麼事,就像狗見到扔出去的骨頭,馬上就追隨過去了,越跑越遠。要訓練這顆心,當境界出現時不要跟著跑,靜下來觀照它。

佛教說人的痛苦快樂與他人無關,我卻因孩子而痛苦。看到她日益扭曲的心態和生活狀態,痛心不已。老公說孩子的好壞是她自己的事,和我們無關。可我無法不替孩子焦心啊!請問法師,該如何用佛法來排除痛苦?

網友

學誠法師

絕大部分人的苦樂都是由外境引起的,並非沒有關係。但是我們要看到這個痛苦的真正原因是我們內心對境界的執著和錯誤反應,而不在於某個境界本身。譬如孩子生活狀態不好,作為家長會非常焦心,但一個旁人來看,這種痛苦就會輕很多。佛法要教我們對境界做出正確反應,而不是割裂這種關係。

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僅僅痛心也幫不了她,只是傷害了自己。母女是緣,一方面,自己不能太過強烈去要求她,期盼她,兩個人終究走的是各自的生命道路。放下執著,減緩自己的痛苦與焦慮;另一方面,彼此既然互為對境,就能夠相互影響,要通過自己的成長來幫助她成長。

師父,學佛一定要皈依嗎?阿彌陀佛。

網友

學誠法師

是的。不皈依,只是佛法愛好者,不是佛法的學習者、三寶的追隨者,想看經書就看一眼,不想看就不看;或者有選擇地挑自己相應的部分去了解,對其他部分就懷疑和摒棄。皈依就如起誓,把自己的願堅固下來,策勵自己拿出誠心和勇氣去學習佛法,引導自己的生命。

師父,困難讓人進步不是好事嗎?菩薩為什麼要救苦救難?

網友

學誠法師

困難可以讓人停步,也可以讓人進步,關鍵看人面對困難時的心態。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就是在這個心態上改變。

精選自2016年9月28日學誠法師微博


推薦閱讀:

當您做這10件事 得讓孩子看見
父母的惡語嚇出孩子心理疾病
子女星逢空亡,今年懷孕生孩子的人
剖腹產全程拍攝,淚流滿面...母親節必須轉給全世界的男人和孩子看!
孩子,父母才是你最該信任的那個人

TAG:孩子 | 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