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蕭何和曹參的人事糾葛,看看自己和領導的距離還有多少
文/史記其實很好看
《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
一
「蕭規曹隨」是歷史上一大美談,
曹參以「不折騰」為由因襲蕭何制定的規矩,表現出對蕭何才能的認可,
但是,故事中的兩大主角在此之前卻非和諧之友,
而是心存芥蒂,互有不滿。
二
曹參在秦朝是沛縣的監獄管理員,當時蕭何則是沛縣的人事部部長,是常委,參與沛縣的一切政務,
兩人是上下級的關係,
當曹參貧賤時與蕭何的關係是不錯的,
後來曹參跟隨劉邦南征北討,屢立戰功,被封候拜相,
兩人之間有了隔閡,
但是,作為大漢王朝的首位相國,蕭何胸襟並不狹隘,很給力,
惠帝二年,蕭何病重之時,剛繼位的年輕皇帝前往相府探望,
探病是虛,小皇帝更想從蕭何處得到良策妙方,以防不測。
在眾多的問題中,首要問題就是相國的繼承人,
漢初對於相國一職十分倚重,
蕭何深謀遠慮,力爭劉邦據守漢中,力薦韓信等等,
在漢代建國曆程中功勛卓越,被稱為「開國第一候」,
一旦蕭何病故,誰能繼承衣缽,保證漢初政局的穩定,經濟的發展,
病重的蕭何沒有糊塗,也沒有限於個人恩怨,將接班人定為曹參。
三
《蕭相國世家》記載漢初論功行賞之事,劉邦力薦蕭何為首功,
在確立上朝位次時,大臣大多說,平陽候曹參跟隨高祖攻城略地,身體有七十餘處傷痕,功勞最多,應排第一,
關內候鄂君卻從蕭何在楚漢戰爭關鍵時刻的關鍵作用指出,蕭何所作都是萬世之功,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
最後班次定蕭何排第一,曹參排第二,
自古一山不容二虎,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曹參功勞最大,這麼強大的粉絲團說明曹參功勞確實不小,
即使後來曹參認為自己才能不如蕭何,但是人之常情推斷,曹參當時心裡雖不至於波濤洶湧,但也會暗潮湧動,
梁子就在各自利益面前不知不覺的結下了。
四
事情的轉機在蕭何病重之時出現了,
蕭何舉薦曹參做接班人是深思熟慮的,
曹參與自己在位次上有抗衡之勢,足以說明曹參的才能和影響,『
在新皇帝登基之時,呂后開始要話語權,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開國功臣的「定海神針」,
需要對大漢王室忠心耿耿的人,
由此曹參是不二人選,
歷史就在這樣的時刻水到渠成的完成了一段佳話,人生也是無常,
或許蕭何生前沒有想到兩人的隔閡在死後會如此簡單的化解,
與其死後忘卻恩怨,怎如生前把酒言歡。
推薦閱讀:
※年輕軍官,為啥你加班最多背鍋最多?因為你能力強啊
※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領導調整,蔡赴朝陳訓秋等任副組長
※周恩來跳舞對某些領導舉止放浪大發脾氣
※老職場告訴你,職場新人該怎麼和領導相處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