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久遠 文化為魂     浙江日報

如果說茶葉的品質是茶產業的命脈,那麼茶文化則是茶產業的靈魂——茶香久遠 文化為魂

本報記者 白麗媛

  「能以一葉之輕,牽眾生之口,唯茶是也。」中國人愛茶,舉世聞名。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就誕生在浙江。

  如今在浙江,茶葉的魅力遠不止於「牽眾生之口」。茶產業不僅是浙江的傳統特色產業,也是全省農業十大主導產業之一。

  4月,又是一年新茶飄香的時節。我們行走在浙江的靈秀山水間,在一片片美麗的茶園間,在茶館一縷縷的茶香中,把脈浙江茶產葉的發展。

  品牌文化

  透過山水聞茶香

  戴上採茶帽,穿上採茶衣,在齊腰高的一壟壟茶田裡,你可以親手採摘茶樹的嫩芽;採茶完畢,你還可以觀看炒茶工藝以及精彩的茶藝表演;你也可以走進茶博物館,靜下心來品一杯茶,了解它的文化淵源,享受它獨特的韻味……

  「我們賣的不僅僅是茶葉,更是文化。」臨海羊岩茶場負責人朱朝安指著茶文化園說,這裡集觀光、旅遊、文化展示等功能為一體,主要是以體驗的方式讓更多人知茶、愛茶、飲茶,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作為產茶大省,浙江除了享譽盛名的西湖龍井外,還擁有新昌大佛龍井、開化龍頂、安吉白茶、松陽銀猴茶、餘杭徑山茶、金獎惠明茶、望海茶等響噹噹的名茶。這些茶葉質地上乘,韻味獨特,有不少在古代就是皇家貢品。儘管浙江擁有如此豐富的茶資源,但在品牌競爭力、發展茶文化經濟方面卻稍遜風騷。

  「名茶多、名牌少,出口茶葉貼牌多,自主品牌少,一直是浙江茶產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專家指出,面對這種情況,業內的資深人士基本達成共識,即推行品牌化、對茶葉市場植入文化創意營銷,打破傳統的營銷格局才是眾多茶企的出路。也可以說,如何在當今抓住機遇,發展茶文化經濟,已經成為茶人共同面對的新挑戰。

  我省高度重視做大做強茶產業,已出台關於促進茶產業傳承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打造千億級的茶業全產業鏈,推動浙江由傳統茶業大省向現代茶業強省轉變。「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大力培育茶葉主導品牌,特別是推進茶品牌整合和塑造。同時,推進茶葉全產業鏈建設,發展茶葉精深加工,提高茶葉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構建茶產業、茶生態、茶經濟、茶旅遊和茶文化有機融合、協調發展的現代茶產業體系。

  一帶一路

  走向世界的通道

  茶葉自古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一直是中華文明傳播於全世界的重要象徵。

  「茶與一帶一路的絕大多數國家緊密相連,這使茶文化的國際化交流極為重要,首要之一就是『茶文化呈現』,呈現的不僅僅只是茶文化本身這麼簡單,而是將茶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繼以參與構建我們的生活。」著名作家、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學院院長王旭烽如是說。

  據國際茶葉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茶葉產量達502.6萬噸,其中中國198萬噸、印度118.5萬噸、斯里蘭卡33.8萬噸,「一帶一路」地區重點產茶國產量佔全球總量超80%。同時,2014年全球茶葉出口總量達182.5萬噸,其中斯里蘭卡出口31.8萬噸,中國出口30.1萬噸,而全球茶葉進口總量位居一二的俄羅斯、巴基斯坦也均在「一帶一路」地區。中國2014年出口到「一帶一路」地區的數量為7.15萬噸,同比下降9.79%,出口金額2.74億美元,同比增加3.7%,分別佔中國茶葉出口總量和總金額的23.7%和21.5%。

  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茶業正在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毛立民認為,「一帶一路」涵蓋全球44億人口,該區域又是全球最重要的茶葉生產和消費地區,這其中就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人口紅利。隨著國家圍繞「一帶一路」不斷推出措施消除投資貿易壁壘、提升通關便利化,「一帶一路」區域內開展茶葉貿易將持續獲得政策利好。

  在「一帶一路」新機遇下,浙江茶企如何布局全球市場、進行轉型升級?雖然名優茶發展存在局限性,但原料茶、大眾拼配茶成本低、適應性廣,這個巨大市場浙企一定要把握住。專家指出:「比如歐美地區喜歡花香、水果香的拼配茶、調製茶,中東非洲地區喜歡加糖加香料的特色大眾拼配茶和茶飲料,如果我們的茶企能有針對性地研製開發,就能從巨大的大眾茶市場獲得可觀的發展空間。」

  「浙江茶企必須注重龍頭企業的培養和發展,並適時轉變傳統的產品結構和貿易模式。」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發展部部長陳敘達說,這一方面要加強國際合作、積極「走出去」,嘗試到國外建立茶葉基地,更有針對性地把握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可參照日本等國的經驗,著力提升茶業深加工能力,將產業鏈延伸到保健品、化妝品、藥品、日化用品等健康產業領域,進一步挖掘茶葉的豐富價值。

  專家指出:「茶業發展要以中華茶文化為引領,不斷提升中國茶美譽度和影響力,讓茶與茶文化成為『一帶一路』地區人民相知相交的橋樑、紐帶。」

  茶樓茶館

  大眾體驗營銷術

  近20年的時間裡,朱家驥的身份從湖畔居茶樓總經理到中國茶葉博物館副館長,再到現在的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館事業專委會主任,對茶的熱情始終沒有變。

  這大半年來,朱家驥一直沒有閑著,全身心投入到茶文化體驗館的建設中來。照他的計劃,未來要將這裡打造成為「浙江茶葉的展示窗」和「中國茶人的客廳」,更好的推廣茶文化。

  「當今杭州茶館、茶藝館的作用,已遠遠超出了傳統飲料範圍。茶正在通過它最直接的載體——茶館,與西湖山水、與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與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相聯繫並發揮它積極、重要的作用。」朱家驥說,茶館為杭州打造茶都、構築和諧社會、提高生活品質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杭州這『三面雲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間,猶如一個大茶館,四季日夜都宜茶事,即使舀一勺西湖水,也會發出淡淡的茶香來。」茶文化學者阮浩耕曾這樣評價杭州和茶的淵源。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126000多家茶館,杭州有1100多家。「杭州的茶館,差不多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批量地出現,如今已經到了一個轉型升級期。」朱家驥說,雖然如今各式咖啡館遍地開花,但茶樓茶館卻不見沉寂,不僅許多消費者沉醉在茶藝文化的學習中,各商家和機構也紛紛推出了茶藝培訓課程。

  「現在很多星級茶館,無論從裝修還是從內容上看,都和以前的茶館茶樓有著很大的區別。」朱家驥說,除了檔次提高了,這些星級茶樓除了賣茶、喝茶,更多地會推廣茶文化。比如,茶館中開設茶藝技師培訓班,這類培訓班的學員一部分是在茶樓茶館工作的服務人員,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茶文化愛好者,喜歡喝茶、茶藝、茶文化,並願意花錢為自己提高這方面的修養。除此之外,茶館所銷售的產品也已經從茶葉、茶具,拓展到了茶服、玉器、古玩等和茶文化相關的更多門類。

  優美的茶席、裊娜清幽的音樂、清新的茶藝師、一杯淡雅的清茶,在古樸優美的茶具、插花下,人自動切換到慢生活意境。這是記者在素業茶院看到的場景。「我們這裡的顧客,年齡從十七八歲到五六十歲都有,但他們對茶文化都有興趣。」負責人陳燚芳說,雖然茶館前年才成立,卻在茶文化培訓上很有一套,「我們會向愛好者教授『茶空間』的布置和設計,這不僅僅是喝茶品茶和茶藝那麼簡單,而是涉及到整個空間的美學設計,既要給人舒適的感覺,又要最大程度地體現『茶』這個精髓。」

  「我認為未來中國茶館的發展,必然要靠特色取勝,既突出地域文化,又強調時代精神。下一步的浙江茶館業,勢必會突破茶這個物質本身,成為容量無限的茶休閑配套產業。」朱家驥對此充滿期待。

評分

  • 1
  • 2
  • 3
  • 4
  • 5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浙江省這次美術聯考怎麼了?如何面對成績和校考?
    新昌遊記
    杭州人去其他地方經常會被人說講普通話有「台灣腔」,這是普遍現象嗎,為什麼?
    浙江淳安縣建置沿革
    千萬別感冒—浙江9月10日起購買感冒藥需帶身份證

    TAG:文化 | 浙江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