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智度論 白話譯(第二冊8)卷第二十四釋初品中 十力

大智度論 白話譯(第二冊8) 第二冊卷21-卷40 卷第二十四釋初品中 十力  問道人譯摘自中國佛教印經網

【經】「三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   

【論】未知欲知根者,無漏九根和合。信行、法行人,於見諦道中名未知欲知根,所謂信等五根,喜、樂、舍根,意根。信解見得人,思惟道中,是九根轉名知根。無學道中,是九根名知已根。

(【論】未知欲知根是無漏九根和合。信行、法行人,在見諦道中叫未知欲知根,所謂信等五根,喜、樂、舍根,意根。信解見的人,思惟道中,此九根轉名知根。無學道中,此九根名知已根。)

問曰:何以故於二十二根中,但取是三根?  

(問:為什麼在二十二根中,只取此三根?)

答曰:利解了了自在相,是名為根;餘十九根,根相不具足,故不取。是三根利,能直入至涅槃,諸有為法中主故,得自在,能勝諸根。  

(答:利解了了自在相,這樣稱為根;其他的十九根,根相不具足,所以不採取。此三根利,能直入到涅槃,是一切有為法中的主,得自在,能勝各種根。)

複次,十根但有漏自得,無所利益故;九根不定,或有漏、或無漏,故不說菩薩應具足。  

(又,十根但有漏自得,因無所利益;九根不定,或有漏、或無漏,所以不說菩薩應具足。)

問曰:十想亦有漏、無漏,何以故說應具足?  

(問:十想也有漏、無漏,為什麼說應具足?)

答曰:十想皆是助道求涅槃法,信等五根雖是善法,不盡求涅槃。如阿毗曇中說:誰成就信等根?不斷善根者。

(答:十想都是助道求涅槃法,信等五根雖是善法,不都求涅槃。如阿毗曇中說:誰成就信等根?不斷善根的人。)

複次,若五根清凈變為無漏,三根中已攝。是三根中必有意根,三受中必有一受;以是故,但說三根。  

(又,如果五根清凈變為無漏,三根中已包括了。此三根中必有意根,三受中必有一受;所以,只說三根。)

複次,二十二根,有善、有不善、有無記雜,是故不說應具足。是三根,受眾、行眾、識眾攝。未知欲知根在六地,知根、知已根在九地。三根緣四諦,六想相應。未知欲知根,三根因;知根,二根因;知已根,但知已根因。

(又,二十二根,有善、有不善、有無記參雜,所以不說應具足。這三根,包括在受眾、行眾、識眾中。未知欲知根在六地,知根、知已根在九地。三根依緣四諦,六想相應。未知欲知根,三根的因;知根,二根的因;知已根,但知已根的因。)

未知欲知根次第,生二根;知根次第,或生有漏根,或生知根,或生知已根;知已根,或生有漏根,或生知已根。如是等,以阿毗曇門廣分別說。

(未知欲知根順序生二根;知根順序或生有漏根,或生知根,或生知已根;知已根,或生有漏根,或生知已根。象這樣等,用阿毗曇門廣分別說。)

複次,未知欲知根,名諸法實相,未知欲知故,生信等五根;是五根力故,能得諸法實相。如人初入胎中得二根:身根、命根;爾時如段肉,未具諸根,未能有所別知;五根成就,能知五塵。

(又,未知欲知根,叫一切法實相,因未知欲知而生信等五根;這五根力的原因能得一切法實相。如人初入胎中得二根:身根、命根;那時如段肉,未具足各種根,未能有所別知;五根成就,能知五塵(色聲香味觸)。)

菩薩亦如是,初發心欲作佛,未具足是五根,雖有願欲知諸法實相,不能得知。菩薩生是信等五根,則能知諸法實相。如眼四大及四大造色和合名為眼,先雖有四大、四大造色,未清凈故,不名眼根。

(菩薩也是這樣,初發心想作佛,未具足此五根,雖有願想知道一切法實相,不能得知。菩薩生此信等五根,則能知一切法實相。如眼四大及四大造色和合名為眼,先雖有四大、四大造色,未清凈的原因不名眼根。)

不斷善根人雖有信,未清凈故,不名為根。若菩薩得是信等五根,是時能信諸法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非有非無,非取非舍,常寂滅,真凈如虛空。不可示、不可說,一切語言道過,出一切心心數法,所行如涅槃,是則佛法。

(不斷善根人雖有信,因未清凈不名為根。如果菩薩得此信等五根,此時能信一切法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是有不是無,不取不舍,常寂滅,真凈如虛空。不可示、不可說,一切語言道過,出一切心心數法,所行如涅槃,這就是佛法。)

菩薩以信根力故,能受;精進根力故,勤行不退不轉;念根力故,不令不善法入攝諸善法;定根力故,心散五欲中能攝實相中;慧根力故,於佛智慧中少多得義味不可壞。五根所依意根,必與受俱,若喜、若樂、若舍。

(菩薩因信根力而能受;精進根力而勤行不退不轉;念根力而不使不善法入攝一切善法;定根力能把散在五欲中的心攝回實相中;因為慧根力在佛智慧中少多得義味不可壞。五根所依意根,必與受一時起,或喜、或樂、或舍。)

依是根入菩薩位,乃至未得無生法忍果,是名未知欲知根。此中知諸法實相了了故名知。從是得無生法忍果,住阿鞞跋致地得受記,乃至滿十地坐道場,得金剛三昧,於其中間,名為知根。

(依這些根入菩薩位,乃至未得無生法忍果,這叫未知欲知根。此中知一切法實相明明白白所以叫知。從此得無生法忍果,住阿鞞跋致地得受記,乃至滿十地坐道場,得金剛三昧,在這中間,稱為知根。)

斷一切煩惱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可知法智慧遍滿故,名為知已根。

(斷一切煩惱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可知法智慧遍滿而稱為知已根。)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四

釋初品中十力

【經】「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遍知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論】問曰:是十力、四無所畏等,是佛無上法,應當前說,何以故先說九想、八念等?

【論】問:此十力、四無所畏等,是佛無上法,應當在前面說,為什麼先說九想、八念等?)

答曰:六波羅蜜是菩薩所應用,先已說。三十七品乃至三無漏根,是聲聞法。菩薩行是六波羅蜜得力故,欲過聲聞、辟支佛地,亦欲教化向聲聞、辟支佛人令入佛道;是故呵是小乘法,舍一切眾生,無所利益。

(答:六波羅蜜是菩薩所應用,先已說。三十七品乃至三無漏根,是聲聞法。菩薩行此六波羅蜜得力的原因,欲過聲聞、辟支佛地,也想教化向聲聞、辟支佛人使入佛道;所以呵責此小乘法,舍一切眾生,無所利益。)

若諸聲聞人言:「汝是凡夫人,未斷結使,不能行是法,是故空呵!」以是故佛言:「菩薩應具足三十七品等諸聲聞法,不可得故。雖行是諸法,以不可得故,為眾生行邪行故,行此正行,常不舍。是諸法不可得空,亦不疾取涅槃證。」

(如果眾聲聞人說:「你是凡夫人,未斷結使,不能行這些法,所以空呵責!」所以佛說:「因為不可得,所以菩薩應具足三十七品等一切聲聞法。雖行這些法。因為不可得,因為眾生行邪行,菩薩行此正行,常不舍離。由於這些法是不可得空,菩薩也不快速取涅槃證。」)

若菩薩不解不行是小乘而但呵者,誰當肯信?譬如釋迦牟尼佛,若先不行六年苦行,而呵言非道者,無人信受!以是故,自行苦行,過於餘人,成佛道時,呵是苦行道,人皆信受。是故六波羅蜜後,次第行聲聞法。  

(如果菩薩不解不行這些小乘法而只呵責的話,誰當肯信?譬如釋迦牟尼佛,如果先不行六年苦行,而呵責苦行不是道的話,無人信受!所以,自行苦行,過於其他的人,成佛道時,呵責這些苦行道,人都信受。所以六波羅蜜後,次第行聲聞法。)

複次,此非但是聲聞法,是法中和合,不舍眾生意,具足一切佛法,以不可得空智故,名菩薩法。  

(又,這些不但是聲聞法,這些法中和合,不舍眾生意,具足一切佛法,因不可得空智而名菩薩法。)

問曰:若菩薩具足三十七品諸法者,云何不入聲聞法位?  

(問如果菩薩具足三十七品法的人,如何不入聲聞法位?)

答曰:具足者,具足觀知而不取證,了了觀知,故名具足。如佛說:

(答:這裡的具足是具足觀知而不取證,了了觀知,所以叫具足。如佛說:) 

一切畏杖痛,莫不惜壽命;

恕己可為喻,杖不加群生。

雖言一切畏杖痛,無色界眾生無身;色界雖有身而無鞭杖;欲界中諸佛、轉輪聖王、夜摩天已上,皆不畏杖楚。為畏得杖處者,故言一切。具足亦如是,不為求證著法故言具足。  

(雖說一切畏杖痛,無色界眾生無身;色界雖有身而無鞭杖;欲界中一切佛、轉輪聖王、夜摩天已上,都不畏杖楚。為畏得杖處的眾生,所以說一切。具足也是這樣,不為求證著法而說具足。)

複次,我先說不舍眾生,以不可得空智和合故,不墮聲聞地。  

(又,我先說不舍眾生,用不可得空智和合所以不墮聲聞地。)

問曰:從六波羅蜜至三無漏根,但言應具足。自此已後,何以故皆言欲得、欲知是事,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問:從六波羅蜜至三無漏根,但說應具足。自此已後,為什麼都說欲得、欲知此事,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答曰:聲聞法有量有限,故言應具足。自此已下,是諸佛法,甚深無量,菩薩未得,故言欲得是事,當學般若波羅蜜。

(答:聲聞法有量有限,所以說應具足。自此已下,是一切佛法,甚深無量,菩薩未得,所以說欲得此事,當學般若波羅蜜。)

複次,聲聞法易解易知,故言具足;菩薩法、佛法難解難知,故言當學。  

(又,聲聞法易解易知,所以說具足;菩薩法、佛法難解難知,所以說應當學。)

複次,聲聞法總相:但知苦,知苦因,知苦盡,知盡苦道。譬如二種醫:一者、但知病,知病因,知差病,知差病葯;而不知一切病,不知一切病因,不知一切病差,不知一切差病葯。

(又,聲聞法的總相:只知苦,知苦因,知苦滅,知滅苦道。譬如兩種醫生:一、但知病,知病因,知治好病,知治好病的葯;而不知道一切病,不知一切病因,不知治好一切病,不知一切好病葯。)

或復但知治人病,不知治畜生;或能治一國土,不能治余國土;有能治數十種病,不悉知四百四種病、病因、病差、差病葯,亦如是。

(或但知治人病,不知治畜生;或能治一國土,不能治其他的國土;有能治數十種病,不都知四百四種病、病因、治好病、治好病的葯,也是這樣。)

二者、於四種中悉皆遍知,遍知葯,遍知病。聲聞人如小醫,不能遍知;菩薩摩訶薩如大醫,無病不知,無葯不識。以是故,聲聞法應具足,菩薩法當學。  

(二、在四種中全都遍知,遍知葯,遍知病。聲聞人如小醫,不能遍知;菩薩摩訶薩如大醫,無病不知,無葯不識。所以,聲聞法應具足,菩薩法當學。)

佛十力者,是處不是處如實知,一力也。知眾生過去、未來、現在諸業、諸受,知造業處,知因緣,知果報,二力也。

(佛十力:1、是處不是處如實知,一力啊。2、知眾生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業、一切受,知道造業的地方,知因緣,知果報,二力啊。)

知諸禪、解脫、三昧、定,垢、凈分別相如實知,三力也。知他眾生諸根上下相如實知,四力也。知他眾生種種欲,五力也。知世間種種無數性,六力也。知一切道至處相,七力也。

(3、知一切禪、解脫、三昧、定,垢、凈分別相如實知,三力啊。4、對於他眾生各種根的上下相如實知,四力啊。5、知道他眾生種種欲,五力啊。6、知世間種種無數性,六力啊。7、知一切道所到地方的相狀,七力啊。)

知種種宿命,共相共因緣,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世劫;初劫盡,我在彼眾生中,如是姓名、飲食、苦樂、壽命長短,彼中死是間生,是間死還生是間;此間生名姓、飲食、苦樂、壽命長短亦如是,八力也。

(8、知種種宿命,共相共因緣,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世劫;初劫盡,我在彼眾生中,這樣的姓名、飲食、苦樂、壽命長短,彼中死此間生,此間死還生此間;此間生名姓、飲食、苦樂、壽命長短也是這樣,八力啊。)

佛天眼凈,過諸天人眼,見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若大若小,若墮惡道,若墮善道,如是業因緣受報:是諸眾生惡身業成就,惡口業成就,惡意業成就,謗毀聖人,邪見、邪見業成就,是因緣故,

(9、佛天眼凈,超過一切天人眼,見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或大或小,或墮惡道,或墮善道,因為這樣的業因緣受報:這些眾生惡身業成就,惡口業成就,惡意業成就,謗毀聖人,邪見、邪見業成就,因為這些因緣)

身壞死時入惡道,生地獄中;是諸眾生善身業成就,善口業成就,善意業成就,不謗聖人,正見、正見業成就,是因緣故,身壞死時入善道,生天上,九力也。

(身壞死時入惡道,生地獄中;這些眾生善身業成就,善口業成就,善意業成就,不謗聖人,正見、正見業成就,因為這些是因緣,身壞死時入善道,生天上,九力啊。)

佛諸漏盡故,無漏心解脫,無漏智慧解脫,現在法中自識知:我生已盡,持戒已立,不作後有盡,如實知,十力也。  

(因佛一切漏盡所以無漏心解脫,無漏智慧解脫,現在法中自識知:我生已盡,持戒已立,不作後有。都如實知,十力啊。)

問曰:是十力菩薩未得,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得,今何以說?  

(問:這十力菩薩未得,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得,現在為什麼說?)

答曰:聲聞人雖不能得,若聞是十力功德,作是念:「佛有如是大功德!」自慶言:「我等善利,蒙益不少,得信心清凈,入盡苦道。」諸菩薩者聞之,勤修菩薩道,當得如是十力等大功德果。  

(答:聲聞人雖不能得,如果聽說這十力功德,這樣想:「佛有這樣的大功德!」自慶幸說:「我等善利,蒙益不少,得信心清凈,入盡苦道。」眾菩薩聽到這些後,勤修菩薩道,當得這樣十力等大功德果。)

複次,有聲聞人及菩薩,修念佛三昧,非但念佛身,當念佛種種功德法身。

應作是念:「佛一切種,一切法能解故,名一切智人;一切法如實善分別說故,名一切見人;一切法現前知故,名一切知見無礙人;等心一切眾生故,名大慈悲人;有大慈悲故,名為世救;如實道來故,名為如來;

(又,有聲聞人及菩薩,修念佛三昧,不但念佛身,應當念佛種種功德法身。應這樣想:「因佛一切種,一切法能解叫一切智人;一切法如實善分別說叫一切見人;一切法現前知叫一切知見無礙人;等心一切眾生叫大慈悲人;因有大慈悲稱為世救;因從如實道來稱為如來;)

應受一切世間供養故,名為應供人;成就不顛倒智慧故,名正遍知;戒、定、智慧成就故,名明行足;不復還故,名善逝;知世間總相別相故,名世間解;善說出世間安隱道故,名無上調御師;

(因應受一切世間供養,稱為應供人;成就不顛倒智慧叫正遍知;戒、定、智慧成就叫明行足;因不再還叫善逝;因知世間總相別相而名世間解;善說出世間安穩道而名無上調御師;)

以三種教法度眾生故,名天人師;一切世間煩惱睡,能自覺亦能覺人故,名為覺人;一切所願具足故,名有德;十力成就故,名堅誓;得四無畏故,名人師子;得無量甚深智故,名大功德海;一切記說無礙故,名如風;

(用三種教法度眾生稱天人師;一切世間煩惱睡,能自覺也能覺別人稱為覺人;因一切所願具足叫有德;因十力成就叫堅誓;因得四無畏叫人師子;得無量甚深智叫大功德海;因一切記說無礙叫如風;)

一切好醜無憎愛故,名如地;燒一切結使薪故,名如火;善斷一切煩惱習故,名具足解脫;最上住處故,名為世尊。佛有如是等諸功德故,應念佛。」以是故,菩薩摩訶薩欲得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當學般若波羅蜜。

(一切好醜無憎愛叫如地;因燒一切結使薪叫如火;善斷一切煩惱習叫具足解脫;因最上住處稱為世尊。佛有這樣等一切功德應念佛。」所以,菩薩摩訶薩欲得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當學般若波羅蜜。)

複次,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說是般若波羅蜜時,佛四部眾及諸外道,在家、出家,諸天龍鬼神等,種種大眾集會。佛入三昧王三昧,放大光明,遍照恆河沙等世界,地六種震動,說是般若波羅蜜六波羅蜜,乃至三無漏根。

(又,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說此般若波羅蜜時,佛四部眾及眾外道,在家、出家,眾天龍鬼神等,種種大眾集會。佛入三昧王三昧,放大光明,遍照恆河沙等世界,地六種震動,說此般若波羅蜜六波羅蜜,乃至三無漏根。)

是中有眾生,疑有何等力,有幾種力故,能作如是不可思議感動利益?佛知眾生心有如是疑故,言我有諸法實相智力,是力有十種,用是十種智故,能作如是感動變化,亦能過是所作。以是故,言欲得十力,當學般若波羅蜜。  

(此中有眾生,疑佛有那些力,有幾種力而能作這樣不可思議感動利益?佛知眾生心有這樣的疑,所以說我有一切法實相智力,此力有十種,用這十種智而能作像這樣的感動變化,也能作超過這些的事。所以說欲得十力,當學般若波羅蜜。)

複次,佛弟子世世植善根,以少罪緣故墮外道。諸外道常言:「佛非實有功德力,是幻術力誑惑人心。」佛弟子墮外道者心疑:「若爾者,佛非大人。」欲滅是惡謗故,言我實有十力、四無所畏故度眾生,非是幻誑也。  

(又,佛弟子世世植善根,因少罪緣而墮外道。眾外道常說:「佛不是實有功德力,是幻術力誑惑人心。」佛弟子墮外道的心疑:「如果是那樣的話,佛不是大人。」欲滅這惡謗而說我實有十力、四無所畏而度眾生,不是幻誑啊。)

複次,諸菩薩修菩薩道苦行事,難辦難成故欲懈息,是故佛言:「行是十力,當得無量果報。」譬如賈客主慰喻商人言:「汝等慎勿疲倦,精勤努力,得至寶山,當得七寶如意寶珠。」

(又,眾菩薩修菩薩道苦行事,難辦難成所以欲懈息,所以佛說:「行此十力,當得無量果報。」譬如賈客主慰喻商人說:「你們慎勿疲倦,精勤努力,得到寶山,當得七寶如意寶珠。」)

佛亦如是安慰諸菩薩言:「無得疲厭,當勤精進,修菩薩道;行是十力,當得無量果報。」如是等種種利益因緣故,說十力等。  

(佛也是這樣安慰眾菩薩說:「無得疲厭,當勤精進,修菩薩道;行此十力,當得無量果報。」象這樣等種種利益因緣所以說十力等。)

問曰:佛有無量力,何以故但說十力?

(問:佛有無量力,為什麼只說十力?)
推薦閱讀: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卅九 勸進往生
大智度論 白話譯(79)
白話《華嚴經》十地品之七遠行地
《玉尺經》考及白話解
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白話有聲書-01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