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學習時報》:不談左右爭論 只講怎麼解決問題

原標題:「中央黨校造」:有營養的思想壓縮餅乾

《學習時報》的讀者,以縣委書記以上的領導幹部為主,科級幹部也有人訂,廳局級幹部大部分都有,省部級以上幾乎人手一份。

「中南海每期要360多份,還有領導專門向我們要」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蘆垚| 北京報道

這是一張莊重的報紙,也是一張新銳又「尖銳」的報紙。

2012年9月10日的《學習時報》,就展現出這樣的面貌。

報紙頭版,全文刊登了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2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第二版是極具現實針對性的文章---《法國對行政權的監督》。

在所有報紙中,《學習時報》因為中央黨校校辦報刊的特別背景,更因為它對黨和國家政策理論的深刻解讀,受到國內外的特殊關注。

儘管創刊至今不過13年,但《學習時報》卻是一張有傳統的報紙。在歷史上,以《理論動態》為代表的中央黨校校辦報刊就曾經扮演重要角色,而今,《學習時報》將這一角色繼承並發揚。

掀起真理標準大討論

無論在中央黨校歷史上還是中國當代史上,提到對改革開放的推動,《理論動態》都有一席之地。

在改革開放歷史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因直指「兩個凡是」、開啟了真理標準大討論而彪炳史冊。

多數人初識此文,源於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報》。當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的署名將全文刊於頭版。當日,新華社轉發了這篇文章。12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轉載。

實際上,在《光明日報》刊發此文前一天,5月10日,此文首發於《理論動態》第60期。但因為《理論動態》是內部刊物,多數人並不知情。

發表這篇文章時,《理論動態》已創辦了將近10個月。1977年6月4日,當時主持中央黨校工作的胡耀邦結束了近3個月旨在「撥亂反正」的整風會議。當天上午會議結束後,胡耀邦開了一個小會,說:「要辦一個《理論動態》,把一些重大問題搞清楚。」

7月15日,《理論動態》創刊。

理論動態組當時的成員之一沈寶祥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那時胡耀邦就是主編,要寫什麼文章都是他定的。我們幾個人思想還算比較解放的,但還是跟不上他。開始時,我們連文章怎麼寫都不大會,為了修改文章,胡耀邦一天要找我們好幾次,他還給一些同志寫提綱。當時約稿也很難,沒人敢寫。」

考慮到這份刊物的主要讀者是高級黨政領導幹部,每天要看的文件非常多,因此,《理論動態》每期只有1篇文章,5天1期。

第一期,《理論動態》刊出的文章是《「繼續革命」問題的探討》,猶如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1977年8月舉行的「十一大」,並未否定「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理論動態》此時提出這一話題,無疑冒了很大風險。

「第一期剛開始只印了300份,後來許多領導幹部知道後不斷打電話來要,就加印了300份。」沈寶祥說。

胡耀邦及理論動態組以其政治勇氣和理論敏感,將《理論動態》的影響力迅速提升。「後來每期都增加印數,很快到了2000份。」

其間,這份理論刊物也曾遭遇激烈反對。1977年12月25日,《理論動態》以《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反對對自己的不科學評價》為題,編髮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的幾條語錄。

「中央黨校的同事很熟悉,說話沒有顧忌。這期文章出來後,有人把我叫到他辦公室,拿著報紙對著我問,你們要幹什麼?矛頭針對誰?我跟胡耀邦說了,他說,你問他們要幹什麼?」沈寶祥說。

面對混沌未開的社會思潮,《理論動態》對於改革的理論和輿論準備進行了相當一段時間的摸索。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誕生,拐點降臨。

「開始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後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沈寶祥說,「當時總有人說,這樣不對,毛主席不是這麼說的。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隨著撥亂反正的推進,需要一個是與非、對與錯的標準。」

由胡耀邦最後審定、《理論動態》首發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起到的正是這個作用。而由此引發的真理標準大討論,也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準備了思想條件,而這次全會掀開了中國新的一頁。

反「左」是重點

1977年12月,也就是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發表前大約半年,胡耀邦離開中央黨校,調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離開黨校前,他專門召集理論動態組的工作人員到辦公室,叮囑大家「要當思想戰線的前衛戰士」。此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他還一直關心和影響著他一手催生的《理論動態》。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後,完成了重大歷史使命的《理論動態》需要重新起航。

1979年5月3日,胡耀邦同理論動態組談話時說:《理論動態》如何更好地前進?這要從分析形勢起。三中全會前,理論思想界的任務主要是撥亂反正,破的多,這是對的,現在這個任務還沒有完成,還要搞。今年主要任務是什麼?四個字:「揚帆遠征」。重點轉移,奪取「四化」建設的勝利。帆揚起來,還有撥亂反正的任務,但側重點是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思想界、理論界、新聞出版界要在揚帆遠征中走在前面。

這年,「人權」問題開始成為輿論焦點。從3月起,《北京日報》、《文匯報》、《紅旗》雜誌等報刊相繼發表關於人權的文章。《人民日報》的《情況反映》第1220期(1979年5月12日)以《對人權應作分析》為題,反映了理論界人士的不同意見。

1979年5月15日,胡耀邦閱看《情況反映》後給理論動態組寫了如下批語:「吳江同志:請你們寫一篇。這個問題確實沒有講清楚,而這是資產階級向我們進攻的一個口號。」時任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吳江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沈寶祥。

由於以前對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研究,沈寶祥不得不馬上「補課」。「我先學習了馬列著作中有關人權的論述,又到外交部找聯合國關於人權的文件和一些歷史文件,還看了洛克的《政府論》、盧梭的《人類文明的起源》、孟德斯鳩的《法的精神》這些書。」

1979年6月25日,《理論動態》第141期發表了沈寶祥的《略談人權問題》一文。

「這是第一篇比較縝密地講人權的文章。這篇文章對人權不是採取簡單否定的態度,對現實生活中人們提出的人權要求,給予相當程度的肯定。現在來看,這篇文章講得不徹底,但在當時也不可能徹底。」沈寶祥說。

「後來在中央黨校編寫基本教材的時候,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一個標題,寫進了鄧小平理論的教材里。」

1981年6月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胡耀邦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9月29日,他召集理論動態組到中南海勤政殿開了最後一次會。

他說,理論必須聯繫實際,要密切注意思想動向,抓住當前人們關心的一些實際問題,加以思想的、理論的闡述,作出回答。「尤其是要注意長期以來因受極『左』思潮影響而形成的一些錯誤的、模糊的而又急需撥亂反正的問題,更要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高度正本清源。」「反『左』是此後《理論動態》關注的重點。」沈寶祥說。

1989年春夏之交的北京政治風波之後,《理論動態》又面臨新問題。「怎麼辦?」沈寶祥說,「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寫文章介紹鄧小平思想,著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以學資政

1992年,中央黨校批准沈寶祥從《理論動態》主編的位子上退休。

7年後,他再次走上了中央黨校報刊的工作崗位---1999年,《學習時報》創辦,沈寶祥擔任籌備小組副組長。同時擔任副組長的還有現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主任周為民,組長是現中央黨校副校長徐偉新。

《學習時報》是繼《理論動態》之後,中央黨校校辦報刊中著名的品牌之一。

周為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從改革開放、主動參與全球化的大趨勢來看,我們有很多重要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需要研究,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著眼於面向新世紀的改革和現代化進程來推進思想理論建設和理論創新。」

《學習時報》的創辦應此而生。以「求真創新、以學資政」為主旨,《學習時報》「需要為各級領導幹部提供思想上的學識上的文化上的支持」。

「當時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的龔育之很注重一點,希望通過這份報紙來促成黨內幹部讀書的風氣。我們講理論聯繫實際,依託於讀書著眼於問題,首先要有理論,因此讀書是一件非常要緊的事情,是關係中國發展大局的重大戰略問題。龔育之說過,希望《學習時報》在黨內的作用像上世紀80年代《讀書》雜誌在知識分子中的作用。」周為民說。

這份出身特別的報紙,其分量之重從此可見一斑:報名是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寫,時任中央黨校校長鬍錦濤撰寫了《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的發刊詞。

《學習時報》常務副總編鐘國興告訴本刊記者:「胡錦濤同志非常關心《學習時報》。除了發刊詞,2001年元旦,他專門為《學習時報》寫了新世紀獻詞。2002年元旦,他再次專門寫了文章。除了這些專門給《學習時報》寫的文章之外,從1999年到2002年,胡錦濤把文章和講話獨家拿給《學習時報》發的有9篇。」

在這張全黨全國唯一專門講學習的報紙上,中央甚至直接點題,以此引導廣大黨政幹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

2000年6月19日,《學習時報》頭版以整版篇幅發表文章《落日的輝煌---17、18世紀全球變局中的「康乾盛世」》。

「這是貫徹江澤民總書記的要求,由鄭必堅校長直接組織撰寫的。」周為民說。

這篇文章分析了「康乾盛世」之後中國驟然跌落的歷史原因。文章刊發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予以轉載,文章亦成為各級各地幹部的學習資料。

據《學習時報》現任社長兼總編輯肖勤福介紹,一些退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將重要文章的首發主動交給《學習時報》。

原中紀委書記吳官正曾經在《學習時報》發文,並特別叮囑,不要佔第一版,發後面就行了。文章後來發在第三版。

肖勤福告訴本刊記者:「《學習時報》生命力之所以強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這既是黨內的論壇,也是黨向社會發聲的平台。」

導彈要落地,理論要管用

從創辦之日起,《學習時報》經歷過多次擴版和欄目調整。

最開始四個版面是國內大局、國際大局、思想理論、文化歷史。「實際上是按照中央黨校的教學布局來設置的。」鍾國興說。

經過13年的發展,現在《學習時報》的版面已經變化巨大。版面擴充為16版,市場經濟、民主法治、社會綜合、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中外歷史、軍事國防、讀書治學等版面先後面世。

在版面流變中,報紙「始終關注重大的社會問題」。「我們的導彈要落地,要打空對地導彈,要管用,要落地要開花,對解決實際問題有幫助。」肖勤福說。

版面和欄目所作的調整,也是這份報紙的務實態度的一個體現。

鍾國興說:「國際版原來關注的都是國外熱點問題,現在不只關注熱點,還要介紹國外的發展經驗。比如哈爾濱橋斷了,我們馬上要看日本、韓國、美國怎麼是反思橋樑事故的。」

《學習時報》非常重視案例。在孟連事件和烏坎事件之後,報紙都推出了相關文章。

「歷史發展是以一些事件為轉折點的,不要以為好多問題挺嚴重,某些事件就會促成觀念乃至社會的轉型。如果沒有一些事件警醒,就不會有系統總結。各地發生一些群體性事件,我們就研究這些事件的原因,特別是地方政府黨委,怎麼反思,怎麼創新體制機制,拿出系統的解決辦法。」鍾國興說。

肖勤福介紹說:「倡導學習者,自身要先學習。黨的重大會議後,我們都組織學習研究。報社至今已經堅持4年組織編輯記者到全國各地調研考察,選擇有典型性的地點,要經過社裡同意把關,跟熱點難點焦點結合。」「我們開玩笑說,《學習時報》的記者簡稱學者。只有自己能夠研究問題,才能得其要領。」

值得一提的是,在黨校學習的眾多黨政幹部也是《學習時報》重要的思想來源。「報紙每期都會有學員的成果。學員中不少人既有理論素養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分析問題很有特色。」肖勤福說。

為了利用好學員資源,報社鼓勵編輯記者參加學員的活動。同時,報社加強與班主任的聯繫,以此促進與學員的溝通。

「學員的文章注重言以致用。他們的調研文章往往都帶有對策性研究,讀者願意看。」肖勤福說。

周為民說:「《學習時報》成為領導幹部和知識分子的橋樑,這是我們力圖爭取的。這兩撥人由於職業性質不同,相互之間缺乏理解。位置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不斷深化這兩部分人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往往會形成隔膜,我看你有腐敗危險你看我有自由化傾向。了解的話就會發現,在大方向上大家其實都是一致的。」

做大家閨秀

創辦之初,中央黨校校委明確,《學習時報》是一份提供思想和觀點的報紙,不做新聞。

「和當時梁啟超辦的報紙一樣,《學習時報》有論說而無新聞。這可以說不是巧合。當中國社會處在一個大變革時期,在思想理念上、對問題的認識上,存在非常多需要回答的問題。這時候,一份提供思想觀點的報紙就能夠起作用。梁啟超所處的時代是變革時期,中國改革開放也是個深刻的變革時期。」周為民說。

思想性是《學習時報》的一個重要標籤,這成為它區別於一般報紙、也區別於一般黨報的關鍵。

鍾國興說:「黨報不能成為簡單的宣傳工具。首先自己要研究問題,要有思想。《學習時報》重視探索研究,要求評論要有內涵,要有比較深入的研究。」

「胡喬木說過,宣傳有優劣之分,雅俗之分。改革開放以來,黨提出了很多具有重大進步意義的思想論斷,但如果僅僅是簡單重複中央的論斷,重複來重複去,就往往會把深刻的進步意義甚至是革命性的進步意義說成了空話套話。」周為民說。

另一方面,《學習時報》注重學養,以此區別於一般的議論。

「轉型時期,社會的自主性開放性在提升,思想活躍,會有很多看法議論。《學習時報》不迴避任何尖銳、敏感問題,關鍵在於要以嚴謹鄭重的態度來觀察和認識這些問題,不能空口說白話,貌似很開放很敢說話,其實是無助於推進問題的解決。」周為民說。

「現在很多時候,民眾議題引導了媒體議題。但我們還是堅持自己的辦報方針,很重要的一條,我們還是黨報,要站在建設性的角度,尤其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肖勤福說。

2010年5月12日,在中央黨校2010年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發表講話,要求「努力克服不良文風,積極倡導優良文風」。

《學習時報》對文風問題一貫重視。

肖勤福說:「我們要求組短文,編短文,主題必須鮮明,要有觀點。領導幹部時間有限,所以要給他們『壓縮餅乾』。要去掉『穿衣戴帽』,言之有物。」

「打個比喻,我們追求的格調是要做大家閨秀,不是小家碧玉,也不是風塵女子,龔育之還加了一句,也不是馬列主義老太太。」周為民說。

不東歪西倒

儘管要在經營上自負盈虧,但《學習時報》並不以追求發行量為目標。「作為這樣的定位,報紙的作用和影響,並不取決於一般的發行量。」周為民說。

不僅在國內,在國外,《學習時報》也被視為有特殊的政治價值。

「國外對我們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轉載也越來越多。我們碰到海外研究機構來訂閱,還有缺幾期讓我們補上的。尤其是國外智庫,比較重視《學習時報》。」肖勤福說。

「曾經有美國國務院的官員說過,他們主要關注兩份中國報紙,一份是《學習時報》,另外一份是安全系統的刊物。」周為民說。

沒用幾年,《學習時報》已經在立言方面取得了特別的優勢。

最為著名的例子是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的《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2006年10月,這篇文章首發在《北京日報》。2007年,十七大召開的那年1月,《學習時報》將此文全文轉載,關注度之高,超出國界。

「我簽過4000多個版,沒被上級主管部門批評過一次。」鍾國興說,與此同時,「社會上都認為《學習時報》思想非常解放。」

僅從《學習時報》發表過的一些文章的標題來看,就可知這張報紙不迴避尖銳問題不是空談:《今天幹部為什麼只能上不能下》、《正確對待黨在歷史上犯過的錯誤》、《後備和新提拔幹部應率先公示財產》、《個人掛像越多的國家政權越危險》、《對高官進行監督十分必要》、《英明絕倫的領袖替代不了民主憲政》等。

「我們不貼標籤,不無限上綱,關鍵是講怎麼解決問題。今天左右爭論不少,我們選擇多談問題。只要中國共產黨把問題解決好,『左』『右』都影響不了。」鍾國興認為這是《學習時報》能夠同時獲得多方面認可的關鍵。

周為民則有另一番看法:「《學習時報》要做的事情就是堅定維護、捍衛、推動改革開放。很多媒體只是提供信息和議論的場所,但學習時報自有立場。多年來,《學習時報》有一個很清晰的基調和方向,不因為任何干擾,不因為今天刮這個風明天刮那個風而東歪西倒,這就是鄭必堅說的有主心骨。」

如今,網路突進,傳統媒體受到不小的衝擊,而《學習時報》在言論上幾乎實現「無縫對接」。《學習時報》的文章在網上頗受歡迎,而報紙也頻頻發表關於網路的文章,如《網路時代繞不開知情權》、《做好網路監督這個時代課題》。

「自從胡耀邦在黨校創辦《理論動態》,開啟真理標準大討論開始,黨校的確形成了這樣的傳統:改革開放過程中一直是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而黨校的特點,也就形成了《學習時報》的性格。」周為民說。


推薦閱讀:

四大生肖人品好、講誠信,左右逢源福報多多
左右你情緒的也許是這5種維生素……一張表看清你缺哪種
金領10萬左右預算選購腕錶指南
《金針秘傳》(八)足少陽膽經(左右足及股凡二十八穴)
執一生牽手,守候你左右

TAG:學習 | 解決問題 | 爭論 | 怎麼 | 左右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