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調控挺頭疼
本報記者 李永寧
【核心閱讀】
香港房價連漲8年,特區政府使出「雙辣招」:對非港居民額外徵收買家印花稅,提高二套房印花稅。由於交易成本倍增,樓市成交量隨之急降。
然而,半年過去,在供給長期不足、剛性需求強勁的雙重作用下,房價依然堅挺。
儘管如此,特區政府表態:仍將堅持現行政策。同時表示,「雙辣招」是臨時性措施,從長遠看還是要立足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緩解供需緊張的大勢。
房價高、置業難,作為香港社會的一大難題,是特區政府施政的要務之一。
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新一屆特區政府先後於去年10月和今年2月推出樓市調控新政,額外開徵買家印花稅和提高二套房印花稅,被業界稱為「雙辣招」。
「雙辣招」實施半年來,樓市成交量急劇萎縮,房價卻依然堅挺。樓市調控陷入攻堅戰,頗讓特區政府頭疼。
辣招落地
成交量創10年最低
去年7月,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後,香港房價屢創歷史新高。為了平抑過熱的樓市,高額印花稅「雙辣招」政策應聲落地。
2012年10月26日,特區政府宣布,非香港永久居民、本地和非本地註冊公司在香港購房,向其額外徵收15%的買家印花稅,並上調額外印花稅稅率5個百分點,適用時間3年。
4個月之後,今年2月22日,特區政府全面提升印花稅。針對二套房的買家,新政策規定200萬港元以下住宅按成交價1.5%繳納印花稅,200萬港元以上則按成交價的8.5%繳納印花稅,較之前的4.25%翻了一番。
此輪調控政策出台之前,香港房價在2004年之後經歷了一輪連續8年的上漲。
究其原因,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認為,一是香港自2004年之後住宅供應量偏低,2004年至2012年私人住宅的供應量,較1990年至2003年下跌超過五成;二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多個國家持續採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熱錢」湧入香港,利率維持極低水平,樓市投機活動猖獗。
新一輪調控政策大大提高了投機者的炒房成本,樓市成交量隨之急降。
香港龍頭地產代理商之一的中原地產創始人施永青介紹,政府未出「雙辣招」前,香港一手、二手地產市場每月平均成交量約1.2萬至1.3萬宗,出招後6個月總成交量只有約2萬宗,平均每月3000宗左右,成交量下跌近七成。
香港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自2012年7月1日至今年7月27日,香港一手商品房和二手住宅僅有6.8萬宗註冊登記買賣,成交量創10年來最低紀錄。
剛剛過去的8月份,住宅樓宇成交量降至8087宗,同比大跌57%;合約總價值196億港元,同比下滑50.8%,樓市陷入「冰封」。
供需緊張
房價依然相對堅挺
雖然成交量下滑明顯,但香港房價依然相對堅挺。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今年首季度香港房價上升5%,第二季度上升1%,雖然升幅放緩,但升勢未變。
今年7月,香港50個指標樓盤加權平均價格為每平方英尺7826港元(約每平方米84239港元),較去年12月的每平方英尺7549港元(約每平方米81257港元)仍上升3.7%。中原地產研究部8月12日至8月18日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在連跌兩周後回升0.41%,為7周來的最大升幅,顯示房價反覆。
樓市調控效果不佳,香港立法會議員田北俊認為,主要是因為樓市長期供應不足,普通市民置業需求強勁,雙重作用下房價堅挺依舊。
2004年至2012年期間,香港特區政府實行勾地政策,開發商因競拍需要繳納押金等成本因素表現不積極,土地供應連年大幅下跌。2006年至2007年,香港新增土地總量僅7.3公頃,2008年至2009年,新增土地總量則進一步跌至0.019公頃。
田北俊說,「雙辣招」政策下,樓市供需雙方都受到打壓,投機需求減弱,但二手房的供應也下滑。他分析,擴大印花稅雖然加大了房屋交易成本,對於打擊活躍交易效果明顯,但稅收成本最終仍轉嫁給了買賣雙方。
田北俊認為,政府以短期稅收、長期增加供應的方式調控樓市,方向是正確的,但需要加強政策的清晰度和針對性。他認為,底層市民可以住公屋,香港真正有迫切置業需求的市民主要是「夾心」的中產階層,政府樓市調控的服務對象應該是這一部分人。
此外,「雙辣招」的負面效應也逐步顯現。
地產代理首當其衝。有地產業團體組織表示,如果政府不撤回「雙辣招」,預計香港將有2/3的地產代理(約2萬人)失業。
在港工作的內地人同樣受到波及。來自深圳的趙程大學畢業後留在香港發展。他本來打算工作後擇機在香港置業「有個家」,但由於尚未獲得永久居民身份,購房需要額外繳納15%的買家印花稅,計劃只好擱置。
趙程說,「香港人可以在深圳買房,深圳人在香港買房卻需要多繳稅」。他說自己支持政府調控樓市,但認為調控不能打擊基本的購房需求。「在港發展的內地人越來越多,並不都是炒房者。」
堅持調控
立足長遠增加供應
面對政策成效不佳、立法會議員質疑和受影響群體的反對,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表示,「雙辣招」政策不是十全十美的,理解地產代理、在港工作內地人士等群體受到的不同程度影響。但他強調,政策實施後,樓市不理性的升勢已被壓止,樓市亢奮被冷卻,「雙辣招」是有效的。
他說,如果不是特區政府果斷地實施「雙辣招」,過去的大半年,香港房價恐怕會再上升一兩成。
梁振英認為,雖然房價有回軟勢頭,但新的供應量仍未到位,特區政府不會「減辣」。如果「減辣」,房價恐怕會重拾升軌,市民供樓負擔水平惡化,也影響香港金融市場穩定。
曾俊華也認為,談撤銷樓市「雙辣招」言之尚早。因為目前香港資金充足,利率較低,樓市仍有泡沫風險。
特區政府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蔡涯棉也表示,香港樓市亢奮氣氛持續了數年,如果現在對「雙辣招」政策作出重大修改,炒家或許就會興風作浪,樓市也將出現報復性反彈。他認為,特區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冷卻市場氣氛,讓市民可按需要置業。
梁振英強調,特區政府推出的「雙辣招」是遏制樓市的臨時性措施,在沒有足夠供應的前提下,從遏抑需求做起,但長期還是立足增加供應,「萬事無地不行」。
他說,目前政府短、中、長期的土地供應已經有著落,下一階段將重點處理具體的規劃問題。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房屋規劃,未來10年,香港將新建成47萬套房屋單位,佔全香港238萬個家庭整體比例近20%。
其中,公型房屋和私型房屋數量比例約為6∶4,即每年平均增加28200套公共房屋。對應2004年至2012年,香港公共房屋每年平均供應量僅15000多套。
特區政府預計,47萬套房屋將滿足未來10年新增住房、安置重建項目的居民住房和改善居住環境惡劣的住戶需求。
推薦閱讀:
※在香港,失去房產,夢想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
※如何評價《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門2016》的餐廳?
※香港推「首置上車盤」,對暴漲的香港房價影響幾何?
※香港屌絲買房路:等不到公屋就更難住居屋 【貓眼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