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我教人決定不能打「精進佛七」、不能打「般舟三昧」

我教人決定不能打「精進佛七」、不能打「般舟三昧」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5-11-03 11:40:34 關鍵字:佛七,般舟三昧,精進佛七,念佛,禪定,禪,往生與品位,信願,八宗,復興八宗 【 點擊數:1328 】 【字體: 大 中 小 】 【 收藏 】【 列印文章 】

摘自凈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272集 2015年11月日 1 講於 香港

  【解】又《觀經》韋提希夫人請曰:「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這是《觀經》上韋提希夫人向佛請法,她請的法跟我們現在想求的完全相同。韋提希夫人遭遇家庭的變故,兒子不孝要殺父親奪取王位,這個遇到災難了。夫人也被她兒子拘禁了,就是限制他自由,不准她出門。受這麼大的災難,她求佛。他們夫妻兩個是佛的大護法,求佛,佛就來了。佛從空中來的,帶著阿難、舍利弗,三個人一起。這個祈請,佛給她講求生凈土的方法,就是《十六觀經》,給她講了十六種,由她自己選擇。所以,她是覺得這個世間太苦了,有沒有更好的國土,她想求往生,不想在這個世間住了。佛用神力把十方諸佛剎土都現在她面前,讓她自己看。兩百多種,裡頭有極樂世界,她看到了,跟佛說:喜歡極樂世界,怎樣才能夠往生?

  所以求佛,教她惟、教她正受。「思惟」就是真信切願,對於極樂世界不能懷疑,對於阿彌陀佛要相信,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個叫「思惟」。「正受」就是一心專念。

  你看蕅益大師註解《彌陀經要解》,他說得最簡單、最扼要,真的,一個字都沒有廢話,說得斬釘截鐵:能不能往生就是兩個字——「信、願」,有信、有願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位的高下(這品位高下),那在念佛功夫的淺深。

  沒有功夫的人也能往生,那要看緣分。緣分是什麼?最後的一念,你還沒斷氣之前,念十聲佛號、念一聲佛號都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那平常功夫好一點的,每天都念佛,功夫不間斷,都做早晚課。早晚課時間不必長,就是念十遍都行,早晨念十聲佛號,晚上念十聲佛號,一生不間斷,那是凡聖同居土,下品就不是下生了,總是上中生,下品上中生,極樂世界很容易去,真的不難。

  那我們這一生當中看到了,我們看到潮州謝總,他爸爸往生,就表演這個給我們看。他爸爸一生是個善人,但是不念佛,兒子念佛勸他,他不念佛。兒子著急,到最後了,他爸爸在病危的時候,他去看他爸爸,最後告訴他爸爸,極樂世界真有,你相不相信?他爸爸點頭,他很歡喜;告訴他,阿彌陀佛真有,爸爸也點頭。這機會來了,他說我念阿彌陀佛,你跟著我念,他爸爸就答應了。念了多久?一個多小時,他爸爸走了。全身柔軟,相貌比不生病的時候還好。當時在場的有一千多人都看到,他現身說法,說什麼?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第十八願。謝總來看我的時候,把這個狀況告訴我,一點都不假。老人一生都不肯念一句佛號,臨終跟他念了一個半鐘點,這個就是「正受」。「教我正受」,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所以「往生」跟「品位」是兩樁事情。你真的念到一心不亂,你沒有「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就能往生,也得要念一句、兩句,下下品往生。如果有相信,根本不念,一句也不念,那也不行。雖然我們曉得往生的條件是「信、願」,所以「信願持名」,蕅益大師就講四個字,「信願」是往生,「持名」是品位。這兩句話善導大師有註解。

  【解】善導大師注曰:「言教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憶念彼國依正二報、四種莊嚴也。」

  「彼國」就是極樂世界。「依報」、「正報」一共有四種莊嚴,「依」是環境,我們今天講物質環境,「正報」是人,佛是正報,往生的人是正報。國土就是環境,有十七種莊嚴;阿彌陀佛,正報,有八種莊嚴;菩薩往生,往生的菩薩、往生的人,四種莊嚴。

  《觀無量壽經》上說的「福慧具足」,「福慧」都在這一句佛號上。我們修福怎麼修?修大福報,修無量福報,修真實福報,無過於念阿彌陀佛。

  我們這些年來講這部經講得很多,一點都不假,為什麼?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是所有一切諸佛,可以說是共同的總名號。名號的意思,「阿彌陀佛」翻成中國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不是不能翻,能翻為什麼不翻?叫「尊重不翻」,希望大家念這個原因,梵音,這是梵文「阿彌陀佛」,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統統是。無量覺就是圓滿的覺悟,連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都斷乾淨了,完全融入常寂光,這個才叫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法身,所謂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總名號,菩薩代表「修德」,佛代表「果德」,有因、有果,圓滿的因果。你不念你念誰?統統念到了,一個都沒有漏掉,還要選這個、選那個,挑三揀四的,那對佛教不通、對教義教理不明白才幹這個事情,那不能往生。

  真信切願,一句佛號,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演,九十二年就一句佛號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一句佛號能幫助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何況一部經,一部論?!這就是什麼?無師自通。表演給我們看,我們看了要覺悟,要對於這句話再不懷疑了,依教奉行,他能做,我也能做;他能成就,我也能成就。只要你真干,你就能有成就。

  所以善導大師注的是「教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定」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還沒有得到,先做預備功夫,那就是對極樂世界的肯定。對極樂世界不能懷疑,這是定前方便。

  《觀經》上所說的十六種方法,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讓你自己選擇。最後一種方法就是持名。最後也就是最好的,最殊勝的,佛講東西,最好東西是擺在最後,這個也是教人,你要聽佛講經你要聽圓滿,如果你聽,中途離開了,走了,你沒有福報,為什麼?最精彩的在後面,不是在前面。藝術表演也是用這個,最精彩是都擺在後面,叫壓軸戲,他讓你坐下來聽圓滿;佛講經亦如是。

  所以「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觀,最後一種方法,最精彩的、最容易的,成就最高的。

  【解】「坐禪」,坐而修禪也。禪者梵語,具曰禪那,譯為靜慮,思惟修等。靜慮者,禪那之體為寂靜,而亦具審慮之用。故曰靜慮。靜即定,慮即慧也。定慧均等之妙體曰禪那。

  「禪」這個意思要懂。什麼叫禪?要搞清楚,坐在那個地方打坐,如果還有妄想,那不是禪,必須要做到什麼?一念不生,坐一個小時,一個小時沒有念頭、沒有妄想,這才叫「禪」。所以「禪」裡面寂靜就是清凈心現前,也能夠用智慧。

  所以「慮」,它不是思定,它不是什麼都沒有。這個「慮」也是個形容詞,雖然他沒有染污,沒有染污是清凈,沒有分別是平等,心清凈、平等,但是他樣樣清楚。他不是不清楚,樣樣清楚,那個清楚就是「慧」,所以他不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定」跟「慧」在一起,「定」中有「慧」,「慧」中有「定」,也就是「定」中他什麼都清楚。什麼都清楚,他不起心動念,這叫「禪定」。功夫淺深也都在這方面看。

  禪定,修禪定容易著魔,所以一定要有好老師。禪堂里有老師指導,有堂主,他看你有問題的時候,能幫助你解決。如果說是著魔而沒有人解決,那很苦,我們一般人叫「神經病」,把你送到神經病醫院,你可苦了,苦一輩子。

  所以「禪」不是好修的,「密」也不是好修的,都要有好老師在旁邊照顧你。凈土不要,凈土是一句阿彌陀佛,沒關係,它不會惹來麻煩;可是「精進佛七」也會出事情。

  李老師一生打過兩次精進佛七,以後再不敢打了。告訴我打佛七當中有一個學生出問題了,他花了半年的時間把他恢復正常,這個說明自己功夫不夠,還會出事情。如果根本沒有功夫的人,要嘗試這個,那很危險的做法,這個絕對不是做來好看的,出了問題怎麼辦?!現在高人少了,這個問題不可以有。我認識年輕法師,我都教他決定不能打「精進佛七」,決定不能打「般舟三昧」。

  「般舟三昧」是九十天念佛,九十天只能站著、只能走動,經行,不能坐下來,不能躺下來睡覺,九十天,沒有這個身體不行,這個也會著魔,所以都不是容易事情。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他就是修「般舟三昧」,一期九十天,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只准走著,也叫「佛立三昧」,站著、走著可以,坐下來不行,這是念佛法門當中一種修行的方法,我們知道,不敢嘗試,老老實實。

  所以說學海賢老法師是最有把握的,他什麼奇異的現象都沒有,就是一句佛號,一句接著一句,念累了睡覺,睡醒了之後再接著念,師父傳給他的。

  諦閑老和尚傳給他鍋漏匠那個徒弟,也是用這個方法,告訴他一句佛號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他這個徒弟聽話,念了三年真往生了,預知時至,走得那麼自在,站著往生。在鄉下,那個時候交通沒有交通,只有跑路送信,鄉下的道友們,到城裡面去報信,來回三天,諦老就趕到這邊來看他,站著三天,死了站三天很少,很少見到,對他非常讚歎:你真沒有白出家,你的成就,講經的法師、坐禪的法師,比不上你,真成就了!這個故事寫在《影塵回憶錄》裡頭,給我們做好榜樣,給我們增長信心,是真的不是假的。

  海賢老和尚也增長我們信心,一生就一句佛號,沒有念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部經,可是你問他,他什麼都懂,你把經文念給他聽,他會講給你聽,他真通了,這無師自通。

  謝總的父親為我們表演,第十八願「十念必生」,我們不但看到經上、看到這些祖師大德註疏,親自給我們講的,還看到很多在我們面前表演、做榜樣給我們看的,我們要感恩。我們信心從哪來?從這來的,沒有這麼多的樣子,我們的懷疑斷不掉、疑心斷掉之後。就要死心塌地相信阿彌陀佛,不能再懷疑,不能猶豫。

  身體重要,念佛更重要,真正把這句佛號念好了,跟極樂世界感應道交,什麼病都沒有了。海賢老和尚往生當天,他是晚上走的、半夜走的,白天還干一天工作,在大菜園裡頭整地、拔草、澆水,搞了一天,搞到天黑他才收工。別人看他搞了一天很累了,天黑了,可以不要再做了,它說快好了,好了之後我就不做了。大家也沒聽懂,他當天晚上就走了,到第二天想想,老和尚話裡面有話,他就走了,走得那麼自在!他走的是睡在床上走的,你看他表演,這麼瀟洒、這麼自在!他沒有表演盤腿打坐,也沒有表演站著走,躺在床上睡著走的,什麼樣子都能表演,表演個最平常的樣子,大家統統都可以做到。

  【解】如《俱舍論廿八》曰:「依何義故立靜慮名?」

  這就是為什麼要用「禪那」這個名字。用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俱舍論》里有解釋。

  【解】由此寂靜能審慮故。

  禪定用這個功夫,就用的心,心是清凈的,但是他什麼都知道,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知道,不干擾他的寂靜、他的清凈心,這是功夫,不受外頭境界干擾。

  【解】「審慮即是實了知義。如說心在定,能如實了知。」

  「了知」,「知」,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了知」。分別我們知道了,我想一想再知道了,這就不叫「了知」。「了知」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叫「如實了知」。心在定中,清楚;心在定中,心是清凈的、心是平等的,心沒有受到干擾,是這個意思,是真心,真心起用。

  【解】又思惟修者,指因而言。一心思惟研修,是為因。從此乃得定,故名思惟修。(上言禪者,均指六度中,第五度之禪定。)

  是說的這個。那麼「禪定」這個意思大致上我們了解一個大概。

  念佛是不是禪定?是。佛號清清楚楚,佛號沒幹擾,沒有干擾到清凈心。清凈心什麼都沒有,不是什麼都不知道,這一點要搞清楚。

  如果什麼都不知道,那不是「禪定」,那是迷惑。他什麼都知道,但他心真是定的,確實沒有一個念頭,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清清楚楚,這叫「禪定」。

  盤腿坐在那裡可以修禪定,如果你腿盤不起來,你坐在那修禪定也行。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定功深的人他經行,經行在定中,這功夫。

  所以功夫成熟它真管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心清凈,沒有念頭,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他能把它融合在一起,「定」、「慧」均勻。「定」要比「慧」多,人就昏沉,他就不知道;「慧」要比「定」多,他就掉舉,他心不能安定。一定是平等的,「定」、「慧」是平等的,才能達到那個境界,比念佛難。念佛的成就比它高,你說你選哪一種?所以我是想了幾十年,最後選凈土,為什麼?這真有把握,我可以做得到;「禪」、「密」、「教」我能講,我做不到。

  今天中國佛教,每一個宗派都沒有人才,我希望年輕的,特別是年輕法師常常要想到如來家業,出家人第一樁大事,要如何繼承如來家業。

  怎麼繼承法?今天沒有老師,沒有道場,不要緊,經論選一部,「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一部經讀上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四千遍,像永明延壽念《法華經》一萬三千遍,你自自然然成了祖師大德。「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海賢老和尚說的。只要你專心,只要你萬緣放下,一門深入,沒有一個不成就。這是我貢獻給年輕法師們。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一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答問:往生後,佛菩薩如何面對因緣果報?
凈空老和尚:歲次丁酉清明香港祭祖護國息災超薦繫念法會談話
凈空老法師開示:回歸自性四德是基礎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八四一卷——第一八五0卷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決定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