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了,「隱性飢餓」仍在損害你
近日,湯臣倍健大型公益活動———「2012健康快車營養中國行」在廣州舉辦。在活動現場,廣東省營養學會副秘書長朱惠蓮教授表示,別以為只要吃飽了,身體的營養就夠了,實際上,城市人群每天的膳食中,宏量營養素(如脂肪、澱粉)攝入過多,而微量營養素(如鈣、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B等)攝入不足。她呼籲市民要關注「隱性飢餓」,多補充微量營養素。
吃得很好,微量元素卻缺乏
「我每天都吃得很好,有魚有肉,不可能缺乏營養吧?」也許,大家認為,每天吃飽,有魚有肉就不缺營養了。實際上,調查顯示,即便是物質已經極為豐富的大城市,膳食結構失衡而導致的營養缺乏問題同樣存在。
朱惠蓮稱,中國居民的營養現狀是:提供能量的營養素(如脂肪、澱粉)攝入過多,而微量營養素(如鈣、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B等)卻攝入不足。簡單來講,這就是所謂的「隱性飢餓」,即微量元素攝入不夠。
正如《湯臣倍健國民健康報告(2011)》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超重率和肥胖率男性分別為36.59%和11.79%,女性為25.20%和7.49%,近十年超重率提高了近8%。與脂肪、澱粉過量相反的是,國民的微量營養素卻處於缺乏狀態。據衛生部的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中約有45%患有維生素A的缺乏;鈣攝入量僅為391毫克,相當於推薦攝入量的41%;缺鐵性貧血症在成人當中也佔到了15.2%。
缺乏微量元素,身體疲勞易患慢性病
從營養學角度講,人體每天需要40多種營養素,每一種營養素需要量各不相同,並且每一種天然食物中營養成分的種類和數量也各不相同,所以,吃飯應該是各種食物合理搭配,滿足人體的需要而又不過量。
如果你的飲食不規律,同時蔬菜、水果、粗糧、奶類等攝入不足,那麼你很有可能出現「隱性飢餓」。朱惠蓮教授提醒,如果身體經常疲憊不堪,休息幾天都很難恢復體力,那麼這也很有可能說明身體中營養素缺乏。
「微量營養素的缺乏不會讓人產生飢餓感,因而很容易被大多數人所忽視,但是由此造成的危害卻是長期的。」朱惠蓮說,「據研究,70%的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等,都跟隱性飢餓有關。近30年來,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以植物類食物為主轉向以動物性食物為主,代謝脂肪輔酶需要量會更多,但人體卻沒有做出積極反應,以至於導致各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補充維生素應多吃水果和薯類
新鮮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物質的重要來源,水分多、能量低。而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所以,多吃這兩類食物是增加微量營養素的重要途徑。
朱惠蓮教授指出,近年來,各國的膳食營養指南都強調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種類和數量。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我國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最好深色蔬菜佔一半(比如菠菜、芹菜葉、萵筍葉、西蘭花、番茄、胡蘿蔔等),水果200-400克,並注意增加薯類的攝入(吃馬鈴薯、芋頭、蓮藕、淮山等含澱粉較多的食物時,要適當減少主食,以避免能量攝入過多)。
另外,在烹飪蔬菜時,先洗後切,急火快炒、炒好即食,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保留蔬菜的營養價值,避免維生素、礦物質流失。
Tips:
營養學小知識
(1)宏量營養素:蛋白質、脂類和碳水化合物;
(2)微量營養素:礦物質、維生素;
(3)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纖維、水、植物化合物。
推薦閱讀:
※孤單不會死
※吃了這朵楊樹花
※飢餓鯊怎麼打螃蟹?
※當我貧窮的時候,我在寫什麼?
TAG:飢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