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聖殿的忠縣白公祠
06-06
忠縣白公祠位於忠縣城西長江北岸,是明崇禎三年(1630年)為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由知州馬易從創修,人們尊稱白居易為「白公」,故名「白公祠」。白公祠現佔地120畝,祠內設有白居易生平展室、醉吟閣、香山茶座、巴台月池、廊亭小徑等景觀。白公祠是全國僅有的兩座白居易祠廟之一(另外一處是洛陽香山「唐少傅白公墓祠」),是重慶市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清道光知州薛濟清重修,民國時加以維修。1986年政府撥款維修白公祠,基本上仿其原貌。公元818年,白居易被貶任忠州刺史,在忠州為官之時,忠國事,勞民事,勸農生產、鼓勵農桑,身先躬行、省事寬刑、憐老愛子,開山修路,植樹種花,與民同苦樂,在任期間,寫下了百多首詩、詞,其中不少是思想性,藝術性很強的詩篇,對當時和後世都很有影響的佳作。 詩人白居易到忠州當晚就留詩一首:「好在天涯李使君,江頭相見日黃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蕪只抵村。一隻蘭船當驛路,百層石磴上州門。更無平地堪行處,虛受朱輪五馬恩。」臨別忠州又留詩:「二年留滯在江城,草樹禽魚盡有情。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種新成。」從這詩里反映出他對忠州的熱愛和對忠州人的情誼。 忠州人民無比崇敬白居易,把他同劉晏、陸贄、李吉甫並稱之為四賢,在宋代修建了四賢閣以紀念。明崇禎三年,忠州知州馬易從敬重白居易,深知白居易在忠州為官時深受民眾愛戴,遂倡議建祠祭祀,州人無不樂從,遂令吳別駕於已巳之夏,「誅茅辟,日督匠作從事,秋盡成堂三楹及醉吟閣兩掖樓」,繼而擴大建築。清道光十年,繼擴建白公祠。 關於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唐代大詩人,官至翰林學士,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有開明的政治態度,在他的詩文中尖銳地揭露和抨擊官僚的**、**,因而遭到打擊和排斥。 現在的忠縣白公祠,分為兩級台地,臨江依山而建,氣勢恢弘,門前一坡兩丈有餘的大石梯,左是參天大樹,右為高聳的棧樓,登梯畢乃白公祠大門,大門為三樓四柱三間牌樓,匾額橫書白公祠,門聯「遺澤被山川萬民長憶賢刺史,宏篇映日月百世同仰大詩人」,道出了萬民心聲,左右各一對雄獅,為大門平添了幾分威嚴。
推薦閱讀:
※呂祖靈簽62第六十二簽解簽:古人文昌三聖
※在大學當班長對一個人有哪些方面影響?
※大英博物館為什麼那麼破?
※大自然有哪些 bug?
※教堂的建築風格有哪些?
TAG: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