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呼蘭河傳》: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有原生家庭的烙印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的領讀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早安簽
谷主麥家說:讀書像交友,一本好書會讓我們的心靈少一分孤獨。讀書的長度是需要鍛煉的,當你每天多增加一點閱讀量,你自然會習慣。
嗨,早上好。親愛的小夥伴們,歡迎收聽麥家理想谷陪你讀書欄目,每天早上8點,用最精緻的方式,陪你讀最經典的書。你也可以點擊音頻上方藍字,關注麥家理想谷公眾號噢。
在前兩天的共讀中,我們一起俯瞰了呼蘭河城的風土人情。今天,我們將視角由整座呼蘭河城轉向城中的一座屋子,那就是蕭紅的家,讓我們一起聽聽她講述的家中親疏人物,感受蕭紅的童年。
(閱讀的是原書的第三章、第四章內容【第64頁~第114頁】)
蕭紅的童年是幸福的。
幸福,是因為她有祖父的陪伴。
祖父是一位慈祥的老人,給了蕭紅童年時光最多的溫暖。蕭紅描寫自己跟在祖父的屁股後面,有模有樣地學著栽花、拔草、種菜、鏟地。但常常她自己玩累了,就找了個陰涼的地方,不需要枕頭和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臉上,然後就睡著了。這段描寫,相信能讓很多人有共鳴,或許,幸福的童年也都是相似的吧。
祖父是一位猶有童心的老人。他遇到了小孩子,總是喜歡開玩笑說「天空有家雀飛過」,趁孩子往天空看時,伸手把孩子的帽子取下藏起來,還說是被家雀叼走的。小孩子就和祖父打打鬧鬧,直到找到帽子為止。
蕭紅還跟著祖父學詩。睡在祖父空著的屋子裡。祖父口頭念一句,她就跟著念一句,早晨念、晚上念、半夜醒了也念。漸漸地,祖父就開始講解每一句詩背後的故事,從那以後,蕭紅便纏著祖父講那些怎麼也聽不厭的故事。
幸福,也是因為她擁有自己的「秘密花園」:
那個每年都種下小黃瓜、大倭瓜,秋日佳節都有蝴蝶蹁躚、螞蚱蹦跳、蜻蜓飛舞的後花園,還有那個堆滿了破舊東西,黑暗而塵封的儲藏室。在那裡,她像探險一般,尋找著好玩的東西,不管是一包顏料、一塊觀音粉、一塊圓玻璃,還是一塊廢鐵,都是孩子眼中的珍寶。
後園的櫻桃樹、玫瑰都是蕭紅的玩伴。她摘下一堆盛開的玫瑰花,祖父蹲在地上拔草的時候,她就沿著草帽插了一圈花,足足有二三十朵。祖父不知道自己頭上戴了花,還一本正經地說:春天雨水大,玫瑰開得好,哪怕是二里路外也能聞到香氣。頂著一頭紅彤彤的花朵進屋後,又引得蕭紅的祖母、父母哈哈大笑,蕭紅自己更是笑得在炕上打滾。
這一段描寫,在全書里,是重彩油畫的聚焦點。完全是孩童的視角、孩子的語言,天真無邪,不誇張、不渲染,字字句句皆天然。因此,這部分文字給讀者的閱讀感受就是很輕靈、很純真、很愉快,是溫暖的,是帶著愛意的,字裡行間也透露出了蕭紅的心聲:她這一生,走得再遠,也不曾遠離這座北方小城、這片土地。
蕭紅的童年,也是寂寞的。
寂寞源於她沒有同伴。
作為家中的長女,蕭紅沒有玩伴。她也不喜歡自己的祖母,因為在她三歲的時候,喜歡拿手指把紙窗捅破幾個洞。有一回祖母拿著針在窗外等著,蕭紅的小手一伸出去,就被那針刺痛。因為這件事,她再也不喜歡祖母。
寂寞源於家中大多數親人情感的淡漠。
蕭紅用孩子的語氣寫到:
「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語,和祖母用針刺我手指的這些事」,都算不了什麼。
祖母生病之後,蕭紅家中來了許多親戚,但這反而令她愈發寂寞。
寂寞,也源於她早慧。
她過早地明白了人世間的一些事,但仍然和呼蘭河城裡的其他人一樣,每天都過著單調的生活。
她描寫完儲藏室時,就曾發過感慨:
他們過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只是一天一天,平板地、無怨無憂地生活著。
在這兩章當中,蕭紅並不是只想寫自己童年的故事,更是想由自己家引出本書接下來的幾個重點人物。因此,從第四章開始,從「我家」的後院轉到前面,以「一進大門」的正面視角作為觀察點,勾勒前院的整體格局,並按相應的空間順序,逐一點出幾戶人家:漏粉的、養豬的、拉磨的、趕車的。
窮困人家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蕭紅寫漏粉的這一家,租住在歪歪斜斜的草房裡,下雨時會漏雨,還一天一天地歪下去,立了七八隻柱子支撐也不頂用。窗子都歪斜得由四方形變成菱形,門也關不上了。住在裡頭的人呢,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 。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因此,那家人依然一邊掛著粉,一邊唱著歌。
「那粉房裡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越顯得荒涼。」
由漏粉的一家,蕭紅在此就把這本書後面的幾個主要人物拎了出來。趕車的一家,姓胡,老少三輩住一塊,老太太常年生病。兩個媳婦兒間雖然有摩擦,但在眾人眼裡都是孝順的,因為常常花幾個錢給老太太跳大神。大孫子媳婦娶過來了,二孫子媳婦訂好了,但年紀小,還沒有娶過來。
正是這個即將到來的孫媳婦,將《呼蘭河傳》這本書所講述的故事帶到了高潮。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明天的共讀里一起去閱讀、感受。
在這一部分,也想談談蕭紅的文筆和行文的構思。
有不少人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覺得《呼蘭河傳》是「流水賬」,文筆不好,是初中生的水平,適合小學生閱讀。有人舉例,在描寫後園這一段時,蕭紅寫了這麼一句話:「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這句話常被認為是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
蕭紅寫作此書時,是白話文剛剛興起的年代,過分強調文筆優美與否實在有些偏頗。此外,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全書的第一、二章,蕭紅的寫作視角是旁觀式、成人式的,意在勾勒出呼蘭河城的輪廓;但到第三章,第一句話便是「呼蘭河這小城裡住著我的祖父」,且從之後對後園玩耍的描述可知,敘述視角已經轉移到了「幼時的蕭紅」,也就是說,從這一章開始,蕭紅便從孩童的角度,描寫童年的一切。
孩童視角,自然需要孩童式的語言,越是平淡、樸實,每句話都好似無關緊要、波瀾不驚。但越是如此,現實就越是暴露得赤裸裸。這一點我們在之後的閱讀,會不斷體會到。
讀到這裡,大致了解了蕭紅的童年,或許我們更能夠理解成年後的她。祖父去世後,她便離家出走,沒有獲得過父愛、母愛的她,內心是寂寥和空蕩蕩的,再加上她天真、莽撞、熱情、敏感、不安的天性,她的一生便有了數段戀情,有些是被哄騙的,有些是飛蛾撲火一樣的。但不論是表哥陸振舜、包辦婚姻的丈夫汪恩甲、性格暴躁的才子蕭軍,還是溫和的東北作家端木蕻良,無一不是在最後關頭,拋棄了她。
寫作《呼蘭河傳》的背景是1940年,蕭紅隨端木蕻良飛抵香港。但香港淪陷後,端木卻再次拋下蕭紅,獨自逃亡。在貧病交迫中,她創作了《馬伯樂》和《呼蘭河傳》。她的寫作里,不僅有幼年時代呼蘭河畔寂寞的童年,更有出走家鄉後的坎坷與寂寥。
明天的共讀,我們將迎來這本書的高潮部分,經過幼年蕭紅的眼睛,看看在呼蘭河城這樣的大背景下,一個家庭生活的片段,一個女孩子有著怎樣的悲慘遭遇。
【今日話題】
小說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靈魂」。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快樂更能感染人的了,也沒有哪個世界比孩子眼裡的更純粹。蕭紅在凄涼際遇下懷著無比的深情寫下她的童年,因為在那座深埋記憶的秘密花園裡,有疼愛她的祖父,有陪她玩耍的蝴蝶螞蚱,有充滿香氣的玫瑰櫻桃……這些最初的美好成為了她記憶深處最動人的回憶。
那麼你的童年是怎麼樣的?你有自己的秘密花園嗎?鬧過哪些哭笑不得的笑話,又做過哪些賊膽包天的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推薦閱讀:
※單身的狀態下,如何成功地獨自一人養育一個孩子?
※如何化解孩子心中的「小委屈」
※父愛缺失會導致孩子性格缺陷
※情緒失控父母嚴重傷害孩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