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普勸敬惜字紙及尊敬經書說

普勸敬惜字紙及尊敬經書說(民二十四年)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

人生世間;所資以成德達才,建功立業,以及一才一藝,養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為世間至寶,能使凡者聖,愚者智,貧賤者富貴,疾病者康寧。聖賢道脈,得之於千古,莫不仗字之力。使世無字,則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與禽獸無異矣。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愛惜。竊見今人任意褻污,是直以至寶等糞土耳,能不現生折福折壽,來生無知無識乎哉。又不但有形之字,不可褻污遺棄,而無形文字,更不可褻污遺棄。孝、弟、忠、信、禮、義、廉、恥,若不持之躬行,則成亡八字矣。八字既亡,則生為衣冠禽獸,死墮三途惡道,可不哀哉。

字為世間至寶,非金、銀、珠、玉、爵位可比。以金、銀、珠、玉、爵位,皆由字而得;使世無字,則金、銀、珠、玉、爵位,亦無由而得矣。字之恩德,說不能盡。敬惜書字,福報甚大。宋朝王文正公之父,極其敬惜字紙。後夢孔夫子以手按其背曰,汝何惜吾字之勤也,當令曾參來汝家受生,顯大門戶。後生子之名王曾,連中三元,為名宰相。沒後謚文正公,封沂國公。後世凡科甲連綿,子孫賢善者,悉由先生敬惜書籍,及與字紙中來。近世歐風東漸,不但普通人不知敬惜書籍字紙,即讀書儒士,亦不恭敬書籍,及與字紙。或置書於坐榻,或以書作枕頭。或大怒而擲書於地,或抽解而猶看詩書。不但大小便後,概不洗手,即夜與婦宿,晨起讀書,亦不洗手。每每以字紙揩試器物,猶以敬惜為名而焚化之。故致普通人無所取法,而垃圾里,茅廁中,街頭巷尾,無處不是字紙遍地。舟車行人,每以報紙鋪坐處。出外婦女,率用報紙包鞋襪。種種褻瀆,不堪枚舉。以故天災人禍,相繼降作,皆由褻瀆天地間之至寶所致。不知此字紙中,皆有天地日月之字,聖賢經書之文。以此種至極尊貴之物,視同糞土,能不折福壽而現受其殃,貽子孫以愚劣之報乎。吾師前文,已包括其大致。猶恐舉一而不悉反三,故又擇其人所易忽者重言之。以期有心世道之人,輾轉勸人,同皆敬惜書字。則福壽康寧,現身獲萁疇之五福。聰明睿智,後裔納伊訓之百祥矣。

(陳先善述)

倉頡(jié)造字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蒼茫大地之中,出現了人類;大約在一百萬年前,人們開始學習種植作物、飼養牲畜,文明也隨之出現,從此人類的生活愈來愈豐富,文明的發展也就愈來愈快速,而文字的形成正是社會發展進入文明的重要標誌。一談到中國文字的起源,流傳最廣的是倉頡造字的傳說。

據考證,倉頡,號史皇氏,是軒轅黃帝的史官。史書記載,倉頡面長四目,天生睿德,常觀奎星圓曲之勢,察鳥獸蹄遠之跡,依其類像之形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淮南子口本經訓》上有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傳說當倉頡完成造字工作,正是夜深人靜之時,忽然天崩地裂般轟隆一聲,天空嘩啦嘩啦地下起大雨,但是落下的並不是雨滴,而是一粒粒的小米,四面八方也傳來哭泣的聲音,原來是鬼怪們正在哭嚎,傷心不已。這個故事說明,由於文字的出現,知識的傳播更為便利,許多經驗知識得到保存累積,變得更精深、博大,其中當然也包含了生產知識也就越來越有效、發達,故用「天雨粟」來形容文字對生產的貢獻;至於鬼怪無法再愚弄人們、為所欲為,故有「鬼夜哭」之說。

從今天的文字研究,我們可以了解中國文字是不可能由一個人獨立完成的,而是在一個長久發展的歷程中,由許多人分別製造,經過選擇、淘汰後逐漸形成的。因此我們可以推論,在四千餘年前,文字的使用已經相當普遍,經過倉頡的整理、歸納後,文字逐漸地邁向系統化、標準化,而人們為了推崇倉頡的貢獻,故一致推選倉頡為發明文字之代表,經過歷史的潮流,現在則將倉頡尊為文字的創始者。由於倉頡綜合各類古字,歸納系統再創造,使得中國文化演進史快速發展,推動了中國文化的淵博,因此倉頡可說是中華文化千年豐功偉業的一大功臣。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文字,那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惜 字 訓

金闕上相訓曰:夫片文隻字,皆仙佛之經書。寸楮微言悉聖賢之名諱。天朝地府,一字貴若寶珠。人世寰區,千言賤如瓦礫,或糊窗裱壁,顛倒文章,或裹物包煙,輕污典籍。封罐口,作書囊,重重蔑廢。列紙條,剪鞋樣,種種欺凌。或揩垢而拂塵,或擦油而抹桌,或寫未工而嚼爛,咽下喉嚨,或臨荒境而撕開拋於糞土,或揉團而塞壁孔,或捏塊而置牆間,或帶字而登床,或攜錢而入廁,或扭繩以束物,或捻線以穿錢,或捶爛以和泥,或裂開以拭穢,至於顛狂浪子為爆竹而裂破千張。婦女閨娃夾絲線以殘碎草縷。蒙童小子,作踏於學館書房,庸師莫知訓誡,胥吏書佣,輕踐於官衙私舍,有司罔識箴規。地積青蚨,跨之弗顧,文藏紙袋,坐竟罔知。且銀工紙匠,鐫字於簪鐲戒指,婦女冠帶,褻污於穢處淫時。或帶香而入房,或題詩而綉枕。或寫字桌板,猶口於旋寫旋揩。或燃火啖煙,尚託言於隨焚隨化,甚至將經書而作枕,以扁額而鋪床,或以衣求印而送終,或以書入棺而殉葬,或畫卦於窀穸。或黔面於奴僮,或織字於綢緞制以為衣,或號字於椅凳,坐之罔畏。或寫字於瓷盤,破則棄之街巷,或貼之蘭房,淫則褻於室內,或藏經典於卧側,或置吏書於床帷,或題旬於竹木之枝,或寫字於便尿之處。三教之中,九流之內,識字而不敬字,讀書而輕書,蔑污聖文,褻瀆典籍,種種罪端,曷勝髮指,罪積山邱莫覺,果報地獄而罔知。天地鑒之而震驚,神鬼臨之而赫怒。

上帝屢行戒諭,諸生視若罔聞,豈知城隍社令司命、土地等神,除將各人善惡詳註外,另記慢字數目一一清除,污一字促壽一日,踐一字削祿一朝,千以歲除,萬以紀奪,重則子孫全絕,輕則兩目皆盲,子女產厄,男子夭折,一月一算,考核惟嚴。人若敬之重之,福祿依例增益。人世未知,特來曉諭。

敬惜的方法

把各處的字紙拾到一起,用鐵桶或鐵盆,用火焚成灰,裝袋子。到秋天地里不澆地時,送到河裡海里讓魚蝦吃上可轉人,功德無量。如字紙有泥土等不幹凈,用清水洗三次,最後加上鹽、花椒、沒有污味,晒乾焚化。如字紙洗得成了小米、大米大,可用面羅接下另裝。切記為要。

敬惜字紙文

奉勸世人,讀書須用功,一字值千金。遇高門戶須讀書,書中字字受敬重,敬字紙即敬賢也。字乃聖賢之面目,亦天下之大寶也。登科及第憑文字,官員宰相從字文。千里之遙,付數言可以相通。萬古業產,皆賴字跡以為據。但看世人文字衰者,家必敗也。文字盛者,家必興也。若遵先王之道,畏聖人之言,須要敬惜字紙,則近報於己身,增福添壽。遠報在兒孫,貴顯官榮。凡一切字紙,珍重勿褻。字紙不可糊窗包物,不可點燈吃煙,若見字紙在地,務要收拾以火焚化,或洗於河內,或埋於土中。楊全善埋字紙,而五世登科。李子材葬字紙,而一身顯榮。帝君書雲,篇篇教人存心積德,句句勸人敬字重文,則子孫顯大門戶,功德無量矣。

文昌惜字功過律

呂祖師諭

民國辛丑年十二月初三夜降於泰京宏德堂,近世以來關於文字蹂躪特甚。雖屢降敬惜之訓。而日久玩忽視為具文。能恆久遵行而不輟者能有幾人。遂致文字大遭其劫。名為讀書之士,而亦將文章踐踏。或者惜其紙之有用,而忘其字之可尊。此無他,皆以為小善而不屑為。習然不察,而未明事理者也。上方瞋怒。頃已議出重罰之條。除惜字條例及玉律所載各罰科外,又增極重極慘之條,加入此次疫劫之內。凡家有糟蹋字跡者,必罹疫劫毫無挽救。自茲以後,我門下弟子,及修持之士。凡篤信吾言者。即從今以後,永勿再用字紙裹物,或輕用字跡。如隨便開單寫條等事。凡事已無須用文字者,概以言語處理之。庶可少作此業,而招天譴也。此關重開太平之機兆。移風易俗之先聲。望爾諸生,身體力行,切勿再事悠忽,視同壁上觀也。知關重條,特以傳告。其各凜遵,勿違為要。

曾子勸敬惜字紙

盍聞古聖人製成文字。封面龜形,而分鳥跡,是文字也。深有益世道人心。固人人不可不知,亦人人不可不敬也。士而無字,讀書奚可以學。農而無字,四時奚可以耕。商而無字,貿易奚可以通。工而無字,藝術奚可以精。字紙乃聖人之血脈。字紙可不惜乎。惜字紙之功大矣哉。奈何今之世人,昏昏昧昧。以字紙裹物。任男女之踐踏。擲下於污池。靡知後日將誰歸。以致子孫愚蠢,而為無用之人。或雙眼失明,成為廢疾。斯時也,悔之已晚矣。吾今臨堂,略舉世人弊端,以勸戒群生。願至急回頭頓悟。是余之所深望也夫。

季路夫子論敬惜字紙之功

溯為上古,世無文字,文明未肇,人皆穴居。文字者乃古聖倉頡夫子奉黃帝之命,而廣集禽鳥獸類之足跡與龜文等,苦心孤詣,研究而製成者也。俾使萬世免結繩之苦,其功莫大也。古昔之記事今觀書典而可悉知。河山遠隔之遙,以文字可通彼我之情。而今之世,胸羅萬卷,博學高才之士,隨意任筆揮毫成章成詞,或編法律以治世,或印標誌以宣傳,士農工商無不藉字以弘揚而收其效也。唐太宗親駕遠征過海,忽起波浪滔天。帝即御書「免朝」大字焚落于海中而告浪平。文字之用者,廣而大也。奈何於此三期末運,文明昌盛,反而道德衰微。視文字不知敬惜,任意散撒路上,由人踐踏,而無人撿拾。或以包貨,或以裹鞋,或以拭糞瀆聖跡,其罪重而大矣。屢文人學士,既讀聖賢之書,而偏背聖賢之訓。不惜敬字紙,罪加一等。根據金科玉律記載,不敬惜字紙者,重者盲目折壽。輕則削福減祿。願爾世人,當思古聖制字之苦心。路見字紙,隨即撿拾。如字紙染污者洗而曝之,焚而藏之。聚集一箱敬送海中,則獲福無窮。家道昌盛。蘭桂騰芳。敬而惜之,珍而重之,功莫大焉。

文昌帝君惜字功律二十四條

○平生以銀錢買字紙至家,香湯浴焚者。萬功,增壽一紀。得享富貴。子孫賢孝。

○平生遍拾字紙至家,香水浴焚者。萬功,增壽一紀。長享富貴。子孫榮貴。

○多收字紙,字灰深埋凈地者。一千功。安樂不流離。子孫昌盛。

○刊刻惜字書文,遍傳世人者。五百功。永無是非。多生貴子。

○抄寫敬重字紙書訓。闔門令其珍惜者。三百功。子孫發達。

○見惜字文留示子孫,及己身敬信供禮者。百功。安樂無禍。

○化人銀錢,買字紙浴焚者。百功。壽增一紀。施財人永遠富貴。

○勸世人惜字。並焚怪異淫亂等書者。百功。本身增壽。子孫昌盛。

○僧道不以有字之幡幕作囊雜用。能自戒勸人者。五十功。德名光顯。

○見人作踐字紙。能以素紙換焚。或以他物換焚者。五十功。百病不生。轉禍為福。

○禁人不以字紙拭穢者。五十功。其人昌盛。

○凡人有難。或急或緩。見字紙必焚浴者,萬字十功。即得平安。

○勸人不以字紙及錢,放床褥下者。十功。一生永得平安。

○偶遇穢處,見字紙即收起,不輕忽者。十功。一生平安。

○禁人馬上有文字有錢不騎者。十功。永得安樂。

○不以字紙及書,夾鞋樣。自戒內眷及勸人者。六十功。子孫智慧。不忤逆。

○勸人不以書字。置濕處霉爛。並扯碎毀踐者。十功。必得名壽。

○生平不輕筆亂寫,塗抹好書者。十功。永無凶事。

○刮洗器物門壁上字者。十功。眼目光明。

○讚揚敬字文為功德者。十功。獲福必多。

○見人以字紙封蓋葷臭器皿。換取浴焚者。十功。無惡事相遇。

○遇字紙污穢,漂凈水中。百字一功。免諸疾障。

○以字紙焚香爐中者。五功。得享吉祥。

○代人收采浴焚字。萬字一功。得享清福。勸人多惜報應如例。

文昌帝君褻字罪律二十九條

○將人錢買要浴焚之字紙,取用作踐者。一百罪。夭折。子孫貧賤。騙人買字紙錢,不買字紙焚者。一百罪。定然惡病夭折。

○己身不敬字紙經書。又不訓教子弟,遞相輕侮者。一百罪。惡瘡遍體。生痴聾暗啞。

○遇字紙焚處,踏踐撲滅收用者。八十罪。定生腫毒。

○家中破書廢紙,換碗換糖作踐者。八十罪。定生痴聾暗啞。

○家藏敬字書文,或拭穢並糜爛者。七十罪。多惡事無救。

○僧道以有字幡作囊雜用者,六十罪。薄福受刑。

○以字紙包葯裹經書木魚器用者。五十罪。蒙蔽慧心。

○以字紙拭物拭幾,及揉搓棄地者。四十罪。遭流離去智慧。

○勸善書惜字文,不信不傳者,三十罪。窮年窘迫,生不肖子。

○以經書字紙,放船艙底,並馬上騎坐者。十罪。生瘡受人欺侮。

○己身不敬字紙,反笑人者,十五罪。多遭橫非。

○以字紙漂污水,焚穢地者。十五罪。多目疾皆盲。

○以經書作枕頭,及以錢與字放床褥者。十五罪。窮苦受杖。

○以字紙引火打亮者。十罪。生瘡癬。

○見婦女剪字紙做鞋樣,為花墊盤盛盒,男子不禁止者。十罪。受官刑懲。

○字紙糊窗墊,褙屏表書者。定冤枉不明。

○以字紙嚼爛吐壁上,及扯碎作書捻者。十罪。爛唇。手生惡瘡。

○掩昧敬字紙功德者。十罪。不得吉祥。

○女眷以字紙書夾鞋樣。男子不禁止者。十罪。不得吉祥。

○婦女綉字於荷包,香袋、扇插、枕頭上,不行禁諭,及系帶於腰間,枕卧褻污者。五罪。得暈眩拘孿疾。

○親筆亂寫。拋散不顧,及旋寫旋抹者。五罪。足生毒瘡。

○以字紙扇書啟插鞋襪者。五罪。足生毒瘡。

○以字型大小寫器物上,致人坐踐者,四罪。家店不祥。

○以不凈手檢閱經書者。三罪。生叉指瘡。

○以字磚墊路者。三罪。行事不順遂。

○於地上畫字者。三罪。多遇險阻。

○剜裁字跡者。一罪。多受驚。

○以字紙褙神像,拾納牆壁內者。一罪。雖有別功不錄。

糖果紙的啟示

雪公老師平素居家非常珍惜字紙,看過老人講演稿及詩稿的同修都知道,老人詩文的初稿全是寫在日曆紙或作廢考捲紙的背面。而家中的紙簍,亦分裝垃圾及裝字紙二桶,因為字紙簍中的紙,是要用燒的。

某日,一弟子將用過包糖果的塑膠字紙,丟到垃圾桶中,後經老師問起,忙再從垃圾桶中取回。

師問:「你將它放到哪裡去了?」

弟子答:「垃圾桶里。」

「你看到上頭的字沒有啊?」

糟了!弟子心想,本以為塑膠糖果紙,燒起來氣味難聞,所以才自作聰明地丟入垃圾桶,但老人家對字紙之恭敬,一如面對聖賢,於是慌慌忙忙,趕緊將這有字的糖果紙丟入字紙簍。

「唉呀!撿起來!」

忽然又聽到喝斥聲,六神無主地趕緊將它又撿起來,心中不知如何是好?有字丟垃圾桶固屬不敬,今投入字紙簍又不對,只見老師雙目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弟子惶恐不安立著不知所措,這時老師又說話了:「這麼大團的紙丟入字紙簍,很快就滿了。」

滿就滿,那又有何辦法?老師見弟子毫無動靜,接著說:「剪刀拿來,你好好學。」

弟子把剪刀及糖果紙呈上,只見老人家將有字的部份剪下,沒字的先交給弟子說:「這丟到垃圾桶里。」

接著將有字的紙交給他,弟子想,哦!原來要這樣處理,今天又有收穫了。於是順手將它丟入字紙簍。

「撿起來!」耳邊又聽到老人家的喝斥聲。

原來老人家眼睜睜地看他在處理這片字紙,莫非是自己丟紙的態度不夠恭敬?

「叫你撿起來!」

哎呀!怎麼辦?於是戰戰兢兢的又撿起來,渾身發汗地站在那時!心想,該怎麼辦呢?偷看老師一眼,只見老人家緊迫盯人,好生害怕,卻又不知如何才好?兩眼無助地望著老人家。

「這還不會嗎?」老人家聲音轉為慈柔。

「請問老師,該怎麼處理才圓滿啊?」

老師從椅子上站起來,取過字紙,再從字紙簍中,隨便撿出較大的一張,包住這曾經包過糖果的塑膠字紙,深放在字紙簍內藏著,然後說:「必得這樣放,才不會招來螞蟻,有了螞蟻,你燒字紙時,不是要殺害了它們嗎!」

原來老恩師的心地是這般誠敬與仁慈。而對學生弟子是這樣深入生活細節,隨時隨地加以調教訓勉。弟子們接受類似此糖果紙的啟示,不知凡幾,難怪弟子們痛失長鞭,終日心緒茫茫,而不知所依。

----摘自《雪公師訓集錦》(戒光)


推薦閱讀:

道教的經書
放生印經書神奇感應:訂單忽然增多
當「代碼」遇上書法,這個CTO找到了一生的使命
我的第一本易經書--閑雲老叟

TAG:尊敬 | 經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