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健康】大寒養生,冬藏轉「春生」,艾灸補陽正當時
大寒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大寒三侯
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就是說大寒節氣可以孵小雞了;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大寒養生原則
大寒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一不小心就容易生病。那麼,大寒應該怎麼養生呢?
1、腿腳保暖是大寒養生的關鍵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因此腳部保暖很重要。尤其是膝蓋和雙腳。膝關節本身是腔隙關節,直接對著風吹,寒氣很容易進去。因此,天氣冷時不僅要穿厚實點,還應該戴上護膝進行額外的防護。
2、進補多食粥
中醫認為,最寒冷的季節是陰邪最盛之時,此時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粘硬生冷,要多攝取一些溫熱食物,以此抗寒、保養陽氣。飲食上應首選溫補類食物,其次可選一些平補類的食物,比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
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八寶粥、糯米紅棗百合粥等最適宜。
3、進補食物要逐漸減少
大寒進補的食物量應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
4、大寒養生,鍛煉運動要適宜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季運動鍛煉對養生有重要意義。既運動了肢體,也加強了氣血循環,全身四肢更溫暖。
在「大寒」節氣里,氣候一冷一熱很容易感冒。冬天的早晨氣溫過低,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運動。
大寒艾灸
新年將至,大寒已到。中醫講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適當調整。大寒節雖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但卻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做好大寒節的養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大寒節氣,養生首選艾灸!陽氣初生時,就像農民育苗,女人懷孕一樣,需小心呵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人只有體內陽氣充足,才能達到祛病延年益壽之目的。而此時艾灸即是要將這種初生陽堅固在體內,慢慢生發生長,為體所用。
大寒保健灸
保健灸,顧名思義,即在大寒時,選取具有強身保健作用的穴位,在此穴位上施行艾灸。
將節氣、艾灸和穴位三者結合,大寒保健灸能夠起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的作用,從而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對冬季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神闕穴好處多
神闕即肚臍眼,人體任脈上的穴位。神闕是一個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的要穴。歌曰:「常灸神闕穴,萬病自會滅。」闕,是君主所居住的宮城的門,神闕就是人體元神的門戶。艾灸或按壓神闕可以激發人體的元神、元氣。激活元神和元氣,任何疾病都能很快治癒。
通過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
由於冬天室內用灸條艾灸煙霧較大,會引起鼻炎、咽炎、哮喘等呼吸道病人的不適,建議使用灸大夫艾灸儀,無煙無火,定時定溫,操作簡單,隨時隨地可艾灸。
艾灸注意事項
(1)灸時要慎風寒,戒生冷、油膩。
(2)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
(3)實熱證、陰虛發熱者不宜艾灸。
(4)孕婦不宜灸。
大寒食療-芪杞燉子雞
【功效】: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原料】:童子雞1隻(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朮10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童子雞洗凈,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姜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
推薦閱讀:
※【節氣預報】秋分節氣養生
※節氣 | 「春分灸」疏肝火養脾胃,四大穴位全搞定!
※中國24節氣申遺成功!這些最美節氣你都認識嗎?
※圖解卦氣與二十四節氣
※清明後,穀雨前,這個東西吃一頓少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