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全球內參】大國「帶不動」的蒙古經濟

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蒙古國總理額爾登巴在參加會議期間表示,蒙古願意積极參加「一帶一路」倡議,努力發揮連接歐亞大陸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發揮連接歐亞大陸橋樑和紐帶的目標表現出了蒙古擴大國際交往和地區影響力的願望,對於這個長期處在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大國夾縫之間的國家而言,自成立之初至今的歷史都長期深刻地受到中俄兩國的影響。儘管如此,不論冷戰時期依靠蘇聯的大規模援助,還是冷戰後逐步建立與中國緊密的經貿關係,都沒能使蒙古改變經濟發展結構單一的困境,實現工業化進程。那麼「一帶一路」倡議會成為蒙古走出始於2012年的經濟下滑,迎來新的經濟增長的契機嗎?

唯一經歷顏色革命的東亞社會主義國家

蒙古國是在蘇聯的扶植下成立的,其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完全模仿蘇聯的體制,成為了一個標準的社會主義國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蒙古人民革命黨是國內唯一的合法執政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當世界見證了蘇聯解體與東歐劇變後,人們會驚訝地發現與歐洲共產主義陣營國家不同,東亞的社會主義國家成功地抵禦了這次重大的外部衝擊,迎來了新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和越南此後開始了經濟高速增長。寮國和朝鮮的共產主義政黨也繼續作為國內的執政党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即使經歷了領導人更迭和極端的經濟困難,朝鮮仍然平穩地渡過了蘇聯解體帶來的巨大衝擊。然而,蒙古國成為了東亞地區社會主義國家的特例,在蘇聯解體之後也開始了政治民主化和市場經濟的轉型。至於蒙古為什麼成為了蘇東劇變後,唯一經歷了政治轉型的東亞社會主義國家,必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對比其他東亞社會主義國家同蘇聯的關係,蒙古與蘇聯的關係是最密切,同時也是依附程度最深的,因此蘇東劇變對蒙古產生的衝擊也要更為劇烈。

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成為蘇共總書記和蘇聯總統後,開始領導蘇聯全方位的改革,受此影響的蒙古也開始在國內進行經濟領域的改革。1986年5月,蒙古人民革命黨在十九屆代表大會上通過了第八個五年計劃,首次提出了進行經濟改革的目標。1988年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全會上提出了要對政治經濟體制實行全面改革。隨後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大大加速了蒙古政治經濟改革的過程,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指導思想開始逐步由馬克思列寧主義轉向社會民主主義,並在2003年成為社會黨國際的成員黨。1990年蒙古開始進行政治多元化改革,向多黨制方向發展,同時執政黨蒙古人民革命黨也主動改變了憲法中關於該黨作用的論述,與其他新成立的合法政黨享有相同的政治權利。1990年7月,蒙古舉行了該國歷史上首次自由選舉,蒙古人民革命黨在選舉中取勝。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蘇東劇變之際開始實行了政治多元化的改革,但蒙古長期的執政黨蒙古人民革命黨並沒有像獨聯體和東歐國家的共產主義政黨一樣在政治轉型的過程中迅速失去政權甚至被邊緣化。蒙古在1996年實現了政治多元化改革以來的首次政黨輪替,不過近年來蒙古人民黨(由蒙古人民革命黨更名而來)長期保持著蒙古國議會大呼拉爾第一大黨的地位。

沒有帶來經濟發展的轉型

與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在經歷政治多元化和經濟自由化的轉型後紛紛陷入經濟困難一樣,蒙古在上世紀90年代經歷了經濟最為艱難的一段時期。冷戰時期,蒙古的經濟發展嚴重依賴蘇聯援助,然而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不同的是,蒙古由於國民主要從事畜牧業,經濟基礎過於薄弱,並沒能依靠蘇聯的援助實現初步的工業化。由於歷史因素,蒙古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屬於在對外政策上完全倒向蘇聯的國家。自從中蘇關係在上世紀60年代破裂,中國與蒙古之間也基本斷絕了往來,直到1989年中蘇關係正常化後,中國與蒙古才重新恢復交往。蒙中關係正常化為蒙古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了蒙古最重要的經濟夥伴,蒙古需要大量進口俄羅斯的能源和其他物資,但是由於俄羅斯自身經濟困難,在上世紀90年代很難像蘇聯時期一樣給予蒙古大量資金和技術援助。中國從1999年開始取代俄羅斯成為了蒙古第一大貿易夥伴,蒙古也開始不斷分享到中國經濟發展為自身帶來的契機。

2008年金融危機後,蒙古經濟復甦迅速,中國企業在蒙古的對外投資開始快速增長。根據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上的數據,中國企業2007年在蒙古的投資凈流量是1億9627萬美元,此後逐年增長並在2012年超過9億美元,而這期間恰好是蒙古近年來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蒙古在2011年和2012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17.3%和12.3%,是當時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然而好景不長,蒙古經濟結構的單一性,和經濟發展政策缺乏連貫性再次讓該國的經濟快速下滑,身陷困境。經濟結構單一使得採礦業和畜牧業是蒙古幾乎唯一的出口產業,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經歷了短暫的上漲後,從2011年開始持續走低,對蒙古的經濟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如果說外部市場的波動難以避免,那麼經濟發展政策缺乏連貫性則是蒙古政府自身的問題,使得很多重要的經濟政策時常因為執政黨和議會多數黨的變化而朝令夕改。儘管依靠中國等國的外資獲得了經濟快速增長,蒙古卻從2012年開始加強了對外商投資的審查和監管。2012年5月蒙古議會大呼拉爾通過了《戰略領域外國投資協調法》,將國內的採礦業、金融業和媒體通信業全部列為戰略性領域,加強了對外商投資時的審查,並添加了更加嚴格的限制條款。這一法案的實施,使得蒙古獲得的外商投資驟降,中國企業2013年在蒙古的投資凈流量就下降了近三分之二。看到這一法案對本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後,蒙古國政府不得不在2013年將其廢除,但對於恢復外商在蒙古投資的信息,蒙古政府目前做的恐怕還有很多不足。

擴大夥伴關係的「第三鄰國」戰略

冷戰時期,蒙古在對外關係上採取了完全依附蘇聯的政策。上世紀90年代,蒙古開始積極發展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將發展對華外交置於與對俄外交同等重要的地位。與此同時在總結對外關係的發展過程中,蒙古政府在《對外政策構想》中提出了「第三鄰國」的戰略。進入21世紀後,蒙古為了加強在本地區影響力,減少經濟上對中國和俄羅斯的依賴,平衡中國與俄羅斯在本國的影響力,開始積極實踐「第三鄰國」的外交政策。蒙古政府對」第三鄰國「的界定較為廣泛,起初主要指美國和西歐國家,之後擴大為對蒙主要援助國,包括日本、韓國、印度,並且將發展同主要國際組織的關係如歐盟、北約、歐安組織等也納入其中。

美國是蒙古發展「第三鄰國」戰略的首要對象,也是唯一真正有能力在蒙古平衡中俄影響力的亞太國家。近年來,蒙古與美國的關係取得了一定的提升,蒙古作為成功進行政治轉型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的身份得到了美國政府的高度認可。蒙古為了發展同美國和北約的關係,還向阿富汗和伊拉克派駐軍隊協同北約部隊作戰。2005年11月,美國總統布希抵達蒙古進行訪問,成為歷史上美國總統首次訪問蒙古,期間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將深化2004年7月兩國確立的全面夥伴關係,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上深入合作,在經濟領域依託雙方簽訂的貿易投資協定加強經貿往來。2012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對蒙古訪問過程中,對蒙古的民主制度進行了高度評價,甚至稱讚蒙古在被俄羅斯和中國包圍的土地上建立並維持民主制度的「勇氣」。然而在軍事和政治領域與美國關係的提升並沒為蒙古帶來美國的大量援助與投資,在蒙美戰略磋商的經濟論壇中,蒙古政府多次呼籲美國加大對蒙古的投資力度,不過美國政府卻在改善投資環境,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問題上不斷向美國施壓。蒙古雖然具有一定的地緣戰略價值,但畢竟比起美國在東亞同盟體系內的其他盟友而言價值有限,因而未來很難期待美國會大幅提升對蒙古的援助和投資水平。

推行「第三鄰國」的戰略過程中,蒙古在發展同日本和韓國的經貿關係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安倍晉三在2012年重新執政以來,蒙古與日本的雙邊關係得到了快速提升。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日本對蒙古的官方發展援助在2013年佔到了日本接受援助總額的37%,使得日本成為了蒙古的最大援助國。2015年5月,蒙古總理賽汗比勒格訪問日本期間,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共同簽署了一項自貿協定。根據協定的內容,日本將在10年內取消幾乎所有蒙古國產品的關稅,蒙古也將在10年內逐步取消對日本汽車和配件徵收關稅。在此次會面中,日本政府還同意向蒙古政府提供368.5億日元的低息貸款,幫助蒙古在首都烏蘭巴托建立一座新的國際機場。儘管如此,依靠蒙日經貿關係的發展來實現經濟復甦對當前的蒙古而言可能杯水車薪。在日蒙經貿關係中,蒙古對日本的出口額不足雙邊貿易額的1%,而蒙古對中國出口佔到其出口總額的80%以上。韓國依靠地緣位置和文化上的優勢,與蒙古的經貿關係也在迅速提升。韓國近年來計劃在蒙古開展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例如烏蘭巴托第五熱電廠,烏哈呼德格至噶順蘇海圖鐵路等重點項目。

通過實施「第三鄰國」戰略,蒙古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在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並且拓寬了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但目前為止蒙古仍然難以改變經濟上對中俄的依賴,尤其是本國能源供給上對俄羅斯的依賴,和對外貿易中對中國的依賴。與此同時,繼續深入發展與中國和俄羅斯的經貿關係,也是蒙古實現經濟復甦和快速增長必不可少的路徑。

推薦閱讀:

為什麼俄可以用哥薩克騎兵為自己開疆拓土,而宋明不能用蒙古騎兵滿人八旗為國家開疆?
蒙古佳肴羊背子
赤峰路上好風光【內蒙古之旅】
袁世凯出卖外蒙与日本签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为什么总有些人为袁世凯这种卖国贼洗白?
西方史學界是否將成吉思汗和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劃為中國人還是劃為蒙古國人?

TAG:經濟 | 蒙古 | 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