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業
在中國電影製片的過程中,資本的權重正在增加,這通過中國電影製片人的崛起就可以看出來,而製片人必須向投資方負責,保證投資方的利益。
事實上,中國已經有一批強勢的製片人,如王中軍和張偉平,由他們和知名導演的組合,拍攝出了《天下無賊》、《十面埋伏》等高投資回報率的影片,這些製片人和導演成熟的合作模式讓電影的投資方放心。
本專題報道了兩名製片人的製片經歷,他們的做法各有特色。
在李水合電影中,導演的作用已經被削弱了,從選擇劇本階段李水合就開始「越俎代庖」,誰來導演李水合電影的結果差別不會太大。李水合在投資拍攝電影的過程中,採取了為投資方保本的承諾,這體現了他對自己電影市場的信心。
陳紅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製片人,她的光芒幾乎要掩蓋資深導演陳凱歌,而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她有機會借鑒好萊塢的製片模式,來製片和拓展電影市場。
最重要的一點是,伴隨著這些製片人的崛起,由這些製片人發起,中國電影正在進行著全面產業化的探索。
陳紅:
不得不做的製片人
陳紅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完成了商業大片《無極》的製片。在這其中,陳紅貫徹自己的思路,進行了一次中國商業大片最完整的產業化探索。
早在2000年之前,陳紅就試圖完成從一個單純的演員向「製片人+演員」方向的轉變。
2000年,在美國的陳紅有機會進入一個製片管理班學習,學習好萊塢製片方式。之後陳紅進入米高梅公司拍攝製作的大片《溫柔的殺我》攝製組,進一步學習國外商業大片的融資方式、管理方式。
三年前陳紅終於有機會擔任商業大片《無極》的製片人,並於今年拍攝完成了這部總投資超過3.4億元人民幣的電影。而陳紅在美國學到的產業化電影的製片思路,在這其中得到了徹底的貫徹。
拽著投資方搶市場
《無極》的故事發生在一個沒有年代的年代,是一個具有魔幻色彩的寓言故事,導演陳凱歌致力於把它拍成東方的《指環王》,拍成東方最美的影片,要唯美和富有禪意,這就對特技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拍電影的人都知道,僅僅有一個故事的時候,還無法確定地知道需要花多少錢。而當確定地知道了影片的題材、表現形式的時候,才能夠確切地知道影片要花多少錢。
而這其中,動用高科技做特技是最費錢的。《無極》在進行特技招標的時候,有三家電腦特技公司來競標,最後《無極》的製片方選擇了香港先濤公司。這時候陳紅的預算出來了,拍攝《無極》需要3.4億元人民幣。
以陳凱歌導演的能力,在國內也可以融到足夠的資金,但《無極》的製片方最終選擇了國際化的融資方式,這是因為《無極》的製片方想做一部國際化和產業化的電影,而陳紅在影片的投融資階段就開始考慮國際市場,考慮產業化運營。
在選擇演員的時候,《無極》的製片方也考慮到了國際市場,《無極》的主角中有韓國影星張東健,日本影星真田廣之。在拍攝電影《無極》的團隊中更是有來自多個國家的工作人員。
最終《無極》獲得了中、美、日、韓四國的投資。在韓國和日本,陳紅選擇的合作夥伴都是當地最好的製片發行公司,作為投資方。
針對日本、韓國、美國的前期融資都是陳紅女士親自去談的。根據影片的題材和方案,由投資方來決定出資的比例。而利益分成則和這家企業在本國市場的推廣力度掛鉤,採取保底分成的方式分攤利益。由出資企業來做本國市場。
陳紅清楚地知道,在融資的過程中,吸收四國資金,是因為有了他們的投資,他們會把《無極》當自己的年度大片來推廣,即使不推動,他們也會做得很好。例如在韓國,根據已經制定好的計劃,將會有500多家電影院放映《無極》,數量超過《英雄》。
這樣做還等於是提前開拓和消化了這些國家的市場。同時還可以利用他們的資源,學習他們先進的推廣發行經驗,一起將《無極》的市場做大。
在陳紅女士看來,電影製片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協調和管理四個方面的問題:即人、錢、時間和天氣。
對於《無極》的製片而言,就是要在近一年的時間裡,管理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把他們擰成一股繩,完成使命。
在《無極》的製片過程中,陳紅女士採取的是合同管理和現金流管理,而不是簡單地面嚮導演的包干制,將製片預算直接針對服、化、道、攝、錄、美各相關職能部門,和這些職能部門簽訂合同,這樣更能夠保證預算的質量。
營銷推廣也「無極」
陳紅希望電影《無極》的營銷推廣也能夠「無極化」,根據電影《無極》的賣點,無論國際國內的推廣,找到新的推廣方式,實現營銷創新。
在開展推廣活動之初,好萊塢所有的工業雜誌連續兩周刊登了有關電影《無極》的消息,作為預熱。
國際上傳統的電影發行方式,就是製片方帶著電影去參加國際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舉辦針對電影發行人員的招待酒會、派對。但陳紅不願意按照傳統的套路出招。
陳紅女士制定的計劃是,不用跑若干的電影節,只參加一個真正有國際影響的電影節,這也就是戛納電影節。在戛納電影節,《無極》的製片方除了做一些常規宣傳之外,還在當地一面最吸引人的牆上,張貼了一張巨幅海報。這面牆每年都張貼國際大片的海報。《無極》海報張貼出來之後吸引了大量的人駐足觀看,並認為今年的真正的大片將是中國的電影。
《無極》的發行推廣會,沒有放在酒店裡舉行,而是選擇了一個城堡,這個城堡有500多年的歷史,只舉辦過兩次有關電影的派對,一次在1970年代,為了推廣《星球大戰》;一次是為了推廣貝卡盧奇的《末代皇帝》。《無極》是第三個。
舉辦這項活動共花了140萬歐元。活動請來了國際一流的發行人員、製片人員,發行了大量的拷貝。
在國內的營銷推廣,《無極》的製片方選擇和國內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合作,在新浪的《無極》官方網站已於9月21日開通。《無極》製片方和空中網的合作,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
為了更好地宣傳《無極》,在電影的拍攝中,《無極》製片方拍攝了有關電影的紀錄片,並且將其免費提供給各電視台使用。
陳紅希望電影《無極》的宣傳能夠做到全民無極,並進行了大膽地嘗試。例如,今年年初,和余秋雨的九九圖書人公司合作,開發和《無極》有關的圖書。
之所以選擇這家公司,是因為陳紅覺得這個公司像一個靈巧的輕型直升飛機,可以隨時起飛降落,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感覺和思路。
陳紅選擇了八十年代後青春人氣作家郭敬明將《無極》的故事改編成小說。郭敬明的小說《幻城》銷售量超過了100萬冊。而《幻城》的風格和《無極》有相似的地方。
起用郭敬明,可以真正做到小說和電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在電影改編成小說的過程中,陳紅還留了一手,就是沒有將電影《無極》的結尾交給郭敬明,而是由郭敬明按自己的構思去寫結尾。喜歡郭敬明結尾的人,應該會好奇陳凱歌電影是什麼結尾,然後去看電影《無極》,形成互動。
在此前,陳紅已經寫了《一望無極》,講述《無極》拍攝過程中的花絮。全部完成之後,導演陳凱歌將寫總結性的《無極寶典》,講述和《無極》有關的一切。
電影《無極》將在今年12月中旬在全球上映,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無極化」的宣傳推廣方式,漸次殺向市場。
延伸產品開發全接觸
電影產品的市場開發,最重要的是把電影的價值最大化,最大限度地開掘電影的價值,而不僅僅是開發電影的票房價值。國外大片如《蜘蛛俠》,延伸產品開發收入達20多億美元,遠遠超過電影的票房收入。電影本身僅僅是延伸產品的一個大廣告片。
在陳紅看來,之所以在美國電影能夠成為一個產業,是因為美國有一整套產業化的管理方式和產品開發模式。而中國電影還缺乏電影延伸產品的開發機制,很多中國電影人也缺乏最大限度地開掘電影價值的意識。陳紅希望能夠在這些方面進行嘗試,並取得突破。
在《無極》創作的過程中,陳紅就在研究市場,探討《無極》的價值,研究可以開發的延伸產品領域,以及如何在某個延伸領域更多地開掘,努力實現《無極》價值的最大化。
《無極》的延伸產品開發的內容包括:
圖書開發。事實上,陳紅期待著《無極》的每一個延伸產品的開發都和票房掛鉤。年輕人是電影消費的主力軍,用郭敬明將電影《無極》改編成小說,陳紅希望能夠利用郭敬明的號召力將一些年輕人吸引進電影院。
遊戲開發。《無極》魔幻色彩的的故事情節非常適合開發成電腦遊戲,很多遊戲開發公司也非常看好《無極》。去年九月份,在拍攝還沒有完成,《無極》製片方就和法國一家全球最大的3D版遊戲公司,簽約開發遊戲產品。
發行郵票。《無極》劇組設計了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以「從《定軍山》到《無極》中國電影百年輝煌」為主題的系列郵票,期待《無極》能夠和《定軍山》一樣取得同樣的輝煌。陳紅需要這樣的理念,來擴大《無極》的宣傳。這套郵票印了一萬套,準備毀版,這時候做郵票發行的公司非常喜歡這套郵票,決定出錢加印。這套郵票一共三萬套,才毀版。
改編為歌舞劇。目前陳紅正在和世界最大的演出公司談合作,將《無極》改編成歌舞劇,這項工作目前進展順利,《無極》有可能成為亞洲第一部在拉斯維加斯上演的歌舞劇。
音像製品。在音像製品開發方面,《無極》的製片方和中凱聯合開發有關《無極》的音像製品,並和中凱簽定了生死合同。
音樂。《無極》作曲定為好萊塢作曲大師克勞斯,將會有更多優美的無極音樂被開發出來。
另外,電影《無極》正在進行有關動漫及玩具產品的開發。
事實上,《無極》的貼片廣告也已經賣出了非產好的價錢。未來《無極》還可以賣給電視台播放來獲得收益。
以前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如《荊軻刺秦王》帶動了橫店的旅遊。而現在,經過陳紅的開掘,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將帶動更多產業的發展。
製片境界更上一層樓
其實,陳紅最初做製片人的目的是從個人、從家庭的角度考慮,是想幫陳凱歌把關,以避免陳凱歌陷入電影投資「黑洞」,然而擔任《無極》的製片人卻使陳紅的製片達到了另外一個境界。
由於陳紅的加入,《無極》從融資到製片管理,到影片的營銷推廣都是按照國際化的標準來做的。積極借鑒和學習了國外的先進經驗,並拿來為我所用,這一直是陳紅的製片思路。
在陳紅看來,畢竟,中國拍攝商業大片只有幾年的時間,而美國等國家投資拍攝商業大片,營銷推廣商業大片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經驗,中國電影還需要學習和借鑒,需要總結和積累。
在《無極》之前,陳紅從美國回到國內之後,也做過電影《風起雲湧》、《和你在一起》以及一些電視劇的製片,但在《無極》的製片過程中,陳紅女士卻發現,以往的這些經驗能夠給她提供的幫助很少,而她在《無極》製片中學到的東西是最多的。
在克服了很多困難之後終於完成了《無極》的製片,並保證了電影的質量。陳紅表示,她和劇組的人都收穫頗豐。
一位電影人評價,《無極》對中國電影的探索非常重要,《無極》是按照產業化的方式在做電影,這是民族電影第一次將和電影相關的所有的產業,有計劃地組合在一起,來整合開發,
而陳紅女士則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製片人,她一手搭建起《無極》的商業平台。將大量的資源聚集在《無極》旗下,通過有效的合作、合理的分配利益,讓所有參與《無極》的人都把拍攝和推廣《無極》當成自己的事業,努力地做精做好。
雖然電影《無極》還沒有放映,勝負未定,但在這位電影人看來,陳紅、陳凱歌夫婦珠聯璧合拍攝的《無極》,已經給中國電影帶來了驚喜。
李水合:
一個人的產業化電影
文/本刊記者 劉亮
作為山西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李水合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太原。已近退休之年的李水合,一年之中有200天左右的時間,都是在全國各地四處奔波。
而在李水合的身後,是一家有著100名員工的山西電影製片廠。
從「大包袱」到「船小好掉頭」
1999年,李水合初到山西電影製片廠的時候,山西電影製片廠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三無」企業。
首先是,無資金。100名員工,除了有少量的財政撥款,大部分人的工資都沒有著落,更不要說投資拍電影了;其二,無產品。1996年到1998年時間,該廠沒有拍出一部故事片,甚至受到了國家廣電總局的批評;第三,無人才。山西廠在職的72人當中,甚至沒有導演、演員、發行人員這樣的人才,可以起用的人寥寥無幾。
然而李水合併沒有將這一切看成是包袱。
和其他的電影廠相比,山西廠沒有大牌的導演,因此也就沒有陷入導演中心制的怪圈。國內其他一些電影廠因為有強勢導演,不計成本地去投資拍電影,拍攝完成之後才發現沒有市場,而出現大的虧損,以致生存難以為繼。
山西廠不會被強勢導演牽著鼻子走,沒有出現過大的虧損,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拍攝電影。
按照自己的思路,李水合順利地將山西廠這條「小船」掉轉了航向。
缺乏資金,只能是拍攝小投資低成本的電影。如果拍攝城市題材的電影,進主流電影院線,顯然拼不過國內外大片,有血本無歸的前車之鑒擺在那裡。
二級市場(地區級城市以下以及農村市場、中小學生市場)有很大的電影需求,卻沒有人來開掘、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先從二級市場上著手,拍攝滿足二級市場的需求電影就成了李水合的首選。
1999年、2000年、2001年,三年間,山西廠拍攝了《明天我愛你》、《嗩吶情》、《25個孩子一個爹》等6部影片。
這些電影都是低成本投資,投資不超過200萬元,因為採取的是滾動式的投資,想辦法籌集資金並不困難;沒有拍攝電影的人才,李水合就親自上北京找人才,採用市場化的方式將各種資源配置在一起,拍攝影片。
這幾部影片雖然都沒有虧損,但投放二級市場後,也並沒有取得好的市場成績,這讓李水合陷入沉思,如何才能拍攝出質量更好的滿足這個市場的電影產品?如何才能更好地開掘這個市場?
低成本、精製作、主旋律
「所有的同學都感動地哭了,包括老師也流下了眼淚。」這是新疆石河子某小學一位學生描述他們觀看影片《暖春》時的情景。
如今,李水合非常信奉的一句話就是國家廣電總局某領導說的,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就看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電影院里是否會響起「三聲」——掌聲、笑聲或哭聲,也就是影片要真正地打動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
在研究二級市場的過程中,在拍攝針對二級市場電影的營銷實踐中,李水合認識到二級市場也不是垃圾收購站,同樣需要高品質的電影來贏得市場。而低成本電影並不意味著粗製濫造,同樣也需要精益求精,需要有明確的宣傳點和賣點。讓觀眾看完電影之後要有一個明確的記憶點和思考點。
為了讓自己的故事能夠真正吸引二級市場上的觀眾,李水合將自己的影片定位在家庭,突出「真情」和「親情」,內容都是發生在百姓身邊的事情,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而且要表達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這樣不但能夠吸引和打動觀眾,而且往往被定位於主旋律影片,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可以利用政府資源來推廣影片。
在選擇劇本的時候,就注重市場意識,按照市場的需求來定製產品。按照這樣的思路,2002年,山西電影製片廠和另一家影視機構共同投資,拍攝出了電影《暖春》。
《暖春》講述的是在偏僻的大山裡,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孤兒想要一個家,並最終獲得了家庭溫暖的故事。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暖春》的拍攝對於山西廠而言,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暖春》在全國共發行35毫米和16毫米拷貝744個,投資200萬卻獲得了2000萬票房的佳績,有超過400萬人觀看了這部影片。實現凈利潤400萬元,投資回報率200%。
《暖春》不但是一部高票房收入的影片,同時也是一部精心製作的主旋律影片。2003年《暖春》一部電影,共獲得了包括第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在內的12個電影獎項。
不但二級市場上的發行放映單位願意購買和放映這部電影,而且《暖春》也充分調動了一些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利用政府資源做起了影片的營銷推廣。2003年《暖春》在河北省鹽山縣放映後,當地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由縣政府拿錢,在全縣普及放映電影《暖春》,並結合看電影,捐款26萬元,全部用於捐助扶持貧困孩子上學。
《暖春》的成功促使李水合繼續按照這樣的思路拓展,接下來山西廠拍攝的「三暖」系列之《暖情》、《暖秋》及《情系故鄉》、《柳月彎彎》等影片都採用了相同的市場定位和內容定位。
這些影片也同樣給山西廠帶來了好的市場回報。《暖情》電影國內發行拷貝378個,國內外票房1000萬,凈利潤50萬元,目前有14個省還沒有發行。《暖秋》電影正在全國發行,已發行拷貝110個,正在9個省市上映,已收回投資300萬元。
農村電影包圍城市
不僅僅在於找到了拍攝電影的套路,李水合的成功還得益於,有著20多年電影發行工作經驗的他,對於電影營銷推廣和發行工作的熟稔,對於二級市場的熟稔。
李水合深知,只有好影片還遠遠不夠,發行也是一部電影能夠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而做好發行的關鍵是創造條件讓發行放映單位能夠賺錢、能夠因為你的電影而獲利。
結合這些經驗,李水合成功地使自己的電影走出了一條局部地區成功引爆全國、二級市場走紅強攻院線、國內市場走紅出口國外的路子。
一部電影拍攝出來之後,李水合一般會在《中國電影報》等主流媒體上做一些宣傳,但這並非重點。
針對二級市場,李水合往往是一個地區一個地區,主動出擊,跑發行。每到一地,在當地的媒體上進行影片宣傳。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推廣。
二級市場上的電影發行,不是單純的分賬發行的方式,李水合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採取了靈活的發行,可以採取分賬發行、買斷當地版權、買單個拷貝、租賃拷貝四種方式發行,讓發行放映單位自主選擇。即使直接買拷貝這種方式,一個拷貝多少錢,李水合採取的也非常靈活的方式。根據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只要有利潤,李水合可以以差距很大的價格賣出拷貝。
為了迅速引爆全國,李水合採取了從一些區域尋找突破的辦法。《暖春》首先選擇在新疆上映,不到一個月時間,新疆全區的票房收入達到了80多萬,是當年新疆票房收入最高的一部國產片。新疆上映的成功,引起了全國二級市場發行放映單位的關注。
以此為契機,李水合帶著劇組主創人員一路奔波,先後跑了山西、河北、湖北等省的47個地市進行宣傳發行。不但全面撒網,而且走到那裡,山西廠都向觀眾承諾「不感動、不掉淚、不好看,可以退票,山西廠加倍退還票款」。讓李水合感到欣慰的是,至今還沒有一個人拿著票來找他退款。《暖春》的衝擊波迅速在全國鋪開。
《暖春》在二級市場票房的走紅,反過來引起了城市主流院線的關注。上海聯和院線最早開始購買《暖春》的拷貝,剛開始,他們認為在上海票房能達到50萬元就不錯,只買了5個拷貝,上映一段時間後,票房直線上升,最後上海聯和院線一共購買了26個拷貝,票房總收入達300多萬元。接著北京新影聯院線也在北京上映了電影《暖春》。
《暖春》國內市場的成功,甚至引起了海外市場的關注,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片商紛紛找山西廠購買版權,《暖春》海外版權收入達90萬元人民幣。
產業化電影聚合資本
儘管近年來山西廠拍攝的電影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場業績,但因為首先要給全體員工發工資,導致山西廠積累資本的速度還是較慢,到目前為止,山西廠真正能拿出來投資電影的資金不過是750萬元。
為了擴大電影產量,山西廠採取了和民營機構合作投資拍攝電影的方式。而山西廠電影很好的經濟效益也吸引了大量投資機構的投資。
2002年,山西廠拍攝《暖春》時,天津港一個民營公司主動要求和山西廠合作,投入資金100萬元;《暖情》劇本出來後,北京人濟集團主動投資150萬;《暖秋》劇本完成後,北京鼎泰影視公司主動要求投資100萬;《柳月彎彎》劇本完成後,北京沃森公司主動要求投資100萬。
李水合在投資拍攝電影的過程中,也著力塑造山西廠的品牌和誠信。
對於沒有經驗第一次拍電影的民營公司,只要他們找上門,李水合都像對待自己的影片一樣,幫助他們策劃題材,討論劇本,做出預算,組建拍攝班子,認真負責。對於這些服務和勞動,李水合從來都不收取任何費用。
和民營投資機構合作,從社會上籌集資金,李水合有自己的一條原則,就是在和民營公司洽談每一個合作項目之前,都會給合作方算清投資回報。
山西廠承諾,只要其他投資機構投資山西廠的影片,如果虧損,不能收回成本,由山西廠獨自承擔損失,保證對方的本金不虧損;若盈利,大家按投資比例分配。山西廠的《暖春》、《暖情》、《暖秋》、《柳月彎彎》、《跟頭》等影片都是按照這種思路來開展合作的。
李水合的做法贏得了民營公司對山西廠的信任。民營公司或其他投資機構選擇同山西廠合作,首先是看中山西廠歷年來製片和發行的業績,同時也是看中了山西廠不讓合作方賠本的承諾和誠信。
2004年山西廠共合作拍攝了10部電影,共投資3630萬元,民營公司就投資了3000萬元,山西廠實際僅投資600多萬元。按照這種投資方式,截止到今年8月,山西廠已完成投資電影11部,按照李水合的計劃,年底要完成投資20部以上。可以說是用小的資本撬動了一個大市場。
另外,北京兩家民營公司看到山西廠的經營業績較好,每家公司各拿出300萬元,註冊組建了兩個股份制影視製作公司,交給山西廠運作。
即便如此,在李水合看來,困擾山西廠的仍然是資金問題,仍然是如何形成規模效益的問題。一方面作為一個國有電影廠的廠長,李水合首先要考慮全廠職工的生存問題,不可能超越山西廠的實際能力,冒險投資。另一方面,李水合也渴望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投資更多的電影,對有市場潛力的影片加大投資,讓影片更完美,更吸引觀眾。
李水合帶領的山西廠目前正積極尋求向銀行貸款,同時李水合本人期待著和更多的外資或民營影視機構、投資機構合作,組織民營機構投資電影的聯合體,突破資金瓶頸,共同將山西廠的電影事業做大做強。
即使是出差,在前往北京的火車上,李水合也是在研究和修改劇本。
由於山西廠成功投資拍攝了多部電影,全國有大量的作者將劇本寄給李水合,希望有改編成電影的機會。
據李水合介紹,每年他會收到並親自閱讀的劇本都會有100多部,從中精挑細選優秀作品,改編成電影。即便是無法改編成電影的劇本,李水合也會給作者回信,提出修改意見,並給予鼓勵。
在山西廠拍攝的影片里,字幕上打出李水合的職務是出品人,也就是製片人,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李水合親力親為的事還包括:籌集資金、找導演、審片、做宣傳推廣、做影片的發行……
不過,現在對於李水合而言,有一些環節的工作變得相對容易了,例如籌集資金和影片的發行。因為拍攝的電影能夠迅速地贏得市場,現在山西廠拍攝影片之後,很多二級市場會主動打電話來,向山西廠購買拷貝。
李水合依託山西廠自身的資源稟賦,進行了產業化電影的嘗試,先找市場再生產產品,以銷定產,應該是中國電影未來產業化發展的出路所在。
有必要談一談李水合拍攝的農村電影。在看完《暖春》、《柳月彎彎》等電影之後,記者發現農村電影和城市電影有很大的不同。
有報道說,中國的基尼係數已經達到了0.45,貧富懸殊已經達到了非常危險的警戒線。通過農村電影和城市電影的不同,大概也可以折射出中國目前的城鄉差別,以及貧富懸殊的現狀。
城市電影有耀眼的電影明星,完美的拍攝技巧和華美的包裝。
農村電影沒有大腕明星,演員的表演也可能不完美,也沒有太多的拍攝技巧,但農村電影有真摯的情感,感人至深的情節和在逆境下積極向上的精神。觀眾在看完了電影之後,體驗電影主人公承受的巨大悲情的同時,自己內心的壓力也得到釋放,這也許就是李水合電影能夠贏得市場和投資的真諦。
推薦閱讀: